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新技術革命和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重構持續加速,新的平衡關系尚未形成,國際經濟秩序亟待重塑。作為有重要影響力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等為和平與發展持續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在職業教育領域,中國倡導構建世界職業教育共同體,各國共同繪制發展藍圖,讓職業教育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中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開辟了世界職業教育合作的新篇章。
發起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職業教育作為重要抓手推動教育領域國際合作,勢必為中國式現代化成果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形成開放創新生態。基于教育對外開放、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現實需求、天津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任務與成果,魯班工坊應運而生,并成為中國原創的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項目和知名品牌。當前,其合作模式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已成為中國參與構建世界職業教育共同體的重要路徑。自2016年在泰國建設第一個魯班工坊以來,中國院校已在亞非歐三大洲31個國家合作運行36個魯班工坊。天津承建其中24個國家26個魯班工坊的建設運營工作,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新能源、物聯網等 70 多個專業。
實踐經驗
頂層設計。魯班工坊自項目研制之初,即確立了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服務構建世界職業教育共同體、分享中國優質職業教育成果的核心使命。其命名源起百工之祖“魯班”,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勞動智慧、工匠精神與創新精神,意在將中國優秀文化、先進技術與職業教育育人經驗與世界分享。其實施的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均與合作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高度相關。其傳遞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理念定位于促進全球各國在職業教育、技術技能、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促進文明互學互鑒、民心相通,推動國際合作與全球可持續發展。
全球布局。構建世界職業教育共同體關乎全球職業教育的整體未來發展,要求世界各國緊密聯動、攜手同行。魯班工坊實施洲際布局,一方面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在非洲建設10個魯班工坊”建設任務、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家建設10個魯班工坊任務,增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話語權;另一方面與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多國攜手合作,分享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模式和理念,為其培養經世致用的技術技能人才。通過技術、文化、經濟與教育的融合交匯,推動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理念、資源、方法的共享、共用,主導搭建起新的世界職業教育實體“立交橋”。
創新范式。魯班工坊創新推出的模式、標準在為自身建設質量、效率保駕護航的同時,更為世界職業教育提供了有效的“中國方案”。首先,模式統一。一是,在建設模式上,基于統一的基礎框架,各工坊因地制宜增加特色模塊,實現標準化與本土化的有機結合;二是,在教學模式上,全面實施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確保了項目整體教學系統的系統性、連貫性與統一性。其次,標準量化可行,與國際接軌。一是,在建設標準方面,以中方提供的翔實規章制度為依托,建設標準具有指標具體、可量化、可操作性強的屬性;二是,在教學標準方面,注重與國際標準緊密對接,依托EPIP教學模式的核心要素,著重培養學習者的國際通用職業技能和素養,支持學習者獲取國際通用從業資格證書。
產教融合。各魯班工坊項目在立項建設前均開展廣泛深入的調研,以充分掌握目標合作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教育現狀、行業企業基礎及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基于調研數據,甄選適配的國內院校,篩選合作意愿較大、企業實力較強的企業參與項目建設,確保項目建設與需求精準對接,提升育人實效。同時,在項目建設與運營過程中,將文化分享與技能培訓有機融合,在訓練技術技能的同時,助力當地青年增進對中國的了解,促進人文交流與民心相通。
建設成效
人才培養。當前,魯班工坊海外學歷教育規模超過3.38萬人次、培訓人員規模達11.3萬人次,總培訓時長累計達24.8萬小時,投入使用的教學實訓設備臺套數9500余臺,中外院校合作建設16大類近100個專業。截至2024年12月,依托“EPIP師資研修項目”,共實施了78期國外教師研修項目,培訓海外專業師資5000余人次,為合作國家技術技能人才體系構建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例如,巴基斯坦魯班工坊學生艾力,現已入職巴基斯坦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成為該項目唯一負責核心技術培訓的工程師。
截至2025年6月,各魯班工坊項目累計在外方合作院校內建成60個實訓基地,與中外合作企業共建5個校外實訓基地;各魯班工坊積極與駐外中資企業合作累計提供實習崗位超過4400余個,為113家所在國本土企業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有效服務國際產能合作。例如,印度魯班工坊已聯手5家在印中資企業累計培訓人員1300余人,泰國魯班工坊先期培養的167名留學生,被當地企業錄用率達100%。泰國魯班工坊累計培訓技術技能人員9萬余人次,中泰院校共建的6個專業全部獲得泰國教育行政部門認證。
品牌建設。通過兩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等人文活動、高端論壇、EPIP國際教育聯盟、高級別大賽等進一步提高了魯班工坊品牌的國際認可度與知名度;馬里魯班工坊借助中醫技術幫助該國提高醫療衛生和健康條件受到當地社會熱烈歡迎;英國魯班工坊師生在2019年英國首相府春節招待會烹制8道天津菜傳播了中國飲食文化得到與會嘉賓高度好評。非盟總部指定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開展面向全非洲的技能培訓。在人類文明新形態視域下,魯班工坊作為重要路徑是中外人文交流、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創新之舉,是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服務國際產能合作、助推中國參與構建世界職業教育共同體的有效嘗試,為中國成為世界職業教育先導者提供有效經驗參考,為世界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主要問題
項目建設的廣度、深度存在不足。當前魯班工坊雖已建設36個初具規模的項目,但其仍處于快速發展期。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上合國家、非洲和中亞等發展中國家需求相比,在覆蓋廣度、輻射深度方面存在單個魯班工坊建設體量相對偏小、涉及專業領域有待擴充、輻射人群范圍有限等現實問題。當前,魯班工坊布局尚未覆蓋全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存在地域覆蓋空白點。這些問題一方面限制了項目整體服務能力的綜合提升和品牌規模效應的效度,另一方面制約了魯班工坊在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與世界職業教育共同體所需的廣度、深度要求存在差距。
校企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當前,魯班工坊產教融合雖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較大的深入合作空間。主要問題體現在:一是,校企共建的專業與課程維度相對狹窄,未能充分覆蓋在外中企、海外本土企業日趨多元化、復雜化、數字化的行業發展需求;二是,針對企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在培訓規模、開課數量、培訓形式上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校企雙方的合作模式大多數處于淺層合作階段,雙方在更深層次的資源共享、課程開發、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師資互聘互培等方面的合作有待實質性加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魯班工坊在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精準性,削弱了其服務國際產能合作的力度。
品牌認知需持續深化。魯班工坊在品牌推廣策略和成效上有待加強,在品牌故事講述、品牌形象塑造以及品牌文化的傳播等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當前魯班工坊的宣傳主要依賴傳統媒介渠道,如電視、報紙媒體報道、官方新聞報道等,傳播形式較為單一,缺乏更靈動、更多元的宣傳路徑和更具創意的品牌敘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魯班工坊品牌在合作國普通民眾、潛在合作伙伴和更廣泛國際社會的認知深度。
解決對策
強化五業聯動,落實洲際布局。落實“在非洲再建設10個魯班工坊”指示要求,借助“政、行、企、校、研”五業聯動,統籌多方力量,整合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優質資源推動更多魯班工坊落地生根。同時,對已建成的魯班工坊,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開展持續優化升級,擴大其專業建設覆蓋面和服務容量,提升單個魯班工坊的綜合輻射能力。通過“納新+優化”雙輪驅動,推動魯班工坊洲際布局進一步發展,實現魯班工坊高質量發展。
深度對接在外中企,強化產教融合。深化與海外中資企業合作,完善校企常態化對接交流機制。一是,推動共建產教融合共同體。聯合更多中外企業、院校、行業協會等發揮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領域優勢參與建設魯班工坊。借助共同體機制,系統梳理在外中企多元化、多層次、動態化人才和技能需求,多方攜手共商專業建設、項目合作、標準研制、實訓基地開發、技能培訓和師資培訓等內容。二是,前置企業參與。在新一輪魯班工坊規劃建設初期,即引入企業作為共建方深度參與,深度綁定校企共建魯班工坊合作關系,確保從新的魯班工坊謀劃布局開始就緊貼行業產業發展脈搏,最終實踐達到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良性合作、互利共享、協同發展的目標。
整合有效資源,增強品牌宣傳。一是整合中外有效資源,豐富人文交流載體。充分整合文化、教育、媒體、政府、行業企業、商會機構等資源,依托于魯班工坊等職教出海項目,開展多樣化、常態化、高質量的人文交流活動。如舉辦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成果展、開展師資互訪研修、策劃專題講座、魯班工坊學院故事演講等系列活動,通過“有溫度”的活動,生動展現中國職業教育成果、理念、模式,增強中國職教品牌宣傳軟實力。二是強化媒體合作,借助線上線下媒介力量,加強品牌宣傳力度。通過打組合拳的方式將中國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故事借由中國職業教育成果向世界娓娓道來,有效推動我國參與并主導構建世界職業教育共同體的歷史進程。
【本文系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魯贛浙津’四省市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建設的比較與借鑒研究”(課題編號:HJE220200)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