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5)03-0019-04
2024年5月16日,中俄兩國元首在北京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在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關于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明確了“在中俄總理定期會唔委員會機制框架下成立中俄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開展北極開發和利用互利合作”。與各方共建“北極航道”,為促進北極地區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合作機遇[。哈爾濱參與中俄共建\"北極航道\"迎來重要戰略機遇,將成為“北極航道”上的戰略節點城市,“北極航道\"開發也將是構建對俄合作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
一、哈爾濱參與“北極航道”共建的問題與挑戰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航道正加速被開發利用并有望成為國際貿易新通道,凸顯越來越重要的國際政治經濟戰略價值。2015年,中俄兩國領導人明確提出,“加強北極航道開發利用合作,開展北極航運研究”。2017年5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出,希望中國把北極航道同“一帶一路\"連接起來。2017年7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正式提出了“冰上絲綢之路\"的概念。2018年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首部關于北極政策白皮書。在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身份定位上,明確了中國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明確了中國屬于“近北極國家”,是陸上最接近北極圈的國家之一。“北極航道”是穿越北冰洋,連接東北亞、歐洲與北美三大經濟中心的戰略通道。然而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制約著\"北極航道\"的共建與發展。
(一)“北極航道”沒有穩固的次區域多邊合作組織支撐
“北極航道\"的共建涉及多國的多邊合作,雖然北極國家與近北極國家都有各自的政策推進北極共同開發合作。但是,國家間的相互協調機制不夠穩定,在推進經濟合作的進程中缺乏互惠互利的大局政策支撐,因此在共建“北極航道\"的框架下,缺少次區域多邊合作組織。國際合作的次區域組織中,上海合作組織是國家元首級,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是總理級,圖們江區域開發合作是部長級。“北極航道\"在東北亞區域若取得突破性進展,必然需要成立穩固的、具備一定層級的次區域合作組織以協調、支撐“北極航道”的共建。此次中俄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下設在中俄總理定期會唔委員會機制之下,為“北極航道\"共建合作開辟了發展的綠色通道。為不遠的將來在次區域多邊合作組織框架下的共建發展,提供了前提基礎。
(二)我國地方政府間的聯動機制尚未形成
從地方聯動機制和效果看,東北三省、黑龍江省內的相關城市、機構,都是在以獨立的主體身份參與“北極航道\"的科考調研、國際國內的科研論壇及國際合作項目對接。整體缺乏統籌,科研力量有待整合。這也是“北極航道\"開發概念出現多年來,在該框架下沒有實質的中俄合作項目落地某一省市的最直接原因。
(三)哈爾濱對\"北極航道\"的戰略認知有待提升
東北四個主要城市有三個都將參與共建\"北極航道\"納入各自城市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綱要”。其中,大連要積極融入“北極航道”,推動建設北極航線母港;沈陽將探索中歐班列至俄羅斯扎魯比諾港走向北冰洋航線直達歐洲的戰略通道,與俄羅斯共同開辟“北極航道”;長春增加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等新開通國際航班的班次,參與北極合作與\"北極航道\"建設。哈爾濱雖處內陸,但是應該增強海洋區域發展意識,借助對俄合作中心城市的戰略地位,積極融入中俄共建\"北極航道”。
(四)“北極航道\"建設情況復雜,難以駕馭
“北極航道\"建設是個復雜工程,既存在多國地緣博弈,也需要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長時間等待,才能完全運營北極航線;既需要階段技術裝備應對惡劣的北極氣候,也需要保護脆弱的北極環境。“北極航道\"建設應該厘清階段性目標,按照\"北極開發”“北極航線運營\"\"環日本海合作\"\"中俄毗鄰區域陸海合作”四個獨立階段,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推動。
二、哈爾濱參與中俄共建\"北極航道\"的優勢
哈爾濱參與中俄共建\"北極航道\"迎來重要戰略機遇,無論是從國際關系的競合程度來看,還是從中俄兩國深化戰略合作的相互需求來看,中俄共建“北極航道”是構建對俄合作新發展格局的趨勢所在。應該發揮哈爾濱優勢,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對俄合作。
(一)哈爾濱具備參與“北極航道\"的氣候優勢
哈爾濱的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冬季1月平均氣溫約零下19度。哈爾濱的低氣溫有利于模擬極地低氣溫環境進行極地工程科學研究,具備氣候優勢。
(二)哈爾濱具備參與“北極航道\"的地緣優勢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明確了中國是近北極國家的定位,而在中國境內,哈爾濱又是距離北極最近的省會城市,占據了天然的地緣優勢。
(五)哈爾濱具備參與\"北極航道\"建設的人才優勢
哈爾濱工業大學極地研究院憑借北極環境與生態研究的優勢學科加入了北極大學聯盟,并成立了哈工大國際北極學校,旨在培養更多致力于北極科研的創新人才;哈爾濱工程大學極地大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憑借極地總體、極地導航、極地通信、極地聲學、極地甲板機械、極地動力、極地材料七大研究方向,先后主持和參與了我國在極地船舶和海洋工程方面幾乎全部的政府重大項目。所以說,哈爾濱具備了極地科學研究的科技人才優勢。
最大化發揮五大優勢,把握對俄合作的新發展階段,在中俄共建“北極航道\"的框架下,從設施聯通、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幾方面構建對俄合作的新發展格局。
三、哈爾濱參與中俄共建“北極航道”的對策建議
“北極航道\"作為“一帶一路\"北線的重要戰略補充,應按照\"一帶一路\"的\"五通\"建設標準參與共建。
(三)哈爾濱具備參與“北極航道\"的通道優勢 (一)借港出海,暢通陸海聯運大通道
哈爾濱地處邊境省份,接近國內循環的終端。但是,在東北亞區域地處中心地位,是國際循環的節點城市。無論是航空、鐵路、公路都能夠輻射東北亞全域;同時,與“北極航道\"東北航線的起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是友好城市,在2019年又互設了總領事館,并開通了直達航班。借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自由港優勢出海,可以直通“北極航道”。因此,哈爾濱具備參與\"北極航道\"建設的通道優勢。
(四)哈爾濱具備參與“北極航道\"的政策優勢
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指出:支持哈爾濱打造對俄合作中心城市;2015年底,國務院同意設立哈爾濱新區,成為中國唯一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2016年,國務院同意設立哈爾濱綜合保稅區,以加工俄羅斯特色資源產品為主,打造對俄進出口加工產業集群,確保哈爾濱作為對俄為主的國際物流通道的順暢和便捷;2019年,國務院發布《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其中哈爾濱有79.86平方千米的規劃區塊,主要作為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國家的合作中心城市,成為該區域的經貿、文化旅游、人文交流合作的中心樞紐。從國家政策紅利來看,哈爾濱具備參與\"北極航道\"建設的政策優勢。2024年第八屆中俄博覽會期間俄羅斯重要領導人訪問哈爾濱,為哈爾濱對俄高質量發展、參與“北極航道\"開發建設帶來了積極信號和重大戰略機遇。
對接俄“濱海1號\"國際運輸走廊,發揮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自由港、東方港、納霍德卡港等中轉港口作用,推進“哈綏俄亞\"陸海聯運通道常態化運行[4。利用地緣優勢和深水港優越條件,謀劃推動撫遠至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江海聯運通道。
首先,暢通陸海聯運大通道的陸路部分,在“哈牡高鐵”已開通運營基礎上,應向東延伸至綏芬河,推進中俄協商規劃建設綏芬河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230千米跨境高鐵,實現哈爾濱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高鐵貫通,縮短兩地之間的客運時間(約4個小時)和運行成本,促進兩地人員互訪和經貿合作發展。其次,打通江海聯運通道,將貨物通過水上運輸直接連接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通過兩國公路、鐵路干線網絡輻射兩國各地。結合沿線城鎮開發利用和臨港產業布局,統籌規劃航道沿線港口布局和開發建設時序,加快推進綜合港區建設,實施港口設施設備改造,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和作業效率。統籌建設一批綜合物流園區,推進專業物流中心建設。建設電子航道圖系統,完善黑龍江省水上交通安全環保通信、電子巡航、船舶便捷過閘、安全過橋等水上交通信息系統,為船舶提供便捷智慧的信息服務。
(二)組建\"哈爾濱北極航道智庫聯盟”
首先,為參與中俄共建“北極航道”,聯合哈爾濱工程大學俄羅斯烏克蘭研究中心、黑龍江大學俄羅斯研究院、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組建\"北極航道智庫聯盟”。通過整合對俄合作的智庫資源,加強對俄合作研究的分工協作,形成對俄研究的智慧合力。對內做好參與中俄“北極航道”的大文章—《黑龍江參與中俄共建“北極航道\"的發展規劃綱要》。對外,主要是與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自由貿易港進行戰略對接。一方面,深度研究俄羅斯的北極政策,呼吁俄羅斯的學界共同參與“黑龍江北極航道智庫聯盟”,為戰略對接做科研理論研究的戰略儲備;另一方面要呼呼俄羅斯的地方城市與我合作,為“北極航道\"的暢通發展貢獻合力。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立場來看,無論是吉林琿春借港出海還是大連直通北方航道,都將對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北方航道的起點地位和通道優勢形成競爭關系。因此,與黑龍江合作開發“北極航道\"建設將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最優選擇,應用好哈爾濱與其友城的關系,最大化地發揮兩地的多領域戰略合作,以“友城\"促“北極航道”共建。
其次,構建長效會議機制,以“會\"對話北極國家。哈爾濱工程大學俄羅斯烏克蘭研究中心正在運籌\"寒地經濟指數”和“中俄自貿高層論壇”可以落地哈爾濱。應以“黑龍江北極航道智庫聯盟”為依托,積極參與“寒地經濟指數”的會議機制籌備工作,不僅有利于研究為我所用的北極政策,同時關注北極國家的經貿合作,與北極國家建立緊密的學術關系,也將為今后的多領域合作提供理論支持,為我國北極政策的話語權提升提供學術對話機制。
(三)在中俄邊境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接壤地區構建“境內關外”自由貿易區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占據著東北亞陸海聯運通道的重要節點位置,同時也是中、俄、日、韓、朝邊貿的陸海空港口的交匯點。2019年,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兩國在哈爾濱、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互設領事館,應依托兩地領事機構和在俄中資企業,在中俄邊境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接壤地區構建“境內關外”自由貿易區。籌劃建設中俄合作新載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一哈爾濱合作城\"項目。由哈爾濱市負責組織承建和管理,成為中國資本投資海外的聚集地,除作為園區為企業發展搭建載體平臺外,作為哈爾濱的出海窗口,充分發揮自由貿易港的優勢,帶動哈爾濱的產品出口。同時,借助哈爾濱、綏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三城、兩區、一港\"的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的優惠政策,整合與已有合作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優勢及經驗,拓展哈爾濱的對外經濟合作領域,進一步開拓第三方國際市場。兩國公民和第三國公民無需簽證,即可憑護照或出入境通行證等有效證件出入合作中心,實現免簽直接對外商洽談和商品交易。打造成集加工制造、貨物中轉、金融服務、旅游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貿易中心5。通過搶抓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是俄羅斯新設自由貿易港的機遇,規避中俄框架合作協議不具備自由貿易政策的弊端。
(四)以對俄結算服務中心為載體,助力“北極航道\"的資金融通
2015年中俄貿易近九成還是用美元結算。俄烏沖突之后,2023年兩國貿易實現 70% 用本幣結算。2024年5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曾表示,“俄中兩國間超 90% 的結算以盧布和人民幣進行”。因此,確立哈爾濱的中俄跨境結算中心地位,在當前是一個重大機遇,應當提上日程。哈爾濱銀行在哈爾濱新區搭建了對俄企業“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一對俄結算服務中心。哈爾濱銀行落地了黑龍江自貿區首筆NRA賬戶結匯業務,率先推出了盧布“ ?T+1/T+2? 中及盧布遠期、盧布現鈔自助兌換設備等對俄特色金融服務,成功打通了俄羅斯世界卡線上支付渠道,成功獲批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直接參加者資格。除了為自貿區企業提供更加專業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務以外,哈爾濱銀行應積極拓展“北極航道\"市場,加大優質信貸項目儲備力度,主動對接\"北極航道\"重大項目建設,并在資源配置、授信審批、信貸規模等方面給予支持。在加大信貸投放的同時,積極創新產品和業務模式,探尋“北極航道\"資金融通的可行途徑。
(五)以客源外交,構建\"北極航道\"的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五通”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落地最難、見效最慢的一項工作。尤其對于“政熱、經溫、民冷\"的中俄兩國來說,實現民相親、心相通,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通過中俄共建旅游空間和免稅區,采取“客源外交”,實現旅商聯動,以合作促進兩國人民的利益契合。發展中俄合作會展經濟和合作論壇。通過開展中俄文化演藝、文化藝術品展示、民俗風情展示、特色民族商品展示、中俄文化交流研討等活動,促進兩國文化的活躍交流,實現中俄文化理念的認同。借助“北極航道\"建設,積極參與開發極地旅游產品。聚焦極地旅游市場開發、俄羅斯景區建設等重點工作,參與俄羅斯的\"北極航道\"旅游黃金帶謀劃和開發。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港口為節點,以文化旅游與海濱度假產品為主,包括冰絲路文化旅游、濱海度假、游輪旅游、極地美食等。從產品層面來看,商務考察旅游會是北極航道的熱點旅游產品。以文旅合作為載體實現改善中俄民生,通過景區共建、“客源外交”旅商聯動,最終實現文化融通。為中俄兩國人民帶來改善民生利好,全面構建民心相通的廣泛群眾基礎,將是兩國共建\"北極航道”的動力機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在兩國建交七十五周年之際關于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N].人民日報,2024-05-17(2).
[2]張雋,姜明輝.哈爾濱市擴大對俄貿易合作的路徑研究[J].學理論,2022(9):82-86.
[3]駱婉珍.碎冰區船-冰-水耦合阻力及伴流場特性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9
[4]江思羽,袁正清.“一帶一路\"倡議與上海合作組織:理念嵌入與合作實踐[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23(4):1-22,162.
[5]陳燁.面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構建哈爾濱新發展格局探索[J].學理論,2021(7):88-96.
[6]黃潔.黑龍江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成果及發展建議[J]黑龍江金融,2021(8):47-49.
[7]王曉泉.中俄結算支付體系“去美元化\"背景與人民幣結算前景分析[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21(2):10-32,150.
(責任編輯:許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