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鮮活的民生視角與真實聲音,恰是城市治理沙里淘金的珍貴原料與重要支點。
穿梭街頭的外賣騎手,如今多了一重城市治理“移動觀察員”的身份。從石家莊聘任10名外賣騎手擔任市場監管領域監督員,到武漢邀請以黨員騎手、先進模范網約配送員為代表的100名“外賣小哥”化身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聘請以外賣騎手為代表的“動態記錄者”作為城市治理參與者的舉措正在多地開枝散葉,讓城市治理有了“移動的眼睛”,也為基層治理創新寫下生動注腳。
平臺經濟催生的新就業群體已成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活就業的外賣騎手,每天穿行在商圈食肆、社區巷道時,猶如行走的網格系統,在給市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能及時發現城市治理中存在的亮點、盲點、痛點、堵點,用他們的獨特視角助力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模式,值得借鑒推廣。
這些“動態記錄者”的優勢在于“動態”。
城市治理的最大難點,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城市治理得如何,外賣騎手的體會比一般市民更直觀、更敏銳。他們的目之所及、身之所感,皆是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的普遍關切。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很難天天長時間出現在街頭巷尾,熱心市民也無法時時撥打監督電話反映問題,而外賣騎手具有戶外工作、走家串戶的先天優勢,能夠看到更多沒有濾鏡的真實情景。他們的所思所想、感受的溫度和接觸的廣度,能為決策者提供真實鮮活的參考,縮短從辦公室到千家萬戶的距離。隨時隨地產生的動態記錄和及時反饋,有助于決策者根據來自基層的真實信息,有針對性地完善細節、修正偏差和堵塞漏洞。
這些“動態記錄者”的貢獻在于“記錄”。
知政失者在草野,城市治理成效的閱卷人永遠是群眾。社情需要有人去感受,民意需要有人去傳遞。例如,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將百名外賣騎手變成城市“治理主體”后,自去年以來,反饋各類隱患信息156件,協助消除社區安全隱患25起,成為覆蓋街頭巷尾的“移動探頭”。這就充分說明,身為城市治理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外賣騎手記錄的點點滴滴,都是“現在進行時”的直播,他們的電動車輪丈量著城市服務的邊界,送餐箱里裝著的不只是熱乎餐食,更可能是某個街角的安全隱患、某家餐廳的衛生漏洞。
外賣騎手這個龐大的流動群體,穿梭在城市肌理中,以第一視角,在第一時間集納起零散信息,聚沙成塔地協助相關部門求得社情民意的最大公約數,以同步反饋印證同理之心,以實時發現促進及時處理。
時代的進步,體現在科技、觀念、運行模式、監管方式等各個方面。任何一項政策都難以保證盡善盡美,出現問題并不可怕,而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的耳目不靈與反應遲鈍則是隱患。“動態記錄者”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補齊了這塊短板,只要引導、管理到位,他們的作用將可能產生幾何級的裂變。城市治理是大課題,也是大難題。難在千頭萬緒,眾口難調;難在海量信息,篩選困難?!皠討B記錄者”每天源源不斷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沙”,這些最鮮活的民生視角與真實聲音,恰是城市治理沙里淘金的珍貴原料與重要支點。
城市治理沒有休止符,而是要時刻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指引,考驗著治理者的智慧與魄力,更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合力打出組合拳。讓外賣小哥成為“動態記錄者”,體現了遠見,也彰顯了問政于民、還監督權于民的格局。
城市治理,科學決策是前提,過程監督是保障。精準發現問題,迅速修正問題,離不開一批責任心強的“動態記錄者”,他們的積極參與,將讓城市運行得更加順暢,也將助力治理效能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