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教師專業成長路途中的良師益友。讀什么、怎么讀、讀的效果如何等問題需要認真思索。只有明確這些問題,教師才能在學科融合的背景下,通過閱讀擴大學科教學視野,形成學科教學思維,深耕學科專業知識,浸潤教書育人心靈。本文旨在厘清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與成長需求間的差距,以及通過閱讀應達到的目標,并力圖為實現目標鋪設“一核兩翼三發展模型\"路徑。
一、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與現狀分析
(一)教師能力與素養成長要求
國家與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明確了教師的職責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師應當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靈活的教育手段、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堅定的教育信念。
歷史與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從古至今,教師對知識與技能的傳遞離不開做事、做學問、做人這三大類內容。新時代、新思維、新教育最明顯的變化是知識爆炸式增長,傳授知識的速度已經遠遠跟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教師的教學重點,已經從知識的傳授轉為促進學生學習素養的提高。
新課程與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雙新”對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堅持育人為本,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養,加強課程融合。
(二)教師基于閱讀實現專業成長的路徑分析
閱讀是助力教師專業成長的主要途徑,但由于缺少閱讀引導,許多教師沒有發掘出學習內容的魅力,只是重復教學參考書上的結論,教材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由此可見,教師如果缺少閱讀引導,可能陷入職業領域的誤區,缺乏反思能力和改進工作的自覺。
通過對教師專業成長要求及閱讀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發現,教師專業閱讀雖需求不同,但主要集中在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學研究的開展、教學風格的形成與教育哲學的確立三個方面,其中課堂教學是核心,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學研究的開展是成長的兩個方面,教學風格的形成與教育哲學的確立是外延。
二、教師學科閱讀地圖設計目標
新時代要求教師立足學科特點,抓牢學科知識本質,深挖其教育價值,堅定學科育人的價值取向,落實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通過閱讀課堂教學指導類圖書錘煉教學實踐能力,研讀學科專業圖書提升學科研究能力,深讀教育教學理論圖書奠定教育理論素養,形成教學風格,確立教育哲學。身處不同成長階段的教師,閱讀的重點和目標不盡相同,就像武林高手在初出茅廬時(青年教師)要重視自身基本功的提升(站穩課堂,能上課),升級自己的武器裝備;在略有所成時(骨干教師)要逐步提升自身的內力(站好課堂,上好優質課),鍛造屬于自己的特色武器裝備;在叱咤風云時(卓越教師)要開宗立派,形成風格(站精課堂,上好示范課),打造自己的絕世神兵。
三、“一核兩翼三發展模型”闡述
我們將教師閱讀進行整理與提煉,得出“一核兩翼三發展模型”(如后圖所示)。其中,“一核”為模型中心的三層圓柱,表示關于課堂教學的圖書,從下往上,第一層是青年教師為了站穩課堂而進行的專業閱讀,第二層是骨干教師為了站好課堂而進行的專業閱讀,第三層是卓越教師為了站精課堂而進行的專業閱讀。“一核”外層套著的類似三層環柱即“兩翼\"中的第二翼一—教學研究相關閱讀(課堂教學相關閱讀為第一翼)。“三發展”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只有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學,外化出自己的教育風格,才能成為卓越教師,是發展方向維度。這個階段,教師除了要繼續精讀課堂教學和教學研究這兩類圖書,還需要全方位地閱讀教育哲學、教學成果提煉等相關圖書。第二層,即教師發展的三個不同階段,是發展層級維度。
四、基于“一核兩翼三發展模型\"的教師閱讀地圖
(一)核心地圖
為了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幫助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備課,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分三個層級設計了閱讀核心地圖,讓教師目標明確地選擇自己所需的書目。
1.精讀教材、教學參考書
教師要想提升備課質量,設計一節好課,應該先研讀教材,思考本節課的內容,根據自己對課程的理解提出疑問,并查閱相應資料解疑。青年教師研讀所教版本教材,通過聽課的形式向骨干教師和卓越教師學習,上好一節課。骨干教師精讀所教版本教材后,再通過對不同版本教材的研讀,深挖教材資源,聽自己的錄像課,進行反思,帶領青年教師做教研。卓越教師精讀多版本的教材,并根據學情優化所教版本教材,形成適合本校學情的大單元教材或項目式教材。
2.深研課標
在對一節課有了初步思考后,為了確定最終的教學設計,教師首先要研讀課標,明確學生需要提升哪些素養,從而確定一堂課的教學重點。結合課標,教師通過深研優秀課例加深對課程的理解。教師可根據需要研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河南省義務教育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等。每一層級的閱讀書目相同,但理解的深度不同。
(二)學科閱讀大地圖
核心地圖能幫助教師把握本學科課程的本質,形成基礎教學策略。但只掌握本學科的課程本質并形成一定的教學思維,還遠遠不夠。學科專業知識、教學研究等方面也是教師成長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我們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學科閱讀大地圖,拓展教師的知識網絡,滿足不同成長階段教師的閱讀需求。
根據教師終身成長的需求,我們制定了各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教學研究和教學風格三個方面的閱讀目標。學科閱讀大地圖,通過引導教師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目,提高教師的閱讀數量和質量,健全教師的專業知識體系,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拓寬教師的教育視野,讓教師通過不同方面的閱讀,在本學科更進一步。因此,根據每個階段教師的閱讀目標,我們規劃了以下閱讀路徑。
青年教師閱讀路徑。青年教師的主要閱讀目標是把握課程本質,組織好課堂教學,同時可適當參與課題研究。因此在本階段,教師的閱讀書目更多的是教材、教學參考書、學科課標及不同版本的教材,專業知識和教學研究等類型的圖書相對較少,多為粗讀。
骨干教師閱讀路徑。骨干教師的主要閱讀目標是能熟練使用教學策略,合理組織教學活動,對教學研究有一定的理解與實踐,同時有一定的計算機學科拓展知識。因此在本階段,教師主要精讀教學技能、學科專業知識、教學研究類圖書,粗讀學科專業相關拓展及教師成長類圖書。
卓越教師閱讀路徑。卓越教師的主要閱讀目標是深耕自己的學科領域,結合多年的教育實踐,通過閱讀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學,逐漸成為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因此在本階段,教師主要精讀學科專業知識、教學研究類書籍,同時大量閱讀學科專業相關拓展及教師成長類圖書。
總之,課堂教學和教學研究是教師工作的兩個重點,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雙翼,兩者缺一不可。離開了教學實踐,教科研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離開了教科研,教學工作就缺失了理論引領。教師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按照一定的閱讀路徑,有針對性地閱讀優秀的讀物,才能更好地助推自身專業發展。
(責編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