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東營市東凱實驗學校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的“課程優化年”。一年來,學校以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為主旨,深化實施“黨建引領,文化立校,質量強校,特色興?!卑l展思路,實施“學為中心”課程與教學改革、“幸福教師成長”梯級發展工程、“牽手共育,潤澤一生”家校共育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培育等辦學舉措,教育教學質量再次實現大幅提高,學校的辦學品質和社會聲譽得到大幅提升,“學為中心”課程與教學改革在區域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學為中心”課堂教學的內涵定位
“學為中心”的“學”有兩層含義,一是學生,二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學生、教師、教學環境等構成要素中,我們始終突出學生在其中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開展課堂教學;在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教學活動、學校的教學安排等構成要素中,我們強調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
“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就是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充分落實學生在成長和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開展教育教學,在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為中心”課堂改革的基本路徑
研究確定“五步三查二引”課堂教學要素。我們遵循師生教學活動中的互動規律,將學生的學習活動確定為“五步”,將教師的教學活動確定為“三查”“二引”,引導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方式改變,引領學生學會學習、能動發展,倡導教師引領學習、做平等中的首席,鼓勵師生在互動中經歷學習的過程,形成良好的課堂生態。
“五步”為學生獨學、對學、群學、展示、反饋。“三查”即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三次關鍵性的學情調查;“二引”即組織引導和評價引領?!拔宀饺槎钡恼n堂教學要素,是基于課堂學習規律的研究確定的師生活動形式,教師可以根據當堂課的學習目標,按需確定具體的活動要素。以此為引領,遵循教學規律開展教學改革,做到“教學有法”;教師根據既定的教學任務、個人的教學風格進行有機融合,追求“教無定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建設學生學習成長共同體。我校以推進學習共同體建設為抓手,促進課堂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有效落實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中心地位。
結合實際,科學分組。把全班同學按照不同學力劃分為ABCD四個層次,編組為若干學習共同體,每組由4名學伴組成,小組內學伴座位按AC、BD同桌而坐,確保同桌學伴有小師傅,同組學伴有大師傅,以便開展對學、群學活動。
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在一個學習成長共同體范圍內,1個大師傅、1個小師傅、2個(或3個)學伴,都有自己明確的職責。每一位共同體成員基于自身職責,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有效落實自主學習、同伴互助、小組探究、師生互動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習進階,引發深度學習。
營造氛圍,形成文化。從創設組名、形成組訓、制作組徽、確定目標、制定公約、營造氛圍等六個方面建設共同體文化,團結激勵共同體成員建立良好的共同體運行機制。
明確規則,規范過程。從目標一致、交流主動、鼓勵信任、總結引領、限制發言、立體評價等方面組織共同體活動,以規范的學習活動提升學生能力素養,做到大聲說、說完整,認真聽、聽明白,活躍思、思有法,工整寫、寫規范。
評價導向,激發內驅。評價采用積分制,每節課教師對每個學習共同體進行評價。班主任每周對共同體建設情況進行總結評比。以評價為導向,形成共同體之間團結一致、你追我趕的良好態勢。
開展學歷案教學。我校以落實“教—學—評”一致性理念為原則開展學歷案教學,形成融教師教案、學生學案、作業練案、課堂筆記、學生反思為一體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載體。
在學歷案的研發與設計過程中,按照“結構化思維課時設計”的要求,教師首先依據課標和教材確定當堂課的學習目標,依據學習目標,設計目標達成評價內容,同時研究確定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然后根據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設計分任務和學習活動,在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同步嵌入學習目標評價的環節,最后組織學生進行當堂課成果總結和反饋,促進學習成果轉化。
“學為中心”課堂改革引領學校育人生態重構
學校自2019年實施“學為中心”課堂改革以來,以課堂建設為主陣地,實現了學校教與學方式的科學轉變,“讓學習真實發生”成為課堂生態的總基調,促進了學生學習力發展和生命成長。“五步三查二引”課堂教學要素的有效落地、學習成長共同體建設的穩步推進、學歷案的研發與實施,讓“學為中心”教改視野下的課堂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由被動接受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化學習方式,學習活動成為學生體驗、參與、探索、發現、思維等活動同步伴隨的生命成長經歷。
同時,“學為中心”課堂改革激發了教師專業發展內生動力,提高了課堂領導力,涵養了教育情懷。在課堂改革過程中,我們逐步引領教師實施積極的教學改進,做到“眼中有學生,心中有愿景,手中有策略,腳下有路徑”,督促教師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情景式、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等教學組織形式,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同時,我們鼓勵教師將自己融入課堂,成為落實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課堂領導者,即“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師生生命成長和幸福人生互動分享的過程。
在“學為中心”課堂教改和教師專業發展基礎上,學校同步構建“五育”融合學生自主發展體系、“學為中心”課程建設體系、“牽手共育,潤澤一生”家校共育體系,重構了“學為中心”學校育人生態,形成了“課堂改革穩步提質、作業教學差異提升、課后服務顯性減負、學校管理隱性賦能、家校共育協同增效、師生幸福成長”的良好育人格局。2023年度,我校在東營市勝利教育管理服務中心組織開展的全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質量評價中,獲評為優秀等級。同年,獲評為山東省“書香校園”。2024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東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