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培養至關重要,而語文教學是德育的重要途徑,提升教師的德育滲透能力是保障德育有效滲透的重要前提。本文從深入挖掘教材德育資源、優化教學設計、提升教師德育素養、營造課堂德育氛圍及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探討初中語文教師德育滲透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旨在為初中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的融合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推動語文教育朝著更具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的方向發展。
挖掘教材德育資源,提升素材整合能力
教師要系統了解教材編寫理念與結構體系,掌握挖掘德育元素的方法,如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自然景象中蘊含的情感與道理,精準定位德育點,提升文本解讀與德育挖掘能力。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德育資源的基礎上,還要學會拓展德育素材,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篩選整合生活、時事、鄉土文化等課外資源,補充德育素材,通過專題培訓、教學研討等活動,學習用生活實例、熱點事件詮釋德育點,增強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提高資源篩選整合與知識拓展能力。
明確目標,創新方法,提升德育融合能力
教師要掌握依據課程標準、學生發展需求及教材內容制定德育目標的方法,確保目標明確、具體,且與語文知識能力目標融合,通過參加課程標準培訓、學生發展心理學學習及教學目標設定研討等活動,提升目標設定能力。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學習并掌握多種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教學策略,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教師可以通過觀摩優秀課例、參與教學策略培訓及教學研討等活動,學習在不同課型中融入德育的方法與技巧,提升德育融合能力。
提升素養,反思互助,提升德育滲透能力
教師要持續提升自身理論素養,加強德育理論學習,主動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理論知識,深入理解德育目標、內容、方法,奠定扎實理論基礎,用以指導德育滲透實踐。
具體來說,教師要積極進行自我反思,養成反思習慣,每天記錄教學日志,每周進行教學反思,每月總結經驗教訓,分析德育滲透成功與不足之處,思考改進策略;積極參與同伴互助活動,加人語文教師學習共同體,定期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活動,與同行交流分享德育滲透經驗與教學心得,共同探討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學習借鑒他人的優點和長處,不斷提升自身德育滲透能力。
營造課堂德育氛圍,提升組織引導能力
教師要學習教育心理學知識,掌握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方法與技巧,如傾聽、鼓勵、贊美等,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他們,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狀況,給予學生關心和幫助,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樂于親近教師,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德育接受度。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實踐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勇于表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提升評價能力和水平
教師要關注多元德育評價指標,參與制定涵蓋學生品德認知、情感態度、行為表現等方面的多元德育評價體系,學習品德測評工具編制與使用方法,掌握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全面客觀評價學生道德水平。教師還要嘗試運用多主體評價方式,組織與引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等多主體評價,通過培訓學習多主體評價的組織方法、引導技巧與結果分析處理方法,從不同角度對德育滲透效果進行評價,促進家校共育。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融合德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的成果。課題批準號:2024YB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