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高中教育體系中的關鍵基礎學科,讀寫能力構成語文素養的核心要素。新課改對高中語文教師的深度讀寫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高效開展讀寫教學,提升學生讀寫水平,成為語文教師的核心關注點。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剖析
新課標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出了高標準與嚴要求,強調思想深度,注重表達精準與流暢,在文采上追求語言的感染力與表現力,鼓勵創新,要求學生以多元視角、成熟思維構思佳作,以適應新時代對語文素養的高要求。然而,當前高中作文教學并未達到該標準與要求,反而深陷多重困境。
從教學方法指導維度審視,計劃性與系統性缺失,教學過程隨意性強。教師盲目借鑒專家“模式”,嫁接互聯網\"體例”,拼湊“素材”。就學生接受程度而言,自主活動匱乏,作文思維難以得到規范化訓練,學生創造力的培育亦受到嚴重制約。學生寫作興趣淡薄,讀寫脫節,寫作時常常“無米下鍋”,語言干癟、內容空洞。從作文評價過程分析,教師評改手段單一僵化,學生無法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六環節作文教學法的構建與實施
六環節作文教學法依據新課標與教學實際,構建“引一學一探一寫一評一展\"課堂模式,輔以開發校本作文教材,從素材積累與技法教學多方面助力學生寫作素養提升。
(一)構建六環節作文課堂
寫作心理學表明,學生寫作需從感知、構思逐步走向表達與修改,且受興趣、動機等因素影響。中學生認知寫作規律呈現從模仿到創新、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過程。基于此,構建“引一學一探一寫一評一展\"六環節作文課堂。“引”,激發興趣,啟迪思維;“學”,助力知識構建;“探”,促進思想碰撞;“寫”,實現實踐轉化;“評”,推動反思改進;“展”,激發創作熱情與成就感。具體來說,在“引\"環節,教師憑借深厚專業知識與豐富教學經驗,針對寫作主題、體裁要求、常見技巧等實施全面且深入的點撥引導。在“學\"環節,學生以校本教材為依托,自主研習作文知識,梳理構建契合自身認知規律的知識體系。在“探\"環節,小組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學生圍繞寫作話題深入討論、分享素材、研討優秀范文。在“寫\"環節,學生將所學知識、交流心得與個人思考有機融入寫作實踐,達成理論向實踐的有效轉化。在“評”環節,教師結合學生作文實際,靈活采用全批全改或學生互改的方式,有效鍛煉學生主動改進作文的能力。在“展\"環節,教師展示佳作范例,學生依據反饋意見深刻反思并精心修改作文。此教學模式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全方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使作文課堂呈現高效、新穎、靈活、豐富等特征。
(二)系統開發校本作文教材
在“引\"環節,校本教材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例如,筆者團隊開發的《極品作文》技法篇能協助教師在引導學生時,有針對性地講解各類作文的寫作要點與技巧,使引導更具深度與專業性。如《高中作文》(必修上冊、下冊)里的范例,清晰地向學生點明審題立意、結構布局的關鍵之處,讓學生在起始階段就對寫作有正確的認知。在“學\"的過程中,學生以校本教材為核心學習資料,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如《約讀》系列助力學生以課文為“點”,拓展至作家經歷與作品“面”,積累素材,構建知識體系,夯實議論文與文化散文寫作基礎,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學素養。在“探\"環節,校本教材成為小組合作交流的關鍵資源。學生圍繞范文與主題,分享《約讀》中的素材,交流單元主題感悟,拓寬思路,深化認識。在“寫\"環節,教材中的技法點撥與實戰演練內容發揮重要作用。如《精品作文素材》《時評匯編》可為學生寫作提供素材參考,助力學生寫出內容充實、論據豐富、關注現實的好文。在“評”與“展”環節,校本教材既是評判作文好壞的重要標準,也是優秀范例的來源。學生可以通過對比自己的作文與教材范例,進行反思改進。而優秀的學生作文可成為校本教材的補充內容,激勵更多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三)提升教師深度讀寫教學能力
高中語文教師深度讀寫教學能力對六環節作文教學意義重大。在“引\"環節,教師憑借深度讀寫教學所積累的知識與經驗,能精準引導學生把握寫作方向與要點。“學\"時,教師可依此篩選優質讀寫材料,輔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在“探”環節,教師深厚的讀寫儲備有利于激發學生深入探討的靈感。“寫”中,教師能給予學生更貼合其需求的指導。在\"評”與\"展\"環節,教師專業的讀寫素養可準確評判作文優劣,提供高水準范例,促進教學各環節有效銜接,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筆者團隊主要開展了以下幾種形式的教研活動:
借助微信群及時發布日常教研內容并督促學習,確保教研信息能夠快速、準確地傳達給每個教師。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教研資料,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與思考,提高教研活動的參與度與效率。
外出學習教師將所學新知識、新內容在組內無私分享,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例如,分享關于深度讀寫教學的前沿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以及對經典作品的獨特解讀,讓其他教師開闊視野,接觸不同的教學視角與資源。
常態化的佳作展示與交流品評是重要的實踐路徑。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讀寫教學設計及學生的優秀作文等。通過成員間的相互點評,教師深入探討作品的優點與不足,挖掘其中蘊含的讀寫教學策略與技巧,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指導策略。
通過線上學習各種資源及分享交流,教師能夠接觸到更豐富的文學作品解讀、寫作技巧分析等內容,不斷提升自己在讀寫領域的知識廣度與深度,如了解不同文體的寫作風格演變、經典文學作品的多元主題挖掘等。在交流外出學習收獲及研討佳作過程中,教師能夠借鑒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例如,教師可學習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的小組合作探究法、創意寫作的啟發式教學法等,并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進行創新應用,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有效性,激發學生的讀寫興趣。在作品品評環節,教師需要運用專業的評價標準對作品進行分析。這有助于提升教師對學生讀寫成果評價的準確性與全面性,能夠更精準地發現學生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輔導方案,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同時反思教學評價體系是否完善,不斷優化改進。
三、高中語文教師深度讀寫教學能力提升效果
筆者所在的學校及相關課題成果推廣校的教學教研實踐表明,在依托名師工作室與課題組推進六環節作文教學法構建實施的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深度讀寫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眾多教師在專業成長之路上大步邁進,不少教師獲得特級教師、省級名師、省市級骨干教師等榮譽,還有多人在省市級優質課、觀摩課賽事中脫穎而出,展現了深厚的讀寫素養與教學研究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全國及省市級作文大賽中成績斐然,數十名學生斬獲一等獎、二等獎,彰顯出六環節作文教學法對學生作文水平的顯著拔高,充分證實了該教學法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成效方面的效能。
高中語文教師的深度讀寫教學能力在提升學生寫作水平與語文核心素養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們通過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的深入剖析,構建并實施“引一學一探一寫一評一展”六環節教學模式,在課堂模式構建、校本教材開發及線上教研開展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實踐中仍面臨教師素養提升、學生差異應對和教學資源整合等諸多挑戰。未來,高中語文教師需持續提升自身能力,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整合優質教學資源,以更好地適應深度讀寫教學要求,有力推動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教育家書院研究員立項課題“普通高中語文教師深度讀寫教學能力的研究”的成果。立項編號:JCJYC2428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