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不斷深化,單元整合教學逐漸成為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單元整合教學旨在打破傳統的單元界限,以主題為線索,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然而,如何在單元整合教學中發揮設計思維的優勢,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設計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它強調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理解其需求和問題,并通過迭代、試錯和創新的方式找到解決方案。在教學領域中,設計思維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出更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本文試圖通過引人設計思維,探索一種基于設計思維的語文單元整合式主題任務設計與實施策略。
一、主題提煉,聚焦任務內容
在基于設計思維的語文單元整合式主題任務設計中,首要的步驟是提煉出具有整體性和貫穿性的主題。這一步驟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發現單元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形成一個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和思考的主題。鄭桂華認為:“教學設計的一種策略是找到文章的共性,以便從一個角度進入單元文本的整體,并使這些理解角度和結論建立起一定的內在聯系,從而使得整個單元學習具有整體性。”[1]
在設計思維的語文單元整合式主題任務對策中,教師需從單元整體出發,提煉出具有統攝性的主題,以此聚焦教學內容,深化學生的學習印象和理解。這一過程涉及對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的深人研讀,以確保主題與教學大綱的高度契合;對單元內各篇文章的主旨和特色進行分析,探尋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為學生提供連貫的學習線索;同時,考慮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選擇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題,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在主題確定后,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使主題得以貫穿整個單元的教學過程,確保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深人性。通過這樣的整合式教學策略,學生能夠在探究和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
以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我們可以這樣進行主題提煉和任務聚焦如下:

二、目標設計,明確任務導向
圍繞提煉出的主題,進行目標設計。設計時需注重目標的層次性和可操作性,使學生明確學習過程中每一步的意義和價值。基于設計思維的語文單元整合式主題任務對策,目標設計和明確任務導向是關鍵。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們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明確、具體、可操作的大目標。同時,要確保目標設計的全面性,充分考慮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鍛煉,以提升核心素養等方面的培養。
在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單元主題為線索,將四篇文章有機整合。

通過這樣細致的教學目標設定,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換言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關注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根據學生的反饋和實際表現,適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學生能夠在語文單元整合式主題任務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不同學生個性化的指導和關愛,讓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
三、情境創設,促進任務開展
在設計思維的指導下,語文單元整合式主題任務的情境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參與的關鍵。這一環節應緊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感受到學習內容的親切性和實際意義。同時,情境創設還應具備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特性,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點燃他們主動求知的欲望,促使他們積極投身于學習活動中。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差異性,確保所創設的情境既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又能夠有效促進他們認知和技能的提升。
以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我們可以這樣進行情境創設:
我們先可以創建一個“文學之旅”的情境,將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融入到一次虛擬的文學探索中。例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線上的文學網站或者文學沙龍,學生在其中可以選擇角色扮演,如文學評論家、詩人、小說家等,共同參與一場文學盛宴。
在這個情境下,每篇文章的學習都可以轉化為一個具體的任務,具體如下:

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可以在真實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中展開任務,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任務驅動,推動任務落實
設計具有驅動性的任務,使其與主題和目標緊密相連,成為學生完成單元學習的必要路徑。任務設計需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習慣,以系列化任務鏈形式呈現,引導學生逐步達成學習目標。
任務驅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它通過設定一個中心任務,將學習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探究。在實施任務驅動時,應注意: ① 中心任務應具有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參與熱情; ② 中心任務應涵蓋單元內的多個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全面掌握知識; ③ 中心任務應允許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性,鼓勵他們運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 ④ 中心任務應包含多個子任務,每個子任務都與單元內的具體內容相對應,確保學生能夠步步為營,逐步完成整個任務。
以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我們可以這樣設計任務驅動:
中心任務可以是組織一次“文學周\"活動,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都圍繞這個中心任務展開。具體實施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子任務:

五、評價評估,增進任務效果
全面、客觀、指導性地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習過程。采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注重形成性評價,提升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評價評估是一種系統的評價方法,它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最終的成果。在實施大評價評估時,應注意: ① 評價應涵蓋學生的知識、技能、態度等多個方面,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② 評價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觀察、訪談、作品展示等,以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③ 評價應有學生的參與,使他們成為評價的主體,增強他們的自我認識和反思能力; ④ 評價應有及時的反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指導他們改進學習。
以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我們可以這樣設計評價評估:

通過這樣的評價評估,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要想辦法落實過程性評價,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多次數、多形式、多層次的互動評價中來,不斷推進學習。2]
總之,基于設計思維的單元整合式設計與實施,是一種具有探索性和引領性的教學實踐。它打破了傳統的單元教學模式,以主題為線索,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引人設計思維,我們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鄭桂華.“自然”概念、主客關系與人生境界:“自然與情懷”單元教學的支點、路徑選擇[J].語文建設,2019(19).
[2]趙吉惠.核心任務驅動下單元整合學習[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3(5).(作者:李璟,江蘇省徐州市樹人初級中學教師)
[責編:尹達;校對:張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