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來,共建“一帶一路”聚焦經濟發展,著力改善民生福祉,為共建國家民眾帶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作為中國首個服務于企業及機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人才計劃項目,“藤蔓計劃”實施8年來在共建國家,以及在華留學生、高校、企業等方面獲得廣泛好評,已成為“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的旗艦項目。近日,《絲路瞭望》記者,詳細了解“藤蔓計劃”在共建“一帶一路”發揮的重要作用。
《絲路瞭望》:“藤蔓計劃”設立的初衷是什么?與其他科技人文交流項自相比有哪些主要特點?
張曉東:“藤蔓計劃”又稱“國際青年創新創業計劃”,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APEC會議上有關“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塊莖始終長在根基位置”的比喻而來?!疤俾媱潯笔侵袊讉€服務于企業及機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人才計劃項目,是共建“一帶一路”典型的“小而美”項目。該計劃通過實習對接、精準派送、考察培訓、創業孵化、國際青年企業家培養計劃等形式,搭建企業、機構與國際留學生之間創新創業的橋梁和平臺。通過選拔和孵化優秀國際合作伙伴,積聚國別優勢,構建國際產業生態型合作網絡,以點帶面賦能中國產品、技術、服務快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幫助中國企業像藤蔓一樣在國際市場高質量發展壯大?!疤俾媱潯毙穆撏ㄗ饔猛怀?,設立8年來獲得政府、留學生、高校、企業等各方的一致認同。
《絲路瞭望》今年4月初舉辦的“藤蔓計劃2025國際留學生實習對接會吸引了來自86個國家的670名國際留學生的參與?!疤俾媱潯泵闇柿恕耙粠б宦贰惫步▏业哪男┬枨??
張曉東: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人才和智力建設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性愈發重要?!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以后,我們與共建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合作持續加深,但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課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不健全。高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開發、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合作不夠緊密,合作深度不夠,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差距。其次是留學生實習就業機會不足。國外留學生對中國的政策、國情、企業的信息掌握不足,了解企業需求信息的渠道不暢,到企業實習就業的信息不全,理論學習向實踐轉化的路徑有限。最后是留學生跨文化溝通能力有待提高。外國留學生從世界各地來中國求學,因地域國別不同,所在國與中國存在文化差異,在與企業商務談判、業務往來等跨文化溝通方面存在困難,甚至出現文化沖突,影響工作效率和合作關系。
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2017年聯合對外經貿大學共同啟動了“藤蔓計劃”。項目實施以來,“藤蔓計劃”陸續聯合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與企業合作,連續舉辦10屆國際留學生就業對接會,為在華留學生搭建實習就業平臺,使得“一帶一路”建設人才和智力支撐能力不斷增強。“藤蔓計劃”為共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知華、友華、助華的優秀國際人才,為共建“一帶一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貢獻力量。
《絲路瞭望》:“藤蔓計劃”實施8年來,有哪些亮點和經驗?
張曉東:截至目前,“藤蔓計劃”已舉辦10屆留學生就業對接會,500多家企業參與,為來自80多個國家超過10000名留學生創造對接機會,86所高校2000余名留學生獲得實習崗位。來自加納、塞爾維亞、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300余名留學生因此扎根中國。值得一提的是,“藤蔓計劃”所培養的“藤蔓使者”把“中國方案”推廣至“一帶一路”,成為促進與共建國家互通互融的使者和種子。
回顧“藤蔓計劃”的發展歷程,主要發揮了四方面的關鍵作用。首先,搭建實習就業平臺,人才供需實現了精準對接。這些年,我們通過舉辦留學生就業對接會,推出“藤蔓計劃”線上平臺,統計并建立留學生與企業需求數據庫,精準對接人才培養。在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提供大量本土化、國際化高端人才的同時,為留學生提供在中國企業的實習與就業機會。
其次,開辦藤蔓雙創空間,推動創新人才培養?!疤俾媱潯蓖ㄟ^實習招聘、考察交流、精準派送、孵化支持等形式,為留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創業交流、領導力培養與職業規劃,并為有意向在華創業的留學生提供免費工商注冊與辦公場地、協助申請政府優惠政策等服務。從“藤蔓計劃”衍生出的“藤蔓國際雙創空間”則推出創業課堂、創新實驗室、國際創業導師等系列服務,為來自加納、印尼、波蘭等15個國家的20支國際創業團隊在華創新創業提供服務,以此推動創新人才培養。
再次,拓寬學生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疤俾媱潯眳f調當地政府、企業與高校,為國際青年人才開展企業考察、創業交流、研學培訓等,使他們深入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拓寬國際視野,為今后自身創業或參與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留學生與中國企業員工在合作過程中,相互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商業規則等,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助于更好地開展國際合作項目。
最后是注重職業能力培養,助力人才長期發展?!疤俾媱潯遍_展國際青年企業家培養計劃,為國際青年提供創業指導和資源支持,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未來的商業領袖。同時,幫助國際人才制定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使他們在中國及國際市場上都能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如“藤蔓使者”、阿富汗籍留學生馬赫,2021年在北京注冊了無限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整合各方資源,促進人才、技術與市場的緊密結合,為國際人才提供定制化的指導和支持,如今已經創業成功。
《絲路瞭望》:“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余年來,我國與共建國家不斷加強創新合作,共同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從創新角度來看,“藤蔓計劃”有哪些成功實踐?
張曉東:“藤蔓計劃”突破傳統的校企合作形式和人才培養范式,以理念、模式、平臺創新贏得政府、高校、企業、學生等各界的歡迎和積極參與。特別在模式創新方面,“藤蔓計劃”創新了“政府 + 高校 + 企業”的協同模式,推動產學研項目合作,實現了政府、高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導,高校負責知識傳授和學術培養,企業提供實踐平臺和就業機會,確保各方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都能發揮自身優勢,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實習、就業、創業等多種形式,創新性地促進國際人才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雙向流動,讓人才能夠在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工作環境中鍛煉,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絲路瞭望》:2025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扎實推進,對“藤蔓計劃”的未來發展有哪些構想和建議?
張曉東: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但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疤俾媱潯痹诮窈蟮陌l展中,要緊緊圍繞“一帶一路”,保持戰略定力、抓住戰略機遇,主動作為,積極應對挑戰。
具體來說需要強化領導作用,統籌全局發展;發揮紐帶作用,促進貿易暢通;全面整體布局,突出重點發展。我們希望在今后的發展中,要高度重視“藤蔓計劃”與創新創業協同發展,積極爭取推進各地的自貿試驗區以“兩國雙園”“多國多園”模式加大支持國際創新創業的力度。努力推進“藤蔓計劃”成為各共建國家創新創業企業與我國企業之間的經濟紐帶,各地自貿試驗區可為各國創新創業企業在我國投資時爭取“準入前國民待遇加(準人后)負面清單管理”的高標準投資規則。同時,建議北京相關機構可以在制度創新框架內,對“藤蔓計劃”相關項目先行先試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國際人才等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動規則,降低要素成本與交易成本,打造“成本洼地”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