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面對“網絡安全產業快速發展,人才供需嚴重失衡;產教融合運行機制需要創新,職教辦學活力不足;學歷素養貫通培養脫節,高質量發展后繼乏力”等系列問題,職業院校亟須在新質生產力視域下建立一種新型的校企戰略合作模式,培養更多高水平的市域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以更好地應對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
市域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培育的現狀
現實挑戰:培養規模和結構亟待優化。職業教育為我國產業發展培養了大量技術技能人才。據2018年的相關報道,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是職業院校畢業生。但與此同時,職業院校所供給的技術技能人才總量,依然滿足不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培養方面,存在巨大缺口。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到2027年,我國網絡安全人員缺口將達327萬。
范式缺失:培養理念和方法亟待創新。在現場工程師培養方面,職業教育尚處于試點探索階段,在頂層設計、研究探索、創新實踐、政策保障、標準研制等方面缺乏體系化建設,面臨諸多問題。同時,網絡安全專業具有其特殊性,對學生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等素養的要求都比較高,而當下,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仍表現出課堂教學理論化、實踐教學空虛化的特點,這使得學生缺乏實踐經驗,難以滿足網絡安全行業對人才的特殊要求。
本質要求:產教融合,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在當前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職業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職業學校一般都依托頭部企業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但由于經費投入不足、市場化運行管理機制尚未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與服務能力單一等原因,當下,很多實訓基地在設備及技術更新、企業實踐項目轉化、課程教材資源開發等方面進展緩慢,其作用發揮有限。
市域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培育的路徑
浙江省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和高校、企業三方協同,創建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學院,基于“中職、高職、在崗”三個階段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場景賦能·三階遞進·項目共融”的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培養路徑。具體來說,按照“流程導向”建設產業場景化實訓基地,構建真實的企業網絡安全環境;根據“低階、中階、高階”三個層級遞進設置素養、課程、能力梯度,培養專業多維能力;引入企業靶場項目,校企雙師共同開展攻防實戰教學,提升學生專業實戰技能,培養懂網絡安全防護、精攻防操作、會運維管理、善團隊協作、能設計創新的新時代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
生態協同:“三方聚力”升級人才培養質量。中職學校、高職和企業三方協同,將現場工程師培養嵌入五年的貫通培養過程中,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規劃設計。過程中,以三方共同的利益訴求為基礎,共建產業場景化實訓基地、共享優勢資源、共培師資隊伍,形成了強大的育人合力和長效機制。
場景賦能:“流程導向”建設專業實訓基地。中職學校、高職和企業三方按照網絡安全場景化、真實化工作流程來建設實訓基地(包括安全情報與運營、安全分析與響應、安全評估與測試三大功能區域),為學校師生提供更多的實戰演練機會。同時,將多方主體參與制定和認證的職業技能考核標準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能清晰地了解其職業發展規劃和職業晉升路徑,并引進安全行業權威的安全資格認證項目,實現“企業人才標準與學生培養目標”的融通。
課程重構:“三階遞進”培養專業多維能力。學校按照網絡安全崗位對人才素養、知識和能力的需求,以企業靶場項目為載體,實施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培養。在產教聯合體的共同作用下,結合崗位能力要求,重構培養目標明確、能力層級清晰、與企業崗位高度契合、專業特色鮮明的網絡安全專業課程體系,從“筑基階段、強基階段、適崗階段”三個層級設置素養、課程、能力梯度,培養網絡安全專業學生WEB網站漏洞加固能力等“六維能力”,精準對接企業需求。
靶場引入:“真實案例”提升學生實戰技能。學校根據網絡安全專業的特點,引入企業真實的項目資源和實踐訓練體系資源,實現了“教學與生產”的融通,確保實踐教學場景化、實戰化、可視化。適配網絡安全專業引入的企業靶場項目,按照能力梯度要求分為單兵靶場項目、混戰靶場項目和綜合靶場項目,實現了專業實訓技能從“紙上談兵”向“真刀真槍”的轉化,讓學生能夠在各種場景下操作解決網絡攻擊。
市域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培育的成效
區域長學制育人機制創新。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學院成立由中職、高職和企業代表組成的網絡安全工程師學院理事會,實行輪值制,推進產教融合,實現了中高職由“自治”向“協同”轉化,形成了強大的育人合力和保障機制。網絡安全專業相關案例被評為2024年教育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024年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產業場景化實訓基地建設。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學院按照網絡安全場景化、真實化工作流程來建設實訓基地,構建真實的企業網絡安全環境。實訓基地面向社會開放,圍繞現場工程師職業技能變化,逐步形成了以在校學習為基礎、社會技能認證為引力、中小學科普為補充的全方位技能培育體系。
“三階遞進”課程體系重構。網絡安全現場工程師學院根據網絡安全產業需求,聚合崗位能力要求,重構“三階遞進”的網絡安全專業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網絡安全專業必備的“六維能力”,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由“隔斷”向“貫通”的轉化。近三年來,網絡安全專業學生技能成績突出,獲得市級以上技能比賽獎項30余項,包括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獎。
“專業課程+靶場項目”共融。引入企業靶場項目,能夠讓學生在實戰中提升專業技能,實現了專業實訓技能由“脫節”向“共融”的轉化。在杭州亞運會期間,學校派遣師生團隊,積極開展網絡安全檢查和網絡安全值守工作,獲得象山縣委宣傳部的好評。
【本文系寧波市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重點課題“基于現場工程師學院的網絡安全專業‘5432’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23YZD094,項目主持人:張軍輝)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寧波市職業與成人教育學院、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