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構建與運用

2025-07-13 00:00:00陳威范麗沙蘭薦椿
會計之友 2025年13期
關鍵詞:大數據

【摘 要】 在新時代黨領導財會監督工作的偉大歷程中,如何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賦能地方國資委監督管轄范圍內的國企工作,對實現國企監管體系上下聯動、推進財會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文章基于財會監督對構建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指引,明確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構建目標與主要內容,并以地方國資委監管范圍的實際情況為例,剖析地方國資監管與國企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搭建地方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并對該平臺主要功能展開評析,以期為數字化賦能國資監管和國企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國資監管; 國企管理; 財會監督; 大數據; 國資云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5)13-0155-07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會監督圍繞全面從嚴治黨、規范經濟秩序、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財會監督體系尚待完善,工作機制有待健全,信息化水平和監督能力有待提升,制約了財會監督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伴隨全面深化改革實效推進,建立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邁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新階段。做好新時代財會監督工作,重新定義財會監督被賦予的職能,有利于加快構建合規安全、綜合高效的監督體系,更好地發揮財會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管體系中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1]。

國有企業的產權性質和委托代理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監督難題是學術界熱切關注與用心鉆研的重要課題,也是國有企業監督制度創新的重大實踐[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制機制創新始終遵循問題導向原則,加強對國有企業的內外部監督,加快形成全面覆蓋、分工明確、協同配合、約束有效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國務院國資委《全國性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工作方案》(國發〔2019〕35號)明確工作目標,在省市兩級國資委與國有企業多方主體參與下,完成全國范圍內基于一體化統計口徑的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從而基本建成全國國資國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實時動態監管體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以及監管體系構建的現實需要,引起了學術界和實務界對財會監督等相關問題研究的關注[3]。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數字化平臺為依托,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開展流程并創新業務,構建并運用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以數字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推進新時代財會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基于財會監督構建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

(一)關于財會監督的界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財會監督“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新的時代內涵[4]。《意見》指出,新時代財會監督不再是傳統意義上財政監督、財務監督和會計監督的簡單算術和,而是三者的有機融合和凝練升華,是涵蓋了財政、財務、會計監督在內的全覆蓋的一種監督行為。李豐團等[5]認為財會監督在國家治理背景下,需要將目標定位從經濟監督目標拓展到社會治理目標,不僅肩負對經濟主體財政、財務、會計行為實施監督的經濟使命,而且持續保障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有效落實,維護國家財政秩序的穩定。

首先,明確財會監督主客體。我國財會監督主體多元融合,包括財政部、審計署、國資委、證監會,以及各行政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制度與模式,具體由單位內部、政府和社會三方共同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6],而《意見》明確了在黨委領導和政府協調推動下財政部門主責監督、有關部門依責監督、各單位內部監督、中介機構執業監督、行業協會自律監督的“五位一體”財會監督體系,強調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財會監督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財會工作和財會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7],其底層邏輯與《會計法》的基本要求一脈相承。監督對象涵蓋“單位”的經濟業務、財政收支和會計行為、內部控制等方面,涉及與國家財經政策執行和資金運行相關的各類單位和個人的經濟活動。監督范圍逐漸擴大,延伸至新業務模式、新商業模式,同時將資金使用效率與財會人員專業能力等方面納入市場監管。

其次,剖釋財會監督新內涵。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領下,新時代財會監督明確全面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監督體系的工作目標,逐步建立范圍全面、維度多元、重點突出的財會監督體系[8],契合國家治理的公共性特點。財會監督的內涵從宏觀層面的國家政治權力到微觀層面的會計基本職能。其中,財政監督主要針對宏觀層面財稅法規和政策執行情況以及預算管理中特定事項的監督,鼓勵國有企業遵循財經紀律制度開展相關活動;財務監督主要是對被監督單位財務收支情況、內部控制執行狀況等偏向于中微觀層面的業務活動進行監督;會計監督主要針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單位主體在會計核算、內控執行等方面的監督。財會監督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與審計監督、統計監督在內的其他監督要素有機融合、相互貫通。

最后,提高財會監督的效能。高質量的財會監督有助于防范經濟社會領域的貪污腐敗行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不僅是新時代賦予財會監督治理職能的重要表現,也是促使國有企業減少代理沖突、完善治理結構、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徑。李建發等[9]認為政府財會監督主要通過抑制盈余管理和改善內部控制的路徑來降低企業避稅程度,提高納稅貢獻。財會監督全面覆蓋了監督環境、監督評估、監督活動、監督溝通、監督反饋等多個環節,在規范財政財務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財經紀律和市場經濟秩序等方面發揮重要保障作用。

(二)基于財會監督構建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必要性

國資委作為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根據授權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對所監管企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進行監督,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財會監督與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協同是一套體系,有其生態特征并需要持續性的資源投入。該體系將監管范圍全方位覆蓋財務、產權、資產等方面的業務數據,促使國企將財務流程進一步向業務端和管理端延伸,深度融合智能技術與全流程業務管理,體現智能技術與流程之間的便捷性、快捷性與適用性[10-11]。該平臺構建的意義不僅對保障國資數據安全至關重要,而且是國資監管部門高質量履行監督職能和國有企業獲取相關信息化服務的重要抓手。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主要通過數據安全與資源共享、信息交流與業務協同、智能預警與決策輔助三個維度提升財會監督的效能和水平。

1.數據安全與資源共享

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由第三方托管的公有云轉向國資專屬私有云,以保護國有數據資產安全為基礎,推動國企數字化轉型。在財會監督的指引下,依據不同功能對國有企業進行分類,探索“分層、分級、分類”的多維度監督模式,如建立文件保密制度、對監管系統經常性的風險排查與預測評估,以及對重點崗位核心數據的安全部署和加密處理。該平臺采用國家級的數據加密、防火墻等技術,結合嚴格的數據管理制度,明確了數據的歸屬、權限、流轉、使用等方面的行為規范,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合理地獲取數據并利用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常態化需求[12],追求在數據產權保護與共享利用之間相對平衡的機制是數據資源共享嘗試探索的物理邊界。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自上而下布置任務,以指標式、數量化的方式來推進數據資源共享。結合外部的登記制度和內部的訪問規則、不可撤回規則等,構建有效的數據公共領域利用機制和制度體系,以國資端用戶和企業端用戶為協同主體,以監管平臺建設和企業應用建設為協同對象,由此充分實現數據價值的有效分配與資源共享。

2.信息交流與業務協同

基于財會監督構建平臺,打通了部門間和層級間的“信息孤島”,有效匯集跨部門、跨層級的財務活動數據、會計賬簿數據及財政收支數據,實現數據全景式的管理與應用。一方面,通過打通不同業務部分之間、不同管理流程環節之間的信息壁壘,提高信息交流效率;另一方面,借助打通國資端和企業端信息壁壘的方式,將二者之間碎片化的信息實現集約化轉變,發揮R語言、Weka等數據挖掘工具的使用,規范數據統計口徑與數據接點,使信息交流在各類主體用戶之間相互銜接與融通。

抓好業務協同離不開充分有效的信息交流,各業務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流促進了跨組織、跨部門業務協同的實現,從而在同一業務門戶中以“業務一體化”推動“管控一體化”。事實上,國有企業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建立了財務會計體系、內部審計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及安全保障體系,但是面臨各業務系統入口不統一導致的用戶體驗差、辦公效率低、溝通協作難等問題。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將各種業務系統納入統一的平臺,融會貫通企業層面及行業層面的“大數據”,構建一個涵蓋國資監督管理與企業應用服務的“大系統”,形成設施集約統一、資源高度共享、業務有機協同的新發展格局[13],有效提升國資監管效率和國企管理水平。

3.智能預警與決策輔助

在環境變化情況下,微觀經濟領域具有代表性的財務預警模型主要包括單變量模型、Z模型、Logit模型及神經網絡預警模型[14],但是這些方法缺少對客觀條件的探索。財會監督這一外生變量對國有企業組織、資源、戰略的影響是該平臺智能預警設計亟須特別關注的問題,即如何解決國有企業組織結構惰性與外部監管環境的不適應、不匹配狀態。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充分利用各類數理統計方法,借助信息技術和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優勢,深度分析挖掘財會領域信息之間的規律和因果關系,構建財會領域重大風險識別預警機制[15],充分發揮財會監督“預警器”作用。

依據相關文件,該平臺以數據監測及預警指標的設計方案細化資金、財務、資產、產權等維度的定量標準和定性標準,實現監管數據實時采集、異常情況智能預警、違規行為有章可循、監督檢查實時有效。以財務維度為例,除了常規項目中財務模塊與業務模塊不一致情況自動預警,進一步設置重大財務調整檢測的偏差率、關鍵財務指標同比和環比情況檢測以及極限生存指標預警。從多層次、多維度對運營狀況和運行質量進行分析、預警、預測及可視化展示,為輔助決策主體提供科學、準確、全面的數據依據。

三、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構建目標與內容

財會監督是對經濟業務與財會活動的全方位審查,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基礎環節和重要抓手[1]。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9號)中明確指出,出資人代表機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新優勢,加快優化監管程序、創新監管手段,整合包含產權制度、投融資行為和財務管理等維度的信息系統。搭建實時監控的國資國企監管平臺,不僅滿足國資委對企業的全方位監管需求,助力國資監管信息化建設,還能夠支撐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目標,推進國企管理信息化建設。

(一)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構建目標

第一,數據標準,統一監管。監督標準的制定,始于對信息系統和業務流程相關監管內容的梳理分類。以“上堆下切”的邏輯,從關鍵業務活動和管理層面的制度制定、重大事項決策分析、生產經營流程等具體環節切入[16],進一步細化數字標準層面的底層邏輯。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對國資國企監管平臺建設加強頂層設計,搭建國資監管服務平臺,實現所有系統統一訪問入口,將各類業務系統的代辦工作和通知公告融合并展示在門戶主頁。按照數據采集、處理、應用的邏輯,以智能化、模塊化、集成化、平臺化的建設思路對整個平臺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實現數據互聯共享、信息實時更新、平臺智能高效,逐漸形成覆蓋全面、維度多元、重點突出的國資數字化監管管理體系。

第二,全面覆蓋,全向融合。整合信息資源、暢通共享渠道。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打造數據采集與分析閉環,全面覆蓋監管業務,全盤連通各平臺企業,政府、社會和企業三方的共同努力與相互配合,完善不同監督主體間的協調機制。以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國資全面監管體系為目標,搭建國資在線監管平臺,切實提高國資監督現代化水平與效率。實現動態協同監督,確保監管企業的財務、產權、資產、投資等數據能夠有效掌握,同時完成國資委組織架構的上下聯動,實現“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

第三,創新監管,提升效能。國企監督流程、監督效果以及監督決策不能依賴于財會監督人員的主觀判斷,而要依托于客觀呈現的數字化證據,讓各相關主體能夠共享監督成果。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會計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財會服務與監督職能前置[17]。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監管成本,持續提升監管效能,實現對業務活動事前、事中與事后的全面服務與實時監控。

第四,洞察數據,智能決策。適量引入第三方機構數據,逐步擴大數據的來源渠道,讓數據多跑腿,讓企業少跑路,推行“用數據分析決策、用數據智能管理”的監管機制。一方面,從多層次、多維度對業務數據進行分析、預警、預測及可視化展示,揭示業務指標運行質量,及時有效地反映企業運營狀況和發展趨勢,為輔助決策提供科學、準確、全面的數據依據。另一方面,持續利用平臺凝聚的數據資源,完善大數據分析模型及預警模型的功能設計,實現“大數據精細洞察企業、輔助風險研判、支撐優化決策、驅動精準監管”的目標。

(二)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主要內容

1.基礎平臺建設

基礎平臺建設主要依賴于云基礎設施層,涉及云計算、數據庫、防火墻、虛擬專網(VPN)等方面。該平臺建設綜合考慮云定位、承載業務及安全要求,主要提供業務云、監管云、安全云部分相關服務。其中監管云承載面向國資委的國資監管類業務以及面對國有企業內部業務以私有云的方式提供應用服務,致力于搭建統一門戶,安全要求處于高水平。依據財務共享服務價值的影響程度排序,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作為一個統一門戶的信息樞紐,應加強對戰略規劃、信息系統、流程管理、組織結構設計、績效管理以及人員管理六個方面的制度設計和子系統搭建[18]。

2.監管平臺建設

地方國資委主導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構建與運用,主要包括財務監管、“三重一大”、投資監管、融資監管、產權監管、資產監管、人力監管、采購監管、招商監管及績效考核10個功能模塊,以及在各功能模塊數據基礎上形成的大數據分析系統。結合國資委對數據監測及預警指標要求,對國企資金、財務、資產、產權、投融資等方面的關鍵領域和重大決策進行數字化監管,優化國資監管流程,創新監管手段,提升監管信息化水平。

3.企業應用建設

根據國企數字化轉型建設歷程,以信息化手段更新信息采集、錄入、分析等基礎性財務工作,促進財務部門的職能轉變。一方面,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運作過程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分類匯總和智能分析,加快推進財務預算、會計核算、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19];另一方面,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強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有效協同和緊密合作,基于業財融合新視角從各個價值鏈活動節點挖掘創效型數據[20],為統籌規劃各項工作安排及戰略調整決策提供相關、可靠的建議。

4.數據分析建設

數據分析建設的基調是以產權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強化監督合理放權,優化國有資本效益,實現集人、財、物為一體的智能化監管。具體包括國資總攬、經濟運行、投資監管、產權監管、“三重一大”、資金監管、人力監管、資產監管八大分析主體。以經濟運行為例,可以綜合展示本年度截至當前月份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上繳稅費及其對應的同比、環比數據。

5.異構系統接口

在保障平臺安全、標準與規范的前提下,接入商業銀行、地方國資委、內控系統、稅務部門等外部系統并建立集成門戶平臺。集成門戶平臺不僅有統一系統入口和統一身份認證,而且對審批事項等信息進行業務集約化。統一系統入口主要有業務系統入口、常規地址登錄入口和通知公告查詢入口,鏈接人力資源、“三重一大”等內部系統和以采購系統為主的外部系統。同步推出移動APP,以更為高效便捷的方式實時查詢信息。

四、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案例分析——以地方國資委監管范圍為例

(一)國資監管與國企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監管信息化整合不足

從國資監管角度看,一方面,由于缺乏長遠統一規劃和統一設計,地方國資委監管信息化整合程度不足。各科室或部門業務呈現并行狀態,數據多為縱向流動,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未成體系。另一方面,由于技術和數據標準不一、數據接口兼容性較差,在協同合作過程中存在數據核對工作量大、數據交換難實現、數據維護成本高等問題。

從國企管理角度看,受限于國企內部管理信息化建設情況參差不齊和數據管理應用水平較低,日常填報的各類報表存在多口徑統計、重復填報等問題,關鍵核心業務缺少信息系統支撐。管轄范圍內國企使用的軟件多為工具類軟件,而非企業管理軟件。傳統財務系統的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以單項管理模式為主,信息共享方式欠缺全局觀及系統思維[21]。

2.未充分利用數據資源

國資現有系統“煙囪式”建設,存在嚴重的“信息孤島”現象,各系統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國資國企雙方雖然擁有較豐富的基礎業務數據資源,卻面臨著數據匯聚交換不暢、開放共享不足、領導決策信息化難以實現的問題。從國資監督角度看,地方國資委的數據治理工作處于起步階段,數據戰略、組織、制度、流程與系統尚在初步萌芽與緩慢建設中,現階段數據資源運用相對困難。海量數據的價值無法得到有效挖掘,距離大數據創新監管模式與落地實施還存在一定差距。從國企管理角度看,國有企業業務管理方面由于缺少信息系統做支撐,存在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不同步的情形,難以及時給國企管理者提供精準的決策數據。

3.未發揮監督體系合力

從國資監管角度看,統籌規劃、頂層設計是信息化系統科學有序、高效建設的重要保證。地方國資委信息化建設缺乏長遠、科學、合理的統一規劃和統一設計,基本以滿足日常工作和基礎業務監管為主要目標,容易導致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同時,信息化系統相對分散且偏重于數據采集,對于數據共享、信息分析、系統協同等方面考慮有所欠缺,導致數據的有效性和共享性薄弱、覆蓋率低且邊緣化,難以有效支撐出資人實時監管、動態預警、決策輔助的新需求。從公司內部視角來看,關于財務監督、審計監督、風險合規監督、內部控制監督等各監督主體交叉重疊,但在監督過程中工作協同度較低,監督體系合力未充分發揮。

(二)地方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構建

1.構建動因

C市國資委推出智慧國資大數據平臺,運用大數據賦能,摸清家底,36家地方重點國有企業和41家市屬國資監管機構入駐,涵蓋企業資產總額、負債率、投資等經營指標,匯聚國有資產監管數據200余萬條。為積極響應號召,解決上述問題,地方國資委加快規劃研發和落實國有資產管理數字化平臺項目,以及時、準確、全面地呈現國有資產的管理狀態,全面加強財會監督對國資監管質量提升的指引。

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構建,不僅滿足國資委對企業的全面監管,提高關鍵業務監管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夠支撐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提升科學管理、輔助決策的能力。引入企業監管及行業監管的“大數據”,構建涵蓋國資委監管與企業應用服務的“大系統”,形成設施集約統一、資源高度共享、業務有機協同的發展格局。利用數字化手段顯著提升監管與服務的統籌能力,打造全級次、全口徑管理的覆蓋體系以及精準監管、有效服務的國資監管新模式。

2.應用場景

在充分調研國資監管與國企業務一體化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以“國企應用+國資監管+數字化賦能”為應用架構,從接入外部系統、研發數據看板、優化業務邏輯、調度業務功能等方面推進工作。按照各層級的職責要求設計其功能,在保障信息安全、規范的前提下,實現與上下級的數據對接,維持系統的穩定運行。具體應用包括基礎平臺建設、核心監管平臺建設、核心企業應用建設、數據分析建設及異構系統接口建設五個方面。

依據《全國性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工作方案》(國發〔2019〕35號)精神內核,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構建旨在提高國資委對國企的監管信息化程度和加強平臺服務企業管理的能力,形成全國國資國企在線監管一體化統計口徑。基于對國有數據資產安全的保障和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現存類似平臺的搭建基礎通常是由兩種不同類型的云平臺構成,一類是由地方國資委帶頭投資、設立并運營的綜合性國資云平臺;另一類是由地方代表性國企自行建設或改造的平臺,滿足必要的安全條件,實現與綜合性國資云平臺信息互聯互通的私有云商業模式。而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是由地方國資委帶頭投資、設立并運營的綜合性國資云平臺,通過有效掌握國企的財務、產權、資產、投資等數據,逐步推進國企管控信息化建設。

3.實施成果

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以集成門戶平臺呈現,通過統一的系統入口,輸入統一身份認證信息,實現國資數字化監管和國企數字化管理。信息的不規則性主要體現為信息類型的多樣性、信息編碼的非標準化、信息內容的不可通約性和治理畫像清晰度的差異等維度[22],因而實現“統一”的邏輯立足于差異個體的分類歸口管理。在平臺構建與應用研究方面,不僅探索嵌入非結構化數據的技術方法與分析工具,進一步優化網絡分析方法,而且專項檢查數據質量及數據安全保密問題[23]。

國資大數據分析以產權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強化監管合理放權,優化國有資本效益,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一個數據中心匯聚多方信息資源,在設立常用地址登錄入口的同時,推出平臺移動APP,致力于構建標準規范、安全保障的體系,提升關鍵業務監管信息化水平,為實現人、財、物智能化管理提供切實可行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如圖1所示)。

(三)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主要功能評析

1.強化監督協同,完善監督工作體系

在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指引下,科學界定財務監督職能,進一步明確財務監督與其他監督有機整合的邊界,從而形成權責劃分明晰、運行規范有序、監督有據有力的監督機制。該平臺實現所有系統統一訪問入口,將各類業務系統的代辦工作和通知公告融合并展示在門戶主頁,實現監管業務全覆蓋并凝聚財會監督各主體協作合力,確保監管企業的財務、產權、資產、投資等數據能夠有效掌握。后續計劃陸續對接各類數據交換平臺,實現數據資源的橫向使用,建立健全監管工作體系。

2.識別風險隱患,嚴防重點監督領域

發現關鍵領域的關鍵問題是該平臺的重要環節,便于全面識別風險,做好分層分段監督管理。以產權監管為例,基于戰略地圖對企業概況有初步領會,主要關注市屬重點企業、市屬國有企業及參股企業。子系統支持監管企業的單位化管理,以變動情況跟蹤、長期股權投資管理、產權登記信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不斷更新國有企業基本信息,對監管企業的組織形式、企業管理級次、企業產權級次、與國家出資企業關系等多維度模塊完善定量化指標與定性化描述,同時可以內部共享已有產權登記系統中的數據。

3.明確工作標準,建立監督任務清單

監督標準的設置應首要考慮制度流程及監督內容的梳理。以采購監管為例,根據國資委管理機制,搭建采購一體化服務平臺,對單位需求使用人、需求管理部門、采購執行部門以及采購管理部門實施采購業務的一站式高效管理。匯集代理機構、領域專家、供應商等各方采購資源,服務于采購環節全流程,同時建立國資委采購數據中心,實現采購數據的集中管理、智能預警分析,滿足審計、監察等管理需求。依照“集中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理念,實現各級人員崗位權限及業務流程的合規設置。

4.突出流程監督,實現監督閉環管理

各功能模塊全流程電子化操作步步留痕,數據層層關聯,形成業務活動閉環管理。合理有效規避人為的干擾因素,去蕪存菁,優化國企業務流程并規范國資監管。以“三重一大”為例,堅持政企分開原則,強化監督合理放權。從事項清單管理、制度管理、議題管理、會議管理、督查督辦五個功能模塊對國資“三重一大”業務進行信息化管理,從事項清單到落實執行形成監管閉環,每個步驟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國資運營效率。

五、結論與建議

基于持續健全完善的監管制度和相關部門出臺的政策規定,國資國企數字化監管平臺的構建,致力于優化國資監管流程并創新監管手段,全面提升國資監管數字化建設和國企管理信息化水平,為各地區國資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作出示范與表率。

首先,數字賦能,創新監管手段。從經濟業務流程挖掘數據價值,從信息系統記錄提取知識,推進平臺系統全面建成投用。開發升級和更新維護監督監測專用軟件,切實改變原始手工查賬方式,以數據導入、自動分析、實時調用的信息化手段提高財會監督檢查工作效率。大力提升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結合系統內各業務模塊功能橫向打通,實現系統數據之間相互利用、相互印證的一體化管理,推進關鍵業務指標的智能預警、智能分析,不斷強化數據質量監管。

其次,多方合力,強化監督協同。開展國資數字化監管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厘清各監管部門的監督職責,避免多頭監督、互相推諉。橫向,整合監管資源,加強監管聯動。充分發揮各監督部門的監管作用,促進監管結果向監管成果轉化。縱向,完善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各級部門的財會監督體系,形成科學有效、各司其職、權責相適的財會監督生態。加強國資監管數字化建設,提高科學決策和風險預判能力,推動國資監管向大數據監管、智慧監管轉變。

最后,招賢納士,重視人才培養。監督管理人員成為動態風險的靈活應對者和全面風險的主動掌控者,這對監督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一方面,要加強對監督管理人員數據篩選、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強化透過數據識別和防范風險的能力[24]。另一方面,要加強監督管理人員綜合能力的培養,監督管理人員應積極主動了解業務全流程,快速梳理出新流程中的主要風險點并提出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1] 徐玉德.新時代財會監督論[J].財會月刊,2022(4):7-15.

[2] 薛有志,馬程程.國企監督制度的“困境”擺脫與創新[J].改革,2018(3):103-110.

[3] 李昌振.國家治理視域下財會監督體系構建的邏輯與路徑[J].會計之友,2021(16):7-12.

[4] 徐玉德.黨領導財會監督工作的偉大歷程、輝煌成就與寶貴經驗[J].財務與會計,2022(8):38-41.

[5] 李豐團,郭東洋,賀瑩潔.國家治理背景下財會監督的創新及其實現路徑[J].會計之友,2022(11):145-149.

[6] 汪雅萍,何召濱.新時代財會監督的定位、要素與路徑[J].財務與會計,2020(12):15-19.

[7] 袁敏.關于財會監督的幾點思考[J].財務與會計,2023(8):29-30.

[8] 張璇.區塊鏈技術在基層財政支出監督信息化的應用——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J].財會通訊,2021(20):158-162.

[9] 李建發,袁璐,李文文,等.政府財會監督與企業稅收規避——來自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隨機檢查的證據[J].管理世界,2023,39(8):154-171.

[10] 劉勤,楊寅.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會計信息化: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19(2):26-34.

[11] 楊寅,劉勤,黃虎,等.智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營管理研究[J].會計之友,2020(19):143-147.

[12] 黃匯,尹鵬旭.公共領域視野下的數據共享問題研究[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3,26(6):63-76.

[13] 夏維華.大數據時代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研究[J].財會通訊,2019(16):110-114.

[14] 張友棠,黃陽.基于行業環境風險識別的企業財務預警控制系統研究[J].會計研究,2011(3):41-48.

[15] 崔華清.大力加強財會監督工作 有效發揮財會監督職能作用[J].財務與會計,2023(14):15-16.

[16] 孫洪偉.強化企業財務監督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2022(8):42-45.

[17] 王清剛,曾怡,吳丹丹.財會服務與監督職能的前置——基于HBDL公司業財一體化的經驗[J].會計之友,2016(13):88-91.

[18] 何瑛,周訪.我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59-66.

[19] 費達.央企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現狀和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2022(33):61-63.

[20] 李心合.國有資本出資者財務監管問題研究[J].財會月刊,2021(24):9-14.

[21] 馬春蕾.基于“大智移云”的智慧財務系統構建[J].財會通訊,2023(6):159-164.

[22] 韓志明,李春生.不規則的信息及其治理邏輯——以“摸清底數”實踐為中心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4,40(1):107-118.

[23] 林斌,林紅,孟小涵,等.基于大數據驅動范式的政策跟蹤審計模型及其應用研究[J].審計研究,2023(1):17-26.

[24] 王岳龍,朱琰.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強化企業財會監督的幾點建議[J].財務與會計,2022(18):74-75.

猜你喜歡
大數據
基于在線教育的大數據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41:16
“互聯網+”農產品物流業的大數據策略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31:48
基于大數據的小微電商授信評估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1:30:59
大數據時代新聞的新變化探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6:00
淺談大數據在出版業的應用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35:12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9:11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3:53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0:53:22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6: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视频精品|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国产第二十一页|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99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丝袜第一页|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国产理论一区| 久久综合色88|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国产久草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aaa视频|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 色久综合在线|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亚洲第一成网站| 大香伊人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自拍欧美亚洲| 欧美成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xx|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欧美精品另类|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天| 不卡网亚洲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91av国产在线|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99精品在线看|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久久毛片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亚洲无线视频|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精品片911|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在线a网站|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欧美日韩成人|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免费毛片a|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