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0-0094-03
大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以“主題\"為紐帶,將課內外閱讀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教學整體,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聚焦于“主題\"展開教學,整合相關素材,制訂大單元閱讀教學計劃,成功轉變學生語文學習態度,使之在產生主題多角度、深層次探究欲望后,配合教師完成各項課堂實踐任務。
一、課前充足準備,制訂教學計劃
(一)明確課程改革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結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边@一理念的提出為教師構建大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活動提供具體方向,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將課程標準作為指導原則,對閱讀教學這一板塊進行優化與創新,其中針對1\\~2年級學生,教師一方面需要讓學生在對簡單故事進行閱讀的情況下參與看圖寫話等實踐活動,并能享受閱讀的過程,在語言探索中養成語言表達的習慣,為其未來參與更高難度讀、寫訓練奠定堅實基礎。
(二)了解學生學習現狀
在課前準備階段,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至關重要,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制訂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計劃。此階段,教師需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通過日常的教學觀察和學生的作業反饋,了解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方面的掌握情況;第二,評估學生的閱讀速度、文字理解能力、閱讀策略運用能力;第三,借助線上的一對一交流、大范圍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于語篇閱讀的興趣點
二、分析單元特點,把握文本層次
(一)規劃整體教學思路
統編版二年級上冊“自然秘密”主題下共有三篇課文,分別為《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么》以及《植物媽媽有辦法》,三篇課文的共同特點是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傳遞豐富科學知識,讓學生在身心放松的情況下自主閱讀,并且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師對該大單元進行綜合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明確“讀\"的重要性,主要通過演繹、辨析、生活探索等方式體會課文內各個詞匯的準確用法,并在實踐中生成科學意識,實現綜合語用水平的提升?;诖耍處燁A設兩個教學目標:(1)通過大單元主題閱讀,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并了解自然界的奧秘,加深對大自然的認識和好奇心;(2)通過大單元主題閱讀,學生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再融合觀察、實踐任務,發現自然界的奧秘,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二)把握單元閱讀層次
在“自然秘密\"主題下,教師需要明確每一篇課文的具體內容,并對其閱讀難度進行精準判斷,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閱讀順序,讓學生循序漸進閱讀,實現綜合發展。學生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能初步感受生物的生長與變化過程,在跟隨小蝌蚪尋找媽媽期間,了解更多動物的特征,感受生命的奇妙。接下來,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從第一人稱角度出發,對《我是什么》進行詳細解讀,在《小蝌蚪找媽媽》的閱讀經驗加持下,學生能快速進入狀態,用一顆好奇心探究水的多種形態與特性。最后,教師從抽象閱讀轉為具體閱讀,讓學生閱讀《植物媽媽有辦法》,綜合學生在前兩篇課文中產生的問題,借助對種子的傳播方式這一個例的分析,逐漸擴大探索范圍,讓學生綜合三篇文章,感受動植物生長的奧秘與生命的頑強?;谏鲜龅膶哟蝿澐郑瑢W生能始終保持對語言文字閱讀的積極性,每個人都能享受大單元探索過程,最終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自然發展。
三、聚焦核心主題,創設生活情境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與現實生活有直接關聯,如統編版一年級下冊第3課、第4課中《端午粽》《彩虹》《文具的家》等課文,文中的\"主人公\"都是現實生活中學生常見且了解的事物,這種教材編排的方式從根本上拉近了學生與語文知識之間的距離,也便于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布置任務,幫助學生快速進人學習狀態,并且結合現實生活認知、實際生活經驗,對所學內容產生深刻認知。
而聚焦于主題開展大單元閱讀教學活動所依托的底層邏輯,正是教師在主題下創設情境、布置任務,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充分提取生活元素,幫助學生產生沉浸式體驗,并使他們自然對文本產生深度探究的興趣,愿意與教師配合完成各項任務,提高整體閱讀效果。[教師首先要明確每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才能整合主題相近的文章,開展大單元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全方位分析課文的主旨與要點,明確課文之間的關聯,教學過程中始終在這一關聯范圍設置問題、布置任務,保證學生集中注意力,避免其在閱讀過程中迷失方向、偏離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將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利用實物、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或者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課文所描述的場景和情境。以統編版二年級上冊“家鄉”主題下的大單元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對《黃山奇石》《日月潭》與《葡萄溝》三篇課文進行整合教學,帶領學生欣賞祖國的遼闊與美麗,并使之生成對家鄉的贊美之情,展現出認識家鄉的渴望?;诖酥黝},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在課程導入階段,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詢問他們是否去過黃山、日月潭或葡萄溝,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或聽聞的故事,迅速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展示每篇課文對應的現實圖像、視頻,基于此設計“我是小導游\"綜合實踐活動,將閱讀與思考、表達進行巧妙融合,要求學生介紹課文中的古跡風光,然后向“游客\"介紹自己家鄉的優美風景、特色文化,使之在模擬情境中提高文字感知與解讀能力,并且幫助他們養成積極思考、勇于表達的良好閱讀習慣。
四、群文閱讀教學,開闊學生思維
(一)新舊整合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的設計是循序漸進的,很多主題不僅在一冊書中出現,教師要具備把控全局的能力,在進行新課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其單元主題與已學課文之間的相似點或者關聯之處,基于新舊整合的教育思想,開展以舊帶新的大單元閱讀教學,消除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畏懼與抵觸感,使之快速進入閱讀狀態,并能積極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2]
(二)橫向對比
橫向對比是小學語文大單元主題閱讀的一種常用形式,教師將多篇具有相似主題、議題的文本進行組合,引導學生對各個文本之間的語言風格、結構編排特點、語言表達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對比,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本之間的差異之處與相同點,并自然進行深人思考狀態,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在橫向對比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語篇差異進行深入分析,包括文中主題展示、情感表達、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等多方面的差異,還要求學生根據作者生平經歷、文章創作時代背景對差異產生原因進行解讀,使之深人、全面理解文本,并助其辯證思維、批判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進行統編版二年級上冊“相處\"主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聚焦于《狐假虎威》《紙船和風箏》與《風娃娃》三篇課文,這些課文的共同點是語言生動有趣、故事中的人物個性鮮明,便于學生總結人與人相處的方法,也便于學生對文章進行橫向對比。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每篇文章的語言特點,《狐假虎威》語言文字機智中展現狡猾元素、《紙船和風箏》語言溫馨且和婉、《風娃娃》的語言則幽默又帶有童趣,因此,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文本在結構編排上的巧妙之處,通過一系列的橫向對比閱讀,學生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并能在主動總結文章之間異同點的情況下,產生成就感與滿足感,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3]
五、單元綜合實踐,強調情感積蓄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同的生活經歷、思維方式是教師在組織大單元主題閱讀活動時需要關注的重點要素,教師不僅要基于核心主題對文章中的基礎知識進行有效分析,也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閱讀空間,使之深入體會每篇文章下作者對主題的思想感情,并與文章產生情感的共鳴,借此產生對主題的升華理解。而積蓄情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豐富情境,也可以組織朗讀比賽、角色扮演活動、讀后續寫創編活動,或者借助電子白板開展更多線上實踐活動,用一系列兼具趣味性和挑戰性的任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在積極參與中產生對主題的深刻認知,并且能聽到更多來自同伴的不同觀點,在思維碰撞中生成深刻情感體驗,最終成功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進行統編版二年級下冊“傳統文化\"主題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先對《傳統節日》《“貝\"的故事》以及《中國美食》各自對傳統文化介紹的側重點進行總結,《傳統節日》主要介紹節日習俗,讓學生珍惜并發揚傳統文化;《“貝\"的故事》主要解析漢字的規律,強調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國美食》則另辟蹊徑,向學生展示中國豐富多彩的美食文化?;诖耍處熆梢栽谡n內開展“故事分享會”,讓學生基于課文進行拓展想象,分享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并且在講述各種故事的過程中展現出文化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
六、結語
綜上所述,大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整合課內外閱讀資源,形成一個有機的教學整體,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和樂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內外的閱讀實踐活動,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提升語言表達水平、思維品質與文化素養,實現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芝鳳.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探索[J].甘肅教育研究,2025(2):65-67.
[2]劉賓.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實施策略[J].甘肅教育研究,2024(20):120-122.
[3]馬英爽.核心素養導向的大單元小學語文教 學探索[J].作家天地,2024(34):43-45.
[4]羅琴珠.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大單元主題閱讀的實踐[J].亞太教育,2024(23):100-102.
作者簡介:
滕曉花(1976年5月19日一),女,漢族,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