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為促進鄉村學校特色內涵發展,河南省教育廳等十部門開展\"河南省鄉村學校‘綠色點亮生活,健康護佑生命'主題實踐活動\"(以下簡稱“‘綠健'主題實踐活動”)。該活動依托種植實踐,發揮鄉土資源育人優勢,注重多學科、多空間融合,構建\"五育\"并舉、獨具鄉土特色的教育新樣態。
一、“綠健\"主題實踐活動是\"五育\"并舉結合點
(一)“綠健”主題實踐活動的目標
一是完善實踐體系。開展“綠健”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八類實踐活動,于2025年建成覆蓋全省的主題實踐活動體系。二是打造特色成果。在全省范圍遴選精品校本課程,打造最美鄉村校園,培育食育示范校,建設以種植為核心的勞動實踐基地等。三是助力鄉村教育。借主題活動育人,增強學生自信,提升學生素養,樹立健康觀念,推動鄉村教育提質量,塑造河南鄉村教育品牌。
(二)“綠健”主題實踐活動的內容
“綠健”主題實踐活動的內容有八類,分別是“手植一抹綠,綠色沁我心\"種植行動、“多學科融入,全方位探究\"課程建設、“浸潤鄉土文化,涵養家國情懷\"思政教育、“種子進發力量,種植點燃夢想\"科學教育、“食育健康強體魄,文化傳承潤精神”食育實踐、“捕捉藝術形象,展示種植風采”系列比賽、“人人動手參與,打造最美校園”創建評選、“守護家鄉環境,共建生態文明\"環保行動。
“綠健”主題實踐活動的內容廣泛,與學生生活學習聯系緊密,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選擇其中一類或多類內容開展。
(三)“綠健”主題實踐活動的價值
在社會變革與核心素養導向下,“綠健”主題實踐活動是鄉村教育的破局之舉,是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教育回應,有助于推動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和教育改革發展。多學科融人種植實踐,不僅能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用食育改善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心理成長,還能發揮河南優勢,傳承中原農業文化和習俗,培養學生知農、愛農情懷,增進學生鄉土文化自信,強化學生家國認同。
二、“綠健”主題實踐活動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契合點
從前述“綠健”主題實踐活動的目標、內容和價值來看,該活動力求從種植出發,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實現全面發展。“綠健”主題實踐活動不僅呼應了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需求,更精準契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關于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要求。學校可以利用 10% 的課時開展包括“綠健”主題實踐活動在內的多項跨學科主題學習,實現政策落地與教育創新的同頻共振。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深化“綠健”主題實踐活動、充分挖掘其教育潛能的關鍵路徑。原因在于,“綠健”主題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多樣且涉及多學科知識與技能運用,如種植行動需融合科學、數學等知識,食育實踐關聯生物學、語文、化學等學科。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學生在解決真實情境問題中深度參與“綠健”主題實踐并獲得發展,從而實現“綠健”主題實踐活動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緊密銜接和協同推進。
三、基于“綠健”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實施要點
(一)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主題確定
“主題”是把散落在各個學科及實踐中的碎片以一定的邏輯聯合起來,為學生提供一個觀察問題、展開學習的全景視角,是跨學科主題學習得以實現的樞紐。好的主題可以為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奠定良好的基調。跨學科主題學習需經歷三步:基于課標與學生需求篩選主題 $$ 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反思優化 $$ 以清晰語言精準表述。
例如,圍繞“綠健”主題實踐活動內容的“手植一抹綠”,學校設計“植物標簽設計師”主題,從“學生不理解公園植物標簽\"這一真實問題切入,融合多學科知識。在科學維度上,通過觀察植物的花、果實特征,學習植物分類的依據;在數學維度上,通過測量莖的高度、葉的寬度等數據,認識“米/厘米/毫米”單位換算,發展量化思維與空間觀念;在美術維度上,制作包含植物名稱、科屬、生長習性的立體標簽,完成從知識建構到生活應用的實踐。主題表述需簡明扼要,如“用數據解讀生命一一植物標簽里的科學密碼”,既點明學科關聯,又凸顯實踐意義。
(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目標確定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目標需兼顧學科核心素養與真實問題解決能力,其設計遵循“課標分析$$ 任務具象化 $$ 學情適配\"三步法。以“我給植物做標簽”項目為例,目標設定需聚焦四方面:
一是真實情境嵌入化。基于學生觀察公園植物標簽的困惑,設計“用數據解讀生命\"驅動任務,鏈接科學探究與數學測量。
二是素養表現顯性化。整合科學、數學、美術三科核心素養,明確\"識別植物特征\"\"掌握米/厘米/毫米換算”“完成立體標簽”等可觀測成果。
三是學科知識結構化。將零散知識點轉化為任務鏈一一從觀察記錄到數據分析,再到創意表達,形成“輸入 $$ 處理 $$ 輸出”的閉環。
四是評價標準前置化。預設 90% 的學生能獨立完成標簽制作”\" 85% 的學生掌握進率換算”等量化指標,結合問題發現能力、團隊協作態度等質性維度,構建“過程 + 成果\"評價體系。
目標表述需簡明,如通過觀察校園植物生長特征,記錄葉片面積、花冠和花蕊數量、生長周期等數據,學習用折線圖統計生長規律;定期測量植物的高度與莖的粗細。這樣的目標,使學生在真實問題解決中培養觀察記錄、數據分析、藝術表達的跨學科素養,體會科學、數學與藝術的融合之美。
(三)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任務設計
任務設計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核心載體。學校需以學習目標為導向,結合學生經驗,將抽象素養轉化為可操作實踐。其設計遵循三大原則:目標導向、學情適配和資源整合。
例如,南陽市第二十四小學校的“迷你菜園”項目,通過測量校園空地面積與分析土壤種類,確定適宜種植的蔬菜品種,屬于數學跨科學的任務。再如,針對“水與植物”主題學習的任務鏈設計,教師提出問題“植物缺水如何影響生長”。之后,控制變量法設計對比實驗,探究“水分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地調查記錄“社區水資源利用現狀”,制作社區綠化植物合理灌溉說明書。
以上任務設計的亮點在于真實性、學科多維度融合和梯度進階。學生在完成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能掌握面積計算、變量控制等學科知識,更能通過分析實驗誤差發展批判性思維,通過倡導節水行動增強社會責任感。任務表述需簡明具象,如“社區綠化植物合理灌溉說明書\"強化目標的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四)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評價設計
跨學科主題學習評價需立足學科核心素養與育人價值的深度融合,構建“綜合性 + 實踐性 + 進階性”的三維評價體系,其設計遵循以下原則:
1.價值整合,學科知識與育人目標協同
評價需兼顧學科知識掌握與主題育人價值。例如,在“植物標簽設計師\"項目中,我們通過觀察記錄、數據分析、標簽制作等任務,同步考查學生的科學思維、數學能力及勞動素養。
2.共通素養,提煉學科核心素養交集點
數學、科學等學科聚焦科學觀念、探究能力、實證精神;語文、美術等學科側重文化理解、創意表達等。跨學科評價需設計共通素養,基礎素養如知識掌握與技能應用,高階素養如問題解決、創新遷移和合作溝通等。
3.真實場景,嵌入可視化的驅動性任務
在“校園菜園規劃”項目中,我們通過觀察學生在復雜情境中的表現,評價其知識遷移能力與價值觀形成,如是否會設計實驗探究“水分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是否會“用幾何圖形設計菜園柵欄”等。
綜上所述,基于“綠健”主題實踐活動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將社會實踐融人學校教育的過程,使教育者自覺以學生為主體,挖掘學科課程內容的綜合化、實踐化要素,為學生未來的社會實踐活動打下能力、品格、價值觀基礎。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一般課題“基于‘綠健’主題實踐活動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研究”的成果。立項編號:JCJYC2425130049)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