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如何看待美國方面近期的留學政策調整?美國國內的政治現實對此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王曉陽:5月28日,美國方面宣布,政府將“積極撤銷”中國學生的簽證,并對來自中國的簽證申請實施更嚴格的審查。此舉被視為美國對外國學生更廣泛打擊行動的一部分。此前,美國國務院發布指令,要求全球各地的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暫停學生簽證面試預約。特朗普政府不但對非法移民關閉邊境,而且對合法移民、留學生收緊簽證,這種政策和行為是短視的。無論是對大學的攻擊,還是對各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加以限制,都不利于美國的科技創新與競爭力。甚至有評論形象地指出,特朗普是在殺死美國大學這只會下金蛋的母雞。
4月19日,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大學遵照政府要求,改變大學治理等多方面的具體政策。在美國大學認為的生死攸關的時刻,美國高校協會(AACamp;U)發表了一份特別聲明,嚴厲批評“前所未有的政府越權和政治干預正在危及美國高等教育”,該聲明由 380 多名高校校長簽署。美國高等教育家阿特巴赫、荷蘭高等教育家漢斯·德·維特最近著文指出, 面對特朗普的攻擊,美國的全球學術領導地位在急劇下降。文章指出,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國際學生接待國,每年有110萬名各國學生赴美留學,為美國貢獻了438億美元的經濟收益;美國也是國際學者流動的主要目的地,每年接納超過11萬名博士后和其他研究人員;流動性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基石,國際學術界為美國高等教育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美國有40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占全球總數的40%以上,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獲獎者是移民。
在中美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中,特朗普表示歡迎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但鑒于美國聯邦政府與大學之間的緊張關系,特別是主要黨派對華一致的遏制立場,他的表態能否落實到行動上,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前關于取消和限制部分中國留學生簽證的表態,給予簽證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權,不少中國留學生的赴美簽證將受到嚴重影響。據了解,有不少在美學習的中國留學生正在考慮調整暑期的行程,甚至不惜退掉回國機票,因為大家擔心在簽證上橫生枝節導致假期后無法如期返美。很多美國大學已經向在校國際留學生發出了謹慎出境的提示。
《留學》:根據《2025中國出國留學藍皮書》的綜合評估,美國因多重因素在留學環境評價綜合指數排名中跌至第四。與此同時,美國仍是中國學生首選留學目的地。中美教育交流既有巨大的現實需要,也面臨諸多挑戰。廣大留學生和國際學校應該如何應對?學校和民間可以為此做出哪些努力?
王曉陽:最近去世的美國著名國際關系專家約瑟夫·奈在其遺作中指出,權力的行使有三種方式:第一是硬實力的脅迫,這在短期內會起作用;第二是利益誘惑;第三是基于價值觀、文化等因素的軟實力的吸引。目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過度使用第一種方式,使得美國軟實力受到很大傷害。全球化的邏輯,是通過各國比較優勢創造價值,其中技術變革與資本起到決定性作用。無論是經濟貿易還是高等教育,國與國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是美國實力的來源,而特朗普去全球化的行動,特別是大幅削減大學科研支出,為全球留學生設置層層障礙,無異于大規模自殘。
盡管如此,作為當今世界的頭號強國,美國的頂尖研究型大學及其所代表的基礎科研水平仍然是世界一流的,例如,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就處于世界最高水平。我們的學生去美國一流大學留學,將來學成回國,無論對于國家科技發展,還是個人事業發展,仍然是很好的選擇。
但是,無論是已經在美留學的學生,還是未來打算赴美留學的學生,都應該謹慎應對。應遵守當地的法律和學校的規章,尤其在遵守交通法規、學術倫理等方面,不要有瑕疵,以免學業被中斷。要增強安全意識,約束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避免成為社會事件的犧牲品。
我們的國際學校在升學指導方面,應當做更多的功課,要讓學生對美國的政策環境、留學環境具有更多的風險意識,對留學城市、大學、專業的選擇更加謹慎。不能一步到位也沒有關系,可以充分利用美國大學轉專業、轉學機制比較靈活的特點,先入學再調整,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留學》:美國大學在運行效率、管理方式、意識形態、對特定國家留學生的專業限制等多方面飽受詬病,年年上漲的學費和生活費也讓人們認真考量留學美國的性價比,留美是否值得?這在宏觀上對國內留學市場有怎樣的影響?
王曉陽:美國大學行政人員過多,運行效率低下,由來已久。康奈爾大學校長羅德斯在《創造未來》一書中專辟一章討論這一問題。美國公眾對大學學費不斷上漲怨聲載道,作者敦促大學加強成本核算,同時為大學的學術自由以及不同于企業的運營方式辯護。自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以所謂成本控制為由頭,大幅削減聯邦資助大學科研經費。副總統萬斯在就職前,還建議把大學捐贈稅率提高到35%。在“美麗大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中,特朗普還廢除了針對大學投資基金收入的稅收優惠政策。特朗普政府針對哈佛大學的諸多行政令已經挑起哈佛大學與聯邦政府之間的訴訟和官司,一些美國學術界人士預測哈佛大學會贏得官司。在意識形態方面,共和黨保守立場與大學師生偏激進民主左翼立場之間長期存在矛盾,拜登政府時期意識形態的主張到特朗普第二任期幾乎被全盤否定,相關聯邦項目和經費被取消。美國大學學費和生活費的日益高企,不但受到美國國內民眾的抱怨,甚至導致美國高等教育國內入學人數減少,同時令國際留學生望而卻步,加之美國國務院對申請STEM專業領域的中國留學生的限制政策,未來幾年赴美留學人數可能進一步減少。
美國一批頂尖大學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盡管學費高昂,但只要留學生自己的留學目的不限于一紙文憑這樣外在、功利的目的,而是想要認真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或研究能力,學到真本領,回來報效國家,則赴美留學仍然是物有所值的。或許可以說,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未來幾年,赴美留學是風險與機遇并存,需要我們謹慎以對。同時我認為,美國大學目前受到的干擾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會是小插曲,從長遠來看,美國大學的辦學自主權和學術自由會得到維護,美國大學與我國及世界其他國家大學的正常學術交流會逐漸恢復和加強。這是世界高等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必然性使然,也是我國大學學術與創新水平不斷提高所導致的必然結果。2021年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與哈佛大學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發支出國,也是G7國家第一或第二多的研究合作伙伴,因此,應當繼續與中國開展有原則和強有力的合作。
《留學》:以您的觀察,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的抬頭,對全球留學市場有怎樣的影響?近年來,我們的學生走出去有哪些結構性的變化,整體呈現怎樣的特點和趨勢?我們如何在新形勢下辦好國際教育,滿足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期待?
王曉陽:近年來,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目的地已經發生重要的結構性變化。第一,赴美留學人數大幅度下降,而赴英留學人數快速且持續增長。2019—2020學年,中國學生在美高校注冊人數達到峰值37.25萬人,2023—2024學年減少到27.7萬人。相反,2019—2020學年,中國赴英留學人數為13.9萬人,2022—2023學年增加到15.4萬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國赴美本科生持續減少。2023—2024學年,在美就讀于本科學段的中國學生為8.7萬人,占31.6%,比2022—2023學年減少12.8%。2022—2023學年,中國赴英本科生為6.6萬人。英國本科和授課型碩士由于學制短、實用性強等優勢受到中國學生的認可。
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實施積極的政策吸引全球留學生,正在成為全球留學版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幾年,在香港地區大學就讀的內地學生數量顯著增長。中外合作辦學等在地國際化教育項目也正在吸引更多的學生。以北京王府學校高中部為例,2024屆與2025屆相比,美國大學錄取量從800人次減少到520人次,減少了35%;而英國大學錄取量從209人次增加到258人次,增長了24%。在簽證方面,今年赴美學生的簽證預約,最近確實暫停了。但之前已預約的,據了解均得到了簽證。
在新形勢下,我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我們和世界各國的經貿聯系日益緊密,國際交流合作更趨頻繁,國際教育交流的意義仍然十分重大,需求仍然十分迫切。有調查顯示,超八成的用人單位認可留學歸國人員,認為留學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留學目的地的多元化是大勢所趨。國際學校應更加重視多元文化教育,重視跨文化交流能力、國際理解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海外暑期研學活動,增進學生對海外大學教學和學習環境的理解和適應能力,使我們的學生在走向不同文化和國家求學時,更快、更好地適應當地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