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其中,語言技能分為理解性技能(聽、讀、看)和表達性技能(說、寫),二者相輔相成。對于小學高段學生而言,“讀”需培養觀察、推測、概括等思維技能,“寫”則要求仿寫句子并運用描述性詞語以豐富內容。基于此,筆者嘗試以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為基礎,借助思維可視化工具,在五年級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策略,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語言能力,實現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
課前預習:感知導圖,以寫帶讀。借助友善用腦思維導圖開展預習活動,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寫”可以為“讀”指引方向。以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中國傳統節日)為例,該單元主題意義是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課前,筆者要求學生從Date(日期)、Food(食物)、Activity(特色活動)、Meaning(意義)等方面搜集節日相關信息,并繪制成不同的思維導圖。比如,在節日的意義方面,學生了解到Mid-Autumn Festival(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團圓節日,它象征著家庭的團聚和和睦;Double Ninth Festival(重陽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它提醒我們要自覺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搜集到了很多關于傳統節日的古詩,不僅拓寬了知識面,為課堂做了充分的知識儲備,而且堅定了中國文化自信,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養成了良好的思維品質。
課中學習:建構導圖,以讀促寫。應用思維導圖實施單元整體教學,不僅有利于教師統籌課時內容、促進知識銜接,而且可以為學生構建知識和技能搭好腳手架。比如,在學習加拿大這一課時,筆者帶領學生學習了加拿大的國家地理、人文知識等信息,并啟發學生深度思考“Why Canadians are good at ice sports?”(為什么加拿大人擅長冰雪運動?),引導學生結合加拿大獨特的氣候特點發散思維,將sports(運動)與climate(氣候)建立聯系。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科普類文章和繪本,深入了解了冰球這項體育運動。學生在主動學習過程中形成了單元整體認知,構建了語言知識體系,實現了從表層理解到深層意義的探究。
課后復習:拓展導圖,讀寫共生。“讀寫共生”,即“讀”與“寫”相互融合、共生共長。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話題是“Travel Plans”(旅行計劃),在學習過程中,筆者圍繞“感受旅行快樂、增強愛國情懷”的主題,設計了生活化讀寫任務:假期就要到了,請你為自己的假期計劃繪制一幅思維導圖,并向你的朋友進行介紹,準備開啟你的City Walk(城市漫步)吧!學生運用在課堂上已經構建的知識網絡,在課后進行了“二度創作”,將它們與生活進行勾連,變成生活中的語言。這種貼近生活的讀寫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廣度與深度。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