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教育部正式頒布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及各學科課程標準,這不僅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起到定向、定標、定準的作用。面對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小學音樂教學急需轉變理念,構建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為此,我校積極探索“三核·四構”教學模式,旨在把握核心問題、設計核心任務、達成核心能力,以構建生本化學習內容、情境化學習環境、互動化學習方式、多元化評價機制為實踐抓手,聚焦音樂審美體驗,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
新課標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涵蓋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核心內容,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它不僅關乎學生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涉及情感發展、社會交往、創新思維以及文化認同的全面提升。
首先,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旨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情感的發展。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其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表達和文化內涵。小學階段是學生個體認知和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音樂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我情感。其次,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在音樂學習中,學生需要耐心、細致地聆聽、演唱、演奏以及合作表演,這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專注力和創造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此外,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還包括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音樂單元教學中,教師鼓勵和組織學生進行音樂編創,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讓他們在探索與嘗試中增強自信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視音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已成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目標,這不僅關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更直接影響其綜合素質的發展。然而,實踐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制約了小學音樂教育的有效實施。
首先,教學理念的落后是影響音樂學科教學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因素。在許多地區,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和相關教學方法的掌握不足。這直接導致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音樂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關注不夠,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難以獲得全面提升。其次,教學內容的單一使得音樂課程的魅力和效果大打折扣。很多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唱”和“樂理”教學模式上,學生的音樂體驗往往局限于教材內容的機械重復,缺乏對于音樂創造性和表現力的深度挖掘。再者,評價體系的不完善是制約核心素養育成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側重于對學科知識的考查和對結果的評判,忽視了對學生音樂表現、創作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的全面評價。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以應試為目標,真正的音樂能力提升相對有限,影響了其音樂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
“三核·四構”單元教學實踐模式
“三核·四構”單元教學是以單元為學習單位,整體分析教學內容,整體設計學習方案,分步實施教學的新型教學形式,其目的是實現課堂教學效度的優化,真正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三核·四構”單元教學中的“三核”指單元教學中核心問題、核心任務及核心能力,即通過核心問題的引領,理解和掌握大概念,再由核心任務驅動理解和應用核心概念,從而獲得單元教學目標指向的核心能力。“四構”指單元教學中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學習方式以及評價機制的建構,通過“四構”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他們能夠在實踐中深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落實核心素養,培養關鍵能力。
“三核·四構”單元教學實踐策略
生本化學習內容,統整教學資源。生本化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發展需求。為了有效地構建生本化的學習內容,統整教學資源顯得尤為重要。統整教學資源是實現生本化學習的重要手段,通過統整教學資源,教師將豐富的教材、教學工具和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構建互動性強、參與度高的學習平臺。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知識,并與教師、同伴進行更為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情境化學習環境,關注自主體驗。情境化學習強調將知識的學習置于真實的情境中,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獲得更深刻的理解,發展實際應用能力。情境化學習環境不僅關注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體驗,進而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培養其審美能力與感知能力。通過引入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置身于具體場景中,感受學習內容的現實意義。這樣的學習環境不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增強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自主探究中實現知識的內化與能力的提升。
互動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科延伸。互動化學習方式的構建,是促進學科延伸和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還能促進學科的延伸與融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互動化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和積極的學習環境,通過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不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學科之間的有機連接以及多學科融合,學生的實踐能力顯著提升,在解決復雜問題時能夠運用跨學科的視角進行思考,以創新思維破解現實問題。
多元化評價機制,實現教學評一體化。評價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通過量化指標和質性描述相結合的方式,評估學生音樂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指標;二是教學過程的合理性,考察教學環節的連貫性、師生互動的有效性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三是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度,關注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的提升;四是教學效果的可持續性,即評估教學模式對學生后續學習和發展的長遠影響。
綜上所述,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小學音樂“三核·四構”單元教學,強調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必要性與有效性,通過單元教學實踐,構建生本化學習內容、情境化學習環境、互動化學習方式、多元化評價機制,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本文系廈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課題“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2+X’單元教學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4070)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窗內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