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表達一個觀點時,一定會思考如何讓觀點更具說服力。其實,一個恰當的故事就是為觀點注入靈魂的妙方。這個故事無須氣壯山河,哪怕如葉尖晨露、墻角苔痕般細微,也能在讀者心中激起漣漪。
比如,當你想要表達“團結力量大”這一觀點,小螞蟻搬面包屑的故事雖不耀眼奪目,卻有著獨特的魅力。一只螞蟻渺小如塵,面對數倍于己的面包屑,其力量微不足道。但它失敗后喚來伙伴,最終齊心協力完成任務。這故事如無聲贊歌,吟唱著團結能讓渺小匯聚成偉大。
若要闡述“遇到困難要冷靜思考、積極想辦法”這一觀點,《司馬光》《曹沖稱象》便是智慧的典范。小伙伴落入水缸,司馬光沉穩果斷砸缸救人;曹沖面對稱象難題,開動腦筋用石頭“等量代替”。他們在困境中展現出的冷靜與智慧,令人欽佩。
當你在記憶寶庫中尋得合適的故事素材后,如何讓它成為支撐觀點的堅固基石呢?首先,故事與觀點要緊密相連,如藤蔓繞樹般不可分割。其次,敘述要簡潔明了,迅速抓住核心、點明主旨。像《龜兔賽跑》,寥寥數語便剖析出不能驕傲、堅持到底才能勝利的道理。最后,最好選擇耳熟能詳的故事,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長》,它們如古老的歌謠,早已融入我們的文化血脈,更易喚起讀者共鳴。
我們應明白,并非只有宏大敘事、驚天壯舉才能作為觀點的堅實論據,那些清透幽微的小故事同樣能在論證時綻放光芒。在今后的寫作與表達中,愿你珍視每段平凡的小故事,讓它們化為靈動的音符,奏響論證的華章,讓思想跨越言辭藩籬,直抵人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