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選自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其在對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創設之中廣泛運用了對比手法,這使其中的人物呈現豐富、情節安排合理、環境表現自然,從而對豐富小說內容、凸顯諷刺風格等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教師應引領學生以小說的三要素為抓手,從《范進中舉》的具體語句中深入感受其豐富的對比藝術。
在塑造人物中體現對比藝術
《范進中舉》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存在著大量的對比手法。通過人物自身對比和人物間的對比,小說豐富了人物形象的呈現。
人物自身橫向和縱向對比。一方面,《范進中舉》中人物內部存在著縱向對比,以“中舉得報”這一節點為界,其使主要人物各自形成了鮮明的前后對比。如范進在鄰居多次告知而不信自己中舉時心緒低落又平靜,而在見到屋里升掛起的報帖后狂喜到暈厥和精神失常;又如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言行粗暴無禮,頤指氣使,而在范進中舉后舉止畢恭畢敬,殷勤小心。另一方面,人物內部存在著橫向對比,這主要表現在其對人物的言行不一致的具體刻畫之中。如范進給胡屠戶銀子時,胡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其攥緊的拳頭和嘴上的客套話形成了對比。而在范進說若自己銀子用完再問他討來用后,胡屠戶又“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說道:‘也罷,你而今相與了這個張老爺,何愁沒有銀子用……’”,其連忙縮回的拳頭和不久前緊攥著舒過來的拳頭以及收回銀子的事實和剛還口稱的“怎好又拿了回去”也形成了對比。
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縱向和橫向對比?!斗哆M中舉》中人物與人物之間存在縱向和橫向雙線交織并行的對比,主要體現在范進和胡屠戶兩個人物之間,其雙方關系的張弛和地位的高低在各階段都得到了對比性展示。在范進進學回家時,胡屠戶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來,表面是賀喜范進中了秀才,實際目的在于對其吩咐敲打;在范進找胡屠戶商議赴鄉試之事時,胡屠戶一口啐在其臉上,將其罵得狗血噴頭;在范進偷偷赴鄉試后,胡屠戶知道了家中情況,又將其罵了一頓……由此看出此階段兩者中胡屠戶處高位,范進處低位,兩者關系較為緊張。而在范進中舉后,胡屠戶帶著一個燒湯的二漢,提了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錢來殷勤賀喜;得知范進中舉后歡喜瘋了,胡屠戶也不敢對其動粗,不得已打了其一巴掌后,戰戰兢兢至“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在范進清醒后回家的路上,胡屠戶跟在后面低著頭數十回地幫范進扯平衣裳后襟;范進給胡屠戶銀子,胡屠戶曲意推辭、諂媚逢迎……說明此階段兩者中范進處高位,胡屠戶處低位,兩者關系較為弛緩。通過兩者地位和關系對比性的動態變化,人物與人物之間形成了深入對比。
在建構情節中體現對比藝術
《范進中舉》在構建情節時廣泛采用對比手法,形成了情節上冷熱、虛實交織的效果,這使小說的情節富于變化,小說情節安排更加合理自然。
冷熱情節的對比。一方面,以“范進中舉”為界,范進中舉前的情節屬于相對的冷處理情節,范進中舉后的情節屬于相對的熱處理情節。另一方面,在范進中舉后的情節中,范進見到報帖后昏厥和發瘋、胡屠戶打罵范進以治其瘋癥的部分相對屬于“爆發性”的熱場面,其他則屬于“蓄勢性”的冷場面。在這種冷熱調劑下,小說情節安排上形成了對比,一方面更為明顯地突出了相應情節的冷熱處理效果,另一方面于張弛轉換間合理推進了小說整體的情節發展。
虛實情節的對比。小說主要情節多采用實寫方式,真實表現現實中的世俗百態。而在表現胡屠戶對中舉者的看法的相關情節中,小說則進行了虛寫設置。通過對胡屠戶反復提及“中舉者是天上的文曲星”這一傳聞和胡屠戶打了范進后手掌疼痛不能彎折這一后果的設置,小說的相關情節帶上了靈異玄幻的神秘色彩。這種虛實情節的對比設置有利于增強小說情節的豐富性,從而使文本更具趣味性和可讀性。
在創設環境中體現對比藝術
《范進中舉》著力于對社會環境的展示。小說前后對社會環境的展示力度截然不同,這種詳略設置的差異及其背后所蘊內涵呈現出豐富的對比效果。從范進進學回家、范進赴考鄉試,到報錄人來范家報信前,小說在展示范進與鄰里的關系時多采用側面暗示或留白的處理方法。比如對“胡屠戶教訓剛進學時的范進時讓他不要再對鄰里平頭百姓拱手作揖”等內容的粗略提及,又如對“范進進學回家的次日主動拜鄉鄰”內容的一句話帶過……在此部分中,《范進中舉》極少出現對社會環境的直接表現,相關敘述及篇幅極為簡省。而當范進中舉、報錄人來范家報信后,小說開始出現了大量對鄰人的詳細表現,從主動來范家慶賀范進中舉、飛奔去找范進告知其中舉的喜訊、幫范家管待報錄人、為治范進之瘋癥出謀劃策、向清醒后的范進殷勤奉承。從重點進行孤獨冷清的個人展示到大力呈現熱鬧狂歡的群體表現,《范進中舉》通過對相關社會環境進行詳略對比展示,相對含蓄克制而意蘊深刻地表現了世態的炎涼、世人的趨炎附勢及封建時代下社會對科舉入仕的狂熱追捧。
《范進中舉》對人物、情節、環境進行表現的過程中展示了豐富的對比藝術。通過橫縱雙向的對比,小說使人物形象得到了多維立體的塑造;通過冷熱、虛實的對比安排,小說使情節得到了合理順暢的進展;通過詳略對比表現,小說使環境得到了自然深刻的呈現。這些對增強小說的豐富性、凸顯小說的風格特色等方面均具有積極作用。教學《范進中舉》一課時,教師應在引導學生學會賞析對比藝術的同時,鼓勵學生于日常習作中對其加以靈活運用和自主創造,促使學生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在語言運用的學習實踐中增強文化自信、思辨能力及審美創造,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