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企業成立于20世紀中葉,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集煤炭開采、發電、煤化工等業務于一體的綜合性集團企業,在國內能源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在績效考核方面,M企業對下屬單位的考核指標包括煤炭產量、發電量和營業收入等。此種考核方式雖然可以在短期內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但由于在生產過程中忽視成本控制、資源利用效率以及安全生產等因素,從長遠的角度看,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新能源技術研發、節能減排技術等與企業發展密切相關,但是M企業并未對此設置相應的考核機制,導致技術創新工作進展相對緩慢。M企業以年度為考核周期考核下屬單位,導致問題發現和反饋較為滯后。為實現企業的創新發展,M企業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基于效率驅動,創新績效考核路徑,具體做法如下。
以戰略為導向調整考核指標
●戰略目標確定關鍵績效領域根據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方向以及企業自身轉型需求,M企業確定了向清潔能源轉型、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加強科技創新等戰略自標。圍繞清潔能源轉型目標,將新能源項目投資回報率納入考核指標體系,通過詳細核算新能源項目的凈利潤與總投資的比例來衡量其效益;針對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提升,設立傳統能源業務節能減排效果指標,如統計傳統能源生產過程中單位能耗的降低幅度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的提高比例;對于科技創新戰略,考核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指標,即企業內部研發的新技術、新工藝成功應用于實際生產并產生經濟效益的項目數量與總研發項自數量的比例。
動態調整考核指標權重
在企業轉型初期,鑒于需要引導資源向戰略新興業務傾斜,M企業適當降低了傳統煤炭業務產量指標的權重。例如,將傳統煤炭業務產量指標權重從原來的 40% 降低至 20% ,同時將新能源項目開發進度指標權重從 10% 提升至 20% ,將技術創新投入指標權重從 5% 提升至
15‰ 隨著轉型的深入,M企業逐步加大清潔能源業務在營收和利潤中的考核比重。如當清潔能源業務營收占比達到企業總營收的 30% 時,將其在營收考核中的權重提升至 40% ,利潤考核權重提升至35% ,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穩步推進與最終實現,提高企業戰略轉型效率。
構建多元化考核指標體系
●生產與質量指標并重
1.制定明確的生產效率指標。對于煤炭生產等業務,精確計算單位時間內的產出與投入資源的比例關系。例如,在某煤炭開采區,詳細統計每月的煤炭開采量,并核算所投入的人力工時、設備運行時長、電力及原材料消耗等成本,通過開采量除以總投入資源成本得出生產效率數值。
2.設立產品質量合格率指標。M企業利用專業的質量檢測設備與技術,對煤炭產品進行多維度檢測,包括煤炭的熱值、灰分、硫分等關鍵指標,將符合優質煤標準的產品數量與總產量相比得到優質煤比例,納入考核范圍。這一措施的實施促使生產部門在規劃生產任務時,不僅追求產量提升,更注重生產過程中的精細化操作與質量管控,從而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品質量。
強化安全與環保指標
鑒于能源行業的高風險性與環境敏感性,M企業引入了安全生產指標。通過統計一定時期內各類安全事故的數量與總生產作業次數的比例得出事故發生率;通過考核已發現安全隱患中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的比例得出安全隱患整改率。在環保指標方面,通過先進的污染物監測設備,實時監測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排放情況,計算污染物排放達標率,即達標排放的污染物種類與總監測污染物種類的比例;同時,依據國家節能減排任務目標,核算企業實際節能減排量與任務量的比例得到節能減排任務完成率。這些指標的設定,促使企業在生產運營全過程中高度重視安全與環保工作,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
強化非財務因素考核
員工能力與團隊協作考核
M企業重視員工能力提升對企業整體效率的促進作用,將員工培訓參與度作為考核指標之一,統計員工參加各類培訓課程的時長、培訓課程的完成率以及培訓考核的通過率等數據進行綜合評估。同時,關注員工技能提升情況,通過定期組織技能測試與實際工作表現評估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員工技能等級的提升幅度。在新能源項自研發團隊中,M企業采用360度評價方法,團隊成員相互評價,如項目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對團隊整體自標達成的貢獻比例等。例如,在某新能源電池研發項目中,根據團隊成員在項目各階段的任務分工與實際成果,結合其他成員的評價反饋,綜合評定每個成員的團隊協作績效得分,以此促進團隊整體效能的優化與提升。
市場與客戶因素考核
為強力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M企業構建以效率驅動為核心的客戶滿意度調查機制。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創新模式,以高頻次、短周期的方式定期收集客戶對于企業產品及服務的反饋意見,借助先進的數據處理軟件與專業的統計分析模型,迅速且精準地計算客戶滿意度得分。例如,在煤炭銷售業務中,從煤炭產品質量穩定性、交貨及時性、售后服務響應速度等多維度設計調查問卷,運用自動化數據采集與智能分析算法,對客戶反饋進行實時量化分析,快速得出客戶滿意度指標值,以便企業能夠及時察覺客戶需求的變動趨勢并迅速做出響應,極大地提升客戶反饋處理效率。同時,密切關注市場份額增長率,通過高效的數據挖掘與對比分析技術,精確對比企業在不同時期于市場中的銷售額占比變化情況,并將其深度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利用大數據分析平臺,深入剖析市場份額變化背后的驅動因素,如哪些區域、哪些客戶群體的銷售增長或下滑對整體份額產生關鍵影響,從而為企業制定精準的市場拓展或優化策略提供依據,以高效的決策流程驅動市場份額的快速提升。
優化考核結果應用
與多元化激勵措施掛鉤
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多種激勵方式深度融合,構建以效率驅動為核心的激勵機制。在薪酬調整維度,以績效得分精準劃分檔次,對應差異化薪酬漲幅比例,對于績效卓越、工作效率顯著高于平均水平的員工,給予 15%-20% 的高額薪酬提升,這類員工往往能在單位時間內創造更多的價值成果,其高效的工作表現直接轉化為薪酬回報的顯著增長;而對于績效合格、維持基本工作效率的員工,則給予 3%-5% 的適度漲幅,激勵其在保障工作質量的同時,逐步提升效率。獎金分配層面,為績效卓越、展現出高效執行力與創新效率的員工和團隊設立豐厚獎金池。例如,“創新團隊獎”頒發給那些在項自推進過程中,以高效的協作模式、快速的技術研發效率和出色的資源整合效率,成功攻克難題、創造顯著效益的團隊,其成員可共享20萬元獎金,以此激發員工和團隊不斷突破效率瓶頸。
績效改進計劃制定與跟蹤
針對績效考核中發現的問題,M企業為員工和下屬單位量身定制績效改進計劃。明確改進目標,例如對于生產效率較低的煤礦,設定在半年內將生產效率提高 20% 的自標;制定具體措施,包括引進先進的開采設備與技術、優化生產工藝流程、加強員工技能培訓等;確定時間節點,如在第一個月內完成設備采購,第三個月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并開始試行新的生產流程。定期跟蹤檢查改進情況,建立專門的績效改進跟蹤小組,每月對煤礦的生產數據進行分析評估,對比改進目標與實際進展,及時調整改進措施,確保生產效率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從而提升企業整體運營效率。
在強化創新考核指標后,M企業加大了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建立了專門的研發中心。近年來,M企業在新能源技術研發、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安全事故發生率大幅下降,連續多年實現安全生產目標。多元化的考核指標體系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新能源項目建設過程中,通過團隊協作考核,各部門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項目進度明顯加快,質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作者1單位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營銷服務與運營管理分公司
作者2單位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烏海超高壓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