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與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會見期間,就深化兩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達成共識。近年來,我國與越南數字產業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積極進展,也面臨著地緣政治、載體缺乏、制度壁壘等挑戰。越南與我國云南、廣西等地毗鄰,是我國在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深化中越數字產業合作對于促進雙方經濟發展、增進兩國民生福祉、加快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一、越南數字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一)政策驅動:越南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引領數字化轉型
越南政府將數字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核心,在2020年和2022年出臺了《2025年國家數字化轉型及2030年愿景》和《2025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國家發展戰略及2030愿景》,將數字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提出要促進數字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越南政府明確了階段發展目標:在2025年實現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20%,關鍵領域數字化率超50%;在2030年推動數字經濟占比提升至30%,并將越南建成東盟的數字樞紐。在支持舉措上,提出設立10億美元的數字化轉型基金,優先支持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關鍵技術研發。
(二)市場表現:越南數字產業規模擴張與產業結構優化并存
從產業規模看,越南政府于2019年發起“越南制造”倡議,提出了“由越南企業在越南研發、在越南設計、在越南生產”的主張。2024年,數字科技產業產值達1580億美元,占越南GDP的16.7%,其中“越南制造”占比32%,較2019年提升18個百分點。電子制造、軟件外包、電子商務成為三大支柱領域,分別貢獻了產值的41%、28%和22%。從企業生態看,越南數字科技企業達到7.4萬家,中小微企業占比83%,海外收入年均增速超過30%。
(三)增長潛力:越南人口紅利與數字基礎建設升級雙輪驅動
用戶基礎方面,越南互聯網用戶7800萬,占總人口的78%,但農村地區僅65%,仍有較大增長空間。越南年輕人口眾多,成為數字產業消費主力軍。越南3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60%,貢獻了72%的數字消費。Z世代(1995年至2009年間出生的人口)在線支出年均增長25%。數字基礎設施方面,越南政府于2024年初啟動5G布局。根據越南政府出臺的《國家信息通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25年,5G網絡平均下載速度超過100Mbps,到2030年,實現5G網絡覆蓋越南99%人口。
二、中越數字產業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頂層共識不斷凝聚
近年來,中越兩國高層互訪頻繁。2023年底,兩國領導人共同宣布在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基礎上,攜手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2025年初,雙方領導人進一步就深化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達成共識。中越兩國有關政府部門在數字經濟投資、數據要素合作、數字技術創新、數字產業發展、數字人才交流等方面簽署了系列合作文件,為兩國數字產業合作系統推進提供了機制保障。
(二)產業合作向縱深推進
自2016年起,越南成為我國在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數字經濟領域,據越南計劃投資部統計,2023年我國對越數字經濟領域投資額超15億美元,電子制造和數據中心建設成為核心領域。跨境電商方面,根據我國海關和越南工貿部統計,2023年雙方跨境電商交易額達210億美元,占越南跨境電商總規模的35%。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來贊達(Lazada)2024年商品交易總額23億美元,增長約12%。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在越南快速發展,用戶規模持續增長,突破500萬。此外,華為、百度等中資企業與越南在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和數字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
(三)邊境貿易成為重要載體
近年來,隨著RCEP生效和跨境基礎設施完善,雙方邊境貿易持續增長。據中國海關統計,2023年中越邊境貿易總額約1250億元,占中越貿易總額的12%。廣西口岸和云南口岸成為中越邊境貿易的主要載體,“邊境電商交易”成為邊民互市的新興形式,數字人民幣在廣西東興試點有力推進了跨境結算便利化。此外,隨著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走深走實,國際光纜和數據中心建設進一步提升了數據傳輸效率,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促進了跨境電商通關便利化。
三、中越數字產業合作面臨的挑戰
(一)支撐載體亟待完善
貫徹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數字經濟合作共識,以及執行兩國建立的數字經濟合作機制,需要政策銜接、統籌資源、國內外聯動的載體予以系統推進。當前,中國—東盟信息港等對越合作載體,存在東盟國家實質性參與度不高、數字經濟龍頭企業不多、數字人才儲備能力不足、數字基礎設施不強等系列問題,亟需進一步研究解決。
(二)制度壁壘日益高企
數字貿易規則和技術標準等方面的開放和對接對數字產業合作具有重要引導和塑造作用。當前,中越雙方電子商務,以及貿易便利化、數據跨境流動等規則存在差異,越南方面政策日趨嚴格。越南2020年生效的第85號法令,要求在面向越南的跨境電商服務提供者應在越南注冊,并要求外資平臺繳納5%至7%的數字服務稅,且必須將越南用戶數據存儲在境內至少36個月,以及在越南設立數據備份中心等,推高了雙方合作的合規成本。
此外,大國博弈等地緣政治挑戰也一定程度制約著雙方數字產業合作向縱深推進。
四、深化中越數字產業合作的策略建議
(一)持續凝聚合作共識,講好中越數字經濟合作故事
依托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等高端交流平臺,倡導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合作理念,展示中越數字經濟互利共贏合作成果,分享交流數字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為兩國研究機構、企業層面的合作創造更多機遇,推進雙方數字產業合作走深走實。
(二)發揮地方支點作用,推動務實合作成果落地
充分發揮地方支點作用,依托具有區位優勢的廣西、云南等地,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數字經濟合作注入動力。持續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吸引兩國有關地方、研究機構、數字企業共同參與,為雙方數字企業深度合作提供支撐載體。
(三)加強數字規則對接,降低數字產業合作合規成本
依托與越南有關政府部門建立的數字經濟合作機制,開展數字貿易領域規則標準互認,鼓勵企業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推動更多的先進產品、技術和服務“引進來、走出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指導中國企業加強越南本土化運營,通過加強越南團隊建設、注重數據本地規范化存儲等方式應對合規挑戰。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數字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干部、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