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高校輔導員形象變遷及經驗啟示

2025-07-04 00:00:00王銳琴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5年3期
關鍵詞:輔導員育人思想

DOI:10.15938/j. cnki. iper.2025.03.017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5)03-0112-07

高校輔導員形象是其在職業活動中呈現的整體特征與行為表現,經由大學生群體及社會公眾的認知與評價形成的穩定角色印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主體,輔導員形象建構既關乎其職業聲望與吸引力,更深刻影響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既有研究圍繞高校輔導員形象的應然標準與實然狀態展開深入討論,形成兩大學術脈絡:其一聚焦輔導員形象的理想化建構,強調政治屬性與專業能力的規范性要求。如程瓊(2020)基于新時代背景,提出構建“政治素養—職業能力—道德品格—科學研究”的應然評價體系。2]此類研究通過理論推演與政策解讀,為輔導員形象的規范性建構提供了理論框架;其二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對輔導員形象的認知特征。如萬舒欣(2020)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大學生對輔導員“質量感知”維度中“關心程度”與“幫助程度”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其他指標。[3]表明實踐中的情感互動是實然形象的關鍵維度。此類成果從教育對象視角為形象優化提供了實證依據。然而,現有研究在“應然與實然”“受眾與公眾”兩組關系的平衡上存在明顯局限:一是應然與實然的割裂。現有研究過度側重規范性標準,疏于考察輔導員形象在現實情景中的“實然狀態”,未能深入揭示其在職業實踐中的動態建構過程;二是受眾與公眾的窄化。現有研究視角集中于大學生群體,對社會公眾,尤其是除大學生群體外的社會成員認知及評價的挖掘和分析不夠系統全面。系統形象建構本質是主客觀相統一的符號互動過程[4],輔導員形象塑造既離不開輔導員對職業角色內在要求的全面理解,也離不開其在工作實踐中與外界環境發生關聯后的動態調整,更離不開對公眾觀念看法的吸收把握。[5]公眾話語,特別是官方媒介這一特殊的社會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意志、媒介敘事與社會認知的互動關系。6作為最具權威性和連續性的主流媒體,《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通過政策解讀、制度闡釋等宏觀話語形式,系統呈現了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以典型人物敘事、社會熱點討論等微觀文本為載體,生動記載了輔導員職業實踐中的具體樣態,完整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輔導員形象迭代的關鍵節點,為歷時性研究提供兼具系統性與典型性的觀測樣本。因此,文章以兩報高校輔導員報道為樣本,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全面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輔導員形象的歷史演變軌跡,分析其變遷邏輯,以期為新時代輔導員形象建設提供歷史參考。

一、高校輔導員形象研究的資料收集與分析框架

1.高校輔導員形象研究的分析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通過系統解析顯性內容與潛在語義的雙重視角,揭示高校輔導員形象的歷時性變遷規律。一方面,文本關鍵詞、高頻詞的共現情況能為研究輔導員形象變遷趨勢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對文本語義、語境的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究報道中隱含的形象變遷特點、邏輯等實質形態。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時,先將樣本報道內容進行歸類,形成高校輔導員的形象類型;然后從“顯性文本\"深人“隱形文本”,縱向分析報道內容變化,包括關鍵詞和術語、價值呈現、敘事風格等,回顧不同階段高校輔導員發展重點,觀察高校輔導員形象在樣本媒體中的建構過程,從而呈現高校輔導員形象的歷時性變遷。

2.《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的資料收集過程

本研究基于權威性、連續性與代表性原則,選取《人民日報》和《中國教育報》作為核心樣本來源。兩家媒體作為官方主流媒體歷史敘事的窗口,其新聞話語上的權威性和典型性確保樣本涵蓋高校輔導員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關鍵討論。[8]同時,兩家媒體創刊歷史悠久,文本內容時間跨度長且具有延續性,為本研究提供豐富素材和完整脈絡。樣本采集通過對1949年1月1日至今的《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圖文數據庫進行全字段檢索,輸人關鍵詞“輔導員”“高校輔導員”“政治輔導員”“政工干部”,通過主題篩查,去除無效報道(如與研究主題不直接相關的少先隊輔導員、評選結果、會議通知、人物圖片等),最終得到有效新聞報道樣本840篇。

二、《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報道中高校輔導員形象的變遷

基于840篇新聞報道的文本分析,對不同年代報道關鍵詞提取和主題歸納,系統梳理報道時間與報道數量的對應關系,發現《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對高校輔導員的報道數量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央16號文件)出臺以后開始增長,2006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達到高峰,之后呈現波動中逐步上升態勢這一趨勢表明,高校輔導員從不受關注到逐漸邁入大眾視野的過程,與國家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政策導向高度同步。

在收集分析報道的基礎上,綜合參考現有高校輔導員形象相關文獻資料,依據本文研究問題及目的,設置以下分析和編碼指標:輔導員的工作職責;輔導員的身份角色定位;輔導員的專業能力要求;高校學生工作經驗;先進人物事跡;其他報道。研究發現,不同時代背景媒體報道的輔導員主題各有側重。

為方便觀察高校輔導員形象變遷歷程,本研究以報道數量變化情況和標志性政策為依據,同時參考史仁民(2022)等學者的觀點[9],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和深化。具體而言,將高校輔導員形象變遷劃分為四個歷史時期:1949一1978年,輔導員形象定位的初步探索階段;1979—2003年,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發展的形象定位階段;2004—2011年,輔導員工作專業化發展的形象定位階段;2012至今,輔導員工作創新化發展的形象定位階段。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時間段劃分并非絕對,尤其是具體年份,其前后在工作職責、角色職能等方面既有延續與繼承,也有發展與創新。

從《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相關報道可知,黨和國家對高校輔導員職業的建構和發展有整體規劃,對輔導員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身份定位、工作職責、能力素質有著明確期待。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輔導員形象依據時代需求經歷了政治引導形象、科學規范形象、能力勝任形象、協同創新形象的演變。

1.1949一1978年:高校輔導員“政治引導”形象

新中國成立初,受當時國際國內形勢影響,高等教育確立“改造青年知識分子思想,培養又紅又專的勞動者”的目標。10]在此背景下,輔導員制度摸索建立,形成“雙肩挑”政治引導形象。1952年《人民日報》首次報道“在各工學院中實行政治輔導員制度的發文”,明確其“圍繞學生的政治工作,開展教育學習、社會活動和思想鑒定”的首要工作任務。1953年,政治輔導員制度在清華大學率先實踐,蔣南翔校長提出“兩個肩膀挑擔子”,選拔師生中的優秀黨員和團員,一邊負責業務學習,一邊擔任低年級學生的政治工作。1961年《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和1965年《高等學校學生班級政治輔導員工作條例(草案)》,均強調政治輔導員的核心職責是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1978年,教育部《關于討論和試行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進一步強化政治輔導員“政治引導”核心職責,鞏固和完善“雙肩挑”制度框架。從高校工作實踐的報道看,“思想改造”“政治理論學習”“政治教育”等政治話語高頻出現,凸顯無產階級價值取向。可見,1949—1978年間,政治素質和覺悟是輔導員身份定位與職責內涵的基本規定和首要標準,塑造了該時期以“政治引導”為核心的形象,并為后續發展奠定基調。

2.1979—2003年:高校輔導員“科學規范”形象

隨著思想領域改革開放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回歸正軌,高校輔導員制度恢復重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命題推動輔導員身份定位發展。[11]1980 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首次指出,學生政治工作干部兼具黨的政治工作隊伍與師資隊伍雙重屬性。1981年,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一線學生政治輔導員配備比例。1984年,中宣部與教育部聯合發文,對輔導員隊伍來源、發展方向、培訓、待遇和基本要求等提出建設性指導意見。1987年,中共中央頒發《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細化輔導員隊伍在人員來源、思想品德、身份定位、學歷門檻等方面要求。2000年,《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科學闡述輔導員雙重身份,系統規范“選拔、使用、管理、培養、提高\"等要求,為其在高校教育管理體系中找準角色坐標。與此同時,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促使學生工作教育職能地位發生變化,學生管理職能受到重視并逐步與教育職能并重。12]此階段《人民日報》報道在關注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對學生資助、就業、學風建設等日常管理工作關注度提升。如1987年《人民日報》的“借重社會實踐,健全校園民主,強調教書育人一河北農大思想工作扎實有方”,2003年《中國教育報》的“心理疾病入侵‘象牙塔’”均反映輔導員工作內涵的拓展。綜上所述,在社會發展變遷背景下,國家圍繞高校輔導員身份定位、職責內涵、職業規范等積極探索,形成科學規范的制度化要求。高校輔導員形象不斷調整并逐漸走向成熟,呈現出“科學規范”的特征。

3.2004—2011年:高校輔導員“能力勝任”形象

在這一階段,黨和國家以專業化建設為導向,加強和改進輔導員隊伍素質能力,明確輔導員隊伍發展的任務。2005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選聘標準,規定“從黨員教師和黨政干部中選聘”人員。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24號令)提出“候選人應具備本科以上學歷”的要求,輔導員培養發展也逐步系統化,強調“日常與專題培訓相結合”,選拔“優秀輔導員定向攻讀學位”,提出“輔導員雙線晉升路線”,支持“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研究”。同時,《人民日報》專設“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欄目,集中報道地方政府與高校在輔導員專業化建設方面的努力。由此可見,“高素質”“高學歷”“重發展”精準地概括了此階段高校輔導員形象建設任務。其次,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同樣受到重視。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人民日報》和《中國教育報》在報道典型輔導員人物時,著重強調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如2005年\"復旦大學:輔導員堪稱學生的‘良師益友”,2007年“用愛溫暖學生心靈一記鞍山科技大學化工學院輔導員張春霞”,2010年“做好青春領路人”等報道,生動展現輔導員熱愛學生、熱情服務的職業道德形象。綜上所述,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國家大力推進高校輔導員業務素質能力建設,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輔導員形象朝著專業化方向塑造,呈現出“能力勝任”的形象特征。

4.2012年至今:高校輔導員“協同創新”形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立足培養時代新人的戰略高度,將輔導員隊伍納入“大思政”工作隊伍進行整體謀劃,強調輔導員隊伍的協同育人與創新發展。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健全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同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強調要挖掘育人要素、完善機制、優化評價激勵與保障,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邏輯遵循。主流媒體從高校輔導員的政治引領、業務能力、師德師風等多維視角開展報道。在政治引領方面,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理想信念”“中國夢”“時代責任”等主題的報道數量多達121篇,充分彰顯輔導員作為學生政治信仰塑造者的重要形象。在業務能力方面,涉及學生就業、資助、校園穩定、心理健康等日常管理方面達89篇,報道用詞多為“智慧技術”“精準施策”“調研”等,體現輔導員在工作中的精準精細、守正創新的形象特點。在師德形象方面,報道多用“高尚”“師德”“靈魂”“情懷”“責任”“事業”等詞匯,刻畫他們敬業愛生的示范形象。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校輔導員形象塑造更加系統和深刻,強調輔導員在“大思政”工作隊伍中的角色定位,注重遵循新時代人才培養規律的工作創新,塑造出輔導員“協同創新”的形象。

三、高校輔導員形象變遷的基本遵循

回溯我國高校輔導員形象變遷歷程,呈現出多維度、動態發展的態勢。一方面,這種變遷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連,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形象演變遵循教育價值性、職能演進性、政策規范性邏輯,是其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身份、以生為本職責內涵和德能并進素質要求的外在顯現。13]從形象建構的視角出發,深入理解并把握這三個維度的內涵與關系,能為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形象塑造提供科學指引與基本遵循。

1.思想政治教育主導:高校輔導員形象塑造的核心定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重要論述,為高校輔導員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指明前進方向。回顧高校輔導員形象演變歷程可知,高校輔導員自誕生起就肩負著政治使命,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首要職責,從根本上奠定其身份定位的核心基礎。新中國成立初,在“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社會環境下[14],“雙肩挑”政治輔導員應運而生,以政治工作為核心任務,其自身以及社會形象都被視為“政工”干部的化身,彰顯出高等教育領域的政治主導范式,是當時社會政治需求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直接映射。隨著時代發展,盡管輔導員職責范圍不斷拓展,涵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教書育人”等多方面責任,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始終未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習近平尤其強調政治素質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高校輔導員作為重要教育力量,應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嚴守政治規矩,與黨的教育方針、社會主流價值保持一致;要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將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知識傳遞和素質培養,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擔當起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可見,政治因素對高校輔導員身份定位影響貫穿始終,“政治強”是對輔導員思想認識的前提性要求。

2.學生需求導向:輔導員工作職責演變的內在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15]。歷史回溯表明,高校輔導員工作始終遵循學生需求導向,其職責演變本質上是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的動態體現,深刻彰顯“以生為本”的形象特質。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先進思想文化與封建殘余并存的復雜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肅清反動政治影響,樹立社會主義新型道德觀念。在此背景下,輔導員的工作職責聚焦于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著力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契合學生思想塑造的核心需求。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轉型引發大學生群體價值觀呈現“迷失與缺失、多元與偏離”特征,國家層面通過拓展大學生個性化教育,將輔導員工作內容從單一政治教育拓展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與學生發展指導并行,及時回應學生發展新訴求,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要求輔導員工作遵循“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新導向,深人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創新工作方法,在此導向下,輔導員職責向精準化、個性化育人延伸,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實現鑄魂育人的目標。這一演進軌跡清晰地揭示出高校輔導員工作密切圍繞學生思想及成長發展需求動態調整,體現輔導員形象演變的深層互動邏輯。

3.德能協同并進: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的關鍵路徑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16]。”回溯可知,在高校輔導員形象的變遷歷程中,其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的要求不斷發展和完善,二者相互交織、協同共進,共同構成輔導員形象優化的核心動能。

在職業道德方面,其內涵隨時代發展不斷豐富。早期報道中,輔導員職業道德主要體現在思想政治素質、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等基本要素上。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其內涵拓展至個人道德品質、理想信念、職業態度與感情等多個維度。高校輔導員不僅要具備兢兢業業、樂于奉獻的職業態度,更應具備優良品德和高尚人格,以人格魅力熏陶學生、感染學生,鼓舞學生。如2018年《人民日報》報道“用情用心用行動”的典型事跡,突出輔導員關愛學生、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與真情投入成為學生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展現出新時代對輔導員職業道德的更高要求。

在業務能力方面,國家對高校輔導員要求呈現出日益提升的趨勢。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階段,輔導員以“兼職為主,專職為輔”,整體呈現“一支經驗型工作隊伍”的基本特征[7];隨著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國家對輔導員隊伍建設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制度層面,黨和國家出臺系列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建設方案,明確輔導員工作要求與內容,細化職業能力標準。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三全育人”理念要求輔導員要有機融合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學生成長成才規律與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更加注重職業化與精細化,推動輔導員專業素質邁向新高度。

需要強調的是,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與業務素質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職業道德為輔導員工作提供價值指引,是輔導員形象塑造的基礎;業務能力則是輔導員履行職責的實踐依托,二者有機融合,共同保障輔導員完成育人使命,促進其形象在不同歷史時期優化提升。

四、高校輔導員形象變遷的時代啟示

從我國高校輔導員形象變遷歷程來看,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方向,以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為導向,職業道德與素質能力協同發展的基本規律,反映不同歷史時期對輔導員形象塑造的關鍵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高校輔導員形象塑造應從目標導向、核心要素和保障機制等入手,明確方向、優化內涵、完善支撐體系,服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務,推動輔導員政治形象、育人形象與社會形象的協同發展。

1.以鑄魂育人為根本目標,鑄就忠誠堅定的政治形象

高校輔導員形象變遷始終彰顯其政治屬性的延續性,這一特質深深扎根于社會主義大學建設與人才培養使命之中。“政治強”作為輔導員形象塑造的首要標識,構成其形象展示的內在尺度與根本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18],為輔導員政治形象構建提供了根本遵循。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輔導員政治形象應在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兩個層面得以彰顯。職業意識作為輔導員素質結構的核心動力,集中體現對職業定位的認知與理想形象塑造。輔導員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其職業意識的核心指向在于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欲使人信者必先自信,傳道者必先明道信道。”作為思想引領者和傳播者,輔導員唯有從思想深處筑牢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信念之基,站在黨和人民偉大事業賡續紅色血脈的高度審視個人職業,深刻領悟育人主體責任,主動將職業要求內化為職業追求,方能不斷激發自身的身份自覺與政治擔當。“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職業能力層面則突出表現為理論武裝與實踐轉化能力。理論素養是輔導員政治形象的“壓艙石”,體現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全面掌握。輔導員要深人研讀經典著作,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要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青年化”闡釋,在學深悟透中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切實提升政治領悟力與思想傳播力。實踐能力是輔導員政治形象的“試金石”,表現為政治理念向育人實踐的創造性轉化。政治形象絕非空洞的口號,而是滲透于日常工作的每個環節,輔導員需要強化對教育大勢與學生思想動態的精準把握,保持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善于將抽象的政治理念轉化為生動且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實踐,打造兼具深度與溫度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讓政治形象在知識傳遞與思想啟迪中得以生動展現。

2.以滿足學生需求為重心,塑造魅力非凡的育人形象

在高校輔導員形象變遷歷程中,圍繞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實現師德師風與業務能力的協同并進是核心發展邏輯。新時代輔導員形象塑造要立足“以生為本”原則,通過師德建設與專業素養的深度融合,構建德能共進的雙驅動格局。在職業道德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老師應該執著于教書育人”以及“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的論述,精準界定了輔導員職業道德的兩大基石,即“對所從事職業的忠誠”和“對學生的關心關愛”[19]。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首先要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個人價值原點,將《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內化為“大德潤心、大道啟智、大愛化人”的實踐范式,在嚴格自我約束中涵養正氣,在與學生互動中砥礪品格,成為學生敬仰的“學問之師”學生成長的“品行之師”。在專業能力層面,面對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與代際特征更迭的新形勢,輔導員需主動構建“管理者、教育者、研究者”的三重角色體系,以理論深度、技術精度和研究厚度的系統性革新推動專業素質的迭代升級。作為教育者,輔導員要深植馬克思主義理論根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兼具學理深度與生活溫度的育人話語,建構貼近學生認知邏輯的思想闡述框架,以真理的說服力強化學生政治認同;作為管理者,要熟練掌握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邏輯,借助數字化智能平臺優化管理效能,運用數字敘事重構育人場景,通過數字畫像實現精準思政[20];作為研究者,要培育學術研究自覺,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工作創新和研究,形成“研究 + 技術”的良好互動。只有實現管理效度、教育溫度與研究深度的有機統一,輔導員才能成功塑造深受學生喜愛的育人形象。

3.以完善發展機制為支撐,打造廣受贊譽的社會形象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加強教師待遇保障,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讓教師享有崇高社會聲望、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改善社會大眾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認知、印象和評價,既是形象塑造的落腳點,也是塑造形象的指南針。2]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社會聲譽是其“成其所成”的通關名片,然而獲取良好的聲譽需要更長時間積累,更多資源的投人以及更深層次的挖掘。健全完善的機制能夠為輔導員形象塑造提供明確的發展目標、配置合理的教育資源、搭建有效的實施機制和監督評估機制,進而有力保障其形象的建構和傳播。22]從高校層面看,應進一步完善輔導員培訓體系,定期組織輔導員參加專業培訓,更新知識結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表彰和獎勵優秀輔導員,激發工作積極性;加強督導評估,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同時,要注重總結輔導員育人的優秀經驗和做法,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突出育人效果,形成可復制、能推廣的模式,為廣大輔導員提供清晰的形象塑造路徑。從社會層面而言,高校輔導員形象不僅需要修煉內功,還需要宣傳推介之術。當前高校輔導員社會形象缺乏足夠的外顯空間和宣傳載體,社會公眾對其形象的認知尚處于自發無序狀態。23]傳播力決定著影響力,形象傳播對于輔導員形象塑造至關重要。“新媒體建構了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和交往模式,成為形塑現代日常生活世界及人的生活意識的重要力量”[24],充分發揮媒介對于輔導員形象塑造的作用愈發凸顯且亟待激活。要全力打造多維度、全方位的宣傳推廣體系,加大對輔導員隊伍中的優秀人物、積極現象的宣傳力度,通過網絡推介、巡回宣講、學術報告等多種形式,營造榜樣示范的濃厚氛圍。并通過多方協同合作,促使輔導員內外兼修,更好地履行育人使命,在社會上樹立起高校輔導員的良好形象,贏得廣泛贊譽。

五、輔導員形象研究的局限與未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問題已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的新增長點[25],其研究價值日益凸顯。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力量,其形象塑造與變遷過程深刻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軌跡。本研究通過系統梳理《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官方媒體中的輔導員形象報道,揭示了不同歷史時期輔導員形象的演變規律及其內在邏輯。研究發現高校輔導員經歷“政治引導”“科學規范”“能力勝任”“協同創新”等形象變遷,這一變遷體現了輔導員工作的時代性與動態演變特征,也反映出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策導向與價值期待。

然而,在肯定研究價值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辯證地認識到研究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作為官方媒體,《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的報道具有鮮明的價值取向,往往著重展現輔導員群體的先進事跡和典型形象。這種選擇性報道雖然彰顯主流價值導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輔導員職業實踐中的現實困境,使得輔導員形象呈現出某種程度的理想化傾向。因此,未來研究可以結合多維度的視角,綜合分析不同媒體報道、社會輿論及輔導員自身職業敘事,以期更全面地呈現輔導員形象的動態建構過程。同時,還可以深入探討主流媒介報道中的隱性信息與形象建構邏輯,反思官方敘事與實際職業實踐之間的差異,以進一步理解輔導員形象的形成機制與背后深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問題。

參考文獻

[1]胡忠浩.高校輔導員形象塑造的路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9):34.

[2] 程瓊,王洛忠.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的價值、構成與培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3):86.

[3] 萬舒欣.基于PLS-SEM的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滿意度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5):120.

[4] 王方,楊小青.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塑造的演進?內容及遵循[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8-14.

[5] 馮剛,楊小青,張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公眾形象塑造的理論探頤[J].中國遠程教育,2023(6):74.

[6] 章敏,袁曦臨.圖書館媒介形象變遷的話語分析研究——基于1949—2020年《人民日報》相關報道[J].新世紀圖書館,2022(9):90.

[7] 尤錚,祝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官方話語的變遷研究——以《人民日報》頭版教育報道為語料[J].教育學術月刊,2021(8):30.

[8]陳怡瑩,郭振,劉波.體育精神的時代變遷與新聞話語建構——基于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日報》的文本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3(3):50.

[9]史仁民,呂進,史東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高校輔導員制度的百年探索——基于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J].高教探索,2022(6) :47.

[10]陳磊.新中國高等教育的最初模式及基本特點(1949—1965年)[J].當代中國史研究,2023(6):65.

[11]耿品,彭慶紅.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輔導員角色的發展演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3):82

[12]許歡,黎萬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演進與展望[J].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 :74.

[13]王胡英.高校輔導員社會角色的基本屬性及其特征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103.

[14]曾保春.高校組織環境變遷中的輔導員角色嬗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104.

[15]吳晶,胡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12-09(1).

[16]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N].人民日報,2024 -09 -11(1).

[17]王胡英,黃核成.論我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演變[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4):59.

[18]劉云山.領導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N].學習時報,2017-09 -11(1).

[19]王新清.從“好老師\"到“大先生”: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基本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21(9):31.

[20]曲建武,劉越.準確把握數字化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變”與“不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6):160.

[21]潘曉陽,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形象的時代塑造[J].思想理論教育,2019(8):90.

[22]吳陽松.新媒體環境下政黨形象建構的適應性分析[J].理論探討,2018(4):136.

[23]高靜毅.思政課教師形象的多維審思與塑造[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3(7):86.

[24]揭曉,王永貴.新媒體空間生產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大眾傳播[J].社會主義研究,2017(4):57.

[25]邵頔.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生成邏輯與提升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3(1):56.

[責任編輯:張學玲]

猜你喜歡
輔導員育人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輔導員(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中國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人人干| 高清色本在线www| 亚洲综合在线网| 91精品视频网站| 成人亚洲国产| 欧美色丁香|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 www.国产福利| 国产丝袜91| aaa国产一级毛片|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日本成人一区| 免费播放毛片| 青青极品在线|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www.av男人.com|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视频网站|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日本91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国产靠逼视频|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亚洲天堂成人|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久久毛片基地| 亚洲人在线|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日本| 黄色网在线|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99re在线免费视频|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成人亚洲天堂|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亚洲91精品视频| 久久超级碰| 欧美天天干|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