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19-0013-03
教師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逐步意識到學生是有情感與心理需求的個體。傳統德育重規范灌輸從而使得教師常忽略學生內心感受。情感教育可讓學生在道德認知與實踐間建立深刻聯系,例如在充滿關愛的班級環境里,學生能將友善等品質內化為行為習慣。同時中學生處于青春期,他們面臨學習、社交等心理挑戰,其心理健康狀況影響自身學習、人際與人格發展。若中學生缺乏引導支持,心理問題將阻礙其成長,而正確的心理健康引導能助其保持平衡穩定,積極面對困境。故而教師深人探究情感教育在中學德育中的應用、心理健康引導的體現及二者整合路徑意義重大,這樣既能培育全面發展的中學生,又利于構建和諧校園,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情感教育在中學德育中的應用
(一)情感教育的目標設定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識別和理解自身的情感,包括喜悅、悲傷、憤怒、恐懼等基本情緒以及諸如自豪、羞愧、內疚等復雜情感,令學生能夠清晰地感知自己內心的情緒變化。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合理表達情感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人群時,以恰當的方式抒發情感,避免出現壓抑或過度宣泄的情況,讓學生在與同學交流時能夠真誠分享快樂、表達關心,在遇到沖突時能夠冷靜地表達不滿而非訴諸暴力。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積極情感如友善、寬容、感恩等對個人成長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理解負面情緒若能正確對待也可成為成長的契機,譬如教授學生從失敗的挫折感中汲取動力,幫助學生建立堅韌不拔的品質。教師運用情感教育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情感自我調節能力,讓學生在面對壓力、困境或情緒波動時,能選擇運用深呼吸、積極的自我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保持情緒的穩定與平衡,進而以良好的心態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二)情感教育的內容選擇
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教學設計時,要讓教學內容與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實際相契合。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放學后看到家長精心為自己準備的飯菜,生病時看到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等與父母家人相處的點點滴滴,讓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珍貴,在生活細節中激發出對家人的敬愛之情和感恩之心。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親情故事分享會”,讓學生把自已家庭中最感人的故事分別講述出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親情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與活動設計
多種教學方法和活動可供教師在中學德育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教師可以提出帶有感情爭議的話題,如“在競爭激烈的班級中,是個人成績重要,還是班級整體榮譽重要?”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中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需要傾聽他人的意見并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尊重他人情感的意識,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加深他們對情感價值的認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忠犬八公》等感人至深的影片,讓學生在觀影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到忠貞、愛、守候等情感內涵。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團隊拔河比賽等戶外拓展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感受團隊協作的力量,體會勝利的喜悅或失敗的挫敗感,進而讓學生在情緒中學會調整心態,提升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凝聚力。
二、心理健康引導在中學德育中的體現
(一)心理健康引導的重要性
當學生處于心理平衡、情緒穩定的狀態下,在學習中能夠更加集中精力,思維更加敏捷,記憶力的發揮也會更加出色。比如,教師發現一個沒有過度考試焦慮的學生,在考場上能冷靜思考,正常發揮水平;而長期被焦慮情緒困擾的學生,在考試中大腦可能會出現空白,發揮不正常。這就是為什么呢?心理健康的學生,個性積極樂觀,溝通能力強,共情能力強,與同學、老師、家庭的關系也比較融洽。相反,有自卑、孤僻等心理問題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可能會遇到障礙,很難融入集體生活,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也會因此受到進一步的影響。教師在這個階段應運用心理健康輔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培養學生自信、自立、自強的品質,使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更好地應對各種困難和挫折,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穩定、積極向上的性格特點。
(二)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體系構建
學??稍O立專門的心理輔導室,并配備專門的心理輔導教師,心理輔導室的環境應該是溫馨、舒適且具有充分的私密性的,以便于學生與輔導員放松身心地在此環境中進行溝通與心理輔導。心理咨詢教師要有扎實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運用認知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療法等不同的治療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心理輔導服務。同時學校管理者還要建立心理檔案管理系統,跟蹤記錄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干預措施有的放矢。比如,組織學生在入校期間進行包括性格測試、情緒狀態評估在內的心理健康綜合測評,將測評結果列人心理檔案,并定期進行更新分析。另外,學校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衛生宣傳周等活動,將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到學生中去,以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使其了解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和應對方法,如,怎樣緩解學習壓力、怎樣處理人際關系沖突等,為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健康氛圍做好鋪墊,為學生了解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及應對方法提供幫助,同時也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三)預防機制與危機干預措施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預防機制和危機干預措施對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極為關鍵。預防機制方面,學校可將心理健康教育納人日常教學體系,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程內容需涵蓋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心理調適方法、青春期心理特點等方面,以便學生能系統地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時教師可教授學生一些簡單的放松訓練方法,像漸進性肌肉松弛法、冥想等,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可以自行緩解壓力。同時學校管理層可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讓教師能夠在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中及時察覺學生的心理異常表現,并給予恰當的引導和幫助。在危機干預措施上,由學校管理層明確危機干預的流程和責任分工,并制訂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計劃。學校管理層應確保需要時能迅速啟動干預機制,并組織專業人員進行評估干預,一旦發現學生出現自殺傾向、重度抑郁等嚴重心理危機應及時通知家長,并密切配合勸慰學生,共同保護學生生命安全。比如,學??梢越M建包括心理輔導老師、校醫、班主任在內的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在接到危機報告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在后續的恢復過程中,采取穩定學生情緒、與專業醫療機構聯系、持續跟進等相應的應急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支持和幫助。
三、情感教育與心理健康引導的整合路徑
(一)構建以情感為核心的德育模式
在德育課程設計上,教師要以情感體驗為先導,在德育教學方法上,注重情感的溝通和互動。
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信任的情感關系,傾聽學生的心聲,試著去理解他們的情感困惑,在情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道德的思考和行為的選擇,而不是單純的說教者。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道德情境中分享情感感受、共同探討如何在情感驅動下做出正確的道德行為,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情感經歷,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另外,教師也要把情感因素融入德育評價體系中。除了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行為表現外,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變化,如對道德的認同感是否增強、正面道德情感是否被培養等,對學生的德育成果進行盡可能全面客觀的評價。
(二)將心理健康引導融入日常教學
各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引起重視,要將心理衛生知識、心理調適方法適時滲透到學生身上去。如在數學教學中,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產生焦慮情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學習上的困難,鼓勵他們采用分解問題的策略,逐步加以解決,同時教師還可以教授學生一些放松的技巧,幫助學生緩解焦慮情緒,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緩解壓力的本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描寫,提高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從而了解不同的心理狀態和情緒上的變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營造積極的心理氛圍,可運用教學活動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團隊協作精神,多采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鼓勵性評價語言等。另外,學校還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并開展跨學科的心理健康主題教學活動,由教師對各個學科的資源進行整合。比如,以“生命的意義”為主題的語文教學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生命題材的作文創作,讓學生在寫作中思考生命的價值;心理健康教師可以通過多學科協同教學,深化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理解,還可與學生一起從各個方面探討如何珍愛生命、應對人生中的挫折等。
(三)促進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系,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把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指導等方面的知識和方法普及給家長,讓家長了解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情感需求,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和教育能力,召開家長會時教師可找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講解視頻,為家長們播放咨詢師講解如何有效地和青春期的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如何辨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適時地給予幫助等視頻。同時,對學生在校期間的情緒表現和心理健康狀況,學校要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對學生的成長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注意在家庭生活中給學生足夠的關心、支持和鼓勵,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在家庭生活中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在戶外運動、家庭聚餐等家庭活動中,家長要積極與學生一起參與,在活動中增進彼此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品質。另外,家長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發育和心理健康,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情感榜樣和道德榜樣。只有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全方位、多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才能全面、健康地促進他們的成長。
四、結論
情感教育與心理健康引導在中學德育教育中相輔相成、不可或缺。通過合理應用情感教育、有效開展心理健康引導以及積極探索兩者的整合路徑,能夠提升中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為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健康心理素質和積極情感態度的新時代中學生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萍萍.初中生心理發展對德育實效性影響探究[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0,35(6):112-115.
[2]齊穎,石光磊.排舞對中學生身心健康和學校德育工作影響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8) :125-126.
[3]唐揚才.淺談情感教育在中學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人生十六七,2018(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