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是開展法治教育的主陣地,因教育對象不同,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的內容、目標、任務與教學方法也不同。如何在遵循大中小學生成長規律、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增強各學段法治教育實效性,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是當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一、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的必要性
(一)學深悟透,領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提高,因此思政課的開設必須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也是思政課教學研究需破解的難點問題。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研究與不同學段相適應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與評價方式,實現思政課集體備課一體化、教學內容一體化、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發展一體化,構建新時代完備的思政教育體系,從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前,各學段思政課教師按照“六要\"(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和“八個相統一\"(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原則,開展團隊建設和課程建設,形成新一輪教研教改熱潮。相對于其他方面的教學改革,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相對滯后,突出成果不多。近年來各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強化一體化意識,加大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例如湖南省教育廳、湘潭市教育局等部門都制定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立了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牽頭學校。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還處于積極探索階段,相關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化,例如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庫建設、一體化建設成果轉化等問題仍需要不同學段的思政課教師集體攻關。因此,開展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
(二)協同推進,提升各學段法治教育質量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法治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法治建設歸根結底必須以具備法律素養和法治精神的人力資源為基礎。大中小學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實施主體,需要協同推進法治教育,培養符合不同學段要求,具有尊法、學法、知法、守法、護法良好素養的學生,并使其成為法治建設的擁護者、宣傳者、踐行者。法治教育是具有深遠意義;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法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升大中小學法治教育水平與質量,把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落細,讓法律權威、法治追求、法治思維成為各學段學生的價值導向,提升學生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關注度,這些都要求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突破思維定式,結合2014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于2016年印發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于2020印發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賦予法治教育一體化新內涵,厘清各學段法治教育的知識結構、目標定位、教學要求和實施途徑,從而夯實不同學段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
二、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隨著法治社會建設不斷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教材內容銜接不暢
盡管大中小學都有各自的法治教育教材,但教材內容在銜接上不緊密。小學法治教育教材側重簡單的行為規范;中學法治教育教材突然加入較為抽象的法律條文,與小學教材的內容之間缺乏過渡性;大學法治教育教材則較為寬泛,與中小學教材的內容之間缺乏連貫性。這種不連貫的教材體系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知識斷層。他們從小學進入中學,再到大學,由于教材銜接不暢的問題,無法深入、全面地理解法治的內涵,難以構建一個完整、系統的法治知識框架,這必然會影響法治教育的整體效果,也不利于在全社會范圍內提升公民的法治素養。因此,改善大中小學法治教育教材內容的銜接狀況刻不容緩。
(二)教育方式缺乏協同
在法治教育的進程中,大中小學在教育方式上缺乏協同的問題日益凸顯。小學的法治教育方式較為單一,以課堂講授和簡單的課外活動為主;單純的課堂講授讓學生覺得枯燥,而簡單的課外活動由于缺乏深度和系統性,難以讓學生對法治有更深入的理解。中學則更偏向知識灌輸,忽視學生的法治實踐體驗,升學壓力也使得學校和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大學階段的法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較為先進和多元的,注重開展法治實踐活動,如模擬法庭等,但與中小學的教育方式脫節,常常因為學生基礎不牢而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教育效果。各個階段的教育方式未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評價體系差異較大
大中小學在法治教育的評價體系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小學階段對法治教育的評價方式往往比較模糊,缺乏明確的量化標準。由于沒有清晰的評價尺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準確把握教學的深度和效果,也無法精準地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教學策略。中學階段評價主要圍繞考試成績,注重學生對法律條文的記憶,這種評價方式雖然能夠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但容易讓學生陷入機械記憶的模式,而缺乏對法治精神深入的理解;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也無法全面地體現學生的法治素養。大學的評價方式則更加多元化,包括論文、實踐報告等,但這種評價體系與中小學的評價體系缺乏關聯,無法全面、連貫地反映學生在整個大中小學階段法治教育的學習成果。]
三、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的路徑
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涉及不同教育階段,每個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和知識儲備都存在差異。大中小學需要系統謀劃、整體規劃,共同優化各學段人才素質結構,銜接好各學段法治教育目標與任務。
(一)優化教材編寫,建立健全集體備課機制
構建一體化的法治教育教材體系。教材編寫應注重連貫性:在小學教材中增加一些與中學法律知識相關的簡單引導內容;中學教材則應對小學的教材內容進行鞏固并為大學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大學教材應適當回顧中小學的基礎知識點,同時在理論深度上逐步遞進。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都能順利過渡,從而形成完整的法治知識體系。
當前,各學段思政課法治教育各自為政,未形成教學合力;建立健全集體備課機制是破解當前問題的關鍵所在。教育主管部門須為大中小學一體化集體備課搭建平臺、協調資源,形成一體化工作格局;集體備課牽頭學校須重點對各學段集體備課負責人加強指導,由點帶面促進各項工作開展;不同學段的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參與、共建共享,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與創新性。以湘潭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法治教育為例:主管部門發布項目研究任務,不同學段的思政課一體化集體備課負責人認領;然后以認領研究任務的學校的思政課教師為主,聯合其他學段的學校集體攻關(含線上集體備課),形成集體備課成果,并由認領學校組織成果匯報會,擴大集體備課的影響力;最終由主管部門綜合評價所有研究任務,評選出最佳集體備課小組。通過引導和激勵,大中小學集體備課呈現人人參與的良性循環之勢。為促進集體備課常態化,各大中小學在進行本校思政課建設時,應把一體化集體備課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并與績效考核掛鉤,形成科學有效的思政課集體備課體系,促進大中小學教師在法治教育理念、方法等方面相互學習。
(二)增強一體化意識,提升教師一體化教學能力
師資隊伍是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關鍵。開展好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必須增強各學段思政課教師一體化意識。從實際情況來看,各學段思政課教師一體化意識參差不齊,部分教師認為一體化建設可有可無,與自身教學無關,甚至認為這只是領導或課程負責人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些片面或錯誤的認識,加之集體備課機制的不完善,致使部分學段的思政課教師一體化意識淡漠,溝通交流不充分,無形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教學重復,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影響到學生法治思維的發展。
法治教育是一項政治性、理論性、知識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教育,對思政課教師要求較高。而由于部分思政課教帥缺乏專門的法律學科背景,且這當中年輕教師居多,實踐經驗欠缺,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法治教育的開展。相對于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不少思政課教師表示法治教育難度最大;部分教師甚至直接以視頻教學代替課堂講授。要解決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師資問題,除了學校培訓和自我學習途徑,學校還需充分利用集體備課平臺打通學段壁壘,幫助各學段教師揚長避短、互幫互助、資源共享,在交流碰撞中了解學生思想特點,明確不同學段法治教育側重點。學校還可組織說課比賽和公開課展示,加強跨校、跨學段交流,這既有助于提高一體化集體備課效率,也能有效提升一體化團隊整體教學能力,確保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各具特色,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
(三)加強學情分析,分層精準施策
1.教學準備:因材施教,確定學段目標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時代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政課教師應通過思政課教學,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學生頭腦,讓法治文明融人校園建設的方方面面。思政課教師應通過有效途徑加強學情分析,針對性地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要求貫穿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為學生升入更高學段學習、畢業走向社會打牢基礎。
大中小各學段法治教育知識結構由簡到繁、由淺到深;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需要做好本學段學情分析,并對其他學段的學情也要了解,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設計。首先,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需通過集體備課明確法治教育一體化的總體教學目標,即: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憲法教育為重點,多維度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與法治素養。其次,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需堅持遞進式思維,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細化總目標,為分層教學做準備,體現教學的針對性。例如,針對小學生認知特點,教師應注重對其法律意識的啟蒙,從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其規則意識、紀律意識。初中生開始有逆反心理,對其進行法治教育應重在權利義務教育,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與感悟法律的作用和價值,將講道理和講法理融合在一起,學會從法律角度規范言行。由于高中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針對其開展的法治教育應幫助他們拓展法治視野,正確看待社會現象,以認識國家體制和理解公民責任為重點,感悟社會主義法治公平正義的價值。大學階段的法治教育重在引導大學生從時代新人高度勇擔歷史使命,增加法理性、思辨性和實踐性內容,讓他們學會用法治眼光、法治思維分析法律現象、解決法律問題,樹立法治觀念、確立法治信仰??傊ㄖ谓逃械目傮w目標與具體目標,為分層教學提供依據;只有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法治教育一體化。
2.教學實施:守正創新,重在教學實效
大中小學應協同法治教育方式,無論哪個學段的法治教育,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在學情分析基礎上實施教學。
一是用心打磨課件教案。思政課教師應根據教材,結合學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編寫好本學段法治教育教案,精心制作配套課件。中小學階段法治教育的課件應講究可視性、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大學階段的課件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知識點,注重邏輯性、學理性和連貫性。二是明晰大中小學法治教育銜接點。各學段教育的側重點不一樣,教師須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例如,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這一知識點貫穿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國家憲法日,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開展主題教育。小學教師要在教學語言上下功夫,把法律條文轉化為趣味性的語言;中學教師要加強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正確維權,以此驅動學生對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大學教師要綜合運用講授灌輸、案例教學、研究性學習等方式,把依法治國歷程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講清講透。三是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蘊含豐富的法治價值理念,“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3依然是當今全面依法治國所信奉的理念。大中小學還應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法治文化建設,讓學生在法治文化熏陶中樹立法治信仰、培養法治思維。
3.教學實踐:知行合一,注重法治實踐
各學段法治教育的側重點不同,在優化理論教學的同時,要強化實踐育人,充分利用和發揮“大思政課\"作用,促進學生知行合一。法治實踐教學基地是創新思政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有益途徑,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法治實踐環境,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法治的力量,增強法治意識。4以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與湘潭市岳塘區人民法院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為例,這種合作模式將高校思政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有效結合,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一是通過組織師生近距離觀看庭審進行現場普法教育,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二是組織法官走進校園,舉辦專題講座、開展校園巡回審判,指導學生模擬法庭庭審;三是推進政法英模精神揚校園,引導學生鑄牢對黨忠誠、對人民無私奉獻的信仰根基??傊?,通過模擬法庭、法治辯論、法治演講、法治主題班會、法律知識競賽等形式,法治教育更接地氣,更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
同時,法治教育不能脫離道德教育,應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不能條塊分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5]
4.教學轉化:融會貫通,鞏固教學成果
大中小學法治教育一體化研究可實現三個轉化,最終達成法治教育目標。一是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思政課教學內容更新快,因此教師須及時把法治建設的最新理論和精神融入教學中。二是一體化集體備課成果向教學行為轉化。集體備課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應致力于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及時把一體化集體備課成果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如何整合與優化法治教育內容,實現法治教育內容的螺旋上升式構建是當前集體備課要重點研討的問題。三是教學形式向教育效果與評價轉化。思政課教師不能單純把“上好45分鐘\"課作為終極任務,要以“六要”為標準加強自身建設,按照“八個相統一\"要求深化教研教改。在追求教學形式多樣的同時,思政課教師更要基于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優化教學效果。
因此,大中小學需要建立統一的法治教育評價體系,設定貫穿大中小學的基本法治素養指標,如對憲法的基本理解等;并根據不同學段的特點,在統一框架下制定具體的評價細則:小學階段的評價注重日常行為中的法治素養體現,中學兼顧考試成績和實踐活動中的法治素養體現,大學則重點考察在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中的法治素養體現。
四、結語
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無論從依法治國角度、課程建設角度,還是學生成才角度、教師成長角度都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管理部門應打破學段區隔,立足大中小學實際,健全相關機制;思政課教師應有效協作加強集體備課,從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實踐、教學轉化等環節人手,全面提升各學段法治教育的質量和水平,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法治建設輸送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鵬飛.大中小學思政課法治教育一體化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2.
[2郭淑清,孫楠.大中小學思政課堂中法治教育一體化問題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0(11):106-112.
[3]韓非子[M.高華平,王齊洲,張三夕,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41.
[4]李寒梅,張婧怡.大中小學法治教育內容的螺旋上升式構建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45):13-15.
[5]姜琳琳,隋立華.法治教育一體化貫通的思維向度[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