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格式】.立體視角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模式探討[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5,79(6):62-65.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25)06-0062-04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文化賦予思政課活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指明了高校思政課的發展方向,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注入源頭活水,是新時代思政課的根與魂。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人“綱要”課程,符合新時代對思政課教師的發展要求,更有利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青年學生對于社會主義的認同與擔當。
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形成于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以國富民強為主線,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改革,以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程中,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包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共同鑄成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體和主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形成的,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始終進發生機與活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增強底氣和自信,更為當代人民群眾增強對社會主義的認同提供時代力量。“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貫穿于學校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過程中,但是仍需不斷完善和形成有機整體。
作為教育部明確規定的全國高校本科階段必修的思政課之一,“綱要\"課程主要教授近代以來,面對外敵入侵和外來壓迫,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和廣大愛國人民群眾為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艱難探索、英勇奮斗的歷史過程,以及立足于基本史實讓學生明白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做出了“四個選擇”(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由于其特殊性、多元性和豐富性被廣泛使用,也被學生所熟知,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卻鮮有涉及。在對將近一千多名大一學生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認知調查問卷”中顯示,有將近 15% 的學生選擇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知之甚少,有 30% 以上的學生選擇通過“網絡、新媒體、小視頻”,以及“電視、報刊、書籍\"作為了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要途徑,有將近 30% 的學生認為應重點從“學校、教育、課堂\"等方面著手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而在對“綱要\"課教師的調查問卷中則顯示,部分教師表示由于課程時間的限制及與其他思政課內容存在重復等原因無法重點講授課程后半部分。思政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國際形勢的日益復雜及社會思潮的多樣流行,都要求教師通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發展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完美契合,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和認同,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則是貫穿其中的核心要義,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任重道遠。
鑒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社會主義中國前進方向中的重要引領作用,其應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探討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強調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共為思政課的重要基礎;二是探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育人邏輯和育人價值;三是關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所取得的成就、價值、挑戰,以及如何形成新格局等5。而切實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具體思政課結合起來形成系統體系,還未真正落地。文章致力于探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綱要\"課程的融合構建,以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思政課的具體結合,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重要指示的應有之義,更是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任務的必然要求。
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實現思路
(一)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內容選擇
由于“綱要\"課程的特殊性,在確保課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弘揚社會正能量價值導向的同時,要選取符合課程所需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容,融入“綱要”課程的教學過程,以達到“應用得當、效果顯著\"的教學目的,并為“綱要\"課程的教學提供源源不斷的補給。
教師在選取可融人“綱要\"課程教學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容時應注意把握以下原則。一是注意內容與時期的適配度。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適合融入到“綱要\"課程的后3個章節,即從新中國成立到當今中國發展輝煌歷史進程的教學過程中,其中課程的主體和核心問題圍繞著“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幾個方面展開,因此,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選擇也應圍繞核心問題選擇相應內容。二是注意內容對教學的輔助度。課堂教學有時間限制,更有重點、難點的區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但不可主次顛倒,混淆重點。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和諧社會思想”和“小康社會思想\"都汲取了傳統的儒家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和教學技能,實現專業化教學。三是注意內容與時代的結合度。“綱要\"課程作為一門思政課,教師在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人該課程時應始終堅持唯物史觀、大歷史觀、正確黨史觀,結合當下時勢,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等內容有機結合,貫穿于教學始終。
(二)構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協同機制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形式范疇、服務目標、工作內容等方面與思政課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如以學生為主體,思政課堂側重于其理論知識的掌握,學工宣傳等職能部門側重于其行為習慣和日常表現。因此,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教學,可以充分發揮高校的整體聯動特質,構建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協同機制,不斷促進資源共享、內部聯動、外部協調、緊密配合的協同育人機制趨向完善。
在當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打破以往傳統的理論宣講,突出實踐性和參與性是明顯發展趨向。對此,“綱要\"課教師應“伺機而動”“主動出擊”,積極參與高校其他部門舉辦的社會實踐活動,逐漸構建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協同機制。以高校歷年舉辦的暑期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為例,“綱要\"課教師可以加入到暑期“三下鄉\"服務團中,以“行走的思政課”為主題,運用當地豐富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結合“綱要”課程內容,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實際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結合,為學生上一堂生動活潑的“綱要”課,同時,加強與學工、宣傳等部門的協調配合,逐漸形成高素質、健全化的“綱要\"課程育人隊伍,以此全方位構建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人“綱要”課程的協同機制。
(三)建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評價體系
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學校及地方等各部門的集體協調與配合,也更加需要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與改進。作為“綱要\"課教師,對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除了內容機制的設計之外,更需要加強評價體系的設計建構,形成良好服務評價機制的正向反饋。
首先,應建立起服務于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指標體系,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內容做準確、科學、詳盡的指標劃分,以確保實施效果的順利實現。其次,在實施過程中對指標體系進行動態監測,通過學習通、慕課、釘釘等線上教學平臺的問卷、討論、數據統計等功能采集和分析具體數據。例如,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人物代表為媒介點,調研學生對人物的了解程度和評價等具體信息,以便教師根據數據分析學生對于具體問題的認知,根據調研結論適當調整課程內容,促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最后,建立起學生或其他人員對教學模式的反饋機制。例如,通過直接談心談話、召開會議或間接線上討論、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或其他人員對于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教學模式的意見或建議,確保信息的傳遞,促進溝通反饋機制的完善。
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實現路徑
(一)總結人物: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綱要”課程的杰出代表
人民群眾是社會的創造者。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涌現出無數英雄兒女,近代中國更是因為無數革命先輩前仆后繼以血與淚的巨大犧牲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進入到社會主義階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出現了具有代表性的先進人物,充分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鐵人\"王進喜、“為人民服務”的雷鋒、“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艱苦奮斗\"的紅旗渠群像、“兩彈一星\"鄧稼先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核物理學家于敏、“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王碼五筆字型\"輸入法發明者王永民、邊境自衛反擊戰“向我開炮”的韋昌進、“90年代焦裕祿”的援藏干部孔繁森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衛星之父\"孫家棟、“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敦煌女兒\"樊錦詩、“駐村書記\"黃文秀等,這些都構成了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
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人“綱要”課程,教師除了要了解基本史實和先進人物的經歷外,更要充分挖掘貫穿于始終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基因,找到與“綱要”課程的契合點。其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書寫者,社會主義制度從建立、完善再到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與奉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中國的發展成就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頑強拼搏、接力奮斗創造的\"。其二,社會主義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都代表了黨和國家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工作重點與重心,而之所以中國共產黨能夠獲得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充分踐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其三,社會主義先進人物體現出鮮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如愛國主義、自強不息、孝老愛親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割裂的2個部分,而是一脈相承的完整統一體。“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二)整合資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綱要\"課程的有力見證
“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我國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要增強文化自信,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在“綱要\"課程的后3個章節,教師應適當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以其直觀性、深邃性、科學性等讓青年學生理解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激勵作用,深刻感悟百年大黨的思想偉力。
相較于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更具時代性、現實性和廣泛性。總結來說,可融人“綱要”課程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主要分為2類。一類是理論資源,以黨和國家幾代領導集體基于實踐產生的理論成果為代表,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對基于實踐而產生的黨的理論成果有充分的了解,如鄧小平南方談話促進了社會主義認識論的全新飛躍,這也是鄧小平理論成型的主要階段。另一類是實物資源,又分為以原子城紀念館、紅旗渠紀念館、隆平水稻博物館、中國天眼景區等為代表的紀念館、博物館等和以《橫空出世》《紅旗譜》《飛向月球》《功勛》等為代表的文藝作品資源。此類實物資源以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沉浸其中,感悟時代精神的脈搏。這就要求教師要深挖歷史人物和事件蘊含的文化資源,融入到“綱要\"課程的教學中,若結合獨具地方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則更具影響力和說服力。
(三)創新手段: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綱要”課程的入腦入心
“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3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課堂講授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00后容易受到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其以聳人聽聞的特點吸引青年學生的眼球,誤導青年學生對歷史觀的正確認知。因此,“綱要\"課教師應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充分利用多樣的科技和現代化信息手段,使“綱要\"課程堅定不移地成為傳播正確歷史觀的陣地,敢教、能教、會教,幫助青年學生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
“綱要”課教師在理論授課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增添課堂活力。一是傳統手段。常規的“綱要\"課堂教學往往利用圖片、視頻、音樂、詩歌、家書等來豐富課堂內容,鑒于思政課堂的特殊性和現實性,理論教學往往大于實踐教學,“綱要”課教師在選擇圖片展示等傳統手段時,應注意選題的新穎性與獨特性,如在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課程內容時,可選取原子城紀念館的圖片展示或視頻結合“兩彈元勛\"來講述\"兩彈一星\"精神,讓學生感受國防安全的來之不易。二是新式手段。隨著短視頻的日益普及,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有選擇地播放部分契合主題的短視頻,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即以短視頻的形式介紹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及自身感悟等。例如,教師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題,讓學生制作短視頻,并加上自已的配文和配音解說,使“歷史名詞\"落地,讓學生真正理解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科學性,使其處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浸潤中,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三是實踐手段。教師可將角色扮演、情景討論、實踐探索等方式融入到“綱要\"課程教學過程中,布置某一主題,讓學生真切地領會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例如,教師可以改革開放為主題,要求學生探索家鄉的巨大變遷,親身體會、切實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五、結束語
“綱要\"課程要實現幫助青年學生理解為什么歷史和人民做出了“四個選擇”的教學自的,培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能肩負民族復興重任的一代新人,就要講清楚社會主義發展背后深藏的文化要義。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支撐,把握自建國后社會主義的探索、改革等各個階段的內在邏輯和精神動力,探索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教學模式,幫助青年學生深刻感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魅力,充分發揮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感召力,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成為青年學生最廣泛的共識,鑄就信仰之基,以自身行動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命運之帆。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N].人民日報,2024-05-12(1).
[2] 湯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關系[J].紅旗文稿,2019(19):31-32.
[3]高國希.思政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J].思想教育研究,2024(5):11-14.
[4]夏玉環,郭元祥.用先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實質及其育人價值實現[J].教育研究與實驗,2024(1):3-14.
[5]楊美瑩.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實踐路徑[N].精神文明報,2024-05-23(B2).
[6]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7]廖靈丹,夏代會.“大思政課\"視域下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路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78(1):38-41.
[8]習近平在2017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EB/OL].(2017-
01-26)[2024-09-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6/c_1120387445.htm.
[9]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EB/OL].(2021-02-20)[2024-09-0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032918.
[10]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1).
[11]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N].人民日報,2024-04-16(1).
[12] 習近平廣西考察:扎實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EB/OL].(2017-04-21)[2024-09-06].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228372.
[1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EB/OL].(2019-03-15)[2024-09-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3/15/c_1124240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