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數字化轉型不僅提升了教學的效率,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互動和創作的空間。然而,當前我國大多數小學美術教育仍以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主,存在著教學資源不足、課堂互動性差、學生創意表達受限等問題。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數字化平臺開始逐步融入美術教學,通過智能教學工具、在線課程、虛擬畫室等形式,為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同時,數字化平臺還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優化。
一、數字化平臺推動小學美術教學轉型的實踐意義
數字化平臺推動小學美術教學轉型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通過應用數字化工具,教師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的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藝術作品,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藝術興趣。數字化平臺還實現了個性化學習,依據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思維拓展。此外,數字化教學還打破了地域與時間的障礙,使優質教育資源能夠廣泛傳播,推動教育公平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0-0163-03
二、應用數字化平臺推動小學美術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實施現狀
(一)教師素養不足,培訓亟待加強
當前,小學美術教師的數字化素養普遍較低,許多教師尚未充分掌握數字化平臺的使用技巧和教學方法。部分教師對數字化工具的操作不熟練,缺乏利用這些平臺進行教學設計和評估的能力。這種情況使得即使在數字化平臺投入使用的情況下,教學效果也未能得到有效提升。雖然有一些培訓課程,但大多數教師未接受過系統的數字化教育培訓,導致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無法靈活運用現代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和思維。
(二)數字資源匱乏,平臺內容有限
盡管數字化平臺逐漸得到推廣,但目前許多平臺上的美術教學資源仍顯匱乏,內容覆蓋面不足,不能充分滿足小學美術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很多平臺提供的數字教材和教學視頻較為單一,缺少針對不同年級和教學內容的定制化課程,難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部分平臺缺少高質量的藝術創作和教學示范資源,不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創作靈感與素材支撐。
(三)學生適應困難,轉型存在阻力
雖然數字化平臺為教學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學生面臨較大的適應困難。由于一些學生長期處于傳統教學模式下,他們對于數字化平臺的使用缺乏經驗和興趣,導致在轉型過程中產生抵觸情緒。尤其是在低年級,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力相對較弱,無法充分利用平臺的互動功能進行創作和表達。
(四)技術支持不足,設備更新滯后
雖然數字化平臺的應用潛力巨大,但許多學校的技術支持依然滯后,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遠遠跟不上教育發展需求。在一些地區,學校的計算機和智能設備老舊,無法滿足日常教學的需求,導致平臺功能無法充分發揮,一些學校甚至存在因設備故障頻發而影響教學進度的現象。同時,學校在技術支持團隊的配備上也存在不足,教師在遇到平臺技術問題時常常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幫助。
三、應用數字化平臺推動小學美術教學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教師能力,強化數字教學技能與綜合素養
為了推進小學美術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教師的能力提升至關重要。首先,必須加大對教師數字化教學技能的培訓力度,幫助他們熟悉各種數字化教學平臺的功能和應用技巧。教師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技術操作,還應具備將數字工具融人教學設計中的能力,提升課堂互動性和學生參與感。此外,教師的綜合素養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包括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和跨學科的協作能力。教師應通過持續的專業發展活動,提升其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掌握數字化時代的教育方法,以適應數字平臺帶來的教學變革。比如,在“花地毯\"這節課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數字化平臺幫助學生理解花卉圖案的美學特征,并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創作。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字繪畫工具,讓學生通過電子畫布進行色彩搭配和圖案設計。同時,教師需要熟練掌握平臺的互動功能,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作,利用平臺的實時反饋機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建議。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花地毯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教師可以使用平臺上的多媒體資源,展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花地毯樣式,讓學生在學習創作的同時,也能對傳統文化有更全面的認知。教師的綜合素養不僅體現在技術操作上,還應包括如何在數字平臺上組織教學活動和引導學生思考的能力。
(二)豐富平臺資源,建設多元化數字化教學內容庫
推動小學美術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需要建設一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教師應參與平臺資源的選取和創作過程,結合課程需求,優化平臺內容的結構和層次,確保資源能夠覆蓋各類教學主題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不斷豐富數字資源庫,使平臺不僅成為一個信息的傳遞工具,更成為激發學生創意、培養藝術興趣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靈活應用這些資源,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推動學生更好地理解藝術知識和技能。比如,在“水墨游戲\"這節課程中,教師需要借助數字化平臺的資源庫,展示不同風格的水墨畫作品,并結合平臺提供的示范工具進行教學。數字平臺可以提供水墨畫的基本技法,如點、線、面和墨色變化等,通過視頻和互動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技巧的應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使用平臺提供的繪畫工具進行創作,嘗試使用不同的筆刷和墨色,模擬水墨的流動和暈染效果。教師還可以結合平臺上的藝術作品與創作軟件,幫助學生掌握水墨畫的創新表現方式,提升他們的藝術感知與創作能力。通過不斷更新和擴充平臺中的水墨畫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興趣,制定更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
(三)優化學習模式,推動學生自主探究與個性發展
數字化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學習空間,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平臺進行個性化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平臺進行藝術創作、觀察和思考,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意識。教師可以設計項目化學習或任務驅動型課程,讓學生在數字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拓寬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同時,教師應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幫助學生在數字平臺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并促進其藝術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比如,在“色彩的冷與暖\"這節課程中,教師需要利用數字平臺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冷暖色彩的藝術表現和情感表達。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色彩調色板,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色彩搭配練習,模擬不同冷暖色彩在畫面中的運用效果。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需求,選擇適合的冷暖色彩進行創作,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個性化表達。為了促進學生對色彩理論的深人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平臺上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色彩搭配的見解和創作思路,通過集體互動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平臺上的互動測驗,對冷暖色彩的知識進行鞏固,確保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步掌握色彩運用的技巧。
(四)完善技術保障,確保教學設備與平臺順暢運行
要確保數字化轉型的順利推進,必須完善技術保障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平臺的依賴度較高,因此,確保設備和平臺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學校應配備現代化的計算機、投影儀、互動白板等教學設備,并定期進行維護和更新,防止設備故障影響教學進程。同時,數字平臺的技術支持也必須跟上需求,平臺應具備良好的兼容性和用戶體驗,能夠應對各種教學場景的需要。教師應定期接受技術支持培訓,確保在遇到技術問題時能迅速解決,保持教學活動的流暢性,完善的技術保障是數字化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比如,在“我畫的動漫形象”這節課程中,教師需要確保課堂中使用的數字化設備與平臺能夠順暢運行,避免因技術問題中斷教學進程。教師在課程開始前需要對教學設備進行檢查,確保計算機、平板以及投影設備都能正常工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平臺上的動漫人物設計工具,幫助學生進行角色創作,利用平臺提供的豐富動漫素材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人物造型和表情設計的技巧。平臺的即時反饋功能能夠幫助教師快速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并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相應的指導。同時,平臺的云存儲功能可以確保學生的作品隨時保存,方便教師進行后期評估和改進教學方案。教學設備的穩定性和技術支持的及時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學校應為教師提供持續的技術培訓與支持,確保數字化平臺的順暢應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數字化平臺在推進小學美術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應用與實踐策略。從提升教師能力、豐富平臺資源、優化學習模式到完善技術保障和規范評價標準,本文探討了多個層面的問題與解決方案。通過分析當前面臨的挑戰與實踐中的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建議,旨在為小學美術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參考。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小學美術教育將更加注重創新思維與個性化發展,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方耘.應用數字化平臺推進區域小學美術學科教學數字化轉型[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4(10):19-24+36
[2]陳衍萌.淺談數字化轉型視角下的美術課堂 教學創新[J].新智慧,2024(24):24-26.
[3]楊捷.小學美術教學數字化轉型推進實踐研究——以“色彩感知\"教學案例研究為例[J]現代教學,2024(S2):22-23.
[4]王子越.小學美術在線教學設計與實踐[D].銀川:寧夏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