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檔案法》第五章就“檔案信息化建設”做了專門規定,也成為此次修法的一大亮點。《檔案法》明確提出要把檔案信息化納入地方信息化發展規劃,要求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以立法形式賦予電子檔案與傳統載體檔案同等效力。同時也對電子檔案移交、檢測、共享平臺建設等提出具體規定和要求。《“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把“深化檔案信息化戰略轉型”作為重要指導思想,把“檔案信息化建設再上新臺階”作為主要完成目標之一,將“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引領檔案管理現代化”作為“十四五”時期一項主要任務。這些都為新時期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工作重點。
工程檔案包括從工程項目提出、立項、審批、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及驗收等環節、工程建設及管理過程中形成并應歸檔保存的報批文件、施工文件圖表、聲像等,數量眾多,存儲價值高。工程檔案管理作為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工程檔案管理具有周期長、內容多、類型雜等特點,工程檔案管理效果直接影響工程建設、竣工驗收等。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簡稱BIM)是建筑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是在建設工程及設施全生命周期內,對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數字化表達,并依此設計、施工、運營的過程和結果的總稱。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加快推進BIM的推廣,并將其應用于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如2022年7月蘇州市住建局頒布《蘇州市建設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檔案歸檔導則(試行)》。深圳市將BIM應用于地鐵新線的檔案管理,首次實現“紙電混合式”檔案驗收。在北京大型國際機場工程項目檔案的信息化建設中,打造BIM模型、數字化協同管理平臺,實現工程項目數據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取得良好應用效果。
1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中BIM技術應用特點
1.1可視化
BIM技術將工程項目從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管理融為一體,工程項目中的機電管線、建筑物等以立體式三維模型直觀呈現,工程項目檔案實現信息化管理,更加可視化、智能化,使工程項目檔案內容以更具體的形象展示,還可以互動溝通平臺形式提供給各方。如南寧北站工程基于BIM + GIS技術的交通工程檔案與信息管理系統,搭建可視化工程檔案管理平臺,突出工程檔案場景應用。利用BIM技術的可視化特征,即便工程項目建設完成,移交業主方使用,在后期工程運維過程中,使運維更加便捷,提高運維效率[1]。
1.2協調化
BIM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應用于工程檔案信息化管理,能夠根據檔案收集、整理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相關數據或指標參數的調整,如利用BIM技術整理建設項目設計圖、竣工圖,能夠在可視化的基礎上協調設計、施工、業主及監理單位,使設計圖、竣工圖更加規范、清晰、準確,能夠完整地反映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確保工程檔案整理更加科學。應用BIM技術能夠發揮其虛擬整理功能開展工程檔案模擬性整理,整個整理過程形象直觀,可有效規避返工或中途更改,提升工程項目檔案整理質量。
1.3場景化
BIM技術應用于工程檔案信息化,主要是構建以原生工程電子檔案為主、傳統工程載體檔案為輔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運用BIM、GIS等技術手段,實現工程項目業務系統與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無縫對接,并引入電子簽名、簽章,直接將原有的傳統紙質工程檔案遷移至線上收集、整理、歸檔,與工程項目建設同步推進,形成信息實時、審批及時的工程資料,整個管理過程更加凸顯現實場景化特征。即“傳統紙質工程檔案一數字化檔案一原生電子檔案一紙電混合式”,解決了傳統工程檔案全國收、管、用和多套組卷難題2。
1.4智能化
BIM技術應用,通過工程檔案數字化平臺,實施規范化管理,從傳統的主要依靠人工手動組卷,多次檢查、分批多套移交的工作模式轉變為系統智能組卷,紙質對應組卷、靈活多套移交的方式,提高工程檔案管理效率。利用可信網簽實現工程項目業務無紙化、檔案無紙化,工程檔案與BIM檔案同步驗收,實現檔案原生電子化、數字化管理以及電子檔案同步驗收的突破,樹立工程項目檔案信息化管理新標桿3。此外,BIM建筑信息模型應用于工程檔案信息化管理,利用BIM模型對工程檔案管理空間是否合理進行提前檢驗,使工程檔案管理更加智能化。
2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中BIM技術應用的優勢
2.1利于業主運維
BIM建筑信息模型具有可視化的顯著特點,在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中應用BIM技術,能夠將這種可視化、智能化特點應用于工程項目前期的設計、中期的竣工驗收以及后期的運營和維護,使工程項目管理更加精準化、精細化。例如,借助BIM技術的立體3D檔案管理模型,在工程項目運維過程中,能夠幫助運維人員十分清晰地觀察到工程項目內部結構框架的組成單元,為業主運維提供寶貴工程檔案資料4,不僅能夠顯著提升運維效率,還能夠提高運維的質量和效果。
2.2便于隨時出圖
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投人的加大及社會的快速發展,工程項目管理的質量和要求越來越高。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使工程項目建設周期縮短,效率更高。尤其是BIM技術的應用,BIM數據庫能夠完全代替傳統的竣工圖。究其原因,主要是BIM具有強大的出圖功能,且出圖效率高。工程項目建設程序復雜、內容多,BIM隨時出圖功能能夠在項目勘察設計完成之后,生成BIM數據庫,為參建單位提供詳細的設計圖紙等,如管線點成果表,BIM數據庫中收集了污水、城市給水、通信等相關管線布設情況,一目了然,減少項目建設周期,提升工程項目建設效率。
2.3易于檢索利用
BIM技術應用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依托BIM數據庫信息技術應用,結合工程項目檔案保密程度、公開范圍,為工程項目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勘察單位、物業單位等相關方提供可視化的信息服務,最大程度地推動工程檔案信息在各單位之間的資源共享。此外,BIM技術的應用為工程項目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持,使工程項目檔案呈現電子化、數字化特征,便于工程檔案信息實時傳輸至檔案管理系統平臺,在住建、市容等部門間實現數據信息共享。
綜上所述,將BIM技術應用于建設工程領域,利用其可視化展示、協調化指引、場景化應用以及智能化管理等特點,影響著工程項目檔案信息化建設的質量和效率,為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實現工程檔案精細化、個性化和現代化管理。
3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中BIM技術的應用場景
3.1立體運維中心
在傳統工程項目運維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管理流程過多導致運維難度大、效率低等委托。通過BIM技術應用,實現工程信息管理、運維決策的高效化。利用物聯網技術,搭建智慧運維集成服務平臺,融設備物聯、子系統集成和高效運維為一體,為提供BIM運維管理提供多種智能應用場景。如工程項目運維接入能耗監測、電梯管理、智能照明、給排水系統、電子巡更系統等若干子系統,在統一平臺中實現子系統的集中管理。運用Unity引擎,構建工程項目周邊建筑概況模型,呈現管線、道路、綠化等情況,打造集工程項目數據、管理、運維、建筑可視化、決策為一體的平臺 + 移動終端智能服務。
3.2可視工程展廳
近年來城市建設檔案館、數字檔案館加大了BIM技術的應用,運用BIM + AR技術,將工程項目1:1投影還原至項目現場,尤其是三維技術方案的應用,使檔案管理場所中的走廊、庫房、展廳更具場景化。此外,利用BIM技術應用,能夠更直接在三維環境內進行工程檔案展示設計,通過導入三維模型,利用模型和其中的工程檔案數字信息,自動生成所需要的圖檔,模型數據信息的一致完整。利用工程檔案數據信息建造數字化檔案管理場景,通過場景漫游、管綜平面、局部三維剖切節點圖,立體、直觀地表達,并立體展示工程項目建設成果。
3.3智慧服務平臺
傳統工程檔案信息服務,主要通過服務對象提供“關鍵詞”在館藏檔案數據庫中檢索,以獲得其所查詢的工程檔案信息。這種利用模式下的信息服務依賴于服務對象需求描繪的“精準度”。此外,傳統工程檔案信息服務還通過網頁專欄、App小程序提供館藏工程檔案檢索及展播等服務,這種服務具有被動性,無法有效匹配服務對象的需求。隨著BIM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搭建智慧化信息服務平臺。通過感知服務對象的服務需求,實現即時互動,并提供個性化、沉浸式的工程檔案利用服務。
4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中BIM技術應用實現路徑
“深化檔案信息化戰略轉型”是“十四五”時期全國檔案總體指導思想,到2025年“檔案信息化建設再上新臺階”也是“十四五”全國檔案工作目標之一。BIM技術在工程檔案管理中得到成功應用,也為該技術應用助力工程檔案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經驗參考。工程建設行業即將步入BIM時代5,作為建筑領域的一項革命性創新,將BIM技術應用于工程檔案管理領域,能夠顯著提高工程檔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4.1基礎:加強技能培訓
BIM技術應用形成的三維可視立體檔案是檔案界的新生事物。借助BIM技術應用提高工程檔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檔案人員BIM基本知識的學習培訓是基礎。要把BIM技術應用納入檔案業務培訓范疇,讓每一位檔案人員熟悉、熟練掌握BIM應用技能。邀請BIM軟件開發公司技術人員,通過“培訓 + 答疑 + 現場教學”等方式開展BIM技術應用專題培訓,圍繞BIM應用基礎知識、應用范圍、系統功能使用、工程檔案資料特點及規范填寫、歸檔要求等現場解答。以某工程檔案為案例,從檔案視角現場詳細講解BIM技術的應用知識、BIM技術數據存儲以及BIM模型歸檔利用,等等。通過培訓,讓檔案人員盡快掌握BIM技術,并將其應用到工程檔案管理的實踐之中。
4.2前提:構建協作平臺
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協助設計BIM平臺與檔案管理系統集成架構,建立基于BIM技術的工程檔案信息化協作平臺,為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等各參與方搭建信息共享協作渠道。利用BIM技術、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引入電子簽名與公章,實現工程進度、質量、安全與檔案信息化業務同管理,以BIM三維模型為載體,將工程項目智能建造、智慧工地與協同管理模塊集
成,形成三維可視化工程檔案大數據管理平臺,再通過統一數據格式,清晰設置權限,實現數據同源、交互共享,達到“進度—質量—安全—計量—檔案”協同管理的效果,實現工程檔案全周期管理。通過合理集成構建及平臺搭建,實現BIM平臺與檔案管理系統無縫銜接、協作配合,BIM平臺數據與檔案管理系統數據雙向暢通傳輸、歸檔、檢索、利用。
4.3關鍵:夯實基礎建設
BIM技術應用于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在于基礎設施是否完備。作為一項前沿技術應用,離不開必備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具體來說,要擁有智慧工程檔案集成平臺,提供BIM技術運維管理能力,將工程檔案信息化設備物聯、子系統集成與高效運維融為一體,運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相關軟件技術,為工程檔案管理構建多種智能應用場景。其中子系統包括工程項目系統、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人侵報警系統、溫濕度控制系統等等,這些子系統由統一平臺實現集中管理。利用IOT實現物聯設備通信標準,集成智能化、信息化系統,AI賦能智能平臺,實現工程檔案數據、管理、運維可視化“平臺 + 移動端”智能化服務。
4.4保障:完善制度規范
BIM技術實現工程全周期管理,將其應用于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需要出臺相應的制度規范技術應用與檔案管理行為。例如《蘇州市建設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檔案歸檔導則(試行)》等,制定了適用于BIM平臺的檔案數據格式規范,出臺BIM應用指南,統一BIM模型建立、數據交換、協作歸檔標準規范,如元素屬性參數、數據標準、工程特性參數、模型結構及層次等。根據需要,增加工程檔案數據類別、細化屬性項,建立覆蓋BIM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編碼體系,進一步明確不同數據編碼規則。此外,還要結合BIM技術應用下工程檔案信息化管理的特點及實際,以及《檔案法》《檔案法實施條例》應用基礎上的工程檔案信息化管理行業標準規范。
參考文獻
[1]蔡雪峰,楊尊煌,周繼忠.基于BIM的建設工程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管理體系研究[U.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9(4):54-62.
[2]王輝凱.基于工程BIM模型的建設項目檔案信息服務研究[J].機電兵船檔案,2024(6):47-49.
[3]沈丹燁.BIM在新時代城建檔案工作中的應用與影響[J].機電兵船檔案,2024(1):31-34.
[4]郭蕊.關于BIM技術應用帶來工程檔案管理新挑戰的思考[J].陜西檔案,2018(6):34-36.
[5]湯慧卿.新技術背景下BIM平臺工程檔案歸檔路徑研究[J].海河水利,2024(2):88-92.
[6]鐘有嫻,劉曉芬,顧杰雋.基于BIM技術的大型跨海工程電子檔案協同管理研究[J].中國檔案,2024(4):54-55.
作者簡介:郭馨(1991.12—),碩士研究生學歷,西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機場建設指揮部館員,主要從事檔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