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小學以“七彩陽光”文化為引領,秉承“讓每個孩子都綻放光彩”的辦學宗旨,致力于高質量教育的發展。學校確立了“五維一體”的高質量發展思路,即在學校空間重構、課程完善、課堂改革、教師專業提升及學校現代治理五個維度持續發力,力求實現新的突破。
重構學校空間
學校借助改擴建項目,秉持多功能與可重組的設計理念,全面升級了公共空間。圍繞“七彩陽光”文化建設理念體系,從兒童的角度構筑“知行合一”的識見維度,把校園文化、環境和兒童的學習需求相結合,完成兒童科創中心、閱讀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和勞技中心五大課程資源場館的建設與設施配套。力圖實現學習要素的整合、學習資源的融合、學習生活的融入,讓兒童在實踐創作、情感體驗中,實現學校空間建設與兒童生命成長的融合與重塑。
我們全方位關注兒童視角下的具象感知,打通空間功能界限,創設更加開放、多層次的整體性學習空間,為其學習生活提供正向支持。通過對學校的校園景觀、建筑設施、技術空間、學校標識等可見環境的打造,加強學習區、閱讀區、活動區、實踐區等空間資源的轉化,將單個空間功能融合為綜合性空間組織結構,創設多元、開放、互動的學習環境,為兒童在空間組合中找到最合適的狀態。讓兒童在與周圍環境的真實交互中,產生對話與思考,觸發學生探究的內驅力,傳遞空間的“教育溫度”。
完善學校課程
優化課程結構。張村河小學創建了立體的“七彩”課程體系,從人文、思維、體育、藝術、德育等七大模塊搭建課程,每個模塊都包含三層課程內容:即基礎課程、綜合課程、拓展課程。以基礎課程夯實學生基本素養;以綜合課程構建學科知識結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思考;以拓展課程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知識到能力的轉化。課程模塊與核心素養的三個維度、六個素養點緊密結合,為小學低、中、高三個學段搭建相對應的課程體系。從身心發展、行為品格、學習能力、綜合素養等方面設定了相應的素養目標。課程設置既從全員育人的角度保證全體學生多元發展,又從縱深角度滿足部分學生的特長發展。同時,將國家、學校層面的育人理念一脈貫通,體現國家課程校本化、地方課程生活化以及學校課程特色化。
特色校本課程賦能學生成長。學校開設了50多門自選課程,推出“課程菜單”,每周四下午和課后服務時間,采取“選課走班制”,體現從學科知識到個人素養的拓展提升。同時開設40余門社團課程,其中足球、排球、武術、舞蹈、管樂等社團成為嶗山區重點建設社團。張小學子也在眾多比賽中摘金奪銀,學校也獲得青島市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示范校、國家級健康促進學校、國家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青島市美育特色學校等眾多榮譽。
改革課堂教學
全力推進課堂改革,持續完善教學模式,探索“優化集備、問題導學、素養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
聚焦基于學校問題研究背景的“五段式”集備研討模式,即:集思廣益,形成預案;微格反思,推敲修正;課堂展示,凝聚智慧;現場點評,相互切磋;教后反思,提效增質。在“五段式”集備過程中聚焦大單元、主題化、項目式學習活動,深入探索增效的策略、方法和途徑,不斷優化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緊緊抓住“問題設計”這一主線,將知識點轉變為“問題組”“問題群”“問題鏈”,以問題導向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究解疑,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秉持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相一致的評價理念,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基于真實情境,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體現的態度和價值觀,在評價中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達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以集備為引領,以問題為核心,以素養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師生有效互動、學生自主思考以及知識的有效遷移。不僅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學習的內驅力,教師也在不斷優化課堂的設計中,提升了自身教學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學校創新教師專業發展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尊重差異、支持探索的校園文化,拓寬教師多元發展路徑、構建教師多元支持系統,讓教師獲得自主發展、自然發展、可持續發展。
內外聯動,喚醒教師發展主體意識,激活教師主動發展新動能。積極探索由“管理于人”向“賦能于人”的轉變。建立教師發展支持中心,構建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通過定期的專業發展評估、個性化培訓方案制定和跟蹤反饋機制,幫助教師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量身定制適合自身特點的成長規劃,實現精準賦能。
外部驅動,提供多元化學習資源與支持。開展“六項工程”,即“教師讀書工程、課堂提升工程、師德固本工程、課題帶動工程、青藍傳承工程、名師引領工程”,以“六項工程”契合教師發展的實際需求和教師的能力傾向,給教師自主選擇空間,拓寬教師多元發展路徑,構建多元融合的學習共同體。
抓好學科建設,為名優教師和骨干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平臺。以建設學校特色工作坊、工作室為抓手,通過實行自主參與、自主研發、自主管理,適時發布階段成果,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著力學校現代治理
目前教育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成為學校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現代學校治理理念的指導下,學校積極探索實踐以教學改革為中心構建全面育人的學校治理格局。
加快學校管理文化的轉型,探索建立“專業性組織”,以項目建設推動教學改革的實施。以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管理、評價體系等制度的轉變,實現育人模式的整體轉型。在實踐中嘗試從“自上而下的教學管控”轉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教學治理”、從“單一的課堂教學優化治理”轉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孵化整合”。
在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共治、多元參與、責權下放、激發活力等方面,不斷完善學校管理制度與治理結構,以高度的育人自覺和組織變革,激活學校內部各要素,以實現協同創新,構筑“五維一體”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作者單位: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