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5;X2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1069(2025)04-0146-04
1引言
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和低碳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雙碳”)戰略目標,對企業經營模式提出新的挑戰與機遇。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在碳資產核算、環境成本內部化核算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企業亟需探索適應“雙碳”目標的轉型路徑。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綠色財務管理領域的創新實踐,為高耗能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綠色財務管理強調將環境成本、碳風險納人企業投融資決策,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同發展。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圍繞綠色財務管理展開廣泛研究,主要集中在綠色金融工具應用環境信息披露及碳資產管理等領域。然而,現有研究多聚焦于宏觀政策或金融體系,對企業微觀層面的綠色財務實踐,尤其是新能源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實證分析仍較匱乏。寧德時代作為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超 36% 的領軍企業,其綠色財務管理轉型兼具行業代表性和戰略前瞻性。通過研究該公司綠色財務管理轉型路徑,為同類企業發展提供了參考。
2綠色財務管理概念
綠色財務管理是綠色思想在企業微觀管理中的具體體現,即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將環境保護的思想觀念融于企業財務管理之中,包括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耗費、資金回收、資金分配等各項活動。綠色財務管理與傳統財務管理不同(見表1),綠色財務管理理念將資源的有限性、社會的效益性、環境的保護性以及企業的盈利性綜合進行考慮,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態資源環境的情況下,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以及企業與社會的協調和發展。綠色財務管理理念是企業進行資金運作和資金管理的一種導向,而傳統財務管理關注的是顯性成本。
3寧德時代綠色財務管理轉型的驅動因素
3.1公司簡介
寧德時代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中國福建省寧德市,于2018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主要從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以推動移動式化石能源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并通過電動化和智能化實現市場應用的集成創新。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在全球設立六大研發中心、十三大電池生產制造基地,并覆蓋全球最廣泛的動力與儲能客戶群體。
3.2驅動因素
歐盟時間2022年6月22日,歐洲議會通過了關于建立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草案,又名碳邊界調整機制,可以簡單理解為“碳關稅\"機制。CBAM根據其碳含量(生產它們所需的排放量)對在歐盟市場銷售的進口商品征稅。碳關稅的推出勢必會對一些依靠出口高碳產品的企業形成打擊,結合我們國家的能源結構,煤炭發電是我國電力結構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國的電力碳排放因子要遠遠高于歐盟的平均水平,生產的產品在碳稅上不占優勢。我國為了規范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活動,加強社會監督,2022年8月實施《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要求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制度,規范工作規程,明確工作職責,建立準確的環境信息管理臺賬,妥善保存相關原始記錄,科學統計歸集相關環境信息。
寧德時代作為全球電池龍頭,面臨國內外嚴格的碳監管,若不實施綠色財務管理,將面臨罰款、市場準入限制及供應鏈排斥風險。特斯拉、寶馬等客戶要求供應商披露碳足跡,并設定減排目標。寧德時代通過綠電采購、回收鎳鉆鋰等舉措,2023年電池產品碳強度比行業均值低 34% ,成為獲得歐洲車企訂單的關鍵競爭力。政策與市場共同推動寧德時代將綠色財務從成本中心轉化為戰略資產。
4寧德時代綠色財務管理轉型路徑
4.1戰略層面
自標重構與治理創新。寧德時代將碳中和納入財務自標體系,2021年發布“碳中和規劃白皮書”,明確“三步走\"戰略: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2035年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2050年實現全生命周期凈零排放。
在組織架構層面,成立企業可持續發展管理委員會,財務總監兼任委員,實現碳管理與財務決策聯動,搭建了決策層與執行層相互配合、集團與子公司相互聯動、整體統籌與議題專項相互補充的可持續發展治理架構。
4.2業務層面
在綠色投資方面,寧德時代進行全產業鏈低碳技術布局,關注動力電池回收項目,2021年通過參股方式布局非洲Manono鋰礦項目時,要求合作方承諾采用電動礦車和光伏驅動開采系統。對邦普循環的并購條款中設置環保對賭,要求被收購方3年內將濕法冶金能耗降至 。2025年2月與遼寧方大集團簽訂戰略合作。雙方將圍繞各自產業發展、產業布局情況和應用優勢,就能源結構轉型和零碳發展等領域,共同構建零碳生態產業集群高地。2024年末,公司已基于PAS2060:2014標準打造9座“零碳”工廠。為實現零碳戰略目標,公司大力推行零碳能源的應用,符合建設條件的電池基地已100% 完成光伏鋪設。
在研發投人方面,擁有領先研發平臺,公司重視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及研發人才梯隊建設,建立全面的人才評估體系,根據評估情況為研發人員提供更適配的崗位,并為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與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打造行業人才高地。如圖1所示,2024年,研發投入從2022年155.1億元,增加到186.07億元,研發人員數量從2022年16322人增加到20346人,截至2024年末,公司擁有20346人的專業研發團隊,其中碩士5083人、博士573人。2024年已授權專利項目數16145項,較2022年增長 145.25% ,在申請中專利項目數從2022年10054項增長到2024年27209項,增長了 170.63% 。
在綠色籌資方面,寧德時代構建多元化低碳融資通道,2021年9月、2022年6月發行中期票據(碳中和債),要求匈牙利工廠光伏覆蓋率 ?85% ,若未達成減碳目標,利率上浮50bp;2022 年3月發行期限為270天、2023年1月滾動發行期限為180天超短融供應鏈綠色CP,主要針對負極石墨化工藝和電解液溶劑回收進行技術升級;2023年4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ABS電池回收專項,通過ABS融資快速布局全國回收網點,以期在2025年覆蓋300個城市,從而建立起一個廣泛的電池回收網絡。寧德時代2021-2023年綠色融資工具結構如表2所示。
在綠色資金管理方面,建立內部碳賬戶體系,將各生產基地的碳配額結余通過全國碳市場進行交易。制定供應商碳準人制度。首先在準入審核方面,寧德時代參考國際標準和關鍵市場所在地的勞動與環境法律法規,將環境保護、關鍵礦產、勞工、工作時間、商業道德與誠信廉潔等列入考核指標。針對可持續發展績效表現優秀的供應商,寧德時代將設置相關獎項,并在技術、商務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優先建立合作。同時,針對可持續發展績效表現欠佳的供應商,寧德時代將出具不符合項的整改計劃,并督促其整改。2022-2024年使用可持續維度篩選的新供應商百分比均達到100% (見表3)。2024年公司被淘汰供應商中,淘汰原因主要包括不符合采購策略、資質不符等。設立內部碳定價機制,對于每年碳排放區間在0\~50萬噸,內部碳價為0元/噸,并計人生產成本,對于碳排放區間在50萬\~100萬噸,內部碳價為80元/噸,從事業部利潤進行扣除,碳排放區間在100萬噸以上,內部碳價為150元/噸,從高管績效進行扣減。2023年動力電池事業部因超排支付內部碳費1.05億元,直接導致該部門獎金池縮減 23% 。
4.3技術層面
數字化賦能系統。開發BMS電池管理系統與碳賬戶聯動平臺,與國家電網“綠電溯源平臺\"API對接,自動獲取每小時電力碳強度;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單件產品碳足跡追蹤,通過激光雕刻二維碼(耐高溫 1000°C ),可以在 10m 范圍內進行遠程識別,消費者掃描電池二維碼可獲取全生命周期碳足跡以及同類產品碳排百分位,實現碳足跡可視化。
5寧德時代績效表現
寧德時代財務績效如表4所示。
償債能力方面,償債能力指標呈現周期性波動特征。流動比率從2019年的1.572降至2021年1.19后持續回升,2024年恢復至1.608,短期償債能力有所提升。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速動比率驟降至0.921,結合同期資產負債率攀升至69.9% ,反映該年度激進擴張導致的財務面臨一定的償債壓力。2024年資產負債率降至 65.24% ,但仍高于2019-2020年水平,表明企業仍維持相對高的財務杠桿運營策略。
營運能力方面,營運效率呈現顯著分化。存貨周轉率從2019年3.501次持續提升至2023年5.289次,2024年微降至5.165次,表明寧德時代存貨周轉率有所提升,供應鏈管理持續優化。但應收賬款周轉率在2022年達到8.042次高點后連續兩年下降,2024年降至5.650次,暗示下游客戶賬期延長帶來的營運資金壓力。總資產周轉率在2022年達到0.723次頂峰后回落,2024年降至0.481次,可能與海外重資產投資導致的資產規模快速擴張有關。
盈利能力指標展現結構性變化。凈資產收益率在2021年突破 20% 后基本維持在 24% 以上,但凈利率呈現劇烈波動,2022年異常值 24.67% 主要源于投資收益等非經常性損益。毛利率呈現“U型\"復蘇,從2019年 29.06% 降至2023年19.19% 低谷后,2024年回升至 24.44% ,反映原材料成本壓力緩解和產品結構優化成效。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凈利率11.66% 與凈資產收益率 24.04% 的顯著背離,揭示企業通過財務杠桿放大收益的特征。
寧德時代非財務績效情況主要根據WindESG評級,具體如表5所示。寧德時代ESG表現呈長期上升趨勢,2023年達到AA級,反映其在新能源行業的ESG領導地位。
6啟示與建議
6.1啟示
寧德時代的實踐表明,綠色財務管理轉型需從頂層設計人手,將碳中和目標納人企業財務戰略。優化業務流程,從綠色投人、綠色籌資、綠色資金管理等進行轉型;通過BMS碳核算系統與物聯網追溯技術,寧德時代實現單 kWh 電池碳足跡降低 53% ,同時減少環境合規成本 12% 。這表明數字化技術可有效解決傳統環境成本計量模糊的問題。
6.2建議
構建碳財務一體化管理體系。企業在頂層設計方面重構財務目標,將碳減排目標納人財務戰略規劃,建立碳成本核算體系,量化生產、供應鏈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成本,推動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的聯動考核。創新綠色籌資工具應用。擴大綠色債券、碳中和票據等融資規模,探索與碳價掛鉤的浮動利率機制;數字化技術賦能碳資產管理,培育碳資產管理能力。企業需培養“財務 +J 不境\"復合型人才,可參考寧德時代與廈門大學共建的“碳中和財務碩士項目”,系統提升碳交易、ESG評級等專業能力。
寧德時代的案例證明,綠色財務管理轉型是“雙碳”目標下的必然選擇。企業需通過戰略重構、技術創新與金融工具協同,實現環境效益向財務績效的轉化。政府、行業與企業三方聯動,才能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從政策要求轉化為市場自覺。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數字化技術在碳資產證券化中的應用,以及不同規模企業的差異化轉型路徑。
【參考文獻】
【1】孫茹峰,李楠博.金融化對企業綠色轉型意向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24,21(11):1612-1620+1677.
【2】于連超,曾雨春,王雷.董事會非正式層級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治理效應研究[J/OL].軟科學,1-10[2025-03-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68.G3.20250314.1517.006.html.
【3】紀峰.區塊鏈嵌入下碳資產管理會計體系構建[J].財會月刊,2023,44(17):66-71.