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能讓教學活動更具趣味性、豐富性。微課內容的豐富性與運用的靈活性,能為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帶來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利用微課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情感,讓其從不同角度感知音樂的獨特魅力,以有效提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
一、微課概念
微課(Microlecture)也被稱為“微型視頻課程”,其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學科知識點或某一教學環節而設計的視頻教學活動,是一種“情景化”的網絡視頻課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微課作為信息技術的產物,旨在按照受教育者的認知規律為其呈現碎片化的學習內容、過程,或通過微課擴展教育素材[。
具體而言,微課教學時間較短,其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以短時間的視頻讓學生快速了解本課的重點,并以信息化技術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使其高效地學習某個知識點。通常情況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微課內容通常聚焦在“1一2個知識點”中,學習主題較為突出、學習內容極為具體,不僅支持在線播放,同時也支持師生在線觀摩視頻、下載保存等,打破了傳統教育工作中的時空限制。
二、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一)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
微課以其短小精悍、內容緊湊的特點,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運用微課視頻,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通過微課,教師可以在視頻中展示音樂史、作曲家生平、樂曲風格、演奏技法等多方面的知識,通過動態講解、視頻播放,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不同音樂的特點。此外,微課形式多種多樣,動畫、音頻、視頻等都是微課的基本展開形式,這些形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更高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對教學質量起到了極佳的保障。
(二)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
微課的時長短、內容緊湊、針對性強,將其運用于高中音樂獎賞課程中,能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音樂知識,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除此之外,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音樂鑒賞的難點與重點,隨著不同視頻素材的提供,學生會跳出思維局限,從多方面思考音樂、解讀音樂,從而更快地掌握音樂鑒賞方法與技巧。與此同時,微課還可通過簡短、形象的視頻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鑒賞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進一步強化其音樂鑒賞效果。
(三)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微課視頻的有效運用,充分體現了音樂鑒賞的實踐性與創造性。將其運用于“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中,可以通過視頻幫助學生加深學習印象,并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具體而言,微課中包含多個學習要點,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微課資源進行學習。在微課的幫助下,學生能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有助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推進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提升。并且,微課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途徑和方式,使其能更加靈活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與地點,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為教學活動提供更多可能。
(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學會制作微課”成為當代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微課考察教師的網絡技術、多媒體制作能力,以及教師對微課教學理念的認同與運用。在制作微課中,教師能夠不斷學習并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有助于為學生打造全新的音樂鑒賞教學課堂,實現教育模式、教學手段的創新,創造具有時代化、信息化的教學活動。
三、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一)靈活運用微課,課前預習課后鞏固
微課具有靈活性的特點,不僅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也可應用于“課前預習”與“課后鞏固”。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先整理音樂的相關信息,通過微課向學生介紹本課音樂內容,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背景、作曲家生平經歷、音樂演奏風格等,以微課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基礎的學習框架,激發其音樂學習興趣[3。在課后鞏固環節,教師可通過微課幫助學生回顧并復習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點,以視頻內容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通過總結性的微課幫助學生梳理課堂重點,使其更好地掌握音樂鑒賞的技巧和方法。
以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必修)中《一杯美酒》為例,本首樂曲為維吾爾族傳統民歌,歌曲旋律優美、節奏鮮明,具有典型的新疆音樂特點。連續的切分節奏、波浪形音樂、變化音的色彩變化展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情。高中學生已具備較強的音樂感知力,其具有“思維強、愛表演、善表現”的年齡特點。在本節微課視頻設計中,教師可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微課預習”與“課后鞏固”兩個視頻,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首先,在微課預習中,教師可在視頻中準備一段“展現新疆風情”的視頻,視頻需包含“維吾爾族人民、民族服飾、民族舞蹈、音樂及樂器”等內容,并配有簡單的文字向學生介紹:音樂《一杯美酒》是一首維吾爾族的傳統民歌,歌曲中表達的是對愛情的贊美與向往。隨后,教師可精選歌曲中的片段,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和情緒,并提出一些問題:“這首歌曲有哪些特點?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讓學生簡單思考問題,在課前預習中初步掌握本節課知識。其次,在課后鞏固微課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歌曲的音樂要素、風格特點”。在內容設計中,教師可截取音樂中的重點片段向學生展示“節奏特點”,讓學生了解《一杯美酒》中的固定節奏型(麥西熱普節奏型),以及切分節奏、弱起拍的使用方法。教師還可在微課中布置思考作業:“歌曲旋律特點是怎樣的?你怎樣理解歌曲中的意向與情感?”讓學生綜合微課內容、課上學習,探究“波浪型音樂”和“變化音”的使用技巧,鑒賞調式交替變化的美妙,讓學生通過微課視頻鞏固所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微課優化教學活動質量。
(二)微課理解內涵,視頻感知音樂情感
微課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其能通過動畫、視頻、音頻生動地展現音樂作品及其特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內涵與情感。在高中音樂作品鑒賞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學生要充分地融人創作背景與音樂意境中,透過作品本身感悟獲取全新的感知。教師可利用微課設計課程,以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融合音樂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獨特魅力。具體而言,教師可融合音樂的歷史背景、文化元素設計微課,為學生展示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自然環境,幫助其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文化內涵[4]。
以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必修)中《澧水船夫號子》為例,本首歌曲旋律優美,蘊含著船夫與驚濤駭浪搏斗的堅韌精神。在微課設計中,教師可利用視頻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讓學生感知“音樂的情感變化”和“音樂內涵”,以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在微課中,教師可先簡要介紹音樂的背景信息,讓學生了解“歌曲來源、流傳歷程、文化價值”,并展示一些與歌曲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如“澧水河流域的風光、船夫們的生活場景”等,讓學生初步了解音樂所處的背景,為后續的深入鑒賞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可結合歌曲的歌詞、旋律、節奏,帶領學生分析歌曲所表達的內涵。比如,教師可播放一些與歌曲情感相關的視頻片段。如:“船夫們在河面上劃船的實景、風雨交加的天氣場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最后,教師可融合微課內容引導學生思考:“船夫們與驚濤駭浪搏斗,展現了哪種精神?”引導學生融入文化背景,感知船夫們的堅韌精神,以微課讓學生理解歌曲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
(三)提高互動頻率,圍繞微課設計問題
在音樂鑒賞課程中,教師可利用微課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對音樂做出深度探索,以提高學生對音樂鑒賞的深度,并增加課上學習的互動頻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5。具體而言,教師可在微課視頻中穿插提問環節,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主動探索音樂作品中的奧秘。在問題設計中,教師可圍繞音樂的歷史背景提出問題,也可圍繞音樂中的角色形象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思考與回答,以問題設計提高學生對音樂鑒賞的參與度,加深其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記憶。
以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必修)中《快樂的女戰士——選自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為例,這首歌曲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是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絕佳素材。在微課視頻設計中,教師可以圍繞音樂特點,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音樂風格、音樂角色等元素,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
首先,在微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在視頻中向學生簡要介紹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背景和故事情節,著重介紹《快樂的女戰士》這一片段所描繪的場景,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清晰的歷史與文化背景,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探究奠定基礎。隨后,教師可為學生播放《快樂的女戰士》的音樂片段,讓學生聆聽并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和情緒,教師在玲聽結束后提出問題。如:
① 這首樂曲的風格是什么?它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② 在聆聽這首樂曲時,你感受到了哪些音樂角色?你能通過音樂想象出她們的形象和動作嗎?
③ 這首樂曲的旋律和節奏是如何與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相結合的?
通過微課內容的整合,引導學生分析學習問題,讓其結合視頻中的形象音樂想象出不同的角色,如“快樂的女戰士、老炊事班長”等,使其學會分析音樂與故事情節、人物性格之間的內在聯系,理解音樂在芭蕾舞劇中的作用,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提高其音樂鑒賞水平,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與審美素養的提升。
(四)收集視頻素材,豐富微課講解內容
制作微課需要大量的視頻素材支撐。優秀的、精美的視頻素材,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為了豐富微課的講解內容,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廣泛收集各種音樂作品的視頻資料,或為學生收集一些其他的音樂學習形式,如“音樂會現場、MV、紀錄片”等。隨著多元化學習素材的收集,學生能夠了解音樂的不同展現形式,這有助于增強微課的趣味性與吸引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需將不同的音樂素材剪輯加工,為學生制作精美、生動的微課,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學習體驗。
以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必修)中《祖國頌——紀錄片“祖國頌”主題歌》為例,通過聆聽、分析本首歌曲,學生會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深人了解歌曲背后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在微課設計中,教師可在鑒賞活動前搜集豐富的素材,整合“音樂創作背景、音樂故事、紀錄片段”等多種元素,以為學生帶來深刻的學習體驗。
比如,教師可以選擇于“1958年上映的大型紀錄片《祖國頌》”,并截取其中展現“祖國繁榮富強、人民歡欣昂揚情緒”的經典片段,讓該片段與歌曲主題呼應,并將其作為微課的開場,引導學生進入歌曲的背景氛圍。再如,教師可收集“歌曲演唱視頻”素材,如找到專業的合唱團或歌手演唱視頻,以完整的演唱歌曲讓學生感受歌曲旋律的美妙和歌詞的內涵。隨后,教師可在微課中融人“歷史背景視頻”,如制作并尋找關于“20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背景和歷史事件的視頻”,并結合相關歷史文化向學生介紹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以豐富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和創作意圖。以此類推,教師還可在微課中融入“音樂解說、圖片、動畫”等素材,增強視頻的視覺效果,讓學生通過觀賞內容充分感知音樂知識,從而在強化學生的鑒賞水平的同時,激活學生的愛國情感與民族精神,激發學生對音樂鑒賞的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總之,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音樂鑒賞學習的效率,還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有效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堂的質量。高中音樂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養、強化教育價值,以微課視頻創新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讓微課貫穿于學生“課前預習、課上學習、課后復習”三個環節,通過微課的合理利用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體驗音樂的美,實現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創新,為教學活動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作者單位:趙朝陽 榆中師范學校
參考文獻
[1]盧晶晶.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2023,(03):88-90.
[2]王莎.試論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運用[J].高考,2022,(03):168-170.
[3]崔麗娟.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08):139-140.
[4]王媛媛.“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33):104-105.
[5]楊樹軍.“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J].北方音樂,2020.(04):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