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7-0070-03
引言
當前,音樂作為一種娛樂形式和情感表達形式,與教育學、心理學和精神康復學之間有著諸多的聯系,在此條件下,使得各學科研究不斷地豐富和完善[1]。對于體育學科而言,受其運動和訓練特性的影響,與音樂間有著較多的共通點。近些年,隨著全民運動和全民健身理念的不斷深入,健身運動已成為許多人放松身心、增強體質的重要途徑,在健身運動中,面對枯燥乏味的訓練模式,盡管對訓練者進行身心和思想的疏解,依然會在一定程度上使訓練者出現壓抑的狀況。對于音樂而言,其曼妙的旋律、舒緩的曲調能夠緩解體育健身者內心的壓抑,對體育健身訓練的開展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為此,本研究主要對體育健身與音樂融合創新問題展開研究。
一、體育健身音樂概述
體育健身音樂也稱體育音樂健身活動,即通過音樂這一媒介,促進人體健康的一種系統性干預活動[2]。在此過程中,專業的指導人員或參與者自身,通過多種音樂體驗手段,構建起一種以音樂為驅動的健身關系,旨在通過這種關系,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標。
(一)體育健身
體育健身主要是指通過科學且合理的方式,運用多種方法與手段,以及系統的培訓措施,來維護和增強個體的身體健康。這一過程遵循人體生命活動的規律,旨在促進身體與心理的和諧統一。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進行了擴展,指出體育鍛煉不僅應關注身體的“無病、無傷、無殘”狀態,還應涵蓋精神健康和社會生活的全面幸福[3]。因此,體育鍛煉不僅是身體機能的提升,更是整體生活質量的改善。體育鍛煉不僅局限于身體各部位的強化,而且涵蓋了整個人體的全面發展。在此語境下,體育健身旨在促進體質的全面提升,而非僅追求某一運動技能的極致。音樂在體育學、醫學及心理康復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其在健身和臨床治療中取得的顯著效果,進一步證實了音樂在促進健康、康復和提升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音樂
音樂主要以其獨特的節奏、和諧的旋律以及悅耳的音色來傳達情感,通過音樂媒介,不僅能夠傳達情感,還能直接接觸人們的內心深處,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正如蘇聯著名音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其道德內涵是其核心,是其存在的根本意義。此外,古語有云:“動乎于情,發乎于外。”音樂作品不僅具有教育意義,還能以其獨特的魅力感染人心。在音樂的熏陶下,人們的情感和想象力得以自由馳騁,激發出深層次的情感波動,進而實現情感的凝聚與升華。民歌在社會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勞動號子在工廠環境中則用于協調工作節奏、緩解疲勞并激發團隊士氣。音樂通過其多變的旋律傳達出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音樂對人的心理狀態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它能夠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并激發正面的情感體驗。例如,柔和的旋律能帶來寧靜和放松的感覺。
(三)體育健身與音樂間的關系
在體育健身運動項目發展的過程中,音樂與體育健身之間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和促進關系,這一點已被廣泛觀察和研究。音樂通過提升人體的興奮水平、緩解心理壓力以及激發精神活力等方式,對體育健身產生積極影響。體育健身的目標在于增強身體素質,塑造健美體態。當前,心理學、醫學、運動訓練及運動康復學領域的專家們已經深入探討了音樂與體育健身的關聯,研究指出,音樂本身蘊含一種獨特的能量元素,在這種元素與人體內部的聲吶機制發生交互作用的情況下,其能夠對中樞神經系統及下丘腦產生刺激效果,從而促使血液容量得以提升,氧氣輸送效率得到改善,肌肉協調能力增強,并迅速激發人體的多種生理功能[4]
音樂與體育的結合,不僅將藝術的美感與競技的活力融為一體,還在促進身體素質提高的同時,豐富了參與者的審美體驗[5]。在跳遠運動中,助跑的節奏被認為是影響最終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運動員需要培養和保持優秀的節奏感。在跳遠項目的助跑階段,運動員需經歷由緩至急的速度轉換,這一過程對其動作的協調能力構成了顯著挑戰。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搭配一節由舒緩逐漸向緊張節奏過渡的音樂,能夠更好的釋放運動員身體的多巴胺,這對于運動項目的開展而言,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然而在某種情況下,音樂在體育健身活動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對參與者心理狀態的調節上。
二、音樂作用在體育健身中的可行性及重要性
(一)音樂作用在體育健身中的可行性
第一,音樂與體育健身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性。在探討音樂與體育健身對訓練者的影響時,可以較好的看出,這兩種藝術形式均能通過特定的節奏和氛圍,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盡管音樂與體育在表現形式上存在差異,但它們在激發觀賞者情感反應方面卻有著相似的機制。具體而言,音樂通過其旋律和節奏,能夠直接影響人的神經系統,進而調節情緒狀態。例如,在情緒低落時,選擇聆聽歡快的音樂或參與一項喜愛的體育活動,均能有效改善情緒。這一現象的背后,是音樂和體育通過刺激神經系統,向大腦傳遞復雜的信號,從而激活或調整控制情緒的腦區,使其達到預期的活躍狀態[6]。因此,音樂與體育在情感調節方面的共同作用,已成為研究其對人類情感影響的重要表現形式。因此從這方面來看,音樂和體育健身之間存在相似的功效和影響價值。
第二,音樂節奏與肢體動作間具有顯著的互補性。音樂節奏與體育健身中肢體動作的相互關系,表現為一種非意識主導的互補特性,這種特性源于人體對外部刺激的自然反應。最終,這種互補性成為將音樂與體育健身間的有效的表現形式。在體育健身過程中,小腦發出的神經信號是控制肢體動作的關鍵。音樂的欣賞,通過聽覺系統的感知,能夠將共通的特性傳遞至大腦,進而影響運動神經,實現動作與大腦的高度協調[7]。這種相互作用不僅體現了兩者之間的互補性,還顯著提高了人體的運動效率。這種互補機制,對于音樂與體育結合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三,音樂與體育健身教學存在關聯性。在體育健身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學方法的科學性顯著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進而對運動效果的提升和運動效率的優化產生深遠影響[8]。通過采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模式,可以有效推動預設的體育健身教學目標的達成。這一策略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還為音樂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實際的體育健身訓練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學生理解和執行指令方面存在顯著挑戰,音樂元素的融入不僅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還為體育健身教學方法的革新奠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
(二)音樂作用在體育健身中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提升運動者的認知和專注力。在體育健身運動的持續深化和發展過程中,音樂與體育健身之間的緊密聯系及其相互作用逐漸顯現。音樂不僅能夠激發運動者的積極性,還能有效緩解其心理壓力,從而提升運動者的精神狀態。在各類健身活動中,音樂的融人有效提升了運動效果,無論是涉及有氧還是無氧的運動形式。大量心理學、醫學及運動訓練領域的權威研究揭示,音樂具有一種特殊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作用于人體的聲吶機制,通過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和下丘腦,引發興奮效應,從而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氧氣輸送效率,并有助于提升運動者的專注度。
第二,有助于改善運動者的動作質量。體育運動員在賽前常借助音樂來調整心理狀態,音樂的節奏不僅有助于提升運動員的競技狀態,還能有效緩解其緊張情緒。對于健美運動員而言,特別是在古典健美比賽中,背景音樂的選擇不僅影響運動員的表現,也是裁判評分的重要參考。在健身訓練中,音樂同樣扮演著關鍵角色,在執行諸如臥推之類的自由重量訓練過程中,適宜的音樂可以有效提升大腦皮質的活躍水平,從而幫助健身者完成預定訓練量,并最大化訓練效果。由此可見,音樂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對運動表現有著顯著的積極影響。
第三,有助于調節運動者的心理狀態。在探討體育健身活動時,音樂對個人心理狀態的作用遠超其對生理狀態的影響,且這種作用更為迅速和強烈。舉例來說,音樂作品在情感表達上呈現出多樣性,有的作品展現出宏偉壯麗的氣勢和激昂的情感,有的則以抒情細膩、委婉動人的方式呈現,還有的作品節奏明快,充滿活潑與開朗的氛圍,而另一些作品則顯得深沉平穩,內在含蓄。各種音樂流派均能對個體的心理狀態產生顯著的調整與影響效果。音樂在激發運動者的積極情緒和動力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例如,節奏明快且充滿活力的音樂能夠顯著提升運動者的興奮感和激情,進而增強其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積極性。
三、體育健身音樂融合的具體實施步驟
(一)選擇合適的音樂樂曲
在體育鍛煉的實踐中,音樂的選擇與旋律的搭配對健身效果有著顯著的影響。具體而言,針對不同的健身活動,適宜的音樂類型和旋律能夠顯著提升鍛煉效果。在探討體育健身與音樂融合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精心挑選適宜的樂曲。音樂的節奏與旋律在體育活動中對運動神經的激活作用不可忽視,這種正面的影響能夠有效增強運動表現。在挑選音樂時,應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因素:首先,確保體育健身動作的節奏與所選音樂的節奏相協調。動作節奏的掌握是訓練的核心,其熟練程度與訓練的重復次數密切相關。其次,音樂的選擇應與運動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力相匹配。音樂信號的接收效果與接收者的知識背景和情感智商有關。對于運動者來說,如果所選音樂超出了他們的理解和節奏感知范圍,不僅無法提供有效的輔助,還可能對體育健身動作的執行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在進行慢跑、快走或某些球類運動的熱身階段,引入音樂元素可以顯著提升活動的趣味性。眾所周知,慢跑作為一種單調的健身方式,其脂肪燃燒效果與運動強度密切相關。
(二)根據不同體育健身訓練項目選擇不同樂曲
在探討體育健身訓練項目時,必須認識到所選樂曲的性質會因訓練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訓練者需全面理解并準確把握自身所處的訓練階段,這一認知是影響和提升訓練效果的重要基石。此外,這種對訓練階段的深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影響訓練效果的關鍵因素。在評估當前訓練階段時,主要依賴于訓練者個人的感知能力以及訓練員的科學規劃。在訓練的初始階段,訓練者往往難以充分理解音樂與體育健身之間的深度融合,這導致他們難以準確把握音樂節奏與體育動作之間的協調性。因此,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調整,以促進音樂與體育健身之間的和諧統一。隨著訓練進人中期或后期,通過調整和提升訓練強度,可以嘗試引入更具節奏感的音樂,選擇與運動項目特性相契合的旋律,從而在這一階段實現更佳的訓練效果。例如,在選擇慢跑時配備的音樂類型時,電子音樂、節奏布魯斯和 Hip-Hop 等風格因其獨特的旋律和復雜的節奏結構而備受青睞。這些音樂不僅以其悅耳的旋律吸引聽眾,更因其復雜的復合拍節奏而產生強烈的強弱對比,從而刺激大腦,提升興奮感。此外,這些音樂中的輕快節奏和旋律也能有效地改善心情,使人感到愉悅和放松。
(三)訓練者應強化對音樂知識的學習
系。音樂通過其獨特的節奏和旋律,在體育健身活動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而體育健身活動也對音樂有著特定的需求,這種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音樂的演變與發展。在進行健身活動時,不同項目、環境和群體對音樂的選擇各有差異。音樂作為一門獨立于體育的學科,其資源豐富且復雜,如何從中挑選出適合的樂曲并非易事。因此,訓練者和參與者須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儲備。在目標導向的框架內,音樂項目的積累與調整已逐步實現。音樂知識的學習應聚焦于個人熟悉的專業領域,并在此基礎上,適度推進項目的多維度完善。這一過程不僅為項目在不同層面的差異化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也為我們在音樂與體育健身的結合中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廣泛接觸音樂知識,深入理解音樂語言,提升個人音樂鑒賞力與節奏感,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將音樂的表現手法融人體育健身活動中,從而顯著提升體育健身的效果。
結語
總的來看,音樂與體育健身的結合,不僅優化了體育訓練的方法,提升了訓練的成效,還增強了參與者的動力,并有助于心理狀態的改善。此外,這種融合使整個訓練過程營造了愉悅和歡快的氛圍,從而使訓練者在身體和心理上都獲得了滿足感。因此,在開展體育健身訓練的過程中,應立足訓練的不同階段,借助音樂的力量,有目的、有計劃和有安排的為訓練者提供多樣化的體育健身訓練體驗,使體育健身訓練者取得較好的鍛煉效果。在未來體育健身音樂融合的研究過程中,可以從更深層次上探索音樂與不同體育健身類型運動的關聯,從而在此基礎上搭建新型的音樂與體育健身結合的鍛煉模式,進而給訓練者提供更為科學、高效且個性化的指導方案,促進健康與運動心理疏導領域的內容豐富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天媛.音樂鑒賞在文化建設中的應用[J].藝術品鑒,2023,(5):170-173.
[2]卓小蒽.儀式觀視域下央視文化類電視節目傳播研究——以《典籍里的中國》為例[D].湖北民族大學,2023.
[3][1]徐劍,歐陽柳青“馬拉松熱”現象對青少年學生體育健身促進的影響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22,41(1):11-14.
[4]余倩.音樂治療:用音樂拯救孤獨的靈魂[J].教育家,2023,(31):60-62.
[5]劉蘭池.身體與人格并重的體育教學探索與實踐[J].才智,2023,(9):117-120.
[6]侯欣.痛覺與其它感覺模態刺激強度評分與腦激活一致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2022.
[7]曹睿.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音樂記憶能力培養的探究[J].藝術時尚,2023,(5):0127-0129.
[8]楊顓,王鋒.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拳擊與格斗,2023,(12):79-81.
音樂與體育健身活動之間存在一種相互促進的關
(責任編輯: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