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版課標提出:“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水平。\"據此,筆者所在區域開啟了情境化命題的探索。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的期末紙筆測試中,三年級的一道試題引起了熱議。筆者結合該試題引起熱議的原因、反映的問題及對改進教學的啟示,談談這道試題引起的思考。
一、試題內容及熱議原因
1.試題內容及命題意圖。
這道熱議試題的內容如下:
唐伯伯的中醫館開業了,爸爸想給他送一幅書法作品,你認為寫下面的哪個四字詞語合適?請抄寫在空格中。

這道試題是基于三(下)第三單元語文園地“日積月累”命制的,問題來自真實生活。學生需要在理解情境要求的基礎上,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
2.引起熱議的原因。
(1)學生的完成情況與預期不符。
這道試題通過出示詞語降低了難度,命題組的老師在進行磨題時,一致認為這是一道“送分題”,預估得分率為 90% 以上。然而,筆者對命題得分情況進行跟蹤了解后發現,筆者所在區域,城區學生的得分率約為 76% ,農村學生的得分率約為 65% 。這一結果遠低于預期。
(2)老師認為情境中的詞語超出了學生認知。
通過與一線老師訪談,筆者了解到,老師們普遍認為:這道試題的完成情況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中醫館”“開業”等詞語在教材中并未出現,是屬于學生認知范圍外的。部分學生無法解決這一問題,是因為沒理解題自要求。另外,題干中的“書法作品\"對學生產生了干擾,誤填“筆墨紙硯\"也是這道題的錯因之一。
二、熱議試題反映的問題
期末紙筆測試作為階段性評價的慣用形式,旨在考查班級整體學習情況和學生階段性學習質量,是回顧、反思和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從這道試題的熱議原因中不難看出,老師們日常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1.學習目標低階化。
韓衛娟老師在《文本解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探究》(編者注:見本刊2023年第 10期)一文中,通過總結多年來聽評課經驗中教師的文本誤讀現象,提出“文本解讀淺表化\"的概念,即教師將文本簡單處理成識字與寫字、組詞造句、朗讀的工具,而沒有闡釋出其應有的語言、思維、審美、文化方面的內涵、意義與價值。如教學三(下)第三單元語文園地“日積月累\"時,停留在字面意義的梳理上,把目標定位為背誦與默寫。根據布魯姆目標分類理論,背誦和默寫指向的是最低層次的“知道”目標。這樣的學習目標,給學生留下的是“是什么\"的事實性知識。沒有將知識整合到有意義的圖式中,對知識進行深層的編碼與理解,學生是很難將知識應用到問題解決中去的。
2.學習過程淺層化。
當教師把教學內容定位為事實性知識,把教學自標確定為背誦和默寫相關知識時,在教學中就會傾向以講授的方式授課,課后又會要求學生采取背誦、反復抄寫等手段來維持記憶。這種重復型學習,是一種淺層學習。經歷淺層學習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少,記憶的效果也更差。如以上題目中的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如果學生不理解什么是“中醫”,自然難以遷移理解“中醫館”;同理,學生不理解什么是“望聞問切”,就無法判斷在中醫館內掛的書法作品上應該寫哪四個字。
3.學習視野片面化。
按照上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就會局限于知識點本身,只對文本進行淺顯的理解與重復的記憶。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主要編排了名言警句、古詩詞、成語、諺語等。這些內容飽含古代人民的思考與智慧,如果不對其進行文化溯源,學生就難以感受其魅力;要讓其煥發生命力,就應該把語文學習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三、熱議試題對改進教學的啟示
命題是評價的重要工具之一,通過發揮情境化命題的指揮棒作用,可引領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這道熱議試題給筆者帶來了如下啟示。
1.學習目標由知識轉向素養。
2022年版課標的頒布,標志著我國課程改革從以“雙基”“三維\"為目標的時代,跨越到了“核心素養\"時代。劉徽老師在《大概念教學: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一書中提到,素養目標應包括情感維(學生具備的意識)認知維(學生將知道,理解…)和技能維(學生能夠做到)三個維度。對于三(下)第三單元語文園地“日積月累”,也可以根據這個思路,在目標設計上體現從記憶、理解到運用的不同維度:初步理解三組詞語的文化內涵,并能背誦;能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運用三組詞語。
2.學習過程從淺層走向深度。
淺層學習的基本特征是教師主要以講授的方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學習且主要以機械重復的方法來維持學習效果。與之相反,深度學習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意義感(也可以理解為目的)的驅動下,對學習內容進行深人學習與探究,并在老師或同伴的幫助下,對學習效果進行反思與評價。如此看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類似前面試題中的真實情境給開中醫館的伯伯送一幅書法作品。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討論課本中的三組詞語:寫的內容是什么?內涵是怎樣的?為什么要如此選擇?由于這些情境問題比較簡單,學習結果的評價,可以在課堂上直接通過教師點評來實現
3.學習范圍從課內延至課外。
2022年版課標在“課程實施”中強調要“引導學生在多樣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基于此,教師應該常常思考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以生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程資源開發方面,教師也應該以2022年版課標為引導,充分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日常生活資源與特色文化資源、顯性資源與隱性資源等。如三(下)第三單元語文園地“日積月累\"的三組詞語中,文房四寶和雅人四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而中醫四診是學生接觸比較少的。教師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或日常生活的角度,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并用于教學之中。當然,因為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應選擇最有效的學習方式與最有價值的學習內容進行教學。
核心素養時代,對素養導向的命題與教學的探究仍任重道遠。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進行的當下,我們應該著眼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花都區教育發展研究院)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