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我正在寫新學年計劃,手機震動了一下,是一名2017屆學生發來的信息:“老師,我已經到復旦大學攻讀博士了,順利達成了我的階段目標,此時此刻我又想起了咱班的‘目標箱’?!?/p>
思緒回到2016年的那個金秋,我們升入高三。開學第一天,我召開了“夢想揚帆”主題班會。我說:“宏大的理想成為現實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過去兩年,志存高遠、目標細化、分階段實現引領著每名同學分階段制定目標,對照檢視、激勵自己,取得了超越預期的進步。在關鍵的高三,怎么讓我們的‘大志向小目標'更好地引領我們,從而收獲成長呢?”
同學們熱烈地議論起來,有的說還像高一高二那樣把個人的階段小目標寫好交一份給老師,有的說將每個人的階段小目標制作成展板張貼在教室的側面墻上,但是很快被否定了。我問:“怎樣讓目標在眼前而又不公開呢?”有人高喊:“可以用個箱子裝著掛在前面!\"于是,我班的“目標箱”應運而生了!
“目標箱”將理想具象化,看得見的目標更能激勵每個人。眼前有目標,心中有方向,腳下有行動,這不正是高三最好的狀態嗎?
高三第一周,一如既往,我與班級每個學生一對一地討論如何合理設立高三第一學段的目標,從班級發展量化評比到學業成績等級,從日常體育鍛煉到綜合素養提升,一一交流溝通。這一過程忙碌充實,我幸福地與學生并肩同行。
第二周班會課上,教室里的氣氛變得異常莊重而神圣。同學們圍在“目標箱”周圍,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決心與期待。每個人拿出已經寫好目標的紙條,有的輕輕放手,讓紙條緩緩飄落,如落葉歸根,安靜而莊重;有的用力一揮,帶著一股決絕與勇氣,紙條準確無誤地落人箱中。一個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是體育特長生小剛,只見他三步并作兩步來到講臺前,輕輕摩摯著手中的紙條,緩緩抬起手臂,鄭重地將紙條投入箱中,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每個人的目標一式三份,學生自己留存一份,一份裝在教室的“目標箱\"里,一份存在我這里。
我始終記得那是一節午后自習課,陽光灑在教室的每個角落,我來到教室門口,看見同學們或低頭沉思,或筆尖輕舞。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動作一不時抬起頭,凝視著黑板旁的“目標箱”。有的學生在攻克難題后輕輕放下筆,雙手交疊,目光定格在“目標箱”上;還有的學生偶爾會微微仰起頭,輕扭脖頸,緩解一下身體的疲憊,但在這短暫的放松時刻,眼神依舊會不自覺飄向“目標箱”。我知道,他們記住了我的話:抬眼“目標箱”,拼搏有力量!
這時,我注意到小剛,他的頭斜倚在墻上,好像在打盹,我走過去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猛地一驚,睜開眼,臉上還帶著未散的困意。“老師!”他低聲說,“最近訓練強度有點大,我就不知不覺睡著了?!蔽遗c他的目光同時投向了黑板旁的“目標箱”,他低下頭,聲音更低了:“老師,我記得,我會努力的!\"我望著他略顯疲憊卻堅定的眼神,默默地點點頭。課后,我找到他的教練,詳細交流了他的情況,并讓教練根據小剛的身體狀況和學業需求逐步調整訓練計劃。同時,我也鼓勵小剛利用課余時間有針對性地復習。
很快,高三第一學段結束,在目標達成展示班會上,我逐一宣讀完成目標的同學名字,每念一個名字,臺下便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當念到小剛的名字時,只見他快步沖向講臺,鄭重地取下自己寫著目標的紙條,和同桌相視一笑,眼中還閃爍著淚光。
整個教室被一股向上的力量包圍,“目標箱”靜靜地立在一旁,它見證了這一場關于夢想與成長的盛宴。(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