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報披露進入高峰期,A股市場再度迎來結構性行情窗口。政策托底、經濟溫和復蘇與估值中樞穩定共同構成業績行情的宏觀基礎。當前非銀金融、通信、家電等板塊中報表現亮眼,非銀受益于市場活躍與政策紅利,盈利增速顯著;通信受益于北美算力鏈部分個股集中披露高增速業績預告;家電在“以舊換新”與消費修復帶動下具備高盈利確定性。
進入7月,中報披露窗口已逐步打開。截至7月15日,已有近150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告,其中“業績向好”(含預增、略增、續盈、扭虧)公司有642家。
從歷史復盤視角觀察,中報業績期往往是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的重要催化窗口。回顧2010年以來的15個中報季,A股在這一期間出現9次結構性行情。總結經驗可以發現,推動中報期結構性行情的關鍵在于三大因素:政策預期改善、經濟基本面改善以及估值中樞提供的安全邊際。
從宏觀背景來看,今年中報期所處的環境條件有利。首先,政策層面延續溫和托底思路,“反內卷”成為近期政策熱詞,政策落地有望減輕上游供給壓力,助力高質量發展,外部環境方面,中美自日內瓦達成關稅框架性協議后,關稅戰沖擊邊際趨緩。其次,2025年上半年國內宏觀經濟溫和復蘇,需求結構改善。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高于全年5%目標,二季度國內出口整體穩健增長,6月出口同比增速超預期回暖至5.80%。第三,當前A股估值中樞維持在相對中性位置,截至7月16日,上證綜指PE估值分位數約為35%,中證1000和滬深300位于55%左右。
此外,市場情緒層面也在逐步回暖。7月以來,兩市日均成交額持續突破1.2萬億元,融資余額回升至1.86萬億元,ETF資金保持凈流入態勢,資金面呈現出積極改善跡象。2025年中報期具備再度演繹結構性行情的基礎。節奏上,業績持續超預期的行業板塊有望率先獲得資金青睞,在輪動格局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切換的重要線索。
分行業看,中報非銀板塊業績向好占比最高,39家已披露公司中有32家公司業績向好,業績增速中位數在150%左右,通信行業指數權重股集中披露業績預告,指數權重公司增速普遍50%以上,截至7月15日,家電已披露公司主要集中于上游公司,龍頭家電下游企業今年以來由于國補政策,板塊業績有較高確定性,后續有超預期可能。
非銀金融板塊因市場交易回暖和政策端持續利好,成為本輪中報季表現突出的重點方向。自“9·24”會議以來,監管層對經濟增長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視顯著增強。2025年以來,多項利好政策陸續落地,帶動一級與二級市場活躍度同步上升。
自4月“對等關稅”政策以來,伴隨預期改善,A股市場逐步企穩反彈,主要指數上半年整體收紅。券商作為市場活躍度的直接受益者,其經紀、投資自營及投行業務均出現環比改善。截至目前,已有28家券商披露中報預告,均為業績預增或扭虧,板塊整體景氣度良好。展望下半年,券商業績有望延續回暖態勢。
通信板塊北美算力鏈部分個股集中披露業績預告,光模塊板塊/PCB板塊頭部企業業績多有不俗表現,其中少數代表性廠商2025年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成長數倍。疊加此前擴產動作,可見算力景氣高企。此外,7月15日,英偉達在官網發文稱,公司將恢復H20在中國的銷售,并宣布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全新且完全兼容的GPU,板塊景氣度有望持續。
家電板塊在“以舊換新”政策推動與消費回補共振的背景下,盈利釋放能力持續凸顯。盡管二季度增長可能環比放緩,但同比仍具備較強的增速基礎。商務部數據,2025年4月,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大幅增長38.8%,在主要消費品中增速居首。
家電行業當前已披露企業主要集中在零部件環節。從終端數據看,美的、海爾等龍頭企業在二季度有望延續一季度良好表現。整體來看,政策推動下的換新需求、終端銷售的持續改善,以及龍頭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共同構成板塊盈利確定性的核心支撐。
整體來看,隨著權益市場熱度延續,具備業績支撐與政策催化的板塊有望在中報期獲得結構性關注,感興趣的投資者可借助ETF參與中報行情。
(作者系某頭部公募量化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