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熹制定《白鹿洞書院揭示》,構建起書院的教育理念、方法與制度體系。“為學之序”明晰學習次序和路徑,凸顯自主學習、尊重差異、循序漸進,強調教學方式多元個性融合、學術研究育才協同。人工智能時代,對具備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與創新力人才需求迫切,需培養學生善用新工具,自主擇時空、選內容,以自主模式創知、解題、造價值。書院教育的自主學習傳統,助力學生明辨力與批判性思維養成,為人工智能時代能仁課堂革命提供珍貴鏡鑒。
關鍵詞:書院教育" 人工智能" 能仁課堂革命" 自主學習
古代書院教育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時代的能仁課堂革命,乍看“風馬牛不相及”。二者學習內容天差地別,時代跨度更是懸殊,恰似大西洋橫亙在美洲與非洲之間,空間距離與時代差異都無比巨大。但深入觀察研究,就像大西洋兩岸,雖然地表相隔遙遠,地下地質構造、古生物化石卻高度相似。古代書院教育倡導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實則有著重要啟示價值,值得挖掘與借鑒。
自朱熹制定《白鹿洞書院揭示》,書院教育首次全面確立起系統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管理制度,更引領“宋學七百年發展的大趨勢”(胡適《廬山游記》)。正如學界所言:“《白鹿洞書院揭示》的誕生,為書院教育筑牢價值根基,成為歷代書院辦學不可逾越的圭臬?!?/p>
一、書院教育的“為學之序”
《白鹿洞書院揭示》的“為學之序”,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系統闡述學習序列與方法。朱熹以“集句”形式,借圣賢話語,構建起對學習流程、路徑的完整思考。第一步自主博學,強調主動拓展知識廣度;第二步審慎審問,要求對所學細致追問、深度探究;第三步理性慎思,以嚴謹思考剖析事理本質;第四步明辨是非,培養正確價值判斷能力;第五步篤行致用,實現知識與實踐融合,達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向度。這一序列,通過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有博歸約的自主學習邏輯,激發學生內驅力,錨定學習價值坐標。
書院教育依托次序,衍生出鮮明學習特質。(一)教學相長。倡導自由講學與自主學習互融,師生平等切磋,呼應“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以自學為基,涵養自覺自律的學習品格。(二)因材施教。書院根據學生學習的基礎和能力,定制學習內容與要求,尊重個體成長節奏。(三)思辨啟智,將多元教學與個性化學習結合,以討論、問推式論辯為載體,激活思維碰撞,如“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培育思辨力與批判性思維。(四)學研互促。打破育人與學術邊界,以教學帶動研究、以研究反哺教學,實現人才培養與學術發展雙向賦能。
二、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習
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習,是刷新認知、重塑自我的過程。隨著知識越來越豐富、眼界越來越開闊,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就越來越強,思考更有深度,從而催生創新創造。人類已邁向人工智能時代前夜,相關技術正迅速覆蓋社會發展軌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認為,進入AI時代,大國競爭更需儲備能獨立思考、突破創新、敢于挑戰已有“標準答案”的人才。DeepSeek等多個大模型認為,AI輔助教育會加快教育“同質化”進程,因此能夠獨立思考、拓展認知邊界、具有批判思維的人才將尤為可貴。
依據上述觀點,人工智能時代學習有以下特點。其一,學習目的聚焦創生知識、解決問題與創造價值。此時代,人的大腦不再是知識的儲藏室,而是要學會篩選、整合和創生新知識,從而為生產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價值。其二,教與學的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強調自主學習,尤其是差異化學習。其三,學習的內容不再基于過往經驗的傳統知識,而是依托人工智能生成——借數據訓練、邏輯推理、機器學習算法,進行數字化、價值化標定,形成全新的知識和技術。其四,學習時空邊界被拓展,未來的學習時空會非常寬泛、自由。其五,學習工具發生變化,如利用計算機、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基于大模型學習工具,獲取解決問題的新知識、新技術。可以說,自主將成為未來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關鍵詞和生存方式。
三、人工智能時代能仁課堂革命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能仁中學2021年開啟新一輪課堂革命,確立新教學觀,“把課堂還給學生,引領學生自主發展;把舞臺讓給學生,欣賞學生生動發展;把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創新發展”,并提出“重構課堂生態,打造智慧課堂”;確立28字課改方針,即“學教設計,問題驅動,限時講授,小組合作,踴躍展示,當堂反饋,作業革命”;構建了“三真四有五環節”的課堂教學范式,即發現“真問題”、開展“真活動”、實現“真學習”,教學設計要“有目標、有互動、有質疑、有反饋”,教學流程為“導入新課、呈現目標、自主學習、預習展示,問題驅動、合作探究,學生質疑、教師點撥,課堂總結、當堂檢測”。期待通過課改,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進入“真學習”的狀態,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批判性思維,讓學習主動發生,更有趣味。2022年,優化課堂結構,強調“自主先學,情景導學,合作助學,踴躍展學,多元評學,以練促學”。2023年,關注學生“學”的變革,提出“重構學習流程,提高學習質量”。學習流程分四步,第一步學會預習,即工于自主學習,也是“真學習”的開始;第二步學會尋疑,即勤于發現問題,強調“真問題”的重要;第三步學會析疑,即善于分析問題,也是思維“真活動”的體現;第四步學會解疑,即勇于解決問題,也是學習價值的呈現。為此,我們首先抓預習,因為預習是“真學習”的開啟,把發現問題作為學習的重要開端;其次抓分析,分析是“真學習”的關鍵,把分析問題作為學習的重要過程;最后抓解決,解決是“真學習”的目的,把解決問題作為學習的重要目標。
四、書院教育對人工智能時代能仁課堂革命的啟示
當前,人類學習內容多為過往的知識和經驗。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徐揚生校長認為:“人工智能是向后看的,它依賴于已有數據;而人類的智慧是向前看的,具有無限的創造力。人類不應放棄思考與體驗,如同發明汽車后仍需走路,文明的傳承在于實踐與感悟?!?015年起,能仁中學組織教師研究中國古代書院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了解清末狀元張謇求學于百年師山書院的學習經歷。書院教育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明辨力和批判性思維,為人工智能時代能仁課堂革命帶來很大啟迪。
(一)重新審視學習目的。書院教育強調“為己之學”,“尊德性和道問學統一”,“學行、學術和人格修養一體”,突出道德本位、知行合一。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所長、哲學家Nick Bostrom曾以“回形針隱喻”,揭示了人工智能缺乏人類價值觀念。因此,人工智能時代的倫理風險需要我們借鑒書院教育,“不僅要促進學生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更要幫助學生深刻領悟知識內蘊的生命意義和價值關懷”。通過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對人類的終極關懷,讓人工智能更好服務人類。書院教育以仁心為本的社會關懷和倫理教育,為人工智能時代建立“全球倫理”、為能仁課堂革命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供了極佳的借鑒。
(二)重新審視學習方式?!爸v授式”“題海戰”等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難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審辨式思維?!爱斀虒W被當作一種簡單的知識傳遞時,它便不能引發學習,甚至還會阻礙學習?!睍航逃貙W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朱熹構建“學、問、思、辨、行”過程,強調“學、問、思、辨”需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博約窮理,窮理的目的就是要身體力行、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這正是能仁課堂革命強調的真實情景探究、追問辨析、內化篤行。人工智能時代“人的學習是在具體的境脈與情境之中產生的,因此,只有學習者作為當事者‘參與’知識得以現實地起作用的真實的社會實踐之中時,‘學習’才得以實現。”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任務群”“大觀念”“大主題”“大單元”等設計思路和教學技術,通過創設真實情境,體驗“真事”,學會“真做”,獲得“真知”,“進而實現核心知識的意義增值,創造個體知識和公共知識的價值統一”。人工智能時代能仁課堂革命,就是要讓知識獲取途徑更加多元化,學習模式更具個性化,自主學習、按需學習、混合學習等新模式必將成為主流,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超強自主學習能力、審辨式思維能力、深度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重新審視學習時空。書院教育的學習時空相對自主、自由,且可以深入社會踐行所學,倡導知行合一。清末狀元張謇先生之所以能成為水利專家,就是因為在書院學習期間,隨恩師孫云錦去淮安、開封等地開展“田野調研”,并深入學習研究靳輔、陳潢的治河專著,將學習的空間從書院搬到了淮河、黃河,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經世濟民。人工智能時代能仁課堂革命,就是讓學生可以更加自主、自由地選擇學習時空,將教室延伸到學校之外,將課堂搬到大自然或者博物館、科技館、工廠、農場等,未來甚至可以拓展到星際天體。
透視未來,我們預見人類美好的明天,但也應清醒地看到人類即將面臨的一些困境。回望過去,了解我們的祖先憑借自身的智慧與能力克服困難走到今天,可以從中國古代書院教育中尋找啟迪:教育培養人才要“以人為本”,重視倫理道德,強調自主學習,肯定人的價值,倡導獨立思辨,追求知行合一,培養社會責任和擔當精神?!盎厮輦鹘y教育,嘗試從傳統書院教育的理念和形制中,思考和借鑒充滿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這未嘗不是一條變革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