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整本書閱讀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用書\"的第一單元的內容。《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代表,南宋時朱熹將其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使其成為古代讀書人必讀的經典。該書作為一本語錄體著作,其20篇內容相對獨立,沒有明顯的邏輯順序,每章所錄的話語往往有特定的語境和針對性,沒有集中統一的中心,許多對話言近旨遠、辭約義豐,其精神要義不僅在中國古代社會影響深遠,在今天依然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因此這本書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典范之作,有必要將它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課程來開發。基于此,我們以學習目標為引領,用四周左右的時間,以兩大環節、四個階段來推進《論語》整本書閱讀教學。兩大環節分別為學評結合促自讀、課堂研討引深思;四個階段分別為讀懂、讀通、讀深、讀新。兩大環節和四個階段相互交融,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一、學習目標
1.通讀全書,圈點批注重點字詞句,依據內容重新編訂目錄,整體把握全書的內容,構建自己的閱讀邏輯體系,大致了解儒家的思想體系。2.對《論語》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詩化轉化與誦讀,感受語言的韻律之美,培養語言建構與運用、審美鑒賞與創造的核心素養。3.對核心概念作專題性和研究性閱讀,深化對核心概念的理解,通過拓展與比較認識儒道思想的異同,在比較中加深理解,從而深刻認識儒家思想的要義及價值。4.辯證看待儒家文化,辨析孔子思想的局限性,聯系社會背景探討這些思想產生的時代根源,通過深人探討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5.聯系現實,探討孔子思想對當今時代的意義,學會從經典中汲取智慧,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覺做經典傳承人。
二、教學規劃
學生在必修和選擇性必修階段已經完成了《鄉土中國》和《紅樓夢》兩本書的閱讀,積累了一定的整本書閱讀經驗。高三階段復習迎考的任務加重,學習時間有限,而《論語》這本語錄體的書內容比較繁雜,前后之間沒有緊密聯系,不構成有機整體,這就為刪繁就簡的學習提供了可能。因此整本書閱讀推進過程中的第一環節,就是要求學生利用課余零碎時間進行自主閱讀,按照自讀要求完成相應任務,用評價量表檢測自讀效果;第二環節是在完成自讀任務的基礎上精心安排課堂內容,爭取抓住主干和核心,以求達到閱讀效果的最優化(見表1)。

三、學習過程
第一階段:讀懂一一制定計劃,初步感知師生討論制定閱讀計劃。《論語》共20篇,約11700字,內容多以對話為主,語言雖不艱澀,但因為距今兩千多年,話語背景的問題以及語言本身的障礙,對今天的高中學生來說,讀懂《論語》這本書并不那么容易,因此可以要求學生花三周左右的時間閱讀原著,做到初讀知文意。20篇中每一篇字數不定,學生可將其自由搭配以安排每天所讀篇目。初讀任務要求: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邊閱讀邊圈點勾畫,標注重難點文言字詞,以旁批、眉批等方式寫下思考感悟或疑惑點。此階段可以用評價量表來檢測閱讀成果(見表2)。

第二階段:讀通 分類整理,編訂框架
所謂讀通,就是跳出具體語句閱讀的局限,以全局的視角俯瞰全書,宏觀把握全書的結構框架,從而對整本書的內容了然于胸。具體做法是通過建立圖譜、編訂目錄等方式構建整本書的內容框架。
《論語》20篇約500章的內容相對獨立,沒有顯明的邏輯順序,每章所錄的話語往往有特定的語境和針對性,閱讀時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其內容進行整合,構建框架,以便于學生對整本書內容有個整體了解。因此本階段確定兩個任務:首先,了解孔子其人及孔門弟子,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建立師生關系圖譜,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數眾多,無需把孔門弟子全列進圖譜,只要把《論語》中出現較多,個性比較鮮明的列出即可。其次,確定分類標準,對500章內容重新分類,編訂目錄,以便于進一步深人閱讀。分類時可按照交友篇、學習篇、教育篇、修養篇、倫理篇、為政篇等標準分,也可按照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孝、忠、勇等標準分。還可以鼓勵學生發散思維自主創新,確定涵蓋面雖不廣卻有代表性的主題,如《論語》中的時間觀、《論語》中的比喻、《論語》中的格言、《論語》中的成語等等。本階段依然采用評價量表檢測學生閱讀成果(見表3)。

第三階段:讀深 精讀文本,深入理解
本階段在學生對《論語》整本書內容分類整理、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集中探討儒家思想中“仁、義、禮、德”等的內涵與價值,引導學生對核心概念作專題性和研究性閱讀,深化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此外,還可以聯系以前所學《lt;老子gt;四章》《逍遙游》《庖丁解牛》等道家經典文章,在拓展與比較中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處,讓學生充分認識儒道兩家在價值選擇、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異同,看到先哲們思想之深邃、智慧之卓絕,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以增強文化自信。
第四階段:讀新一一辯證思考,傳承經典
此階段有兩個主要任務:
其一,以今天的觀念審視,孔子思想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如孔子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等級的強化限制了人的自由,也有違人生而平等的本質;孔子認為統治者只要具備高尚品德就能實現社會的和諧,卻忽視了約束和監督的作用,等等。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發現《論語》中不合理之處,聯系這些言論形成的歷史背景,學會在辯證看待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到的觀點,從而促進學生批判性和獨創性思維品質的發展。
其二,閱讀經典在于瞻仰,更在于傳承,將經典作品發揚光大,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是將《論語》整本書閱讀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來開發的動力和旨歸。因此,本階段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創設情境,探尋傳承經典的方法,并通過寫作實踐讓學生化于心、傳于行,在輸入與輸出的轉化中自覺做經典的傳承者。
附:分課時教學設計示例
悟治政之本《論語》整本書閱讀第五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論語》一書內容廣博,涉及為人處世、道德修養、治政理念、教育學習等多個方面,其中治政理念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對今天的社會也有值得參考的價值,而孔子談及治政的內容散見于《論語》的很多章節,本節課意圖是在學生自讀階段對《論語》相關內容分類整理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整合,集中深入探討孔子治政理念中涉及的核心思想及其深層內涵。
【教學目標】
1.分類整合,梳理出《論語》中治政方面的語句,理解孔子的治政思想。2.探討“德”“禮”等儒家治政核心思想的內涵,深入探究其在治國理政方面的作用。3.聯系當下,理性思考儒家思想的當代價值,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2為教學重點,教學目標3為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錢穆先生說《論語》是中國人人人必讀之書,我們在探究孔子為人修身思想時發現孔子的思想不僅塑造了我們民族的性格,而且在世界范圍的倫理建設中也有重要價值。那么孔子的治政思想對我們又有什么啟發呢?宋代名相趙普說自己靠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評價是否過于夸張?半部論語何以治天下?讓我們再次走進《論語》,深入了解孔子的治政思想。
任務一主題引領,分類整理,把握內容
1.以治政主題為引領,分享第一、二階段與之相關的閱讀成果。
你從《論語》中讀出了儒家哪些治政思想?請把你歸類的結果展示給大家,并說說你對這些內容的理解。
設計說明:《論語》中治政的相關內容散見于各個章節,沒必要把書中有關的內容全找出來,這里只是以主題為引領,構建閱讀這本書的一種框架。相關內容學生在第一個環節的閱讀階段已經找到很多,課堂上他們可以用PPT展示自己歸類概括的內容,并簡要解釋。
2.提煉關鍵詞,分類整合。
請分別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你所歸類的有關治政的內容,對這些內容進行分類整合,總結出儒家治政的核心思想。
設計說明:《論語》中與治政主題相關的內容很多,如《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學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等,從中可以提煉的關鍵詞有德、禮、刑、惠、仁等,其中與治政內容有關的“德”出現了40次左右,“禮”出現了75次左右,引導學生分類整合后,可以把重點集中于“德”“禮”兩個核心。
任務二深入解讀,理解思想,探尋價值
3.精讀與治政相關的“德”方面的內容,找出讓你感觸最深的句子,說一說它蘊含的思想對治天下的作用。
設計說明:鼓勵學生結合閱讀感悟和自身體驗說出自己的見解,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準確表達的素養。
4.“禮”的內涵是什么?它對治天下有什么作用?請精讀與治政相關的“禮”方面的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引導:深入挖掘“禮”的內涵,有助于理解它在治國方面的作用。
“禮\"字演變的過程:

“禮\"的繁體字寫法為“禮”,舊作“豊”,甲骨文字形下面像豆形的器血,里面裝有玉串,表示用美好的物品供奉神靈,后來“豊\"加上了“示\"旁用以象征祭臺,表示祭拜。所以“禮\"字的本義是通過向神靈獻玉的儀式表示對神靈的尊敬,在祭祀過程中,人們非常莊重地遵照一定的行為規范去行動。“禮\"本質是以敬慎的態度,遵照一定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去行動。以禮治國意味著要有敬慎的態度,遵照一定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治理國家。有了這樣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國君為國以禮,人民遵禮行事,人人各安其位,社會的混亂沖突就會減少,國家的運行就會更加有序。
設計說明:禮的內涵較為豐富,我們今天對禮的理解往往側重于禮貌、禮節、禮儀等,學生很難理解它在治國方面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引導學生追本溯源,理解“禮節\"的本意及作用。
任務三打通古今,聯系當下,學以致用
5.今天的社會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依靠《論語》還能治天下嗎?請聯系現實,結合自身體驗談一談《論語》在治政方面的現實意義。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思考傳統文化在當下的意義,使其重視傳統文化的價值,以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課堂小結】
一個人的思想能走多遠?讀了《論語》我們確實可以找到答案,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能走多遠,孔子的思想就能走多遠,因為無論社會如何變遷,人只要生存著,就需要堅守做人的基本原則,國家只要存在著,就需要運用基本的治國法則。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在遭遇困境的時候,都可以從《論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正如1998年1月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會巴黎時的宣言所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如果你能把《論語》列為一生必讀的書,并潛心讀進去,那么你將終生受益。
【布置作業】
到圖書館借閱李零的《喪家狗:我讀lt;論語gt;》,并借助網絡資源觀看紀錄片《孔子:中國古代文化圣賢》,以加深對孔子思想的理解,以“我們為什么讀《論語》”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設計說明:豐富閱讀內容,擴大學生的視野,以讀寫結合的形式,加強學生思維與表達的訓練。
參考文獻:
[1]陳文忠.《論語》的主題閱讀:《論語》整本書閱讀之四[J].學語文,2020(6).
[2]李耀平,汲安慶.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的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2024(5).(作者:胡萍,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學教師)
[責編:芮瑞;校對:夏家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