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0-0013-03
近年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已成為衡量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和綜合素質的關鍵指標。數學核心素養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反映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深度、運用能力以及數學思維的發展水平。具備良好數學核心素養的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更能在面對各種新情境和復雜問題時,靈活運用數學思維和方法進行思考、分析與解決。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要義
(一)深化概念理解:夯實數學核心素養根基
數學概念也被視為思維形式,是數量關系、空間、邏輯的一種體現,對概念的深入理解是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開端。如在教授“三角形”概念時,不能僅讓學生記住“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這一文字表述。教師可通過讓學生用小棒擺圖形,在操作中感受“圍成\"的含義,即三條線段首尾相連,沒有缺口。接著,展示各種不同形狀、大小、顏色的三角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排除非本質特征,抓住“三條線段”“圍成\"這些本質屬性。如此,學生對三角形概念有了清晰準確的認識,為后續學習三角形的分類、內角和等知識奠定基礎,提升了他們抽象與空間素養,讓學生學會從具體事物中抽取本質特征,形成數學概念,這樣對于學生學好“三角形\"知識具有極大的益處。
(二)強化邏輯推導:錘煉數學核心素養思維
邏輯推導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組成部分,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為例,這一課教學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將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數方格與教學相聯系。然后讓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面積能否也用類似方法,在學生嘗試后,教師進一步啟發:能否把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形式轉換成自己學過的知識,比如長方形?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可以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進行裁剪,先減去左邊一個三角形,向右移動補全成一個長方形。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轉化前后圖形的關系,引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底和長、高和寬進行對比。經過這樣一步步嚴謹的邏輯推導,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得到鍛煉,學會從已知條件出發,通過合理的推理得出結論,逐步構建起嚴謹的數學思維體系。
(三)活用實際案例:拓展數學核心素養視野
將數學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拓展數學核心素養視野。如在學習“百分數\"時,教師引入商場促銷活動案例。某商場進行周年慶活動,一件商品原價200元,現在打八折出售。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八折用百分數怎么表示?現在這件商品的價格是多少?學生通過計算得出八折就是 80% ,現在商品價格為 200×80%= 160元,學生不僅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和應用,還學會運用首分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折扣問題,提升了數學應用意識和數學建模素養,明白數學知識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拓寬了學生看待數學的視野。
二、提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路徑
(一)以情境創設搭建數學抽象橋梁
數學抽象素養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事物和現象中,抽離出本質的數學特征和規律,形成數學概念和模型。而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則是幫助學生實現從具體到抽象這一跨越的有效途徑。[]
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精心創設分月餅的生活情境。從理論層面來看,學生對生活的認知、體驗以及對實例的理解都是教師的教學材料,讓他們在熟悉且親切的場景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原型,從而為后續的抽象概括奠定基礎。實際操作和觀察體驗能夠使學生在直觀體驗和認知過程中理解數學概念,進而引導他們舍棄具體事物的非本質特征,抽取其數學本質
例如,教師拿出一塊月餅,向學生提問:“如果要把這塊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多少呢?\"隨后,教師邀請學生上臺進行實際的分月餅操作。學生在親手分月餅的過程中,直觀地看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一半。此時,教師適時介入,引出“二分之一\"這個分數。讓學生親身經歷、深度參與,使得他們深刻理解分數的本質,逐步提升數學抽象素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從具體的生活實例中提取關鍵信息,忽略無關因素,用所學的數學符號或者是自己的語言來理解數量關系,為今后學習更復雜的數學知識奠定了堅實的抽象思維基礎。
(二)借問題驅動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導向,啟迪學生思考,并在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來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邏輯推理能力要求學生能夠依據已知條件,通過合理的推導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之一。
在\"多邊形內角和\"的教學中,教師可依據邏輯推理素養培養的理論,巧妙設計一系列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人思考,實現從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推導。
比如,課程伊始,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 ,那么四邊形內角和是多少呢?”這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他們可能會嘗試用測量的方法,用量角器分別測量四邊形的四個內角,然后相加得出內角和。雖然這種方法能得到答案,但缺乏一般性和邏輯性。接著,教師進一步提問:“能否不通過測量,而是利用我們已有的三角形內角和知識來推導四邊形內角和呢?”這個問題猶如一盞明燈,為學生指明了思考方向。學生受此啟發,嘗試將四邊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讓學生初步體驗到了邏輯推理的魅力,從已知的三角形內角和知識出發,通過合理的轉化和推導,得出了四邊形內角和的結論。
隨后,教師繼續追問:“五邊形內角和是多少呢?六邊形呢?以此類推, n 邊形內角和又該如何計算呢?”隨著問題的逐步深入,學生在解決前面問題的經驗基礎上,不斷嘗試運用類比、歸納等邏輯方法。他們通過將五邊形分割成三個三角形、六邊形分割成四個三角形…發現 n 邊形可以分割成 (n-2) 個三角形。由此,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嚴謹的邏輯推理,總結出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n-2)×180°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最初對問題的嘗試性探索,到逐步掌握邏輯推理的方法,從特殊情況歸納出一般性規律,邏輯推理能力在問題驅動下得到穩步提升。他們學會了有條理地思考,用合理的論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并且能夠從一個結論推導出另一個結論,構建起完整的邏輯思維鏈條,為今后解決更復雜的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思維工具。
(三)憑小組合作促進數學交流與協作
小組合作以幾人一組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與協作共進的平臺,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合作互動和交流協作能力。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自己喜歡的學習探究方式進行學習,還能鍛煉溝通交流、團隊協作等能力,這些都是數學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3]
以“統計與概率\"單元中制作班級同學身高統計圖為例,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思維碰撞機會,教師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人數適中,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在選擇統計圖表類型時,學生們會圍繞不同圖表的特點展開激烈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條形統計圖能夠清晰地比較不同身高段的人數差異;有的學生則覺得折線統計圖可以更好地展示身高的變化趨勢;還有學生提出扇形統計圖能直觀地看出各身高段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關系,深入地交流分析,學生們結合本次數據的特點和制作統計圖的目的,最終確定合適的圖表類型,在繪制統計圖過程中,成員們也會互相檢查、糾正,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圖表的規范性。
小組合作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數據,根據數據特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提升了數據分析素養,在討論和決策過程中,他們能夠相互提出和解決有分歧的觀點,表達自己想法,鍛煉了數學交流能力。
(四)用信息技術輔助直觀想象構建
信息技術能夠借助其直觀呈現的特點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幫助,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可視化,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直觀想象素養。直觀想象素養要求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形成對數學對象的直觀表象,通過圖形、圖像等方式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
在\"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課堂開始前,按照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增強直觀感知的理論,教師借助動畫軟件演示圓柱轉化為近似長方體的過程。對于圓錐體積的教學,通過動畫演示一個底與高都相等的圓柱和圓錐倒滿水,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倒滿水的圓錐分幾次倒入圓柱之中,三次正好可以將圓柱容器倒滿。這一動態演示很好地詮釋了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是3:1,從而輕松得出圓錐體積公式
。
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原本抽象、難以理解的幾何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易于接受。學生在觀看動畫演示的過程中,在腦海中構建起清晰的幾何模型,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體的圖形變化聯系起來,大大提升了直觀想象能力。直觀想象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當前所學的幾何知識,還為他們今后學習更復雜的立體幾何知識、解決空間幾何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思維支撐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結合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認知,以及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邏輯推導能力等著手,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發展素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柴春云.淺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錯題資源的有效利用[J].甘肅教育研究,2024(21):114-116.
[2]侯彥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世紀智能,2024(A0):53-54.
[3]馬曉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36):126-129
[4]閆忠英.變式練習與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