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園始終注重“關注兒童”,將幼兒游戲中的觀察解讀作為研修重點。透過幼兒的游戲行為觀察解讀幼兒的發展水平,繼而調整優化教師的教育行為,推動幼兒的自身發展。在日常教研和查看教師案例時發現,教師(尤其是新教師)有游戲理論基礎,但對游戲觀察的目的性不明確,記錄的客觀性、細致性、完整性欠缺,對于解讀的科學性更是偏弱。因此我園提出適用于新教師的同頻共振研修模式。
因新教師的相關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相對不足,研修前期我們開展了針對理論精神和要點、幼兒的心理年齡特點、結合教育理論、游戲理論等各類學習,讓教師結合理論知識對觀察案例進行對照解讀,為后續的研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研修內容共分為觀察記錄、科學解讀兩部分。后者建立在對前者掌握和了解的基礎上。每一階段雖有側重,但進入到后一階段時,前一階段的內容依舊需要重復使用,第二階段必須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行,兩者相輔相成。
基于觀察記錄
主體統一。每次觀察自主游戲前,定好觀察點,教師共同商議本次觀察的重點,所有成員就一個點觀察,后續進行記錄的對比。
發現異處。記錄后進行集中研修,讓同一小組老師分享記錄文案,集體發現每個人記錄的不同之處。特別關注記錄的細致、完整、科學性,在活動中發現各自記錄的優缺點。
視頻分析。發現新教師記錄的不同之處后,組長進行視頻回放,集體觀看游戲活動內容,再進行細致、完整、科學記錄。
主體共識。觀看視頻后分小組研討,達成主體共識后,進行軼事記錄文案修改,做到記錄的精準、細致。
基于科學解讀
確定解讀。按每次解讀的要點事先布置理論學習任務,在集體研修時進行輪流主持學習。活動前,讓每一位教師簡單陳述學習的心得或主要習得的理論知識。
呈現視頻。在解讀研修時,呈現的視頻經過每個小組事先剪輯,把視頻中需要重點關注解讀的部分進行事先篩選,這樣有利于集中研修時使用。
主體共識。觀看視頻片段后,進行多人分析,呈現每位老師的解讀文案進行對照分析,提煉出分析解讀到位的文案寫法。
主體成長。多人分析后,每位老師再針對自己的解讀進行修正。把撰寫的觀察記錄和解讀再次進行修改,并同時在組里集中分享。
跟隨定格鏡頭,用微格觀察法探索鏡頭下的孩子游戲,教師能夠清晰地、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并制定對應的觀察目標。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能帶著觀察目的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開展記錄,并根據記錄內容參照理論知識有針對性地、深入具體地進行分析解讀,教師觀察解讀能力隨之提高。通過一系列的觀察解讀與研修后,我們形成了科學合理的研修模式,新教師可以按需自主開展自主游戲觀察、解讀研修,這個教研模式也可以用于后期對游戲的評價研修,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研修能力,在此類研修中習得的教學方式,能為新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涯中打下良好的教科研基礎。
(作者單位:杭州市臨平區臨平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