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隊對戰常州隊,76萬人預約搶票,36712名球迷再次刷新“蘇超”上座量,讓不少職業聯賽的賽場氛圍都“黯然失色”;贊助商爭奪戰激烈,價格飆升卻“一席難求”;賽場外,群眾玩梗、拉歌不亦樂乎,城市文化軟實力比拼“百舸爭流”;網絡上掀起的賽場共情敘事,以“拍拍塵土、繼續戰斗”激勵著每一個奮斗中的人……“蘇超”(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開賽以來,一路出圈一路歌,已成球迷的“盛宴”、城市的“嘉年華”。
“蘇超”爆火,當地文旅絲滑“接球”。比如,“淮安發布”表示,憑賽事門票即可暢游淮安,享受景區景點、美食、住宿等福利;揚州主場在中場時變身“非遺展”,鎮江西津渡夜游人數增長三倍;連云港隊主場迎戰蘇州隊,當地宣布國有A級旅游景區比賽期間對蘇州市民免票;無錫隊直播“云游黿頭渚”,實現觀賽與旅游、消費引流閉環……東道主城市開啟“花式寵粉”模式,紛紛推出優惠的文旅政策、貼心的文旅服務,促進“賽事主場”轉化為“消費主場”。
對中國足球而言,“浙超”“桂超”等都有多年歷史,但為什么這回“蘇超”能夠爆火出圈?從擴大內需的角度而言,“賽事+文旅消費轉化”已是眾城皆知的方法論,為什么江蘇一眾城市能夠交上高分答卷?“蘇超”做對了什么?
群眾熱愛才是流量永動機。“蘇超”成功的背后雖有政府搭臺支持,但群眾發自內心的“熱情高漲”則是關鍵。“江蘇領導看球不說話”沖上熱搜,屢敗屢戰的常州把“丟筆畫”之梗主動玩出花樣,說明啥?只有城市管理者善于擔綱“引導者”,讓市場與民間力量主導舞臺,才促使聯賽的“草根性”拉滿,形成了極強的社交傳播效應。這也啟示我們,學會激活“民間智慧”、釋放“群體情緒”,讓快樂回歸本源,把話筒、鏡頭和評判權真正交給民間、交給群眾,就有可能給當地文旅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流量。
地域文化是獨特內核。成功的區域賽事帶動文旅市場增量,都有其不可復制的文化基因。淮安與揚州將美食文化較量搬到綠茵場上,“淮揚菜正統之爭”讓人想去打開味蕾;宿遷與徐州上演足球“楚漢爭霸”,讓人在項羽、劉邦故鄉感受英雄敘事;南通與連云港的“海鮮兄弟連”設定,令人想去領略兩地海洋文化……借著“蘇超”開啟一場地域認同,江蘇多元的文化生態,散發出讓人想要走進江蘇來旅游體驗的吸引力。地域文化帶來的情感歸屬,突出特色綻放的多元光彩,正是激發全民參與、形成文旅魅力、帶動消費增長的秘訣之一。
長期主義是長紅保證。為什么有的地方曾幸遇“潑天流量”,文旅盛極一時,但拉長時間線就發現,大流量難以持久,究其原因,不是因為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就是因為服務跟不上,抑或是流量轉化缺乏消費場景,導致可替代性較強。而反觀“蘇超”,則有長紅的底子:江蘇經濟發達,省內13個地級市各有所長且發展較為均衡;發達的交通網形成“一日觀賽圈”,聯動優勢明顯;足球場和大型體育中心在各市成為標配,足球特色校和青訓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足球土壤較為豐饒。這既是江蘇堅持長期主義、打造長效機制的結果,也是有的地方感慨“蘇超作業”不易抄的原因。實踐證明,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只有久久為功、不斷創新拓展,才有可能結出碩果。
近來,“粵超”“川超”“豫超”……多地已官宣或者正在醞釀“省超”賽事。但要復制“蘇超現象”,唯有以文化為魂、以產業為骨、以機制為脈,方能讓賽事流量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