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控制的實踐過程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它要求企業必須建立一個合理的組織架構,這個架構需要能夠適應內部控制的要求,明確各個部門和員工的職責和權限,以避免職責不清和權力重疊導致的效率低下和管理混亂。
內部控制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成功開展具有保障作用,能夠提供良好的創新氛圍,促進創新效率的提升,是企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以某酒類銷售企業為例,分析其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探討應對策略,以期為企業改革實踐提供重要指導,有助于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實現可持續發展。
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伴隨“互聯網 + 流通”模式的迅猛發展,傳統管理架構下的業務流程存在較多非增值環節,信息傳遞速度緩慢,流程各環節間關系錯綜復雜,導致流程效率和效益低下,進而使得內部組織結構在管理層面難以適應企業發展的步伐。調研的某酒類銷售企業成立時間較長,老員工數量龐大,初始招聘時并未設定嚴格的學歷門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創新發展。
內部控制要想達成預期效果,就必須堅持崗位分離原則,避免出現一人多職、職權沖突等問題,不然很容易引發舞弊風險及其他職務失范。調研發現,該企業就存在下設子公司的部分城市自有庫房,在管理中庫管員和財務人員為同一人的現象。
提高內部控制活動效力,就必須保證相關崗位的精準匹配,確保執行主體滿足內部控制職能需要。但就現狀來講,該企業以營銷為主,在全國各省業務前端設置了片區財務崗位,而該崗位和財務會計崗息息相關,但部分人員卻不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提高了客戶和片區、片區和總部的溝通成本,影響了內部控制活動執行效果。
信息與溝通是內部控制的關鍵,要求企業實現高效的內部信息交流與共享,以避免“信息孤島”現象,確保數據決策支持系統的高效運作。然而,該企業僅對內部與外部信息進行了基礎整合,對于企業內部信息與溝通的實施策略考慮不足,甚至在部門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機制,這導致了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受到嚴重影響。
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監控是對其有效性進行全面評估的必要過程。該企業雖然建立內部控制審計監督機制,但流于表面形式,違規行為和操作失誤仍有發生,這反映了其財務審計的局限性。在違規行為發生時,由于缺乏明確的工作職責界定,難以實現責任的多方劃分,從而給公司帶來重大風險。
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應對策略
企業內部控制的實踐過程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它要求企業必須建立一個合理的組織架構,這個架構需要能夠適應內部控制的要求,明確各個部門和員工的職責和權限,以避免職責不清和權力重疊導致的效率低下及管理混亂。同時,企業還需要制定一套詳盡的內部控制手冊,手冊中應包含內部控制流程的標準操作程序、制度要求、關鍵應用點以及各個崗位的具體任務,確保每名員工都能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此外,企業還必須重視部門治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在企業構建職權與崗位分離機制的過程中,必須對業務流程中涉及的不同職務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分析與梳理。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因為它有助于識別和理解各個職務之間的潛在沖突和風險。此外,企業還需要明確界定各個崗位的職責與權限,確保每個崗位的職能范圍清晰、職責明確。通過這樣的方式,崗位與職務之間能夠形成相互監督與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制衡機制。這一機制的建立,能夠極大地提高企業內部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減少濫用職權和職務犯罪的可能性。
此外,企業還要做好關鍵崗位的相關建設工作,確保內控執行關鍵節點的合規、有效運行。企業要加強關鍵崗位人員的能力評估,確保其能力素養可以勝任具體工作,并進行常態化、系統化培訓,強化其安全意識、責任意識、風險意識,減少職業失范行為的發生。另外,企業還要建立會計崗位責任制,對財務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并通過周期性的碎片化提醒機制,確保各業務場景報銷的完整性與合規性得到及時傳達。
企業內部控制的全面優化與實踐路徑
通過構建完善的信息與溝通機制,可以有效促進企業信息內容的獲取,確保在關鍵經營活動中信息的即時傳遞,從而保障企業高層管理決策的時效性。信息溝通分為內部與外部兩個維度。一是提升內部溝通水平至關重要。這要求企業自上而下對內部控制體系有清晰的認識,并結合該體系對員工的職責與角色進行規劃與構建,以促進信息自下而上的順暢傳遞。基層員工在工作中若發現系統缺陷或漏洞,應立即上報。二是在外部層面,企業需優化與客戶、供應商及其他相關方的即時溝通渠道,并重視組織間的信息交流。
此外,為建立有效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傳遞與溝通機制,企業可設立意見箱,組織管理人員與員工召開交流會議,以收集員工意見。部門負責人也應主動征詢基層員工意見和建議,并認真考慮員工的實際情況。對于收到的有效建議,企業應予以表揚或獎勵,并確保其得到落實改進。同時,企業應舉辦學習和培訓活動,鼓勵全員參與,確保每位員工在企業發展中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與價值,從而更積極地參與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
在探討內部控制系統的監督機制時,可采用持續監控、個別評估,或二者的綜合運用,以實現對內控系統的有效監控。持續監控涉及企業日常運營的全過程,包括但不限于企業各級負責人與員工所掌握的信息,內部控制審計人員提出的改進建議,以及員工對內部控制流程的意見和建議。
個別評估則側重關鍵控制點,通過定期的檢查與評估來實施。在內部控制環境發生變動時,該方法有助于辨識新情況與原有內部控制系統的適應性及運行效能。另外,企業需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系統,通過建立和優化內控考核機制,對內控的執行過程、執行結果、責任主體以及關鍵節點等方面進行細致的檢查和評價。
企業在內部控制實踐中,要從整體層面入手進行審視分析,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既要優化組織結構、明確職權范圍,又要加強崗位規范、提高內控效力;既要完善溝通機制、促進全員參與,又要加強內部監督、完善考核機制。通過這些措施,企業能夠有效提升內部控制水平,增強風險管理能力,為企業的穩健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同時,企業應持續關注內部控制的動態調整,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不斷優化內控體系,確保其始終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作者單位:瀘州大成濃香酒類銷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