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等教育強國之一,英國在國際教育的舞臺上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新冠疫情、歐洲地緣政治變化、數字變革、移民問題等,為英國國際高等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025年4月16日,英國國際高等教育委員會(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Commission,IHEC)發布了《邁向未來的英國國際高等教育戰略:適應性、針對性和精準性》(Towards a Future UK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trategy: Resilience, Purpose and Precision)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剖析了2019年英國國際高等教育戰略的局限性,指出了當前英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并結合全球經濟、政治、文化新形勢,提出了包括五大支柱的全新戰略框架。這一報告是英國“邁向國際教育戰略2.0”(Towards 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 2.0)計劃的重要補充,集中體現了英國對新冠疫情之后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深刻反思,描繪了英國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藍圖。本文將基于該報告,從四個維度探討英國如何布局高等教育戰略,以應對時代挑戰,并鞏固其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領導者地位。
原則驅動:與國家發展戰略深度融合
高等教育戰略為人才培養提供風向標,事關國家未來競爭力的形成。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部分之一,高等教育不僅要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還要引領未來人才的培養方向。自1999年“國際教育首相倡議計劃”(Prime Minister’s Initiativ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PMI)開始,英國高等教育戰略便與國家戰略深度綁定,成為實現國家利益的重要工具。當前,英國正面臨多重全球性挑戰,特別是在脫歐這一重大背景下,國家發展戰略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脫歐改變了英國與歐盟的經濟、政治關系,對英國高等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方面,歐盟公民進入英國高等教育的門檻提高;另一方面,英國高校長期受益的“伊拉斯謨+”(Erasmus+)計劃和歐洲地平線計劃(Horizon Europe)也因脫歐而遭遇資金和合作限制,這不僅影響了英國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還可能威脅英國大學在全球的良好聲譽。除此之外,全球范圍內新興留學目的國的崛起和緊張的經濟形勢,以及英國國內的移民、就業等問題,都促使英國的國際高等教育戰略進行調整與優化。
在此背景下,英國將國際高等教育政策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并對其作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變革。在總體戰略上,《報告》明確提出,新的英國國際高等教育發展戰略應當“確保英國作為首選留學目的國的地位”,并強調要與更廣泛的國家目標相一致,致力于幫助英國成為一個科學大國和外向型貿易國家。如果沒法保障高等教育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英國將難以依賴海外學生帶來的巨大利潤,這是一種“對國家利益的自損行為”(an act of national self-harm)。在具體策略上,《報告》提出的改進措施緊扣英國目前面臨的問題,將支持國家發展作為發展高等教育的根本原則。例如,為了適應脫歐后英國在人才流動方面的顯著變化,英國政府于2021年恢復了停止9年的“畢業生工作簽證”(Post-Study Work,PSW),并在《報告》中提出通過“畢業生工作簽”(the Graduate Route)來吸引全球范圍內的優秀勞動力。這一政策不僅有助于吸引國際學生、營造更具活力與創新性的學術環境,也為英國經濟的恢復與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可見,英國在國際高等教育方面的大膽改革,是與國家發展戰略深度融合的結果,是回應國家發展新需求的必然選擇。
明確定位:打造全球領先的高等教育品牌
高等教育國家品牌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產物,是全球化背景下保障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作為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領先的國家之一,英國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高度重視高等教育國家品牌的建設。2011年,英國政府啟動了名為“GREAT”(The Great Britain amp; Northern Ireland Campaign)的國際傳播活動,旨在提升英國的全球形象。其中,吸引海外高等教育人才是該活動的重要目的之一。2016年,英國政府推出了“留學英國”(Study UK)項目,進一步在全球范圍內宣傳英國高等教育,全面提升英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知名度。優秀的高等教育品牌幫助英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保障了英國在國際教育中的豐厚創收。然而,伴隨著全球教育的激烈競爭以及多變的地緣政治氣候,加之留學費用過高,赴英留學的人數逐漸減少,留學生來源國多樣性不足,英國的留學品牌地位發生動搖。英國亟須擺脫“僅僅為了滿足經濟需要而招收國際學生”的印象,轉而強調其留學品牌的利他價值——更加注重留學生的收益與體驗。在此背景下,英國清晰地意識到了國家品牌能為其帶來的全球競爭優勢,并將之推廣為應對全球化風險的可行方案。事實上,英國對于國家教育品牌的再關注,與其脫歐后試圖推行的更廣泛的外交政策相一致,是“全球英國”(Global Britain)戰略在國際教育領域的重要體現。
英國對于全球留學品牌建設的決心在《報告》中得以充分體現。為了維護英國大學在國際教育中的重要性,確保英國在全球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領導者地位,新的英國國際高等教育戰略明確提出了五大戰略目標——提高競爭力、推動多樣性、關注就業、鞏固全球和國內市場、改進戰略制定與執行,并在此框架下,進一步提出了五大戰略支柱——招生競爭力與吸引力、多樣化與可持續增長、學生體驗與權益保障、全球機遇與伙伴關系、宣傳與區域影響力。這些具體舉措的提出,標志著英國在國際高等教育領域全面推進改革,在多個維度提高其全球影響力與競爭力。換言之,國家留學品牌不僅是英國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的有效手段,還是維護國家整體形象的重要載體,體現了高度的適應性與靈活性。
協作共進:協同多元主體開辟新路徑
英國的特殊地域狀況和權力下放機制,使得其國際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由各地各級政府共同參與。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國家內部的多樣性,并允許各地區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政策,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跨區域和跨部門協作的內耗。尤其在面對全球性挑戰,如新冠疫情時,英國政府的不力回應使政治制度上的弊端浮現。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多機構協作”(multi-agency collaboration)逐漸成為維系英國政治體制運行的關鍵策略,在多個重要社會議題的治理過程中得到應用,也成了推動國際高等教育戰略落實的必要保障。
在《報告》中,英國從以下幾個層面明確了多機構協作的途徑,以保障國際高等教育戰略的有效實施。首先,在政府內部,以教育咨詢委員會(Education Sector Advisory Group)為首的所有相關部門應開展多重合作、內部對話,并進行自我監管。其次,英國的四個組成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應積極參與國際高等教育的發展,更好地發揮英國高等教育內部多樣性的優勢。最后,全社會與國際高等教育有關的政府、學術界和社會主體應當形成合力,共同提升英國的國際吸引力與競爭力。《報告》特別提到,校友作為國際高等教育的重要主體,其價值尚未被充分利用,應鼓勵全球各地的校友在英國大學海外招生等方面作出貢獻。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有意彌補了此前英國國際高等教育戰略僅停留于目標層面的不足,設計了更為清晰的戰略實施路徑,并明確了各方主體的責任分配,使該戰略切實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指南。
開放姿態:探索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多樣路徑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高等教育日益緊密相連。高等教育國際化具有“引進來”和“走出去”雙重內涵,這要求各國在保障自身留學教育質量的同時,也需重視海外留學生及其來源國對本國社會的積極影響。因此,推動國際高等教育的發展不僅要依賴國內改革,還需要采取有效的對外合作戰略。在這一過程中,英國展現出包容開放的戰略姿態,積極探索多種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方式,并充分汲取其他國家在發展國際高等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
在新的國際高等教育發展戰略中,英國首先強調了與各合作伙伴國加強協作,鞏固其高等教育的全球發展網絡。《報告》提出的五大戰略支柱之一——“全球機遇與伙伴關系”,明確闡述了如何通過拓展跨國教育和跨國研究來鞏固英國在全球知識創造中的核心地位。同時,這和“多樣化與可持續增長”這一戰略支柱相互關聯,有利于緩解留學生來源國過于單一帶來的潛在風險,增強其國際高等教育體系的穩定性。其次,隨著地緣政治變化和全球高等教育格局的深刻改變,英國特別強調了與部分關鍵地區深化合作,以靈活適應國家戰略的調整。《報告》指出,英國需調整與歐盟國家的合作方式以應對脫歐帶來的留英歐盟學生數量銳減問題,增加與非洲地區的高等教育合作,以及將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拓展至更廣泛的戰略領域。最后,《報告》直接借鑒了部分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英國國際高等教育戰略的不足提供了針對性的戰略建議。例如,政府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的院校注冊和國際學生管理系統(Provider Regist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實時跟蹤記錄海外留學生的動態信息,以提升對國際學生的管理效能。又如,在未來啟動與加拿大類似的財政保障計劃,幫助緩解來英留學生留學費用高的問題。另外,《報告》特別提到,在地國際化是英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方式,可以確保英國本土學生享受到更加平等的國際化教育體驗。
2016年,英國前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在演講中首次提出“全球英國”這一概念,作為英國政府脫歐后外交政策的口號,表明即使面臨諸多挑戰,英國的國際化進程仍將繼續推進。在多年發展的基礎上,出臺新的國際高等教育戰略,不僅是英國應對時代要求和全球變局的必然選擇,也是其增強全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報告》揭示了英國如何適應時代新要求,針對性解決先前戰略局限,以及精準提供優化路徑。在機遇與挑戰交織的時代,英國正探尋一條適應未來的高等教育新道路。分析這一戰略不僅有助于理解英國如何布局高等教育戰略以應對全球性挑戰,而且為其他國家在國際高等教育領域的戰略設計提供了現實參照。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20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中國青年國際組織勝任力研究”(課題批準號:BDA200075)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