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要求高中生物教師按照新課標要求,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問題導向教學法近年來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將其運用到高中生物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增強他們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圍繞“問題”展開,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達到預先設定的教學目的。
一、新課標背景下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在生物學教學中,采用“問題式\"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由已有的知識逐漸向陌生的領域發展。另外,采用“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引導他們在不同的問題引導下進行探索與分析,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二)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合作和探究的機會,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分析問題、協作溝通等能力,讓他【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0-0028-03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匪淺。
(三)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中,學生主要是從教師那里接受知識,是一種比較被動的學習方式。問題教學法就是讓學生能夠獨立地進行學習,并且在教師科學合理的指導下,積極地尋求答案,在獨立的學習中,不斷獲得知識,豐富自己的認知,進而提升自學能力,這對個人的學習、事業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二、新課標背景下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全國新課改的號召下,高中生物學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創新,但與目前的社會發展現狀和實際情況比較,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
當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開展了十幾年,但部分高中尚未就新課改下的教學模式展開深人討論,許多一線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教學中缺少合理的邏輯。另外,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運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會影響到教學效率,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學生的分析探究不深人,概念理解不透徹
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高中生物學概念的表述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與擴展。然而,有些學生對此并不清楚,這就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另外,高中生物學的許多概念都是抽象的,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三)應用情境較單一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要將問題導向式的教學方式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就必須使學生對“問題導向式\"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近年來,生物學的教學氣氛較為單一,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教師進行講課,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這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從而降低了課堂的學習熱情。
(四)缺乏合理的課堂預設
在高中生物學的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都被教師控制著,而且由于受傳統思維觀念的制約,教師的思維方式一直都是重理論輕實踐,這就造成了學生雖然擁有了很多的基本知識,卻沒有得到足夠的實踐訓練。
三、新課標背景下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
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問題導向式教學的內容呈現方式有很大不同,要求教師向學生提出核心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高效學習。所以,在進行問題導向式教學時,教師必須注重問題與所教內容之間的關系,通過創設情境和問題教學法,讓問題的提出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能以此為教學目的,持續地指導后面的教學內容,同時要確保問題符合課堂,不讓學生覺得問題的出現太過突兀,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人類遺傳病\"時,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由于生病而無法保持健康。在此基礎上,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常見的疾病,比如腹瀉、感冒、肝炎、哮喘、白化病、色盲、狂犬病、艾滋病、先天性耳聾等,并讓學生分辨出哪一種是遺傳性疾病。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很好地把學生從教師的思考中拉出來,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思路來進行學習,并且很好地從問題情境的生成中引出本節課的核心主題,成功地把學生引導到了相應的學習中。
(二)以問題為導向,開展生物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學教材中有許多生物學實驗,這些實驗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既能培養學生觀察生物學現象的能力,又能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以問題為中心,指導學生開展生物學實驗,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觀察,帶著問題去找答案,既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又能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高一必修一第5章第4節第一課“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播放視頻《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然后導入問題:如何提取和分離色素?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思路:破壞細胞、提取色素、分離色素。接著,教師演示具體的實驗步驟:將新鮮的綠葉放入研缽中,用研杵進行充分研磨,以確保色素的最大程度釋放。隨后,通過精密的過濾裝置,將研磨后的葉子粉末均勻地過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強調色素提取的技巧,如何控制好萃取的速度和力度,以避免色素的損失。接著,便是色素的分離環節,這個環節需要細致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直到所有的色素都從原始的葉子成分中成功分離出來。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借助問題導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色素提取和分離的原理與步驟,進而促進他們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小組合作,引導探究
在精心設計并完成了圍繞生物學教學內容的有效問題后,教師還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指導學生深入探究,細致分析問題。這一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重要環節,更是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在這些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前者是指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生物學問題進行獨立的學習、思考,后者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協作進行研究、解決問題,這兩種方法都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生物學的學習效率和成績,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批判性思維為基礎,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實驗驗證等方式,提升他們的溝通、合作與交流技能,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高一必修一第5章第4節第一課“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展示不同植物的葉片、白化苗等圖片或者實物,引導學生思考光合作用與葉片顏色的關系,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然后,教師設計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設,同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并實施“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要明確實驗原理、步驟和注意的問題,然后再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并將實驗數據記錄下來。教師巡視指導,確保實驗的安全和順利進行。最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再一次進行小組討論,分析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含量以及吸收的光譜,探討綠葉體的結構特點和與光合作用的關系。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模式,加深對本節課主題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使學生會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需要指導學生如何巧妙地提出問題,更要激發學生思考的潛能,引導學生學會提出那些富有洞察力、能夠引導深入討論的問題,這一點對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教授學生提問技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鍛煉他們獨立發現問題的技能,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系統地分析問題、思考并尋求解決方案,從而顯著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與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高一必修一第5章第4節第一課“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時,教師可以以實驗原理為基礎,結合視頻實驗所呈現出的直觀結果,在右邊空白處畫一條紙條并標出分離出的4條色素帶的色素名稱、顏色及寬窄度,讓學生直觀地識別并理解這些色素帶,同時也便于他們對實驗數據進行深人的分析和思考。接下來,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探索答案。如果遇到那些存在爭議或是需要更多討論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安排小組討論,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解答眼前的疑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鍛煉發散思維和多角度探索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的頒布,給高中生物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實際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把問題導向教學方法運用到生物學教學中,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標準下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要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充分意識到問題導向式的重要性,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內容,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而使學生的學科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武.新課標背景下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2(35):20-22
[2]湯浚羽.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1(9):33-34.
[3]郝軍.導學案“行為導向\"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構建與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4):100-1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