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寫作文總像擠牙膏?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新意?其實,這是因為過去的作文教學缺乏創新,忽視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教學實踐出發,探索以創造性思維培養為核心的作文教學新路徑。
一、拆掉思維“圍墻”,讓想象自由生長
創造性思維需要擁有自由空間,不能以統一的“標準”去限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一)允許“非標準”表達方式
如果學生們把夕陽比作打翻的橘子醬,教師應注意避免以統一的標準給學生評價,而要鼓勵學生用兒童的眼光看待問題,尊重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的“非標準”答案充滿創造性。
(二)給創意“綠色通道”
寫作文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先把想法寫出來,對病句、錯字不必過多擔憂。要先確保學生們自由、創造性地表達,然后才是修改。
二、深挖生活寶藏,夯實創意表達根基
每一篇動人的文字,都是生活這片沃土中長出的絢麗繁花。
(一)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細節的能力。在“菜市場采風”活動中,讓學生記錄“攤主熱情吆喝”“顧客討價還價”等場景,創作出《菜市場的煙火氣》等充滿生活氣息的作品,讓學生學會用敏銳視角捕捉寫作素材。
(二)親歷活動,激發表達
校園活動也是重要的寫作資源。運動會、辯論會、足球賽、演講賽中,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比賽場景和人物神態等,在此基礎上,學生創作出《綠茵場上的拼搏》《教室里的“硝煙”》等文章,真實記錄成長瞬間。
(三)社會實踐,深化感悟
鼓勵學生多參與實踐活動。學校農耕園里種麥子、收麥子、打麥子的勞動體驗催生《豐收的喜悅》,細膩描繪學生們田間勞作的美好;丹朱嶺研學活動體驗礦工生活孕育了《煤炭故事里的成長密碼》,感受到了煤礦工人艱苦奮斗的精神,懂得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多元寫作訓練,搭建創意表達階梯
不同的寫作訓練,可以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上一層樓”。
(一)“經典文本”再創作
在文學作品教學中,文本續編成為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式。學習《窮人》后,教師創設開放情境鼓勵學生續寫。學生呈現多元結局:從桑娜一家勵志奮斗改善生活,到神秘力量介入的奇幻冒險;從鄰里互助的溫暖敘事,到命運無常的悲劇反思,展現出對原作的深度理解與創新思考。
(二)“變形記”寫作法
以小花、書包、黑板等為第一人稱,描繪出獨一無二的校園生活;或者想象2045年時自己會如何過生日,寫一篇神奇有趣的“2045年的生日日記”。不同的人物故事,多維的觀察視角,能編織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獨特體驗。
(三)“一題多解”挑戰
可以用“秋天”這兩個字來書寫豐收的喜樂、描寫飄落的黃葉、訴說登山的過程或者寄托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同樣的主題引導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感受,去表達。
四、澆灌鼓勵之花,讓創造性思維持續發展
評價作文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讓自己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教師批改作文時應先指出學生寫作的優點,并給予充分贊揚肯定,如“把考試緊張寫成‘心像被無數小拳頭捶打’,太生動了”,等等,這樣會使學生對寫作更有信心。
(二)給創意“點贊”
給學生的作文打分時,單設“創意分”模塊,告訴學生有獨特的想法,要比華麗的詞藻更重要。
(三)搭建展示舞臺
把好作文貼在班級展示墻上,或是制成美篇,或是在課堂上當作范文朗讀。只要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學生就會更加勇于表現自己,創新思維也能進一步得到發展。
總之,培養創造性思維是作文教學的核心任務,而寫一篇好文章的過程其實就是創造性思維成長的過程。拋棄所謂的“套路”“模板”,給學生一雙用心看世界的眼睛,讓他們用有趣的方式來閱讀世界、感受世界、描繪世界。當作文教學成為滋養思維的沃土,那么每個學生就都能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