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史志作為記錄歷史、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肩負著獨特的文化使命。立足行業特色開展史志編纂出版工作,不僅是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舉措,也是推動行業文化繁榮、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深入剖析史志編纂出版工作的重要意義,系統分析行業史志編纂出版工作的重要作用,并以筆者所在的氣象行業為例,凝練提取立足行業特色的史志編纂出版策略,旨在總結一套具有普適性與實操性的經驗,為行業史志編纂出版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一、史志編纂出版工作的重要意義
加強史志編纂出版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筆者將其意義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三)連接過去未來,增強“四個自信”
歷史記錄過去,塑造未來。優秀的史志作品可以清晰地展現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延續五千年而不斷、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提醒后人始終記得為什么出發、從哪里出發,從而增強信仰、信念、信心,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而鑄就新的輝煌,最終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賡續歷史文脈,傳承精神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史志出版是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優良傳統的重要載體。作為發展歷程的忠實記錄,史志承載著先輩們在探索真理過程中積累的智慧力量與精神財富。通過編纂和出版史志,能系統總結、弘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將寶貴的歷史經驗代代相傳,賡續歷史文脈。
(二)承載文明密碼,推動發展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要求我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自覺地學習歷史。通過史志編纂出版,歷史中蘊含的人類社會發展興衰成敗的經驗和教訓能夠幫助我們總結發展規律,洞察發展趨勢,為制定政策、規劃項目提供參考,讓后人汲取精神營養和前行力量,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從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
二、行業史志編纂出版的重要作用
行業史志是史志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不同行業各具特色,行業史志在具有史志共性的同時,還具有獨特的行業特點。下面以筆者所在的氣象行業為例,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行業史志編纂出版的重要作用。
(一)存史與傳承:保存行業記憶,延續文化血脈
史志的首要作用是保存歷史。一方面,編纂出版行業史志可以保存珍貴的行業歷史記憶,為后世提供寶貴的歷史資料和參考依據。另一方面,行業史志是行業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通過研究編纂行業史志,提煉傳播行業文化中的優秀元素和優良傳統,可以實現行業文化傳承。比如,氣象史志作為氣象文化的重要載體,能讓后人深入了解氣象發展脈絡,將氣象文化代代相傳。[4]
(二)資政與育人:提供決策參考,培養行業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編纂出版行業史志是為了記錄歷史,也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比如,通過氣象歷史數據、災害記錄等可以總結氣候和氣象災害變遷規律,為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行業史志也是生動教材。例如,氣象行業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準確、及時、創新、奉獻”的優良傳統,就能通過史志記載激勵青年一代接續奮斗、追求卓越。
(三)展示與交流:傳播行業文化,促進文明互鑒
行業史志具有廣泛的傳播性和影響力。以氣象領域為例,編纂出版氣象史志科普讀物,可以向社會各界展示氣象行業的成就、傳統和貢獻,既激發公眾對氣象科學的興趣,又增進相關認知,從而爭取更廣泛的社會支持。氣象史志還可以“以書為媒”,推動不同地區氣象文化的交融和創新,促進文明間互信互鑒。
三、立足行業特色的史志編纂出版策略
本研究以氣象史志編纂工作的實踐探索為切入點,總結提煉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行業史志編纂出版策略。借助這套策略,能較好地立足行業特色,構建行業史志出版版塊,并打造精品著作。
(一)剖析現狀,找準方向
要深入剖析史志編纂工作現狀,需重點評估行業史志類出版物的覆蓋面和質量,同時系統梳理行業史志工作基礎及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找準工作方向,深入研究如何發揮行業優勢、整合資源和解決問題,編纂出高質量行業史志。筆者參與氣象史志編纂工作時,首先深入分析了氣象史志研究出版現狀。目前氣象史志類出版物主要包括氣象史、氣象志、年鑒,以及氣象史料匯編等,雖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氣象志和年鑒出版相對規律,但覆蓋面不全;近年氣象史料匯編成果頻出,但質量參差不齊;氣象志編纂熱度高于氣象史研究;厚古薄今現象較為普遍,導致史志的資政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綜合性不足,多聚焦氣象自身,對其與社會、經濟、環境等外部因素的關聯性研究較少;等等。在此基礎上,筆者分析了當前氣象史志工作的受重視程度、史料基礎和人才隊伍建設情況、氣象高質量發展對史志的新需求等,認為若能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整合資源、組織力量、加大投入,有望解決現存問題,進而成功編纂出版系列氣象史志精品。
(二)突出行業特色,形成史志系列產品
基于對史志研究出版現狀和目前基礎條件的深入剖析,筆者主要從四個方面給出了推動具有行業特色的史志系列產品的編纂出版路徑。
在整體架構上,同步推進橫向拓展與縱向延伸。在橫向上,系統梳理各業務組成部分的發展脈絡與重大成果,深人挖掘其背后的科學價值與社會影響,編纂出版該領域發展史。在縱向上,著重體現行業各部門不同層級(國家、省、地、縣)和不同地區的特色。例如,通過橫向縱向同步推進,傾力打造一套以中國氣象史為統領,各級氣象史(志)、氣象重點領域專題發展史為組成部分的氣象史志產品。
在版本規劃上,統籌謀劃面向不同受眾的系列版本,針對不同受眾編寫行業史的不同版本。比如,面向廣大普通讀者編寫出版中國氣象史簡本,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動形象的案例,講述中國氣象事業的發展變遷;面向學生群體編寫中國氣象史教育讀本,推動氣象史知識融人課堂,培養青少年對氣象科學的興趣。通過不同版本,可以強化行業史的廣泛傳播,全面發揮史志傳承行業文化、服務社會發展的作用。
在類別上,根據行業特點以及不同層級、不同領域行業的發展歷程,分別以史、志、鑒的形式編纂出版。在國家級層面主要采取史和鑒的形式,對綜合性較強和發揮總結經驗、資政育人等作用的內容宜采取史的形式,對以記錄重大事件和積累資料數據為主的內容宜采取鑒的形式;記錄省市級行業發展歷程可以采取史和志兩種形式,這也是目前很多省市的普遍做法,縣級則以編寫行業志為宜。
在長效機制上,設立固定周期修編史志。建立史志研究和修編的長效機制,形成固定的行業史志修編周期,既有利于及時記錄新的研究成果、業務進展、重大事件等,也有利于修編工作的組織協調,能夠保證行業史志的時效性與完整性。
(三)發揮行業優勢,打造史志精品
要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需統籌協調各部門職能,強化主管部門統籌能力,完善跨部門協同機制;同時,重視大綱編寫和技術規范等基礎環節,構建多方位組織策略,協同打造精品。筆者將此歸納為四個方面。
堅持跳出部門局限,廣泛集聚作者隊伍。以氣象行業為例,該行業既包含氣象局等專業機構,也涉及民航等部門的氣象單位。因此,中國氣象史編纂應超越單一部門視角,覆蓋全行業領域。不管是哪個部門的氣象工作,其工作內容大體相同,跳出部門局限有利于在中國氣象史的編纂中跨部門開展工作,如建立工作體系、組建編纂隊伍、收集史料、統計數據等。
堅持高位領導推動,邀請專家全程指導。史志編纂工作的政治性強,對理論水平和技術要求高,充分發揮史學專家的指導作用是做好行業史志編纂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而這往往也是行業史志編纂的短板。因此,可以通過行業主管部門高位推動,邀請高水平的史學專家全程指導。比如中國氣象局局長親自擔任中國氣象史編委會主編,邀請到了很多史學權威機構專家,同時協調了中國氣象學會氣象史志專業委員會等學術團體參加,充分保證了中國氣象史的編纂質量。
堅持系統上下聯動,確保史料整理質量。比如,在中國氣象史料的征集過程中,氣象部門充分發揮垂直管理優勢:一方面通過上下聯動機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設置軟科學專項課題支持史料研究,從組織和學術雙重維度保證了史料整理的質量。
堅持基礎工作先行,嚴格遵守制度規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史志編纂工作來說,做好基礎工作十分重要。例如,在中國氣象史的編纂過程中,第一是高度重視大綱編寫,盡早確定基本框架;第二是堅持大事記先行,以重大事件梳理中國氣象發展脈絡;第三是制定編纂技術規范,為編纂工作提供技術遵循;第四是開展氣象史編纂業務技術培訓,使編纂隊伍掌握史書編寫原則、方法等要求和編寫格式體例等技術規范;第五是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推進機制,確保編纂工作開展有序有力。
四、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行業史志編纂出版工作對文化傳承和行業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亟需創新其編纂出版策略以提升效能。在行業史志編纂出版中,需要精準把握行業史志研究出版現狀,突出行業特色構建史志出版版塊,發揮行業優勢打造史志精品,持續提升行業史志質量,更好地服務行業發展、文化建設與國家戰略,為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寫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N].人民日報,2023-06-10(04).
[2]張熙瑩.科技類專業出版社的主題出版初探[J].全國新書目,2023(5):132-134.
[3]“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EB/OL].(2022-08- 15)[2024-03-17].http://www.chinanews.com.cn/ gn/2022/08-15/9827306.shtml.
[4]郭志武.堅定科技出版正確方向,勇擔新的時代文化使命[J].科技傳播,2025(3下):76-84.
[5]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N].人民日報,2022-01-02(01).
(作者單位:氣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