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紅色財經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課題“紅色財經文化融入財經類高職院校‘四史'教育的價值與實現路徑\"(HSCJ2023001)。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03(2025)06-0150-04
思政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靈魂工程和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 [1]2024 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表明,“講深講透講活”不僅是新時代思政課課程改革的方向指引,更是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的方法論。從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的出場邏輯、教學困局以及現實要求三個方面進行探討,有助于更好提升新時代思政課的育人實效。
一、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的出場邏輯
(一)鑄魂育人使命呼喚理論闡釋\"深透活”
馬克思強調:“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3]9-10這一論斷揭示了理論武裝的內在邏輯:真理的徹底性是說服力的根基,群眾的真信真用是實踐轉化的關鍵。思政課的本質就是講道理,只有深入事物本質,構建認知體系,將道理“講深”,穿透現實關切,破解思想困惑,將道理“講透”,做到理論徹底,才能掌握群眾。理論掌握群眾需要群眾先掌握理論,這就需要活化理論武裝的內容和方式,把道理“講活”。思政課通過把理論講活“入耳”講深“入腦”講透“入心”的知識躍升,使學生實現從“知道\"到“信道\"的升華,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智能時代倒逼教學范式創新變革
智能時代,“人工智能 + 教育”驅動教育生態深度變革。隨著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便利,但也面臨三重挑戰:一是海量信息的指數級增長與信息質量良不齊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二是流量經濟沖擊下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被削弱,歷史虛無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這些錯誤價值觀持續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三是海量碎片化信息催生“短平快\"學習慣性,導致學生系統性思維能力和深度思考習慣的雙重缺失。在此背景下,思政課必須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通過講深理論對抗信息碎片化,筑牢抵御錯誤思潮的思想防線,培育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此外,互聯網時代,課堂教學不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思政課教師不再擁有絕對的信息權威,學生不再單向接受思政課教師輸出的知識體系,而是理性地審視教學內容,在思辯中形成價值判斷。因此,思政課必須采用創新和靈活的方法讓理論先能“人耳”,再用深人、透徹的理論說服學生,實現理論“人腦”“人心”,最終將其外化為行動指南。
(三)守正創新要求驅動教學質量優化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講深講透講活\"作為思政課改革的方向指引,明確了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實踐路徑。一是通過講深筑牢理論根基,突破碎片化、表面化認知,搭建馬克思主義的認知框架。二是通過講透構建思維方法,穿透知識表層屏障,把握理論的本質特征、內在邏輯與實踐指向,提升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三是通過講活激活理論傳播勢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振與價值共鳴,讓理論融入學生的“認知基因”,進而形成知行合一的行動范式。“講深講透講活”可構建理論穿透力、現實解釋力、情感感召力“三位一體”的育人新樣態,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二、思政課“不深不透不活”的教學困局
(一)學理根基不深,理論闡釋淺表化當前,思政課教學中,部分教師理論根基不夠扎實,導致其在解析馬克思主義重要范疇與基本原理時學理闡釋能力不足。一是僅僅局限于對“是什么\"的表層解讀,缺乏對“為什么\"的學理溯源和“怎么辦”的實踐引導;二是對某一理論的生成發展、核心要義、方法論和價值立場等關鍵內容觸及不深,存在講道理概念化、淺表化的問題;三是理論聯系實際不夠,存在原理懸浮化現象。因此,亟待通過講深道理紓解“理論穿透力不足”\"難以激發共鳴”的教學困境。
(二)理論解析不透,課程協同碎片化
部分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整體性把握不足,導致其講道理往往只能就事論事,缺乏系統整合,出現理論解析碎片化、知識網絡斷裂化、發展思維固化等問題。此外,部分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理論積淀不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演進規律把握不透、對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研究不足,致使各門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呈現機械疊加的離散狀態,缺乏系統性銜接與遞進式編排。此外,各門思政課程之間還存在核心概念不一致、價值邏輯不同頻、教學資源不共享等問題,為此,必須強化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系統性認知,使其融會貫通地全面掌握理論,將道理講透。
(三)教學方法不活,教學范式陳舊化
思政課作為鑄魂育人的核心課程,其理論具有實踐性與發展性的鮮明品格。然而現實教學中,部分思政課教師教學形式單一、創新設計不足,對學生認知特點和心理訴求把握不準,導致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時代感和鮮活性。為提升思政課的育人實效,必須守正創新推進思政課改革,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使其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數字化的教學手段,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思政課真正“活”起來。
三、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的現實要求
(一)講深:拓展理論闡釋的縱深度
“深”具有深入、深淺、深切、深刻等多重含義。在認識論視域下,“深”是相對于“淺”而言的,“講深”中的“深”意為追根溯源,深入事物本質層面,建立系統認知;突破表象遮蔽,對歷史規律予以縱深把握;實現對問題的深刻理解和認知的螺旋上升。在思政課教學中,“講深”是對學理層面的高標準要求,凸顯思政課的理論深度和學術嚴謹性。這種深度教學包含三重遞進結構:一是由淺入深,實現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深化。思政課教師要從簡單、直觀的基礎內容出發,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某一知識的內涵、理論依據、歷史淵源等,在理論的深人探索和追根溯源中建構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坐標體系。二是由表及里,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躍升。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表層現象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法,深入探究事物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三是由事及理,實現從事例到事理的價值升華。思政課教師要從具體的事例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工具透過表層現象,追隨因果鏈條,剖析內在關聯,澄明價值立場,幫助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
(二)講透:鍛造價值傳導的穿透力
“透”具有穿透、透徹、透露以及達到飽滿、充分的程度等多種含義。在認識論視域下,“透”作為認知活動的價值指向,意蘊為全面的分析和對事物邏輯的整體把握;舉一反三,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系統解蔽,對問題疑惑的徹底澄明。在思政課教學中,“講透”是對理論傳播效度的最高要求,強調通過全面分析、批判闡釋、系統解蔽,確保學生能夠清晰無誤、明了通透地理解問題的本質。一是由小見大,實現從部分到整體的全面透析。思政課講道理需破解認知藩籬,構建全局視野。真正的思想啟迪既要“庖丁解牛”,在掌握整體的基礎上進行系統性解構,又要“解剖麻雀”,在深挖典型后總結歸納,既見細胞肌理,更識有機整體,實現“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教學境界。二是由此及彼,實現從此岸到彼岸的聯系貫通。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要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系統比較的方法,深入探討理論問題,在對比分析中解疑釋惑,厘清相似概念的辯證聯系和本質區別,廓清認知迷霧,分清是非對錯,觸類旁通。三是由晦至明,實現從混沌到澄澈的系統解蔽。思政課教師需聚焦學生認知誤區,運用問題解構法進行知識切片與體系重構,消解思想認知淤點、破除價值判斷盲區、貫通邏輯推演斷點,把道理講清楚、講透徹,使學生實現從混沌認知到清明判斷的范式躍遷。
(三)講活:提升教學育人的創造力
“活\"在漢語語境中具有生命活力、動態變化、靈活應變等內涵。在認識論視域下,“活”作為教學實踐的方法論原則,體現為三個維度的辯證統一:第一,動態生成,從舊范式到新方法的迭代升級;第二,現實嵌入,從抽象理論到鮮活現實的有機銜接;第三,效能增值,從知識傳授向價值認同的轉化。講活\"強調通過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學內容的鮮活處理,增強理論的親和力,讓思政課既有理論深度,又有情感溫度。誠如習近平指出:“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照本宣科、應付差事,那‘到課率’、‘抬頭率'勢必大打折扣\"。一是方法靈活,數字賦能與教學策略的共生演進。以數字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創新,運用數字孿生技術活化理論內容,形成數據驅動、人機協同的交互型學習模式。靈活采用項目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構建策略迭代的智慧教學共同體。二是內容鮮活,學術縱深與生活質感的有機融合。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鮮活的現實相融合,以鮮活的案例展現真理偉力。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在實踐場域中彰顯理論的時代價值,形成“問題導人一理論闡釋一實踐驗證\"的認知閉環。三是主體激活,認知主動與教學主導的雙向激活。突破“教師中心主義\"的傳統認知,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我建構的意識,將知識闡釋權漸進移交給學生,實現文化資源的去中心化流動,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重構更具生命力的教學共同體。
四、結語
在思政課教學系統中,講深、講透、講活構成“三位一體”的教學范式,三者以辯證統一的邏輯關系形成教學閉環,共同建構理論深度、認知效度與實踐溫度兼具的價值塑造體系。講深是思政課教學的學理根基,其核心在于建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體系和認知框架。通過學理溯源、歷史推衍、邏輯深挖夯實學生的理論根基,為價值塑造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講透是講深、講活的深化和升華,體現為從知識傳遞到價值引領的認知躍升。通過矛盾分析法揭示理論發展的辯證邏輯,運用系統思維貫通理論、實踐與價值的認知閉環,在理論與現實的結合中達成原理通透、邏輯自洽的認知境界,推動學生實現從知識積累到價值內化。講活則是講深、講透在方法論上的靈活創新和認知效果的系統激活,直接影響到講深、講透的質效。通過數字技術與教學藝術的融合創新,在具象化敘事與互動化場景中激活理論的時代活力;借助認知自主化機制重構教學共同體,在雙向對話與意義協商中實現價值共振,最終形成“理論深度一認知效度一實踐溫度”良性互動的育人生態。
總之,講深、講透、講活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統一體,三者共同構成了思政課教學的完整體系,講深建構認知坐標,講透打通價值通道,講活激發實踐動能。這種三維協同機制為培養具有理論自覺、歷史主動與實踐擔當的時代新人提供了系統化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2]習近平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N].人民日報,2024-05-12(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責任編輯:趙春燕兼職編輯:譚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