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tatusquoofitravenous infusiontherapyintertiaryhospitalsnationwideandtoprovidasis forfurthermprovingtheuaityfintraveousifusionMethds:Arosssectionalsureywasconductedonconvenientlyselectedtertia medicalistutiosusingtequestioaieonthurrtsituationofintravenousifusonthrapyinospitalsatallevelsesigedby theIntravenousIfusionTrapyProfessonalCommieeofteCinseursingAsociatioesults:totalof99validustoe were recovered.The average infusionrate on the survey daywas 71.9%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bottles per person per day was 3.4. Intravenous therapy teams were established in1140 (95.1%) hospitals.The usage rates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a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 were all above 90% .Three-way stopcocks were selected in1 099 (91.7%) )hospitals.And infusion connectors were selected in 1117 (93.2%) )hospitals.The technology for establishing central venous access was carried out in1090 (90.9%) hospitals.And thePICC technology wascarried out in1117 (93.1%) hospitals.Themain skindisinfectants in tertiary hospitals were povidone-iodine withan efective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more than 0.5% And 75% ethanol. The skin puncture site for disposable intravenous steel needles in 904 (75.4% )hospitalswasselectedto belarger than 5cm .And the skin disinfection range for peripheral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 in 957 (79.8%) hospitalswas selected to be larger than 8 cm.Conclusions: Theskillofitraveoususioraitaryospialsiniseveedpidlyoweerutrestilo Itisrecommendedthatmedicalinstitutionsfurtherstandardizethenursingoperationproceduresimplementtrainingandaement, and incorporatetemintoteursingqualityevaluatiototandardizeteursingbehaviorofitravenousthrapy,oastoproote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travenous therapy in China.
Keywords intravenous therapy; infection control; nursing management; patient safety摘要目的:調查全國三級醫院靜脈輸液治療現狀,為進一步提高靜脈輸液質量提供依據。方法:采用中華護理學會靜脈輸液治療專業委員會設計的全國各級醫院靜脈輸液治療現況調查表對便利選取的三級醫療機構進行橫斷面調查。結果:共回收有效調查表1 199份。調查日平均輸液率為 71.9% ,人均每天3.4瓶;1140所 (95.1%) 醫院建立了靜脈治療護理團隊/小組;外周靜脈留置針、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中心靜脈導管(CVC)的使用率均在 90% 以上; 1099 所 (91.7%) 醫院選用三通, 1117 所(93.2%) 醫院選用輸液接頭;1090所 (90.9%) 醫院開展了中心靜脈通路建立技術,1117所 (93.1% )醫院開展了PICC技術。三級醫院皮膚消毒劑的主要選擇是 0.5% 以上有效碘濃度的碘伏和 75% 乙醇;904所 (75.4%) 醫院一次性輸液鋼針穿刺處皮膚選擇 gt;5cm ,957所 (79.8% )醫院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消毒范圍選擇 gt;8cm 。結論:我國三級醫院靜脈輸液治療技術發展較快,但存在一些不足。建議各醫療機構進一步規范護理操作流程,實施培訓與考核,并納入護理質量考評中,從而規范靜脈治療護理行為,以促進我國靜脈治療專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靜脈治療;感染控制;護理管理;病人安全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5.13.002
靜脈輸液治療是藥物治療的重要給藥途徑,在治療疾病和挽救病人生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靜脈治療在為病人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存在技術風險及護理安全隱患。歐美國家依據輸液治療實踐標準指導臨床實踐活動,極大地保障了病人和護理的安全2。我國自2013年起相繼制定了《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等行業標準[3-4],使我國靜脈輸液治療護理技術的臨床實施有了標準可依,為規范我國的靜脈輸液治療、確保病人的治療安全起到積極的作用。但隨著靜脈治療技術的多樣化發展,臨床同時存在著護士靜脈治療工具選擇不合理、靜脈技術應用不規范的情況,給病人帶來一定的風險,如輸液微粒污染、藥物滲出、靜脈炎、感染等安全隱患。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全國三級醫院靜脈治療工具、技術應用、消毒管理等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以促進靜脈治療的規范化發展。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23年11月在全國三級醫療機構進行橫斷面調查。納入標準:三級醫療機構(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被調查醫院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調查期間因各種原因無法完成全部調查內容。本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24)倫審第52號]。
1.2 調查工具
本研究調查工具為全國各級醫院靜脈輸液治療現況調查表,該調查表由中華護理學會靜脈輸液治療專業委員會經過文獻回顧、專家組討論形成。本次調查研究為其中的“靜脈治療護理現狀調查\"部分。該部分調查內容包括:1)填寫說明;2)一般資料,包括醫院名稱、類型、調查日輸液人數、輸液量等;3)靜脈治療護理現狀,包括靜脈治療工具、靜脈治療護理技術等。
1.3 質量控制
本研究由中華護理學會靜脈輸液治療專業委員組成研究團隊成員,負責調查表的發放、收集和質量控制。線上調查表形成:研究成員將調查表轉換為問卷星作為線上調查表,并進行3輪預填寫,形成最終版線上調查表。
調查表填寫:1)研究成員將問卷星鏈接/二維碼發送至中華護理學會靜脈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微信群及全國各省靜脈治療護理專科分會主任委員群,告知此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和填寫方法等,由各委員在其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發放調查表,每所醫院完成1份。2)
該調查表填寫由對醫院靜脈輸液治療非常了解的護理管理者(如護理部主任、護士長等)或靜脈治療工作委員會(靜脈治療小組)負責人來完成。3)被調查者在填寫過程中有疑問時,由研究成員采用一致性語言進行解釋。4)調查表收集完畢后,由研究成員對收集的調查表逐一檢查,對于漏填項或存在邏輯問題項,需再次聯系該省/直轄市/自治區委員,提示其檢查或核實以確保調查表完整和正確,對于未核實數據,不進行最后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定量資料采用頻數、響應率 (%) )、構成比 (%) 進行描述。采用多重響應分析法對多選題結果進行分析。響應率指某選項被選擇次數占該選項所有被選擇選項總次數的比例,即某選項被選擇次數/該選項所有被選擇選項的總次數 ×100% ;普及率是指某選項被選擇次數占參與該項調查醫院總數的比例,即某選項被選擇次數/參與該項調查的醫院總數 ×100%
2結果
本調查收到調查表1364份,剔除無效調查表后(填寫時間小于1200s和重復填寫的調查表),有效調查表為1199份,有效回收率為 87.9% 。
2.1醫院分布情況
本次調查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199所三級醫院進行。其中952所 (79.4% 為綜合醫院,247所( 20.6% )為專科醫院。醫院具體分布見表1。
表11199所三級醫院分布情況
Table1 Distributionof1199tertiaryhospitals

2.2靜脈輸液情況
在調查日,全院住院輸液人數占住院總人數的6.0%~91.0% ,平均 71.9% ;每天每人輸液 1.0~8.7 瓶,人均每天3.4瓶。
2.3靜脈治療專業化隊伍發展情況
本次調查中有1140所( 95.1% )三級醫院成立了靜脈治療護理團隊/靜脈治療小組。
2.4靜脈治療工具選擇及穿刺技術發展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三級醫院靜脈輸液治療工具以一次性輸液鋼針、外周靜脈留置針、中線導管、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中心靜脈導管(CVC)植入式靜脈輸液港(PORT)等多種形式并存。
其中,外周靜脈留置針、PICC、CVC的普及率位居前3位,使用率均在 90% 以上;在穿刺技術開展方面, 90% 以上的三級醫院開展了中心靜脈通路建立技術和PICC技術,以超聲引導下賽丁格穿刺技術普及率最高。在穿刺部位消毒劑選擇方面, 0.5% 以上有效碘濃度的碘伏和 75% 乙醇是前2位選擇。
2.4.1靜脈治療工具選擇情況
在1199所三級醫院中,有1191所 (99.3% )醫院使用外周靜脈留置針,1122所( 93.6% 醫院使用PICC,1094所 (91.2% )醫院使用CVC;在輸液連接裝置使用方面, 90% 以上的醫院以輸液接頭和三通為主。見表2。
表2靜脈治療工具選擇情況
Table2 Selectionof intravenous therapy tools

2.4.2靜脈治療穿刺技術開展情況
靜脈治療穿刺技術開展方面:1090所! (90.9% 醫院開展了中心靜脈通路建立技術,1117所 93.1% 醫院開展了PICC技術,658所 (54.8% 醫院開展中線導管穿刺技術。PICC導管尖端定位技術以X線居多,IC-ECG(intracardiacelectrocardiogram,IC-ECG)次之。見表3。

2.4.3靜脈治療穿刺部位消毒劑及消毒范圍選擇 情況
接受調查的醫院中,消毒劑選擇方面排名前2位的是 0.5% 以上有效碘濃度的碘伏和 75% 乙醇;在消毒范圍方面,904所( 75.4% )醫院一次性輸液鋼針穿刺處皮膚消毒范圍選擇 gt;5cm ,957所 (79.8% 醫院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消毒范圍選擇 gt;8cm ,850所 (76.1% ))醫院PICC穿刺消毒范圍選擇整臂消毒,388所( 59.0% 醫院中線導管穿刺消毒范圍選擇整臂消毒。見表4。

3討論
3.1三級醫院靜脈治療發展已趨向專業化
靜脈輸液治療小組是提供標準化護理和最佳實踐的專業輸液治療團隊,承擔建立健全靜脈輸液護理操作規范、對疑難靜脈輸液個案進行會診指導、及時給臨床一線提供靜脈輸液新信息的職責,覆蓋全院各護理單元。靜脈輸液治療小組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高靜脈輸液工作質量,推動靜脈輸液專業化的發展,提高病人對靜脈治療的滿意度。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1140所 95.1% )三級醫院已建立了靜脈輸液治療小組,高于孫紅等52014年對全國147所醫院調查的數據中 92.5% )。說明隨著靜脈技術的發展,靜脈治療的專科化已成為臨床護理實踐發展的策略和方向。
3.2三級醫院人均日輸液量較高,輸液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有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3964所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住院病人靜脈輸液使用率為 86.1% ,平均每床日靜脈輸液使用數量為2.69瓶。在本次調查中,在調查當日輸液率為 71.9% ,人均輸液量達3.4瓶,與2020年輸液使用率相比有所下降,人均輸液量較高,這一數據反映出我國過度輸液情況有所改善,但仍較為嚴重。靜脈輸液過度使用是當前醫療質量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靜脈輸液不合理使用,不僅無法提高病人治療效果,而且存在如輸液微粒污染、藥物滲出、職業暴露等安全隱患[7-9]。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提示,近10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中注射劑占比為 55%~65% 。這可能與病人對靜脈輸液風險認識不足有關。在《2024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1中,“提高住院病人靜脈輸液規范使用率\"被列為十大目標之一,建議醫療機構需要針對住院病人靜脈輸液使用情況探索質量改進長效機制,從多個維度綜合評價,重點關注住院病人靜脈輸液使用率、每床日靜脈輸液使用頻次、液體總量和藥品品種數量等指標,并采取綜合措施予以干預,以保障醫療安全和病人權益。為促進合理用藥,降低住院病人靜脈輸液使用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通過開展明確靜脈輸液安全管理要素、開展靜脈輸液專項管理工作、建立無需靜脈輸液的病種清單與技術規范等一系列措施,在理念、制度、標準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使住院病人靜脈輸液使用率、使用量下降,臨床合理用藥成效顯著,為醫療質量管理提供了思路[12]。
3.3輸液治療工具的選用范圍較廣,但不同工具之間
發展不均衡
3.3.1不同輸液治療工具的普及率存在較大差異
靜脈治療工具與技術得到快速普及與發展,但不同三級醫療機構靜脈治療技術發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現象。本次調查顯示,全國三級醫院靜脈輸液治療工具的選擇以一次性輸液鋼針、外周靜脈留置針、中線導管、PICC、CVC、PORT等多種形式并存。其中,外周靜脈留置針、PICC、CVC的普及率在 90% 以上,中線導管普及率為 59.1% ,與王蕾等[13在2018年調查的數據相比呈增長趨勢,一次性輸液鋼針的使用率為87.9% ,較2018年略有下降。說明三級醫院各科室靜脈治療穿刺工具以外周靜脈留置針為主,其次為PICC、CVC、一次性輸液鋼針、PORT、中線導管。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外周靜脈留置針導管材料具有很好的韌性,對血管刺激性小,操作方便,可用于短期靜脈輸液治療,減少了反復多次穿刺給病人帶來的痛苦。而中心靜脈血管通路包括PICC、CVC、PORT等,因其適用于多種性質的藥物輸注,具有置入操作安全、病人耐受性好等特點,在臨床中得到了較多的關注,但費用也相對于外周靜脈短導管較高,血栓形成及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風險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臨床普及應用[2]。中線導管的臨床普及率較低的原因可能是中線導管對于輸入溶液的性質和適用人群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對于腫瘤、需要靜脈營養以及血液高凝狀態等病人的適用性較差[2。而一次性靜脈輸液鋼針僅適用于單次給藥,腐蝕性藥物、刺激性藥物輸注不應使用,容易發生藥物滲出及針刺傷4。關于如何正確選擇靜脈治療工具的方法,相關指南指出:醫務人員應依據病人的治療方案,包括預期時間、血管特點、年齡、合并癥、輸液治療史、病人偏好和經濟條件、醫療機構的資質和資源等,為病人選擇合適的導管[2.4]。
3.3.2三級醫院輸液連接裝置臨床使用較廣泛
《標準》建議:輸液附加裝置包括三通、延長管、輸液接頭、過濾器等,應盡可能減少輸液附加裝置的使用4]。在本次調查中,1099所 91.7% )醫院選擇使用三通,1117所( 93.2% 醫院使用輸液接頭,999所( 83.3% )醫院使用肝素帽。表明我國三級醫療機構使用輸液附加裝置現象較普遍。在臨床輸液治療中,使用無針輸液接頭可有效降低醫務人員針刺傷的風險,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對于輸液附加裝置的選擇,有研究指出采用正壓接頭在病人使用PICC輸液治療中獲得較好的效果;并且與肝素帽相比,在防止導管內血液回流、預防導管堵塞、避免護理人員針刺傷及延長PICC留置時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14]。三通在連續密閉式輸液系統中作為連接裝置使用,能夠減少輸液接頭的斷開頻率,保證輸液系統的密閉性,但考慮到三通內部結構的無效區會影響沖管、消毒效果,故三通接頭也是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發生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15-16]。一項專家共識建議將三通接頭用于密閉式輸液系統中,并且需要與輸液器/無針輸液接頭連接使用,避免多個三通接頭連接使用[15]。由于目前沒有研究明確某種類型的輸液附加裝置在預防CRBSI、血栓性堵管方面有優勢,所以臨床使用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國內相關專家共識[15-16]建議機構內或病區內應避免使用過多種類的連接裝置,規范不同輸液連接裝置使用、維護的操作流程,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3.4靜脈穿刺技術發展迅速,需進一步優化選擇
在本次調查中,有1090所( 90.9% )三級醫院開展了中心靜脈通路建立技術;1117所( 93.1% 醫院開展了PICC技術。658所 54.8% 醫院開展了中線導管穿刺技術。說明三級醫院靜脈治療技術較為先進,靜脈治療技術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另外,三級醫院在PICC和中線導管穿刺時使用超聲引導下賽丁格穿刺技術的普及率較高,與王蕾等[13]在2018年調查的數據相比提高。說明隨著B超引導結合改良賽丁格技術的開展,可清晰地觀察到血管的解剖結構,與傳統盲穿比較,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減少了相關并發癥發生,也提高了病人的舒適度[17-18]。
PICC導管尖端的準確定位對于減少并發癥、延長導管留置時間、保證靜脈治療的安全性和最佳效果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次調查中,1105所( 98.9% )三級醫院選擇使用X線定位方法,641所 57.4% 醫院選擇使用了IC-ECG。說明我國三級醫院PICC尖端定位方法選擇趨于一致,X線為主要選擇。X線尖端定位是通過透視監視器或放射性膠片上顯示PICC導管尖端,依靠影像學標志判斷PICC導管尖端位置,為PICC導管尖端定位常用方法。但由于胸部X線需要在PICC置管術后進行拍攝,無法進行實時調整,該定位技術存在滯后性,不僅會延誤病人用藥時機,而且增加了病人輻射暴露機會;在調整導管尖端位置時,也增加導管污染的機會,同時也增大了護士工作量[19]。而IC-ECG尖端定位方法是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研究多集中在P波變化與導管最佳尖端位置關系、操作流程及引出心電定位方法等方面。該方法是依據心房內P波的變化來判定導管尖端的位置,采用導管內金屬導絲或推注生理鹽水2種方法引導出心電圖P波變化來指導尖端定位[20]。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相繼開展此項研究,經心電圖引導PICC尖端定位準確率高,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0-24],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另外,中華護理學會于2021年出臺《PICC尖端心腔內電圖定位技術》團體標準,為心腔內電圖定位PICC尖端位置提供依據,填補了心腔內電圖定位技術規范的空缺,也為其在臨床的安全應用提供了保障[25]。還有相關研究使用超聲引導與IC-ECG技術協同進行PICC置管尖端定位,結果顯示,該方法明顯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置管精度,縮短了穿刺用時,緩解了病人的疼痛感,且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26]。
3.5導管穿刺部位消毒操作與《標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研究證實,引起導管感染發生率最高的微生物是穿刺部位定植菌,在靜脈導管置人過程中,若穿刺部位未達到消毒要求,會增加CRBSI風險2。《標準》中明確了靜脈穿刺消毒劑的選擇和消毒范圍內容[4]。而在本次三級醫院調查中,僅有904所( 75.4% 醫院一次性輸液鋼針穿刺處皮膚選擇 gt;5cm ,957所 79.8% )醫院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消毒范圍選擇 gt;8cm ,418所( 37.4% )醫院PICC穿刺消毒范圍選擇 gt;20cm ,296所( 45.0% 醫院中線導管穿刺消毒范圍選擇 gt;20cm ,與《標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在本次調查結果中,外周靜脈穿刺和中心靜脈穿刺時在消毒劑選擇方面排名前2位的均為 0.5% 以上有效碘濃度的碘伏和 75% 乙醇,說明我國三級醫院主要選擇的皮膚消毒劑為0.5% 以上有效碘濃度的碘伏或 75% 乙醇,這符合國家標準。但有關指南建議,皮膚消毒劑應首選 2% 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其中葡萄糖酸氯己定的含量較高,可有效延長持續抑菌時間2。結果顯示,部分醫院穿刺部位皮膚消毒操作不符合《標準》要求,說明部分醫院在執行《標準》時依從性差,這與林琴等[28-29]結果一致。在進行靜脈導管穿刺時,皮膚消毒范圍不達標、消毒劑種類選擇不當,將進一步增加病人感染的風險。因此,建議臨床科室優化消毒劑的選擇方法,并定期對護士進行《標準》的培訓和考核,保證護士能夠進行規范消毒,以減少CRBSI發生的風險。
4小結
我國靜脈輸液治療技術雖然發展較快,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輸液量較大、輸液治療操作與《標準》存在一定差距等。因此,建議各醫療機構組織護理人員系統學習《標準》,規范護理操作流程,實施培訓與考核,并納入護理質量考評中,從而規范靜脈治療護理行為,以促進我國靜脈治療專業健康發展。另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僅調查統計了2023年度三級醫院的數據,缺乏不同年份、不同級別全國性數據的對比;其次,本研究僅調研了三級醫院靜脈輸液治療的相關數據,未涉及藥物合理應用情況,下一步研究將對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用藥的合理性進行調查。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2021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的通知[EB/OL].(2021-02-09)[2024-04-17].h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2/22/content_5588240.htm.
[2]GORSKILA,HADAWAYL,HAGLEME,etal.Infusion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J].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2021,23:1342.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WS/T433—201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1.
[4]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標準:WS/T433—2023[S].2023-08-29.
[5]孫紅,王蕾,關欣,等.全國部分三級甲等醫院靜脈治療護理現狀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0):1232-1237.
[6]左瑋,周亮,高黛慧,等.我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2020年住院患者靜脈輸液使用情況調研[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3, 30(4) 30-33.
[7]劉菁,代莉,李聰,等.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輸液微粒污染的來源及預防措施[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9,22(9):999-1003.
[8]楊巧芳,張靈芳,張新,等.不同穿刺部位靜脈留置針滲出外滲的發生現狀及結局差異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36):5023-5027.
[9]葉慧.職業防護視角下靜脈藥物調配中心的崗位安全管理[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21):172-173.
[10]王丹,任經天,董鐸,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十年趨勢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20,17(5):276-283.
[1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2024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的通知[EB/OL].(2024-02-01)[2024-04-17].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2/content_6929763.htm.
[12]王棟,羅平,劉韶,等.住院患者靜脈輸液專項管理實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2,29(5):34-37.
[13]王蕾,聶圣肖,孫紅.743家二級和三級醫院靜脈治療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32):4494-4500.
[14]楊佳,王梅林,許紅梅.應用正壓接頭與肝素帽兩種連接PICC方法靜脈輸注效果的Meta分析[J].循證護理,2018,4(3):200-205.
[15]王霞,孫眾,趙路,等.輸液連接裝置安全管理專家共識[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23):2821-2824.
[16]孫紅,陳利芬,郭彩霞,等.臨床靜脈導管維護操作專家共識[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9):1334-1342.
[17]吳俊梅,周興梅,朱瀛,等.綜合ICU患者不同PICC置管方式發生導管異位情況分析[J].上海護理,2017,17(4):52-55.
[18]陳蕓梅,周雪梅,莫英蕾,等.兩種PICC尖端定位方法應用效果的比較[J].現代臨床護理,2022,21(5):43-46.
[19]梁明柱,陳曉君,秦培鑫,等.CT定位上腔靜脈在評價PICC置管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7,36(7):984-988.
[20]BALDINELLI F,CAPOZZOLI G,PEDRAZZOLI R,et al.Evaluation of the correct position of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catheters: anatomical landmark us. electrocardiographic technique[J].The Journal ofVascular Access,2015,16(5):394-398.
[21]孫紅,王蕾,聶圣肖.心電圖引導PICC尖端定位的多中心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8):916-920.
[22]周青,江智霞,李元,等.心電圖技術應用于PICC尖端定位的診斷性試驗Meta分析[J].重慶醫學,2019,48(1):102-105.
[23]LIU G,HOU W B,ZHOU C,et al.Meta-analysis of intracavitaryelectrocardiogram guidance for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catheter placement[J].JVasc Access,2O19,6:1-6.
[24]SANTACRUZE,MATEO-LOBOR,VEGA-PINEROB,etal.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IC-ECG)guidance for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placement[J].NutrHosp,2018,35(5):1005-1008.
[25]孫紅,高偉,郭彩霞,等.《PICC尖端心腔內電圖定位技術》團體標準解讀[J].中國護理管理,2022,22(4):481-485.
[26]譚俏紅,凌健丹.超聲引導聯合腔內心電圖技術在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3,14(17):88-91.
[27]李旭英,林琴,方運霞,等.護士留置針置入環節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預防措施依從性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22,22(6):807-812.
[28]林琴,袁忠,夏開萍,等.湖南省二級及以上級別醫院靜脈輸液治療與管理現況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9):3721-3727.
[29]張敏,李武平,成翼娟,等.西部醫院踐行《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5):632-635.(收稿日期:2024-08-17;修回日期:2025-06-03)(木立纻 串戲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