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Objective:TotranslatetheTripartiteModelofRiskPerception(TRIRISK)intoChinese,andtotestitsvalidityandrelbilty Methods:Afterobtainingauthorizationfromtheauthorof theoriginalscale,RIRISKwastranslatedintoChineseaccordingtoBrislin translationmodel.TheChineseversionofRSKwasforedbytranslation,acktraslation,culturaladptationndpresureyFro October2022toMayO23,atotalof412familymembersofpatientswithdigestivetractcancerhowerehospitalizedintertiarygade Ahospitals inSichuanprovincewereinvestigatedtoevaluatethereliabilityandvalidityofthescale.Results:TheChinesevrsionof TRIRISK included 3dimensionsand18items.Thescale-levelcontentvalidityindex(S-CVI)wasO.88.Exploratory factoranalysis extracted three common factor with eigenvalue gt;1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variance was 80.115%.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showedtatthemodelfitwellThetotalCronbach'sαcoefcientasO.953.AndthesplithalfreliabilityasO.935.Cousios: The ChineseversioofIRsKhasgodrelabilityandvalidityAnditcouldbusedtoasssrskperceptionoftheironisease, as to stimulate theirdisease prevention awareness,to promote the early screening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as cancer.
Keywordsdisease; risk perception;scale;reliability;validity
摘要目的:將疾病三維風險感知量表(The Tripartite ModelofRisk Perception,TRIRISK)進行漢化,并進行信效度檢驗。方法:在獲得原量表作者授權后,遵循Brislin翻譯模式對TRIRISK進行翻譯、回譯、文化調適和預調查,形成中文版TRIRISK。選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在省2所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的412例消化道癌癥病人家屬進行調查,評價量表的信效度。結果:中文版TRIRISK包括3個維度、18個條目。量表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S-CVI)為0.8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 gt;1 的公因子3個,累計方差貢獻率為 80.115% 。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模型擬合度良好。量表總Cronbach'sα系數為0.953,折半信度為0.935。結論:中文版TRIRISK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評估個體對自身患病的風險感知,從而激發其疾病預防意識,推動癌癥等慢性病的早期篩查。
關鍵詞疾病;風險感知;量表;信度;效度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5.12.014
慢性病已成為當前威脅全球及國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其所致死亡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 86.6% ,所造成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 70% 以上[]。因此,有效預防和控制慢性病成為重要公共衛生服務內容之一。國家對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通過采取社區篩查、早診早治等預防措施以促進慢性病的早期干預,減少其危害。但由于民眾健康意識普遍不高、知曉率低等原因導致篩查參與率不足[2-3],提升民眾對疾病的認識并進行自身風險評判成為下一步慢性病防控的重點工作[4]。由此,疾病風險感知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其定義為個體根據自身對患病風險的主觀認知與理解,進而判斷其患病風險的大小[5]。評估疾病風險感知可以激發其疾病預防意識、提高篩查率和主動采取預防行為[67]。2016年,Ferrer等[8編制了疾病三維風險感知量表(TheTripartiteModelofRiskPerception,TRIRISK),用于評估民眾對罹患某疾病的風險感知水平,以促進其加強疾病預防。由于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逐年攀升9,且發現時大多為中晚期,嚴重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及生存率。而感知患癌風險更有利于促進其在識別自身風險度的基礎上,積極預防和參與早期發現和診治,從而落實精準防控,達到減輕疾病負擔的目的[10]。國內目前僅檢索到針對患病人群的疾病風險感知量表[11],尚未檢索到針對一般人群罹患疾病的風險感知評估工具。因此,本研究將TRIRISK進行漢化,并在消化道癌癥病人的親屬中驗證其信效度,以期為評估風險感知水平提供可靠的工具,從而推動我國慢性病的早期預防和篩查。
1" 研究方法
1.1 量表的漢化
1.1.1 量表內容及應用
美國學者Ferrer等8在文獻回顧和專家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編制了TRIRISK,用于公眾對自身罹患某慢性病風險度的感知。包括理性感知(6個條目)情感感知(6個條目)經驗感知(6個條目)3個維度,共18個條目。采用Likert7級(1~7分)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個體感知到罹患某疾病的風險度越高。由于在美國因癌癥、心臟病及糖尿病3種疾病而死亡者約占死亡率的 50% ,因此原研究在這3類疾病中進行驗證應用,測得原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O.93,各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為 0.88~0.96 ,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模型擬合良好[8]。Diaz等[12]針對一般人群評估其罹患癌癥、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感知,測得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 0.56~0.97 ,信效度較好。
1.1.2 量表翻譯
翻譯量表前先通過郵件聯系獲得原作者Ferrer等[8授權,然后參考Brislin翻譯模型[13]對該量表進行漢化。1)翻譯:由2名通過英語六級的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獨立將原量表翻譯成2個中文初版1和2。經過課題組成員(4名護理學碩士、1名護理研究生導師)討論整合后形成中文版初稿。2)回譯:由2名從未接觸過原量表的學者(1名為醫學專業英語教師,1名為護理學博士,均有海外留學或訪問經歷)獨立對中文版初稿進行回譯,分別形成2個英文回譯版。課題組再組織翻譯者和回譯者與課題組成員一起對中文版初稿、2個英文回譯版及原量表進行對比討論與修改,形成回譯版終稿和中文版問卷。在此過程中,沒有出現對條自理解的歧義,因此未再與原作者進行溝通。
1.1.3量表的文化調試與內容效度評價
通過專家咨詢進行量表文化調適。本次共邀請9名專家,其中3名為腫瘤專科臨床醫學專家,5名為腫瘤臨床護理專家,1名擅長量表編制的護理學院教師。請專家審視問卷條目內容是否符合我國文化和語言表述,需要添加或刪除的條目內容等。同時請專家評價問卷條目對疾病風險感知的重要性,據此測評問卷的內容效度。本次邀請的專家工作年限 gt;10 年;正高級職稱7人,副高級職稱2人;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6人,本科1人。專家權威程度為0.89,課題組結合專家的意見對問卷條目進行反復討論和修訂,進一步完善形成中文版TRIRISK。
1.2 調查對象
采取序貫納入研究對象的方法,選取罹患消化道癌癥病人的家屬進行調查。納入標準:病理診斷為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病人的家屬;年齡 ?18 歲且知曉癌癥病人的病情;自愿參加者。排除標準:伴有精神疾患無法正確表達者;已患癌癥的家屬。根據量表條目數的 5~10 倍計算樣本量[4,中文版TRIRISK共18個條目,考慮到 20% 的中途退出或無效問卷等情況,算得探索性因子分析樣本至少所需108人。驗證性因子分析要求樣本量 ?200 例,且需高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樣本量[15],測算樣本至少為308例,最終收集樣本412例。本研究已在中國臨床試驗中心注冊且通過生物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倫理審查(編號:2022—1261)。
1.3 預調查
2022年9月在省某三級甲等醫院選取消化道癌癥病人家屬30人,在面對面溝通后,通過掃描中文版TRIRISK問卷星二維碼,由家屬打開填寫完成。老年家屬等無法掃描自行填寫者則由研究者通過問詢的方式進行填寫,并一一了解調查對象對量表條目的理解度和填寫選擇是否困難。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均能很好理解條目表達的內容,也容易做出相應的選擇,導出問卷星填寫信息顯示調查對象在 3~10min 內可完成問卷填寫,提示問卷無理解問題和填寫困難,適宜進行調查。
1.4 正式調查
于2022年10月—2023年5月在省某2所三級甲等醫院選擇消化道癌癥病人的家屬作為研究對象,由2名經過統一培訓的護理研究生完成正式資料收集。首先取得醫院相關科室的同意,然后從電子病歷中選取消化道癌癥的病人,再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取得其同意后簽署電子知情同意書,再發放問卷進行正式調查。填寫前向家屬解釋問卷的目的和意義,問卷內容也設置有詳細的指導語和相關填寫要求供參與者了解參考。本研究共發放問卷430份,回收有效問卷412份,有效回收率為 95.81% O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AMOS24.0及Mplus8.0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表示,定性資料用例數、百分比 (%) 表示。項目分析使用決斷值法和相關系數法,量表的效度采用內容效度、結構效度和聚合效度進行評價,信度通過Cronbach's α 系數和折半信度進行評價。
2結果
2.1文化調試及預調查結果
在經過跨文化調試及預調查后未刪除原量表條目,量表包括3個維度、18個條目,但對量表的部分條目內容有所調整。條目2“在 0%~100% 的范圍內,你如何估計未來患 xx 疾病的可能性”調整為“從 0% ~100% ,估計我未來患 xx 疾病的百分比是多少?”條目5“如果我把自己看作是一名醫生,我認為我的行為讓我有患xx疾病的風險”調整為“如果我從醫生的角度看自己,我認為我的行為讓我有患xx疾病的風險”;條自14\"想象自己在未來患上xx疾病有多容易”調整為“容易想到自己未來可能患xx疾病這事”。原量表在表述時使用的“disease”一詞,針對不同疾病進行調查時可替換成相應的疾病名,由于本研究針對癌癥開展調查,因此問詢時將“患病”“疾病”等表述調整成“癌癥”和“患癌”。
2.2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
412例病人中,食管癌107例 (26.0% ,胃癌154例( 37.4% ),結直腸癌151例( 36.6% )。412名病人家屬中,男154人( 37.4% ),女258人( 62.6% ;年齡(47.39±12.96) 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4人( 34.9% ),高中或中專74人( 18.0% ),專科83人0 20.1% ),本科及以上111人 27.0% ;婚姻狀況:已婚378人( 91.7% ),未婚31人( 7.5% ),離異3人( 0.8% ;病人一級親屬178人( 43.2% ),非一級親屬234人( 56.8% );與病人同住278人( 67.5% ),不與病人同住134人 (32.5% )。
2.3 項目分析
2.3.1 決斷值法
將412份問卷的總分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排列,按照總分前后 27% 的占比分為高分組和低分組,通過t檢驗比較兩組各條目得分的差異,若臨界比值(CR) gt;3.00 且 Plt;0.05 ,則保留該條目[16,結果顯示各條目的臨界比值為 13.685~36.831 ( Plt;0.001 ),均 gt; 3.0,表示該量表的各條目具有較好的鑒別度。
2.3.2 相關系數法
通過相關性分析計算各條目得分與量表總分的相關系數,刪除相關系數 lt;0.40 的條目[16],結果顯示各條目與量表總分的相關系數為 0.626~0.816 ( Plt; 0.001),均 gt;0.4 ,故量表無條目刪除。
2.4效度
2.4.1 內容效度
9名專家對中文版量表進行內容效度評定,結果顯示量表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S-CVI)為0.88,除條目2的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I-CVI)為0.67外,其余條目的I-CVI為 0.78~1.00 。部分專家對條目2的意見是與條目1內容重復,經研究小組討論及咨詢專家后最終決定保留條目2,因為2個條目分別是從定性和定量2個角度去評價個體的感知,兩者配合可以更加準確地反映個體的感知水平,而且也使中文版條目數與原量表保持一致。
2.4.2 結構效度
根據收集數據順序,選取前200例樣本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KMO值為 0.929(gt;0.6) ,Bartlett's球形檢驗顯示, χ2=4408.861,Plt;0.001 ,表示該量表適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大方差正交旋轉進行分析,并結合碎石圖走勢,最終共提取3個特征值 gt;1 的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0.115% ,各條目在其維度上的載荷均 ?0.40 ,故無條目刪減,見表1。值得注意的是,條目1、條目2、條目14存在雙載荷情況,根據專家意見及結合量表的整體表達意義,最終將這3個條目歸屬于原所屬因子,也是載荷最高的因子中。選取剩余212例樣本采用最大似然法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卡方/自由度比(x/df)為2.324,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為0.079,比較擬合指數(CFI)為0.959,規范擬合指數(NFI)為0.931,增值擬合指數(IFI)為O.96O,Tucker-Lewis指數(TLI)為0.952,說明模型擬合良好,見圖1。


2.4.3 聚合效度
量表的聚合效度通過平均方差萃取值和組合信度進行評價。結果顯示理性感知維度的平均方差萃取值和組合信度分別為0.699和0.932;情感感知維度的平均方差萃取值和組合信度分別為0.831和0.967;經驗感知維度的平均方差萃取值和組合信度分別為0.659和0.920。平均方差萃取值 ?0.50 組合信度 ?0.70 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15]。
2.5信度
中文版TRIRISK的Cronbach'sα系數為O.953,理性感知、情感感知、經驗感知3個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是0.931,0.976和0.906;針對胃癌、食管癌及結直腸癌病人的家屬,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是0.958,0.951和0.950。折半信度為0.935,3個維度的折半信度分別為0.938,0.976和0.887,表明TRIRISK具有良好的信度。
2.6性別等值性檢驗結果
進一步檢驗中文版TRIRISK在性別上是否具有測量等值性,采用412例樣本進行性別等值性檢驗。根據以往研究,逐步從寬松到嚴格的方式依次建立形態等值、弱等值、強等值和嚴格等值4個模型[1,4個模型的CFI和TLI均 gt;0.90 ,RMSEA為 0.068~0.073 ,各項擬合指標達到了模型擬合良好標準[17]。 ΔCFK 0.010, Δ RMSEA ?0.015 ,表明中文版TRIRISK在不同性別具有測量等值性[18]。見表2。

3討論
3.1中文版TRIRISK具有較好的科學性
疾病風險感知量表的評估起初大多是使用單一條目,如采用“你認為你患病的可能性是多少?\"等問題衡量感知水平。隨后有研究者發現對疾病的擔憂或恐懼等情感的感知也對風險判斷至關重要,甚至比直接的判斷更能預測健康行為[19]。不僅如此,Ferrer等[8提出,經過深思熟慮的感知與基于經驗式的快速判斷不同,而既往研究大多對這兩者沒有區分,于是原量表從理性感知、情感感知及經驗感知3個維度進行解釋。理性感知是經過系統的、深思熟慮的邏輯思考來進行冷靜、理性的風險判斷,情感感知是指與風險相關的情緒反應,即對風險的擔憂或焦慮等情緒,而經驗感知則是強調根據自身過往經驗、習得性的想法做出的快速直接風險判斷8,其信效度高于以往使用的單維度或雙維度疾病風險感知量表[8]。隨后,部分學者將該量表用于個體對罹患癌癥、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評估[12.20],均表示信效度良好。本研究在取得原作者同意及授權后,嚴格遵循Brislin翻譯模型進行實踐,包括翻譯、回譯、文化調適及信效度檢驗,符合量表引進的評價標準[21]。整個研究階段經過反復的討論和修改,過程科學嚴謹。
3.2中文版TRIRISK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經過文化調適,中文版TRIRISK的條目表述更符合我國文化習慣,填寫者容易理解,完成1份量表填寫需要 3~10min ,操作性較強。中文版TRIRISK主要是適用于還未患某疾病的人群,了解其風險感知水平,以加強疾病的一級預防。方蕾[]編制的疾病風險感知量表側重于評估已確診某疾病的病人對于治療過程中的風險感知,包括經濟風險、診療風險和社會心理風險等,在適用對象及維度內容方面與中文版TRIRISK均有區別。中文版TRIRISK可從多方面深人了解調查對象對自身罹患疾病風險感知的認識,從而幫助其正確認識風險,采取相關預防行為和健康生活方式。
3.3中文版TRIRISK具有良好的效度
效度即有效性,指測量的工具、手段能夠準確測出所需測量事物的程度,測量的結果與考察內容越吻合,其效度越高[22]。量表的效度包括內容效度、結構效度和聚合效度,內容效度常通過專家咨詢的方法進行評定[23]。本研究共邀請9名來自腫瘤醫學和腫瘤護理領域的專家進行咨詢,結果顯示量表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結構效度是評價量表結構穩定性的重要指標,通常采用探索性和驗證性因子分析[22]。本研究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共提取3個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80.115% ,各條目在相應因子上的載荷為 0.602~
0.931,驗證性因子結果顯示量表的模型擬合效果較好,表明中文版TRIRISK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各維度平均方差萃取值 ?0.50 、組合信度 ?0.70 ,提示量表聚合效度良好。
3.4中文版TRIRISK具有良好的信度
信度指量表所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及可靠性程度,通常分為內在信度和外在信度[24]。本研究主要是驗證內在信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數和折半信度反映其內部一致性。中文版TRIRISK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53,折半信度為0.935,說明量表的信度良好。由于量表內容的設置使得調查對象在第1次填寫后可能會感受到一定的風險提醒,對二次測量的影響較大;且家屬的風險感知會隨著病人的病情和癥狀等發生變化,因此本研究未進行重測信度的測量。
3.5中文版TRIRISK具有性別測量等值性
測量等值性是檢驗量表可靠性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對量表在不同人群的適用性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本次結果顯示4個模型的CFI和TLI均 gt;0.90 ,RMSEA lt;0.80 ,且△CFI和△RMSEA均在建議值范圍內,表明中文版TRIRISK具有跨性別的穩定性。
4小結
本研究漢化形成中文版TRIRISK,并對其信效度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該量表的信效度良好,適用于測量我國癌癥高危人群的癌癥風險感知水平。但本研究僅在省進行,調查對象均為已患消化道癌癥的家屬,在其他疾病或人群中的應用效果暫不清楚。在后續研究中可拓展研究對象、病種和擴大研究地區,進一步驗證量表的適用性和可靠性。還可探討疾病風險感知水平的縱向變化及影響因素等,以便針對性地提升風險感知,為盡早采取健康行為和預防行為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鄭曉,田峰,陳一鳴,等.2002一2022年我國多重慢性病領域研究熱 點及演進趨勢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23,26(21):2567-2573.
[2]LI J,LI H,ZENG H M,et al.Trends in high-risk rates and screening rates for the population-based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onesophageal,stomach and liver cancer in China,2OlO-2Ol6[J]. Journal of theNational Cancer Center,202l,1(3):1Ol-107.
[3]CAO M M,LI H,SUNDQ,et al.Cancer screening in China: the current status,challenges,and suggestions[J].CancerLetters,2021, 506:120-127.
[4]滕熠,曹毛毛,陳萬青.中國癌癥篩查的發展、現狀與挑戰[J].中國 腫瘤,2022,31(7):481-487.
[5]信博,趙秋利,王楠楠.癌癥高危人群癌癥風險感知的研究進展[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3):41-44.
[6]KLASKO-FOSTERLB,KIVINIEMIM T,JANDORFL H,et al. Affective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 medi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ly-based perceived risk and colonoscopy screening[J].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20,43(1):121-130.
[7]TURNER J,POND G R,TREMBLAY A,et al.Risk perception among a lung cancer screening population[J].Chest,2O21,160(2): 718-730.
[8]FERRER R A,KLEIN W M P,PERSOSKIE A,et al. The Tripartite Model of Risk Perception(TRIRISK):distinguishing deliberative,affective,and experiential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 [J].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16,50(5):653-663.
[9]SUNG H,FERLAY J,SIEGEL R 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21,71(3):209-249.
[10]曹毛毛,陳萬青.推進農村地區癌癥早診早治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J].中國腫瘤,2022,31(12):937-940.
[11]方蕾.慢性病病人風險感知問卷的編制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 安:第四軍醫大學,2015.
[12]DIAZ D,SCHNELLER L M,FIX B V,et al.Exploring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Tripartite Model of Risk Perception (TRIRISK) in a general U. S.population sample[J].Health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Medicine,2022,10(1):1110-1123.
[13]BRISLIN R W. Back-translation for cross-cultural research[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1970,1(3):185-216.
[14]李崢,劉宇.護理學研究方法[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1.
[15]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2版.重慶:重慶 大學出版社,2010:1.
[16]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 學出版社,2010:1.
[17]王陽,溫忠麟,付媛妹.等效性檢驗——結構方程模型評價和測量 不變性分析的新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20,28(11):1961-1969.
[18]柴曉運,李曉燕,曹娟,等.中國青少年積極發展量表(簡版)的編 制:基于一個大樣本數據[J].心理與行為研究,2020,18(5): 631-637.
[19]HUFF NR,LIU G Y,CHIMOWITZ H,et al.COVID-19 related negative emotions and emotional suppression a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isk perceptions among emergency nurses:a cross-section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Advances,2023, 5:100111.
[20]THORNELOE RJ,KLEIN W MP,FERRER R,et al.Risk perceptions in wome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breast cancer preventive therapy:a test of the tririsk model[J].Ann Behav Med, 2019,53:1.
[21]郭金玉,李崢.量表引進的過程及評價標準[J].中華護理雜志, 2012,47(3):283-285.
[22]李麗君,段應龍,劉翔宇,等.癌癥患者同伴支持量表的漢化及信 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23,58(3):374-379.
[23]丁茱萸,莊一渝,陳香萍,等.AACN健康工作環境評估量表的漢 化及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70-75.
[24]彭迎春,常文虎,沈艷紅.如何測量問卷的信度[J].中華醫院管理 雜志,2004,20(6):383-384.
(本文編輯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