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未得到家庭庇護的農村女孩如何靠自己的力量扭轉命運,完成自我救贖和階層跨越?本書的主人公自幼父母離異,跟隨打零工的父親在城市的邊緣和角落輾轉流離。被迫輟學后做過餐廳服務員、網吧收銀員,擺過煎餅攤,遭遇過由貧窮和弱小所催生的各種危險和困境。18歲時,她無意中得到一個陌生人的善意指點,10年后完成了香港理工大學的碩士學業,并繼續讀博,并作為交流學者前往芬蘭進行學術交流。她的未來擁有了無限的可能。10年間,她到底經歷了什么?是什么力量讓她沖破原生家庭的泥沼,從黑暗的地下向陽生長?是什么力量讓她抱著碾碎命運的決心,實現自己的飛躍式成長?驚嘆之余,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能從她的故事中獲得不同的精神撫慰。
小小
本名。幼時跟隨打零工的父親在城市漂泊,就讀于打工子弟學校,被迫輟學后嘗遍底層生活的艱辛。18歲開始自考,先后獲得北京大學心理學專科、本科學歷。后考取香港理工大學,完成碩士學業。如今博士在讀,并于2023年8月以交流學者身份前往芬蘭學習。
《小小浮浪人》
小小著/重慶出版集團
2024.6/52.00元
我要上學
剛開始了解深圳一些大學的專業時,我只敢看非全日制的,我想半工半讀,因為身上背著房貸。日子過得越久,越能感受到那種負擔的重量,如果只靠章魚哥一個人,那他的壓力太大了。但一想到自己找工作時總會卡在非全日制自考學歷上,我就很不甘心,我的命運不應該卡在一張紙上。我不想再讀非全日制的專業了,那代表我沒有正常的校園生活,沒有老師和同學陪伴,可全日制的專業又沒有特別適合的,這使得我在做下一步決策時耽擱了一段時間。我不喜歡那種停下來的感覺,所以糾結之余我又通過自學考取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我的想法是如果我不能繼續上學,那就在金融行業里想辦法往上爬吧。
我沒法徹底閑下來,那時候我滿腦子都是危機感,怕還不上房貸,怕將來找不到工作,怕遇到危機我們無法應對。可能在外人看來,我已經是一個非常自信、陽光,做事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的人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渾身上下長滿了看不見的刺,除了章魚哥,我不想讓任何人真正了解我。除了早期做服務員以及在網吧做收銀員時認識的同事以外,后來認識的人都很難走進我心里。每當結交的新朋友問起我父母時,我總說爸爸媽媽在農村老家,我平時不回去。
由于內心的封閉,我拒絕別人走進來的同時也不想真正了解別人。可我又充滿了矛盾和糾結,一方面我覺得自己需要,也愿意坦誠地表露自己、信任他人,真誠地交朋友;另一方面,我又深深逃避那個被父母傷害的自己,試圖否定她的經歷,甚至否定她的存在。她所經歷的一切都被我鎖起來。這種掙扎似乎將我分裂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一個是和章魚哥在一起時的那個小女孩,另一個是面對外人時假裝強大的我。
我很小的時候就被繼母和父親扔到社會上,我的成長是斷崖式的,從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被迫瞬間長大成人。自己上班、下班,自己買鍋碗瓢盆,自己買衣服,自己決定怎么花錢,生病了自己扛,被欺負了自己偷偷掉眼淚,自己理解死亡的含義。
在這中間,我缺少了校園生活和與同齡人的正常交往。校園本是給孩子提供心理安全的場所,可以讓他們自由地表達,自由地探索基礎的社會規則,在不斷的探索中,他們可以習得適合自己年紀的、符合自己生活場景的價值觀和社會觀,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循序漸進的社會化過程。就好像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顏色,可以在學校找到自己的相近色,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自己的顏色也在不斷地與他人融合或剝離,最后形成獨一無二的本色。
而我從小生活在雜亂的環境中,從各種底層職業到職場白領,我和形形色色的人共事,我從各種街頭的、世故的男女老少身上接收信息,再形成自己的言行風格。我就像是一個組裝人,我必須學會也必須適應怎么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其實那時的我并沒有學會,我只是在扮演一個成年人。在那個分崩離析的世界里,我找不到自己,我常常覺得自己根本不存在。
但我很幸運,章魚哥給我的愛太強大了。我感冒時,鼻子不通氣,他會把衛生紙搓成長條輕輕地塞到我鼻子里幫我清理鼻涕;他會幫我揉后背;他會幫我倒一杯加了蜂蜜的水;他會用自己的額頭輕輕觸碰我的額頭,然后親吻我。他每分每秒都在讓我更有勇氣去看見那個小女孩,所以慢慢地,我開始接受自己,并試著從陰影中走出來。健康的親密關系就像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從對方的眼中看到自己,看到我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者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從鏡子中看到了希望、力量,以及改變我命運的東西。
我開始勇敢地嘗試去參加更多的與職業相關的社團活動,去認識形形色色的人,去學習新東西。每當我真正打開自己,把自己拋向那些有著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時,便會有機會跳出來,就像波濤洶涌的海浪把一朵浪花卷起,拋向天空。
有一次,我在一個產品經理群里和另一個女孩一起參加活動,她無意中和我說,我可以去申請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碩士學位,那里有適合我的專業。那次不經意的交談一下子觸動了我,我瞬間就有了一種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感覺。香港離深圳那么近,為什么我從來沒敢往那里想?就像當年那個司機李靖建議我參加自考一樣,她的一句話如同指南針,為我指明了一個可能的方向,但這個方向是否可行,還需要我自己去探索。
于是,當晚我就在香港理工大學的官網仔細研讀了所有專業的信息和錄取要求,理性和直覺都告訴我這事我能做成。當然,新的問題也擺在我的面前,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要二十萬左右。我們剛買完房子,沒有什么存款,僅剩的一點錢也是用來應急的。但章魚哥沒有猶豫,他非常支持我。他說只有一年的課程,他辛苦一點還是可以供我的。他懂我,知道我有多么渴望真正地去上學。
了解了需要準備的所有材料后,我再一次開始備考。因為沒有錢,我舍不得報輔導班或專業機構,只能靠自己摸索,但這也是四年自學考試生涯帶給我的優勢之一,凡事我都可以靠自己搞明白。這一次,我沒有再考慮心理學專業,而是選擇了設計相關的專業,這和我當時所從事的職業相關,課程所涉及的知識也是我未來在實際工作中能用到的。這時的我已經長大了,已經過了純粹為興趣愛好去做一件事的階段,也學會了理性分析時間和金錢的投入產出比。
對于一個很小就輟學、沒有接觸過系統性英語教育的人來說,雅思考試的難度可想而知。我一開始只知道一些簡單的語法和詞匯,口語水平更是慘不忍睹。于是我又回到了自考時期,開始做我曾經熟悉又擅長的事,野蠻地、不知疲倦地在枯萎的草叢中生長、向上,把自己激勵得充滿斗志,充滿力量。
我開始做詳細的計劃,把每天拆分為可以在公司學習的時間和在家學習的時間,我不怕時間的碎片化,我的計劃會把時間碎片像珍珠項鏈那樣一顆顆串連起來。我備了個小本本,上面寫著每天要聽寫完多少個單詞、做多少篇聽力和閱讀。為培養語感,我連睡覺時都帶著耳機聽英語。那段時間,我努力營造一種氛圍,就是讓英語把自己包圍起來。這樣持續了幾個月,第一次考雅思我得了5.5分,時隔不久的第二次考試我就考到了6分。
必須“謙虛”地承認,我是有語言和學習天賦的。
雅思考試雖然難,但對我來說它并非高不可攀,即使我在起跑線上被絕大多數申請者落下很大一段距離,可我只需要每天踏實地學習,進步就是看得見的,而且不斷積累。在這一點上,其實我們都一樣,只是有時候太著急,靜不下心,被對困難本身的擔憂和恐懼困擾著。如果讓我說,我認為培養學習能力最重要的前置條件就是有一個沉穩的心態,只有心態穩了,才能把知識學進去并記下來。不然即使花費再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后可能都沒有吸收進來,這就如同射擊時,靶子穩定,我們才更容易射中靶心。
過了英語這一關,還需要一封來自老師的推薦信,這對我來說反而有點難,因為我在自考階段沒有什么老師,只有一位當時輔導我本科畢業論文的老師,她是來自宣武醫院的一位與心理學相關的醫生,也是我能想到的、曾遇到的為數不多的“老師”之一。但我們三四年都沒有聯系了,我只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她發了封郵件。
五天后,老師回復了我的郵件,并且把她的手機號碼給了我。后來我們打了電話、加了微信,我把詳細情況和老師說了。老師非常支持,毫不猶疑地在推薦信上簽了字并且把文件快遞過來了。我當時并不確定能否考得上,于是給老師發信息: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反正盡力吧。考上了我和您說。”
沒事的,條條大道通羅馬。
看見這句話,我心里沒有絲毫放松,反而多了一分惆帳。我非常感謝她,可我還是覺得,人們說條條大道通羅馬,是因為很多人已經在羅馬了。而對我這樣的人來說,每一條路都必須當作唯一的路,全力以赴。我沒有退路。
遞交所有材料后,我養成了每天看郵件的習慣,終于在某一天早上,我查看郵件時,一封面試邀請蹦了出來。那一刻,我的心撲通撲通的,好像要從胸腔里跳出來,這可比查看自考成績刺激多了。我立刻和章魚哥說我收到學校的面試通知了,他正睡得暈暈乎乎、半夢半醒,聽到我的話立刻清醒了,精神煥發,一把摟住我,說:“好好表現。”
我感覺,改變命運的鑰匙又握在我手里了,我要好好利用。距離面試還有一周左右的時間,我充滿幻想的腦袋開始每天設想面試老師可能會問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表情和對我的態度。我每天跑到樓頂自問自答,練習□語,還用手機錄視頻來觀察自己的面部表情。
網絡面試通常需要十分鐘左右,但那天我請了一整天假,專門在家里準備。我還精心打扮了一番,那時我一頭長發,留著齊劉海,看上去還是小女孩的模樣。
時間到了,準備就緒,我加入了線上會議室,兩個面試老師很快也上線了。他們問了我很多問題,我已經不記得自己回答了什么,但那種緊張到顫抖的感覺至今記憶猶新。我還記得,老師們看著我,一直笑瞇瞇的。
面試后很久都沒有消息,我等得很心急,于是經常發郵件給小秘書詢問進度。小秘書告訴我,我的名字在候補名單里。也就是說,只有那些更優秀的人放棄機會才可能輪到我,我得等著。我沒有放棄,繼續詢問我在候補名單里面的排名是不是靠前,小秘書說,位置還可以。于是我又繼續等了很久,終于在某一次詢問后,小秘書給我回信:
感謝你對申請的持續跟進。我們再次審閱了你的申請材料,在此很高興地告訴你,我們已經決定進一步推進你的申請流程。學院秘書處下周前會給你答復,希望你能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
學校每年四月底結束申請,我是在四月中旬收到這封郵件的,距離我遞交申請已經過去了半年多。終于等到了我想要的結果,那一刻我卻覺得有些不真實一一我想做的事情真的做成了嗎?
接著,正式的入學通知來了。那是一個周末的早上,八點左右,我打開郵箱一眼就認出了入學通知郵件,心情卻異常平靜,能做的我都做了,成功難道不是水到渠成的嗎?我立刻就開始盤算下一步應該做什么,我要交學費、拍證件照、在香港租房子,等等。我似乎不習慣讓自己一直沉浸在快樂的情緒中,我總會想下一步該怎么辦。章魚哥非常開心,從床上蹦下來,在臥室和客廳來回踆步,嘴里默默嘟囉著“太棒了!太牛了!”為了紀念這一刻,我拍了一張有著燦爛笑容的照片,也許并不是為了慶祝拿到入學通知,而是再一次驗證了我有多厲害。可同時,我心里卻控制不住地閃過一絲憂郁和遺憾,如果父親能知道這個消息該有多好。我真想帶他到香港逛一逛,去校園里看一看。
之后,我又一次提了離職。這次南下,從北京開始,以深圳為中轉,在香港結束。那是2018年,我二十五歲,我再次實現了自己在空房子里的幻想,即將踏人一所非常知名的高校,去讀它的王牌專業,我也會有老師和同學一一在教室里的那種。當初那種被動的、斷崖式的生長中,所有的斷裂和殘缺我都會用盡全力將它們一點一點填平。
我終于要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