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體悟”是一種內外結構相互關聯的過程。內結構指的是個人內在的思考、感受和反思,而外結構則是我們與外界的互動和交流。內外結構的關聯使我們能將外部的經驗與內在的思考相結合,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學校體育課程通過注重實際表現和體驗,以及鼓勵學生的自我反思和體悟,除了能夠幫助他們提高運動能力,還應該關注運動前后及過程展現出的“生成性”表現。體育課堂的實踐體悟主要闡述身體在運動活動中或其他實踐活動中得到的體會與啟發,其結構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思維滲透、反思理解、應用驗證四個部分。筆者以校園排舞教學為例,探索體育教學“實踐體悟”。
信息收集。教師先通過個人示范、視頻播放,再進行技術動作要點和難點的講解,學生所看到和聽到的,都是對信息的獲取過程,最后通過大腦把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完成對信息的處理,同時也進入了思維滲透階段。
思維滲透。教師在排舞教學過程中先統一進行集體模仿學習,再進行分組練習。思維滲透是大腦對信息的分析和整合,生成新的知識和理解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學生從信息收集到思維滲透的還原。人類的思維是一種復雜的過程,包括感知、認知、記憶、思考等多個環節,結合自身(最近發展區)的經驗,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再加工,通過大腦神經網絡的多個區域之間的協調和互動,進而產生新的見解。
反思理解。首先,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實踐體悟的重要環節,也是高中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和實際操作來獲得相關經驗,例如對排舞動作的訓練、團隊合作或解決問題的實際情境;其次,通過教師的語言提示加深學生的實踐體悟,通過反思和分析,深入思考其中的意義和價值,理解其中的原理、規律和內在聯系;最后,形成自己的運動風格或動作理解。
應用驗證。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今后面臨復雜問題時的處理能力,也就是應用驗證的過程。在排舞教學過程中具體指向學生問題意識,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最終掌握排舞的技術動作及編排技巧,檢驗和完善自己的理解,并進一步提升實踐能力。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檢驗學練賽成果,發現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在經歷比賽的過程中,驗證個人戰術意識和決策能力,如判斷、反應和戰術執行等;通過比賽,學生能夠獲得經驗,實現目標,最終發展自己。
實踐體悟是不斷地實踐、反思、應用的循環過程,通過不斷地體悟和領會,在結構與重構中推動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這對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將運動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使知識得以實踐,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通過對實踐中問題和挑戰進行深度的思考和處理,能夠培養學生獨特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潛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從而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系廈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 2023 年度課題《“校園排舞·以體育人”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課題立項批準號: 2305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廈門市海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