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0年的巴黎,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Sax)發明了一種神奇的管樂門類——薩克斯管(Saxophone)。自此以后,包括阿道夫·薩克斯本人在內的各國薩克斯管演奏者,便開始致力于薩克斯管演奏藝術的傳播和推廣。薩克斯管的音色無比豐富,被譽為最接近人類聲音的樂器。本文將對于如何使薩克斯管演奏更富有表現力和生命力這一話題進行總結,探討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系和特點,同時針對如何讓薩克斯管演奏更能打動聽眾提出建議。
一、古典薩克斯管的概念
廣義的古典音樂是指西洋古典音樂,那些從西方中世紀開始,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音樂,主要因其復雜多樣的創作技術和所能承載的厚重內涵而有別于通俗音樂和民間音樂。狹義的古典音樂是指古典主義音樂,是1750—1820年這一段時間的歐洲主流音樂,又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此樂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那么古典薩克斯就是用古典音樂的演奏方式和特點來演奏薩克斯管的音樂。古典薩克斯演奏的特點就是其音樂內涵深刻,能引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避免低俗。其聲音特點是透明和干凈,往往能觸動人們的內心深處,就好比我們所熟悉的巴赫、貝多芬、維瓦爾第、莫扎特等一些古典作曲家所作的曲目,它們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和充滿感情的樂思,更多的是真摯流露的情感,或寧靜、憂傷,或歡快、喜悅,或典雅、高貴。古典薩克斯用它最迷人的聲音和無與倫比的音色表現力,為我們廣大薩克斯管愛好者詮釋著最美的音樂。
二、薩克斯管的發展與古典薩克斯管的奠基
自從1840年比利時發明家阿道夫·薩克斯發明薩克斯管以來,該樂器經歷了曲折而漫長的發展歷程。1841年,第一支低音C調薩克斯管在布魯塞爾公開展出,標志著薩克斯管家族的正式誕生。
1842年,薩克斯的好友,在巴黎音樂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作曲家埃克托·柏遼茲(HectorBerlioz)對薩克斯管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薩克斯管的音色“美妙而富于變化,深沉而平靜,富有感情,輕柔而憂傷,宛如回聲中的回聲,在寂靜無聲之際,無其他樂器能夠發出如此奇妙的聲響”。盡管得到了埃克托·柏遼茲的支持,阿道夫·薩克斯本人卻因遭受競爭對手的聯合抵制,致使薩克斯管在初期未能廣泛普及。當時大部分作曲家對將薩克斯管納入管弦樂團編制持謹慎態度,這限制了其在正式音樂領域的發展。
1845年,法國軍樂隊計劃革新陳舊的軍樂體系。阿道夫·薩克斯自薦參與改革,并于4月22日在巴黎戰神廣場組織了一場音樂競演,由其新式樂隊對陣傳統軍樂隊。雖然阿道夫·薩克斯方面臨時出現人員短缺的意外情況,但他親自頂替,并輪換吹奏兩支薩克斯管完成演出。新樂隊卓越的音響效果贏得了觀眾的一致青睞,從而使薩克斯管首次在軍樂體系中站穩了腳跟。
1846年6月29日,薩克斯管家族正式獲得法國政府授予的專利,這為其后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進入20世紀20年代,古典薩克斯演奏迎來了真正的輝煌時期。法國著名演奏家馬塞爾·穆勒(MarcelMule)被公認為古典薩克斯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馬塞爾·穆勒在考入法國共和國衛隊樂團后,擔任薩克斯獨奏演奏員,并于1942年在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重新開設了薩克斯管課程。在此期間,他不僅大量改編傳統經典作品,還積極促進原創作品的創作與演奏,為古典薩克斯曲目的拓展和演奏體系的規范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馬塞爾·穆勒的努力極大地推動了古典薩克斯藝術的專業化進程,對后世演奏家和作曲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1940年之后,薩克斯管經歷了深刻的變革與多元化發展。這一時期,薩克斯管突破了其傳統角色,進人了更廣泛的音樂流派與表現領域。1940年以前,薩克斯管已經在軍樂隊、早期爵士樂團以及偶爾的古典音樂演出中確立了自身的地位。然而,20世紀中葉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薩克斯管在爵士樂、流行音樂以及當代古典作曲領域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與創新高度。
在爵士樂領域,20世紀40年代見證了比波普(Bebop)風格的誕生,這種極為復雜且高度炫技的風格重新定義了音樂家在技術與表現上的要求。開創性薩克斯演奏家如查理·帕克(CharlieParker)徹底改變了人們對薩克斯管的認識,他展現了薩克斯管在快速吐音、復雜和聲的探索以及強烈情感表達方面的巨大潛力。查理·帕克的創新為薩克斯演奏確立了新的技術與審美標準,深刻影響了幾代爵士音樂家,確立了薩克斯管在現代爵士樂中的核心地位。
在古典音樂領域,1940年之后,薩克斯管的曲目數量與地位都得到了顯著提升。保羅·克雷斯頓(Paul Creston)、雅克·伊貝爾(JacquesIbert),以及稍后的盧恰諾·貝里奧(LucianoBerio)、皮埃爾·布列茲(PierreBoulez)等作曲家為薩克斯管創作了重要作品,深入探索了其音色潛力,并將其融入更廣闊的當代音樂世界。同時,特別是在法國和美國,薩克斯管正式教育體系的發展也促使這一樂器在學術與藝術層面的地位提升。巴黎音樂學院、伊斯曼音樂學院等機構培養出一代又一代高素養的薩克斯管演奏家,他們積極推動薩克斯管在古典音樂傳統中的正統地位和影響力。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薩克斯管已經牢固確立了自己在多個音樂領域中作為一種極富表現力的樂器的地位。1940年之后,薩克斯管的發展不僅體現了技術與風格的拓展,也象征著對藝術自由與個性表達的不斷追求。如今,薩克斯管依然在當代音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斷被音樂家以新的方式加以探索和創新。
三、如何使薩克斯管演奏更具生命力
富有生命力的薩克斯演奏,顧名思義,也就是將薩克斯演奏從譜面上升華到精神層面,將自身演奏的樂曲賦予生命,最終能夠打動自己和聽眾。我們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一首薩克斯樂曲,其實最終追求的東西莫過于自身情感的注入,并表達給聽眾。真正的古典薩克斯管大師能夠完成一首作品并賦予它活的靈魂,用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流露來激發聽眾內心對古典音樂的熱愛之情。如何使薩克斯管演奏更具生命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嫻熟的技術是薩克斯管演奏的保障
沒有基礎和技術的支撐,一切音樂表現都是空談。扎實的基本功是演奏者演奏一切作品的前提。如何才能掌握古典薩克斯管的演奏技術呢?著名薩克斯管演奏家、教育家拉里·蒂爾在他的《薩克斯管演奏藝術》一書中寫道,掌握嫻熟技術的關鍵在于正確的手指姿勢、手指的靈活性、協調性和節奏感。在掌握好這幾方面正確的方法之后,再加上勤奮和持之以恒的練習,扎實純熟的薩克斯管演奏技術就可以掌握了。
我們在薩克斯的學習當中,導師強調的重中之重就是基礎練習,比如音階琶音的各種跑動和連音吐音的熟練運用。我們也會自覺地把技術練習放在每天薩克斯管練習的第一位,這就是最有效的提高基礎技術的方法。初學者在練習音階、琶音的時候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切忌慌張。因為基礎的練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練習者必須每天重復相同枯燥的基礎練習,但是成效并不會立刻顯現出來。許多同學在吹奏音階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地提速,甚至用自己不能掌控的節奏練習,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俗話說慢工出細活,其實這也可以運用到薩克斯管的練習當中,只有慢練夠了,才能夠快得輕松。在練習基本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意手指與鍵的接觸。當我們按鍵的時候,一定要果斷,但不要拍擊。而放開鍵的時候,很多初學者因為對薩克斯管不熟悉,把手指抬得很高,這樣手指就離鍵很遠,因此在下一次觸鍵的時候,不是速度放慢就是觸鍵聲很大。
運指速度并不能以犧牲音樂與節奏為代價,現在許多演奏者都走入一個致命的誤區,一味地追求快,而不顧聲音的質量以及節奏感。而改正這一錯誤的方法就是慢練,只有慢練才能把握好音與音之間的干凈連接和節奏的準確性。節奏訓練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節拍器,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光要做到卡在節拍點上,還應該精確地演奏拍內每個音符的時值,這樣可以給樂句帶來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
持之以恒,是獲得薩克斯管嫻熟技術的捷徑,要有耐心和有目的地層層推進。最有效的方法是堅持慢練,通過緩慢、準確地演奏音符,確保音與音之間連接干凈、節奏清晰。在基礎練習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手指與按鍵的接觸感:按鍵動作應果斷、干凈,避免拍擊;而松開鍵時,應保持手指靠近鍵面,防止因手指抬得過高而影響下次觸鍵的速度與流暢性。節奏感的訓練同樣至關重要。使用節拍器是提高節奏精準性的有效手段,不僅要做到“拍準”,更要確保每一拍內各音符的時值分配準確,這種細致的節奏控制將賦予樂句穩定感和平衡感。
綜上所述,持之以恒、系統規范的基礎訓練是通向嫻熟的薩克斯管演奏技術的唯一有效途徑。
(二)良好的聲音是薩克斯管演奏的靈魂
薩克斯管作為最富有歌唱性的樂器之一,其良好的音色是演奏感染力的重要來源。美國著名薩克斯管教育家拉里·蒂爾曾指出:“薩克斯管常被誤認為是一種容易演奏的樂器,而實際上,它更容易演奏出糟糕的聲音。”在當前薩克斯管的學習者中,存在著過度追求技巧性指標(如指法速度、超高音吹奏音高)而忽視聲音質量的現象。這種傾向本末倒置,忽略了聲音作為薩克斯管藝術表達核心的地位。
薩克斯管之所以吸引人,根本原因在于其獨特、迷人的音色。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演奏者必須始終以聲音質量為首要標準,關注其所發出的聲音是否具有個性化色彩、是否符合古典音樂的審美標準、是否具備歌唱性特質。只有以良好的聲音為依托,樂曲的情感表達才能真正實現,才能詮釋作曲家深層次的藝術意圖。因此,聲音訓練應貫穿薩克斯管學習的全過程,成為每一位演奏者不斷追求和完善的重要目標。
(三)提升音樂素養是精進薩克斯管演奏的途徑
在演奏同一首樂曲時,不同演奏者之間往往會呈現出顯著差異。一些人即便經過刻苦練習,仍僅能停留在技術性演奏層面,而另一些人則能夠賦予作品鮮明的藝術魅力,打動人心。這種差異根本上源于演奏者的音樂理解能力、藝術修養與音樂敏感性。提高音樂素養的過程遠比掌握技術更加艱難,它需要廣泛的音樂涉獵和深厚的藝術積累。演奏者應主動觀摩世界各地杰出藝術家的演奏,不局限于薩克斯管領域,而應涵蓋不同樂器與音樂風格,通過比較分析不同的音樂處理方法,深化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此外,情感與音樂語言的高度融合也是演奏富有生命力的重要標志。值得指出的是,音樂素養的提升沒有捷徑可走,如同語言學習中語感的培養,需要長期、系統、執著地積累與錘煉,只有對音樂懷有熱愛之心,并以敬畏與專注的態度不斷鉆研,方能在演奏中真正實現對作品的深刻再創造。
四、薩克斯管演奏中注人生命力的重要性
在薩克斯管演奏中,生命力的注入對于音樂表現具有決定性意義,正如雙眼之于蛟龍,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僅僅有絢爛的技巧而缺乏靈魂的演奏,猶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機與感染力。通過音色的精細雕琢、情感的真摯流露,才能展現薩克斯管音樂獨有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只有當演奏者以最真摯、最自然的心境去詮釋音樂,薩克斯管所承載的情感與藝術之美才能被完整釋放,從而實現藝術境界的升華。
音樂的生命力在薩克斯管演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技術執行與情感傳達之間的關鍵橋梁。缺乏生命力的音樂旋律容易變得機械而缺乏表現力。在薩克斯管演奏中,生命力通過動態的氣息控制、細膩的音色變化以及富有表現力的樂句處理得以體現,使演奏者能夠超越樂譜本身,傳遞深刻的情感故事。為了實現富有生命力的演奏,演奏者必須深入理解作品的音樂背景,巧妙運用吐音和力度的微妙變化,并在節奏和速度上保持靈活的處理方式。此外,演奏者還需要在身體技術與情感意圖之間建立有意識的聯系,從而使每一個音符都充滿真實感與生命力。經過這一過程,薩克斯管便不僅僅是一件樂器,更成為演奏者內心聲音的延伸,能夠深深打動聽眾的心靈。
五、結語
通過對薩克斯管音色塑造、演奏技術和情感表達的系統分析,我們可以深刻理解這種樂器獨特的藝術魅力與人文價值。從阿道夫·薩克斯于1840年發明之初的銅管基因與木管特質的融合,到當代音樂語匯中的多元呈現,薩克斯管始終以絲綢般的柔美音色與金屬般的穿透力,在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之間架起橋梁。通過本文對薩克斯管音色、技巧、情感等多方面的分析和闡述,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薩克斯管這一樂器獨具魅力的聲音特點以及豐富多彩的演奏技術,用真情實感來演奏出最美的古典薩克斯管,用自己對薩克斯管的詮釋來觸動自己、感動聽眾,為薩克斯管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簡介]林亞斐,男,漢族,四川成都人,四川音樂學院助教,博士,研究方向為薩克斯管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