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以及“雙減”政策的落地生根,集團化辦學已經成為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路徑,中山市港口鎮于2021年12月與中山市實驗小學達成集團化辦學協議,旨在打破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迫切需求。
在集團化辦學框架下,如何開拓一條既高效又具創新性的教師專業成長路徑,成了亟待攻克的核心議題。“三輪驅動”模式聚焦“理念鑄魂、人才強基、資源協同”三個核心,給教師的專業發展開辟了全新視角。
理念鑄魂:深融共研鑄師魂
“三輪驅動”創新模式,以“理念鑄魂、人才強基、資源協同”為核心,憑借情境化的教研互動、搭建專業共同體、構建社會關系網絡和組織化學習,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開拓了全新路徑。
沉浸式教研交流機制。依據情境學習理論,教師的專業發展需在真實教學情境中,通過實踐與互動達成。“三輪驅動”模式依托沉浸式教研互動機制,為教師營造情境化學習場域。以中山市港口鎮為例,其每周開展的學科組教研活動,針對教學重難點,深入探討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關鍵議題。調查數據表明,參與沉浸式教研的教師,教學反思能力與課堂管理能力平均提升9%。在情境化學習方式下,教師能夠在真實教學場景中持續反思與改進,有效促進教學水平與專業素養的進階。
“五課一體”教學模式。共同體理論指出,教師參與專業共同體,在共享實踐中實現持續學習與成長。“五課一體”教學模式的構建,正是這一理論的具體實踐。該模式強調課程、課標、課堂、課本、課題的有機融合,通過優化課程架構、嚴格遵循課程標準、注重課堂教學實效性、深度挖掘教材資源、積極推動課題研究,助力教師在共享實踐中協同發展。
人才強基:雙崗互促筑根基
創新人才派遣模式。社會資本理論認為,教師通過構建并維系社會關系網絡,可獲取更多資源與支持,進而推動自身專業成長。“三輪驅動”模式借助創新人才派遣與雙向置崗交流機制,搭建跨校社會關系網絡。如集團核心校選派骨干教師幫扶成員校,同時接收成員校遴選出來的教師到核心校進行跟崗學習,實現人才的雙向流通。統計顯示,參與雙向交流的教師,教學方法創新能力與班級管理能力平均提升9.5%。這種模式既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又為成員校教師提供學習成長契機,有效積累社會資本。
雙向置崗交流與導師精準指導。組織學習理論認為,教師專業成長是個體學習和組織學習的過程,通過創新活動和知識共享實現。例如,在雙向置崗交流中,參與雙向交流的教師,雙方互換工作崗位,并給每位交流教師配備專業導師,導師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指導計劃,從教學方法、班級管理、教學研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指導。交流結束后,教師通過“研究型優質課 + 學術型微報告 + 導師專業型點評”的形式進行成果匯報,促進了知識的共享和傳播,推動了組織學習的深化。
資源協同:多元共享創高效
“1+1+N”專業發展模式。“1+1+N”專業發展模式中的第一個“1”代表集團核心校,第二個“1”代表成員學校,“N”代表集團核心校外派到成員校的骨干教師背后的資源,如集團核心校的名教師工作坊向成員校的教師開放等。共同體理論強調,教師通過參與專業共同體,在共享的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成長。“三輪驅動”模式通過構建“1+1+N”專業發展模式,實現了教育理念、人力、教學資源的全方位共享。集團核心校的名教師工作坊向成員校教師開放,定期開展教學研討、專題講座、教學觀摩等活動,吸引更多教師參與其中。通過名師的指導和帶動,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優化資源配置。資源共享機制具有多維屬性特征,既包含顯性物質資源的配置優化,更涉及社會資本的結構性整合與知識資本的系統性增值。以集團化辦學實踐為例,教學課件、案例庫及試題庫等資源的跨校共享,有效規避了教學資源的重復開發,同時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和參考資料。調查數據表明,在實現資源共享后,教師的備課效率提升了11.5%。這種經過優化的資源配置,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撐,使教師能夠在更為高效的教育環境中開展工作,這正是組織學習理論提出的通過知識共享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應用。
效果評價:教研一體促提升
增強教師內驅力。通過參與沉浸式教研活動交流,促使教師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不斷學習和思考,使其在教育實踐中實現教育理念的迭代更新。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分析表明,這種具身化學習模式能有效強化教師的職業認同感,調查數據顯示,參與沉浸式教研的教師職業滿意度提升了5.5%。雙向置崗交流機制則通過構建競爭性教師專業發展生態,觸發教師專業知識的主動積累行為,形成持續性的教師專業發展內在驅動力。
提升教研創新力。“三輪驅動”模式帶動教研模式不斷創新,如沉浸式教研交流和“五課一體”教學模式,教師們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積極探索契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有力推動了教學方法的迭代更新。跨校交流更是促進了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同學校的教師貢獻出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有效激發教師的創新思維。教師們通過相互學習與借鑒,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更新,使得教師們的教研創新能力整體得到提升。
在集團化辦學實踐中,成員校教師在教研水平、專業素養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人才的雙向流通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如集團核心校派遣骨干教師到成員校實施援助計劃,他們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帶到成員校,助力成員校老師提升教學水平;同時,成員校老師到核心校跟崗學習,學習先進的教學和管理經驗,促使自身的專業能力得以提高。此外,教學資源的共享與整合策略,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素材庫和參考資料,有效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復性開發,這種優化的資源配置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師從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學習與發展契機。
【本文是2023 年度廣東省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立項課題“新形勢下建立正向激勵教師專業化成長機制的研究”(課題編號:2023YQJK45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港口鎮教育和體育事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